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4902
《燕赵脊梁》是描写石油石化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从语言到人物刻画,从谋篇到结构,都非常精巧,是一部思想上乘、人物丰满、笔墨鲜活、担纲时代重任的作品,不辜负这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不辜负一群石油石化英雄。
保卫北京的蓝天,不仅是北京人的事情,而且已经成为国家的大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其实,在离北京*近的雄安腹地,华北石化人,已经为此奋斗了整整30年。他们炼制的国标六号清洁油品,保供北京,并给北京新机场建成专线管道输送航空煤油。此举将为北京空气洁净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刘国强的长篇报告文学《燕赵脊梁》,就给人们生动地讲述了这个过程中许多精彩故事,描绘了一群鲜活的石化英雄群雕。地处任丘的华北石化,在没有任何优势的前提下逆水行舟,披荆斩棘,一次又一次改写历史、冲浪新高。作家写出时代大潮背景下的建设者们的英武雄姿,表达了“成事在人”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彰显了拼搏才能成功的精神境界。
引 子 001
第一章 从结束的地方开始
1 重若泰山的“一张纸” 012
2 从“坑里”起步 017
3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021
4 惊动中南海 030
5 开弓没有回头箭 036
第二章 劈浪逆行
6 光荣属于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 045
7 轰动世界的“10亿吨大油田” 049
8 “打起背包就出发” 054
第三章 多少次?快撞上巨石才张翅而避
9 “一句话折腾一年!” 060
10 遭遇“仰手活” 066
11 彼波未平此波起 069
第四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
12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076
13 “地方友军”出战 081
14 “乔厂长上任记” 087
15 推倒“环评大山”如蚂蚁撼大树 089
第五章 背着沉重的负累前行
16 “华山论剑”谁主沉浮? 096
17 按下葫芦起来瓢 103
18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110
19 过山车一样前进 115
第六章 两强相遇勇者胜
20 “书呆子”攻关记 122
21 起死回生 128
22 “争议”和“对撞” 133
第七章 将难题一饮而尽
23 “一个人只会当领导,价值就失去了” 142
24 细节决定成败 147
25 配角当“主帅”用 151
第八章 挽狂澜于既倒
26 二十多本“本草纲目” 154
27 “抢办”我当先 158
28 遭逢天津“8·12”大爆炸 164
第九章 迁徙与协作
29 “六百年乡愁”挥之不去 171
30 开战前夜 177
31 万事开头难 187
32 骨和肉在一道闪电里剥离 190
33 把千万吨建设放“头条” 200
34 不仅仅是乡愁 206
第十章 为了远方,我一次次重返枝头
35 空降的“小个子将军” 212
36 当年鏖战急 218
37 建设者们的“度假胜地” 221
第十一章 坚持不住了也要坚持
38 做一颗不会回头的子弹 232
39 “要我做”变“我要做” 240
第十二章 在生死考验面前
40 将生命压进枪膛! 246
41 从钢铁嘶鸣里剥离出微弱的呼救声 251
42 当险情“越狱”而出 254
第十三章 彩虹总在风雨后
43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260
44 身残志坚的齐建勋 268
45 吃一车土的“泥大汉” 272
46 “我当不了干部,也要当个最好的工人!” 280
第十四章 心有栖息不流浪
47 分秒必争的生活 288
48 被“卡住”之后 292
49 “第一时间”出击 297
第十五章 一滴油“领航”人生
50 “我就是为石油炼化而生的” 306
51 他听得懂这些钢铁器官的话 311
52 把自己拧进一道道螺旋的内部 315
53 “领导们都让着我” 318
54 “每颗星星都要闪亮” 321
第十六章 在针尖上蹁跹
55 把大惊失色的危险锁进规章制度 330
56 险情一次次被防范榨取一空 334
第十七章 手拉手
57 没有不行的徒弟,只有不好的师傅 338
58 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344
第十八章 风正一帆悬
59 诗翅膀只为善良而飞翔 348
60 向“一根筋精神”致敬 353
第十九章 穿透艰辛迎花开
61 出征在子夜 362
62 发明“肖像图”的“80后” 365
63 长在时间夹缝里的“90后”爱情 367
64 顾望:中秋团圆时 376
65 “武士”王金伟 385
尾 声 390
读刘国强老师著《燕赵脊梁》一书的感受 伊锡珠/393
无愧为脊梁的脊梁
——读刘国强老师《燕赵脊梁》有感 姜志国/394
后 记 396
序
石化英雄群雕
李炳银
因为生态环境退化和其他复杂的原因,蓝天在北京和许多地方不时被雾霾侵蚀。保卫北京的蓝天,不仅是北京人的事情,而且已经成为国家的大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
