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40855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
与伟大的写作者对话
通过阅读经典理解当下
较之于小说、戏剧等虚构类文体,散文是写作者言说心声、表达真我的绝好载体,也往往是揭示其虚构作品创作秘密的*佳注脚。“名家散文经典译丛”系列精选现代世界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邀请文洁若、李文俊、黑马等众多翻译名家参与,用优质译文呈现这些伟大写作者跨越时空、影响及于当下的观点、感悟与思想。本系列首批已推出八部作品,分别为普鲁斯特、卡夫卡、D.H.劳伦斯、弗吉尼亚·伍尔芙、海明威、福克纳、加缪和斯蒂芬·里柯克的散文集。
本书国内卡夫卡研究叶廷芳先生精心编选,德文直译,收录卡夫卡值得阅读的传世散文作品。
箴言
断想篇
小寓言一则
城徽
邻村
算了吧
豺与阿拉伯人
普罗米修斯
关于譬喻
皇帝的圣旨
他
在法的门前
开小差的狗
桥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马戏团
一条狗的研究
和鬼魂对话
敲门
邻居
有关桑丘• 潘沙的真理
海妖的沉默
新来的律师
十一个儿子
夫妇
杀兄
猎人格拉库斯
猛禽
玛丽
初次相遇
争吵
棺材
嫉妒
假象
苦行者
痛苦
自由
自己的位置
斗争
徒然的爱
冤屈
航行之后
做作业
假胡子
单刀直入
徒费口舌
教师与督学
权力与女人
奇怪的动物
威 胁
上流社会
独特性的悲剧
内心独白
魏玛之行
译后记
译后记:
卡夫卡是个奇才。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带着崭新的人文观念和审美观念,以自己不同凡响的创作实绩,从根本上改变了德语语言和文学的固有面貌,为本世纪的德语文学乃至整个西方现代文学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成为现代艺术一个非凡的探险者。决定着卡夫卡的创作成就、标志着他的主要个性特色的除了小说外,还有寓言和随笔。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写作是卡夫卡观察和认识生活、思考人生的途径,也就是表达他的“内在需要”或“解放”他的“庞大的内心世界”的手段,也可以说是他寄托“巨大幸福”的一种过程。他写作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他的作品的幻想性与真实性的结合。而在获得这一创作品格的过程中,在运用题材和体裁的可能性上,除小说外卡夫卡进行了多种选择:寓言、箴言、随笔、日记、笔记、对话等都成了他的笔法,并且在他的全集中占了约三分之二的篇幅。卡夫卡的不少随笔,感情充沛、用词讲究,他的寓言则包含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重要的美学思想。至于他的笔记和日记更是他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它们或者凝炼着他的深刻哲理,或者吟叹着他的困惑和苦恼。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卡夫卡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生活境遇以及写作背景等方面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接触卡夫卡的作品时,有一个关键词必须掌握住:悖谬(paradox)。这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美学概念;前者属于逻辑范畴,后者属于诗学范畴。对于卡夫卡来说,这还是他的一种生存体验。弄清楚这个概念以后,则卡夫卡的思想上的那种飘忽不定、行为中的那种双重人格、作品中的那种荒诞不经就容易明白多了。这本集子里所收的文字,内容是比较驳杂的,除了寓言、箴言、笔记、游记外,还收了一些也可当作小小说看待的故事速写。这些篇什颇能反映卡夫卡深邃的思想和他的散文风格。
卡夫卡着迷于未完成的作品,那些不可能被完成的作品,那些距离完美总是差了一步的作品。……未完成是其作品的一种品质,是其崇高性的一个方面。他简短的段落和箴言都完全具有那种艺术的坚硬。
——美国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我始终觉得如果有人还愿意去写作的话,永远应该去读卡夫卡。这为什么这么重要?就在于你如果一开始读的是《复活》《罪与罚》这些作品的话,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走进写作的殿堂。而读卡夫卡,你就会发现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日记,他给了你自由,他给你的不是难度,不像《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那些巨著,他给你的就是完全的自由。……他真的是解放者,我就是被卡夫卡解放出来的。
——作家 阿乙
(卡夫卡的作品)让我感到作家在面对形式时可以是自由自在的,形式似乎是“无政府主义”的,作家没有必要依赖一种直接的、既定的观念去理解形式……在我想象力和情绪日益枯竭的时候,卡夫卡解放了我。
——作家 余华
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充足的准备,但从来不因此而责备自己。因为,在这每时每刻都烦人地要求有准备的生活中,哪里又有时间准备呢?但即使有时间,在知道任务之前,又何从准备呢?换句话说,连是否能够完成一个自然的,而并非仅仅是人为造成的任务都没有人能保证。所以他早就被压在车轮底下了,对此他是最没有准备的了,这既令人惊讶,又令人欣慰。
他所干的一切,尽管在他眼里都特别新鲜,但与这不可思议的新鲜程度相应的是,这一切又特别浅薄,几乎没有一次是可以忍受的,无法拥有历史性,无法挣脱氏族的长链,首次把迄今至少感觉得到的世界之曲打断,打落到十八层地狱中去。有时他那高傲的心中对世界的担忧甚于对自己的担忧。也许他会满足于一所监狱。作为一个囚徒终其一生,这满
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目标。但这却是个铁笼子。这世界的噪音大大咧咧地、专横粗暴地在铁栅间穿进穿出,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其实这个囚徒是自由的,他可以参与一切,外面的任何事都躲不过他。他甚至可以离开这个笼子,栅栏的铁条互相间间隔足有一米来宽,他甚至并没有被囚禁。他有这个感觉,他通过他的存在堵住了自己的道路。由这一阻碍他又得到了证明,他活着。他自己的额骨挡住了他的道路,他在自己的额头上敲打,把额头打得鲜血直流。他感觉自己在这地球上被囚禁了,周围是这样挤,囚徒的悲伤、虚弱、疾病、胡思乱想在他身上爆发了,没有任何安慰可以安慰他,因为那只不过是安慰,面对粗暴的被囚事实而发的温柔的、令人头痛的安慰。可是如果有谁问他,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可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这是他最强有力的证明之一)根本就没有自由的概念。
有些人通过指出太阳的存在来拒绝苦恼,而他则通过指出苦恼的存在来拒绝太阳。
所有生活的(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自寻烦恼的、沉重的、往往长时间停滞不动的、究其根本永不停息的波浪运动使他痛苦万分,因为它总是夹带着没完没了的强迫去思想的压力。有时他觉得,这种痛苦发生在事件之前。当他听说他的朋友将要得到一个孩子时,他认识到,他作为早期的思想家已经为此受过折磨了。
他看到两点:第一是那平静的、不可能没有一定舒适感的观察、思索、研究、倾诉。那些事的数量和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即使大墙嘎嘎响时也需要一条相当大的裂缝,以便于倒塌。那些工作根本不需要空间,哪怕在没有任何裂缝的地方,它们也会你拥我挤的,成千上万地生存着,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却是被叫上来作出解释的瞬间,不发出一丁点儿声响,被抛回了别人的观察等等之中,但现在毫无指望,不能再唠唠叨叨,越来越不安,只需一个诅咒便能使他沉沦。
——选自《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