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09923
本书呈现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群,覆盖了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00后”的年龄层,涉及农民工、自主创业者、教师、公司老总、公务员、明星教练等各类群体。他们中有的事业成功、顺风顺水,也有的遇到挫折、感觉迷茫;有的对未来充满期待、力争上游,也有的颇感无助、心灰意懒。这些案例如实、生动地记述了普通百姓的梦想、努力和成效。
当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故事,为我们深切理解中国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带来诸多启发。
自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梦这一直抵人心的理念,迅速凝聚起广泛共识,激发起全党全社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干劲和热情。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近几年,围绕中国梦的讨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百名官员、专家热议中国梦”等报道络绎不绝。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讨论中国梦,不能脱离老百姓的体验和感受,不能脱离这些具体而微的认知和期许。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捕捉中国梦在当下社会个体中的呈现和反馈,2018年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设立了“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从老百姓的视角理解中国梦的实践,也是基金会着眼于提升对外沟通交流水平、开展政策研究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试点工作所做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基金会的工作团队和零点有数科技合作设立课题组,利用春节假期及假期前后的时间做了大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撰写了100多个案例。这些案例生动真实,但限于篇幅,我们从这100多个案例中只挑选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群,覆盖了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00后”的年龄层,涉及农民工、自主创业者、教师、公司老总、公务员、明星教练等各类群体。他们中有的事业成功、顺风顺水,也有的遇到挫折、感觉迷茫;有的对未来充满期待、力争上游,也有的颇感无助、心灰意懒。这些案例如实、生动地记述了普通百姓的梦想、努力和成效,编者读到这些案例,有时会忍俊不禁,有时会热泪盈眶,有时也会陷入沉思。
一、从理想到梦想
中国梦,作为相对于美国梦、欧洲梦的一个概念,在学术研究中出现得比较早,讨论也比较多。2012年,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民的美好生活联结在一起,不仅把历史和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和世界都联系起来,而且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初心。
作为一名“40后”,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很少提“梦想”,我们熟悉的是含有强烈价值取向的“理想”。比如,学校里进行的就是革命理想教育,理想中的职业选择——参军、当教师——也与革命大目标一致。十年动乱时期,这种理想主义走到了脱离实际的极端,出现了“割资本主义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谬口号。而习总书记提出的“梦想”,给人民群众对未来的期望赋予了更大的空间和想象力,与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和自主精神追求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梦想”都是靠辛勤劳动实现的,亿万人民的努力,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走向富强;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也获得了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获得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把崇高理想落实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而普遍的梦想之中,正是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特征。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是个人梦想实现的大前提,而个人梦想的实现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又构成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二、梦想的实现
老百姓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组访谈了逾百例中国人规划、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故事。深度访谈中,研究人员问到访谈对象在个人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怀着什么样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有哪些转折性的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故事,为我们深切理解中国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带来诸多启发。
我们看到,尽管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具体路径千差万别,在人生不同阶段追求的梦想也不断发生变化,但人们追梦、圆梦的经历折射出了诸多关于当下中国人梦想的普遍共性。每个受访对象都或多或少实现了自己人生一定阶段的梦想,或正在朝着实现梦想前进。几乎所有案例的主人公都经历了物质生活改善、社会经济地位和需求层次提升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想都未曾想到过的拥有自住房、开上小汽车等梦想,到现在都已不是奢求。代际之间的梦想虽然存在很大差别——如年轻人更多考虑的是入学、就业、创业、收入,中老年人则更多考虑的是健康、安定、子女教育——但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许多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同选择。
个体的梦想又无不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在每个中国人一步步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步,国家的兴盛为每个中国老百姓实现梦想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今天,中国人享有在求学、就业、居住、迁徙、创业、出国等一系列行动上的自由权利,已成为理所当然。但回望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单位制,一切都是单位所有,个人隶属于单位,“单位”就个人的住房、工作、教育、福利等做出决定,个人很少拥有选择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中国人更多机会和选择,人们享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权利。不断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使个人对自身行动和努力产生合理预期,使社会运转公正有序;社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为个人梦想的实现“保驾护航”,这些都是老百姓梦想实现的最重要的外在基础条件。
