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506594
★著名作家、文化守望者冯骥才热情书写七十余年人生智慧和生活趣味,经典篇目、文章完整收录,首度以精装四色裸脊装帧亮相,舒适阅读。
★冯骥才的文章兼具育人和范文的性质:阳光、纯真、积极、真诚,对每一个细小事物抱有柔情和热情,文章精炼,文笔优美,结构讲究,他的很多短章都是学生作文的上佳范本。《珍珠鸟》《花的勇气》《挑山工》等多篇入选义务教育教材。
★新华经典散文文库——一本书读懂一位作家,一系列阅尽当代散文精华。
★冯骥才经典语录
1. 春天shou先是闻到的。
2.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3.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4.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5.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 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7. 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8.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9.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10.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1. 她真了不起,一步跨进了自己的新世纪。此时此刻我却仍然觉得像是在一种神奇和发光的梦里。
12. 家庭是世界上zui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13. 人生有些日子要设法留住的。因为在这种日子里,总是在失去很多东西的同时,得到的却更多——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看到。
14. 活着,却没白白地活着,这便是人生zui大的幸福和安慰。
:///
本书是散文大家冯骥才先生的新作, 他描写四季,春天是*先闻到的;他回忆往昔,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他眷恋家乡,天津是我灵魂的巢,家是世界上*可以不设防的地方;他行走异域,感受别样的西方文明,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他抢救遗产,今天为之努力的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他用温暖的笔触书写真实的生活,送给每一个在尘世中寻求心灵安宁的人。
第一辑 / 春天是最先闻到的
逼来的春天
(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苦 夏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秋天的音乐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冬日絮语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花的勇气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进 香
(这聪明使我做了一件多么好的事啊!)
小雨入端午
(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除夕情怀
(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
黄山绝壁松
(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第二辑 / 生活是创造每一天
时 光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日 历
(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花 脸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
挑山工
(你见过泰山的挑山工吗?这是种很奇特的人!)
捅马蜂窝
(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白 发
(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空 屋
(整整一夜,我享受着这空屋。)
书 桌
(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父子应是忘年交
(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
母亲百岁记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给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的幸福。)
第三辑 / 故乡是我灵魂的巢
灵魂的巢
(它绝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且是灵魂的巢。)
逛娘娘宫
(我看得出这是一种勉强的、苦味的笑。)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泥人张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歪 儿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猫 婆
(猫胡同里一片死寂,这寂静化为一股寒气透进我的肌骨。)
往事如“烟”
(物本无情,物皆有情。这两句话中间的道理便是本文深在的主题。)
乡 魂
(我那次在故乡应该多住上几天,为了他,也为了我自己。)
指指点点说津门
(任何地域文化,它都有优根,也有劣根。)
甲戌天津旧城踏访记
(老房老屋,拆除净尽,心中忽然升起一种紧迫感。)
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
(人生有些日子要设法留住的。)
第四辑 / 旅行是打开生命的钥匙
再来康桥
(三十年前,剑桥给我的印象十分有限。)
牛津的老房子
(这次在牛津我最关注的是它墙上的石头。)
莎翁故居里的戏
(来莎翁故居之前,我颇有点儿疑惑,我能看到什么?)
巴黎女郎
(这便是我看到的和认定的真正的巴黎女郎!)
双重的博物馆
(有一座博物馆你可以从头到尾参观两次。)
《音乐之声》与音乐之城
(他们心里真正喜爱的还是自己的莫扎特。)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你在这座世界文化名城里,愿意看到怎样的一种生活?)
托尔斯泰从这里出走
(我喜欢这样的故居,里面的一切都保持原状。)
燃烧的石头
(这一切便是一位大师真实的艺术与人生。)
离我太远了,皮兰
(美好的传统就这么悠然自得地传承下来。)
看望老柴
(艺术家就像上帝那样,把个人的苦难变成世界的光明。)
第五辑 / 文化是植根内心的修养
大雪入绛州
(我望窗外,外边的原野严严实实,无声覆盖着一片冰雪。)
我心中的文学
(真正的文学和真正的恋爱一样,是在痛苦中追求幸福。)
精卫是我的偶像
(精卫是一种精神,一种决不退却、倾尽心力乃至生命的精神。)
水墨文字
(我经常往返在文学与绘画之间,然而这是一种甜蜜的往返。)
民间审美
(一望而知,心有同感,互为知音。)
打树花
(让去岁的兴致在这里结束,让新一年的兴致在这里开始。)
羌去何处
(如果朝他大呼一声,他会无限美好地回转过身来吗?)
我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每受过一次骗,就会感受一次自己身上人性的美好与纯真。)
传统文化的惰力和魅力
(现实问题不是皮肤病。)
大冯(冯骥才)是一颗爱心多种角色;他是一个“高大上”的人,也是一个“高大上”的作家。
——王蒙
母亲百岁记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个新生儿最美好的祝福,一种极致的吉祥话语,一种遥不可及的人间向往,然而从来没想到它能在我亲人的身上实现。天竟赐我这样的洪福!
天下有多少人能活到三位数?谁能叫自己的生命装进去整整一个世纪的岁久年长?
我骄傲地说——我的母亲!
过去,我不曾有过母亲百岁的奢望。但是在母亲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萌生出这种浪漫的痴望。太美好的想法总是伴随着隐隐的担心。我和家人们嘴里全不说,却都分外用心照料她,心照不宣地为她的百岁目标使劲了。我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各尽其心,又都彼此合力,第三代的孙男娣女也加入进来。特别是母亲患病时,那是我们必须一起迎接的挑战。每逢此时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倾力倾情,赢下一场场“赛事”。母亲经多磨难,父亲离去后,更加多愁善感;多年来为母亲消解心结已是我们每个人都擅长的事。我无法知道这些年为了母亲的快乐与健康,我们手足之间反反复复通了多少电话。
然而近年来,每当母亲生日我们笑呵呵聚在一起时,也都是满头花发。小弟已七十岁,大姐都八十岁了。可是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到了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深挚的气息。
人生很奇特。你小时候,母亲照料你、保护你,每当有外人敲门,母亲便会起身去开门,绝不会叫你去。可是等到你成长起来,母亲老了,再有外人敲门时,去开门的一定是你——该轮到你来呵护母亲了,人间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母亲从九十一岁、九十二岁、九十三岁……一步步向前走。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现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叫她实现自古以来人间最瑰丽的梦想——长命百岁!
母亲住在弟弟的家。我每周二、周五下班之后一定要去看她,雷打不动。母亲知我忙,怕我担心她的身体,这一天她都会提前洗脸擦油,拢拢头发,提起精神来,给我看。母亲兴趣多多,喜欢我带来的天南地北的消息,我笑她“心怀天下”。她还是个微信老手,天天将亲友们发给她的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转发他人。有时我在外地开会时,会忽然收到她微信:“儿子,你累吗?”可是,我在与她一边聊天时,还是要多方“刺探”她身体存在哪些小问题和小不适,我要尽快为她消除。我明白,保障她的身体健康是我首要的事。就这样,那个浪漫又遥远的百岁的目标渐渐进入眼帘了。
到了去年,母亲九十九周岁。她身体很好,身体也有力量,想象力依然活跃,我开始设想来年如何为她庆寿时,她忽说:“我明年不过生日了,后年我过一百零一岁。”我先是不解,后来才明白,“百岁”这个日子确实太辉煌,她把它看成一道高高的门槛了,就像跳高运动员面对的横杆。我知道,这是她本能地对生命的一种畏惧,又是一种渴望。于是我与兄弟姐妹们说好,不再对她说百岁生日,不给她压力,等到了百岁那天来到自然就要庆贺了。可是我自己的心里也生出了一种担心——怕她在生日前生病。
然而,担心变成了现实,就在她生日前的两个月突然丹毒袭体,来势极猛,发冷发烧,小腿红肿得发亮,这便赶紧送进医院,打针输液,病情刚刚好转,旋又复发,再次入院,直到生日前三日才出院,虽然病魔赶走,然而一连五十天输液吃药,伤了胃口,变得体弱神衰,无法庆贺寿辰。于是兄弟姐妹大家商定,百岁这天,轮流去向她祝贺生日,说说话,稍坐即离,不叫她劳累。午餐时,只由我和爱人、弟弟,陪她吃寿面。我们相约依照传统,待到母亲身体康复后,一家老小再为她好好补寿。
尽管在这百年难逢的日子里,这样做尴尬又难堪,不能尽大喜之兴,不能让这人间盛事如花般盛开,但是今天——
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驿站上了。一百年漫长又崎岖的路已然记载在她生命的行程里。她真了不起,一步跨进了自己的新世纪。此时此刻我却仍然觉得像是在一种神奇和发光的梦里。
故而,我们没有华庭盛筵,没有四世同堂,只有一张小桌,几个适合母亲口味的家常小菜,一碗用木耳、面筋、鸡蛋和少许嫩肉烧成的拌卤,一点点红酒,无限温馨地为母亲举杯祝贺。母亲今天没有梳妆,不能拍照留念,我只能把眼前如此珍贵的画面记在心里。母亲还是有些衰弱,只吃了七八根面条,一点儿绿色的菠菜,饮小半口酒。但能与母亲长久相伴下去就是儿辈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间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句话。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给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的幸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