通过分析总结上百次深度访谈,我们发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或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绝大多数个体实现梦想路途上的拐点,教育制度为个人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其中,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对个体命运和社会的纵向流动带来的影响最为突出,比如1977年恢复高考、20世纪90年代的中专招生制度等等。即使到现在,高考对许多人而言仍是“一考定终身”。另外,非农务工、向城市流动、自主创业、对外开放等等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每一项制度改变,都成为老百姓人生发展的重要节点。
我们发现,个人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和努力奋斗,是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的根本内在驱动力。这让我想到农民自主率先突破的农村改革。这场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承认并充分保障了农民的自主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从而激发和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并实现了改革从局部农村向更广阔的城市和整个社会的扩散。截取任何一个历史断面,我们都可以看到普通中国人身上勤劳奋斗的品质,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关键就在于,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和空间,肯定和支持老百姓的努力和奋斗,激发和释放老百姓的智慧、热情和创造力。
我们还发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实现梦想非常重要。不少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得到来自大家庭和亲友的帮助,有的是资金和物质支持,有的是提供信息,还有的是精神的鼓励和安慰,等等。有些帮助甚至改变了一个人梦想发展的方向。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亲缘和血缘,来自家庭、兄弟姐妹、同乡邻里的互相扶持,为个人发展和实现梦想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资本。伴随城市化的发展,个人的生活环境逐渐由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来自家庭和共同体的支持还能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要持续发挥这一社会资本优势,必须重视传统家庭的功能、倡导传统美德,同时推进传统社会资本向适应现代社会特点的社会资本的转化。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才能创造性地在未来继续呈现其伟大价值。
访谈中,几位不同层次的受访者均不约而同提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和它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乃至人生发展的影响。《平凡的世界》描述了城乡变迁背景下,一个农家子弟的勤奋与追求、痛苦与欢乐、选择与命运的故事。我们发现,即便不同个体的梦想和追梦经历差别很大,但老百姓们的中国梦中仍带有一种历史的共同轨迹,这种相似性是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的“共振”。这也生动说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每个人才会好。
三、两组鼓舞人心的数字
中国梦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对物质收入的需求、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及对向上的社会流动的愿望。哈佛大学普特南(Robert D.Putnam)教授在其新著《我们的孩子》(Our Kids)中提出,每个人都公平地站在人生起跑线上,这是美国梦的理念。他区分了绝对的社会流动和相对的社会流动。前者是指普遍的代际进步,后者则是指出身底层的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在社会经济阶梯上实现赶超。而他担心,美国是否已出现了低度的绝对流动和低度的相对流动的叠加。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D.Putnam):《我们的孩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不断普及,每一个年龄段的人比起其父母的生活都有了巨大改变,实现了绝对的代际进步。另一方面,虽然社会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但社会流动的通道也在扩展,社会的相对流动也在大范围内展开。在本书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仍需要有来自定量和整体的数据分析做支撑。因此,案例研究之外,基金会研究团队还组织开展了中国居民代际流动的分析研究。
课题组根据1989~2015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的是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代际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社会的流动性越差,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混账儿混蛋”。数据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居民代际收入弹性在0.3左右杨沫:“中国居民代际流动的现状、趋势以及国际比较分析”,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参考》,2019年第1号(总224号)。,这一数字好于美国和巴西,约等同日本和英国水平,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北欧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注意的是,2000年至今,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上升的良好趋势,且农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城镇居民家庭。
中国这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状况,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基础教育普及和高校扩招、促进创业等一系列制度变化有密切联系。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普遍物质匮乏向商品丰富的小康社会发展,人民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向中等收入阶层迈进,中国的体制改革和资源优化都为社会流动、为中国人的梦想实现创造了条件。伴随着社会群体大规模向上流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老百姓的梦想不断地变为现实。
当然,不同社会群体从改革开放中所获得的收益是不同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父辈有较高的比例把不利的社会经济地位传给下一代,因此,当前中国的脱贫攻坚行动对改善贫困群体的处境、促进社会纵向流动至关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全社会普遍收入增加,贫困人口脱贫意味着不愁温饱,但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们的弱势地位相应发生改变。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农村的孩子很少得到家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他们受到的足以改变人生的启迪,更多来自书本或旁人偶然的指点。因此,广泛且深入地关注贫困和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对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推动社会纵向流动、更公平地实现老百姓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体看来,老百姓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持续开展的中国民生调查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报告》系列,中国发展出版社。自2011年启动后,每年都会对5万多人的大样本进行主观满意度的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老百姓对未来选择“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0%左右,而“比较没有信心”和“很没有信心”的比例不过10%。国外机构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人对国家现在和未来有信心的比例更高《经济学人》在2018年11月发布的“进步的优先事项:理解公民的声音”调查报告指出,83%受访的中国人认为国家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是50个被调查国家地区中最高的。针对这一问题,美国有38%的受访者认同,意大利有12%,德国12%。91.4%的中国人认为未来10年国家会越来越好,针对这一问题,德国47%的受访者认为会出现最坏变化,日本44%的受访民众认为未来会更糟。。也就是说,有近10亿中国人对未来抱有信心,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民心是最可宝贵的国家财富,也是中国敢于面对任何困难、任何外部压力的坚实依靠。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梦想指引现实
通过访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中国梦的广泛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它既是宏大的愿景,也是具体的期待。老百姓期待社会稳定、治理清明,期待自己和后代的生活逐步地改善。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政府、国家,要实现中国梦,都必须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政府必须充分地听取老百姓的心声,加大改革力度,克服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和其他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要以城市群为依托,首先解决重点城市群的城乡一体化,再拓展到其他地区,以城市群的开发塑造经济增长极,为老百姓就业创业提供宽广的舞台。要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比如,农民工市民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青年人就业、老年人养老。正如案例集中收录的某位访谈对象所言,“只要一步步有改善”,老百姓“就是满意的”。
利用教育赋权、赋能,提升个人能力也至关重要。个人的梦想是和个人能力紧密相连的。不同出生年代的人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有相应的能力。教育对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为每一个个体赋能,扩大人们选择的范围和实现梦想的机会。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这种作用更加显著。赋权与赋能,关键在于教育,不仅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
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哈佛大学普特南(Robert D.Putnam)教授在其书中指出,今天美国青少年机会平等的鸿沟正在日益拉大,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青少年难以获得大致相等的人生机会。中国也正面临相似的危险,贫困地区儿童处于特别不利的地位。贫困地区家庭除了收入低,普遍存在父母离异、儿童留守、家庭暴力等大量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对贫困儿童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创造“人人拥有出彩机会”的制度条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机会平等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要给他们创造一个阳光起点。对此我们建议,国家和社会力量要更多关注贫困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从小就要启动国家和社会干预,学前教育要进村,早期养育要入户,为更多家庭和个人实现向上流动、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奠定公平发展的社会基础。
最后,还应该指出,这是一项刚刚开启的研究,在案例选择、类型构建和数据分析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在不同历史时间节点观察和分析老百姓的中国梦,持续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本身就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推进这项研究,也期待得到更多人关心和支持。
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给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变化和希冀,老百姓的梦想和愿望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当下,中华民族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个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正在形成,许多机会已经萌芽,许多问题也有待解决。未来,心怀梦想的中国人相信,自己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都将更加美好。民心可测,民心可恃,民心可依。理解并帮助老百姓实现他们的梦想,才能确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上下同欲、上下同心,才可以无往而不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