其实,在离北京最近的雄安腹地,华北石化人,已经为此奋斗了整整30年。他们炼制的国标六号清洁油品,保供北京,并给北京新机场建成专线管道输送航空煤油。此举将为北京空气洁净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刘国强的长篇报告文学《燕赵脊梁》,就给人们生动地讲述了这个过程中许多精彩故事,描绘了一群鲜活的石化英雄群雕。
刘国强的报告文学,一直追逐着建设者们最新的足迹,报告着最可爱的一线奋斗者的悲壮故事,所以他的作品都非常具有时代现实社会生活气息,令人关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罗布泊新歌》《祖国至上》就是很好的证明。荣登2018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荣获中国传记文学大奖,多家年度选本选载、多家纸媒转载。
这部《燕赵脊梁》,刘国强又将笔触深入到石油石化行业,并以他独特的结构章法和个性思考,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出一系列炼化企业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喜。作品开篇宏大,很有气势。把笔触延伸到石油的过去,再写石油石化的现在和未来,将视点设在人类的制高点,辐射全球,左右和影响每一个国家,继而深入到炼化企业以及家家户户……
作家对石油石化有着独特的认知:“如果说,草儿是牛羊的粮食,庄稼是人类的粮食,车轮是道路的粮食,智慧是文化的粮食,武器是战争的粮食,大自然是生命的粮食,那么,石油,则是全世界人类大争夺、大发展、大竞技、大秀场的粮食。”
在此前提下,能将黑乎乎的液体变成神通广大的成品油,引介华北石化和它的建设者们隆重登场!
现任华北石化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栋杰是个“老石油”,从采油到炼油,从钻研技术到管理工厂,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令人敬佩的职业奉献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及走心入骨的感悟。张栋杰多次在关键时刻被组织委以重任,甘当“救火队长”,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中国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的饱含激情、国家至上的勇士,终生传承铁人王进喜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而冒死奋斗的精神,才能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扳倒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华北石化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石油石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
1986年,华北石化建厂(当时叫化学药剂厂)时年炼油能力才15万吨。多次在被取缔的边缘“苦苦挣扎”,越过一道道绝望的大坎,接近过“安乐死”,经历过“植物人”,至2018年,居然跻身年炼油能力千万吨的大厂行列!奇迹的背后,是许多曲折艰难的攀登,是很多勇敢的担当奉献,是无数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伟大时代中英雄交响的乐章。
众所周知,石油是当代人类生产、生存、生活和发展依存度最高的资源。石油产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全程。人类所有高科技产品——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灶台用的,身上穿的,以及全球瞩目的军工民用,都离不开石油石化产品。因此,围绕于此的多元竞争也非常激烈。地处任丘的华北石化,在没有任何优势的前提下逆水行舟,披荆斩棘,一次又一次改写历史、冲浪新高。作家写出时代大潮背景下的建设者们的英武雄姿,表达了“成事在人”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彰显了拼搏才能成功的精神境界。
创业时代的筹建技术负责人伊锡珠,首任厂长“大嗓门”乔明凯,继任厂长“外行成专家”、一心为公的祖国民,党委书记“把党务工作做到车间”的金龙欣,“借调”时期就拼命攻克难关的“书呆子”型技术专家孟凡泽等,都因为他们非凡的作为和个性的才智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华北石化,是一个雄壮的团队,在“大起大落”的千万吨项目建设中,表现抢眼、各怀绝技的“平民英杰”随处可见,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一个百折不挠、百败不屈的团队,一个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团队!
“前方”战斗激烈、烽火连天,“后方”的保障供给也是重头戏,为国家利益将祖宅、祖坟夷为平地的老百姓,在艰难拆迁工作中尽心尽力的吕松槐,同样令人热泪纷纷……
我重点提及这些人物,要引出《燕赵脊梁》着力“刻画人物、塑造形象”的话题。这是本部作品值得称道的地方。许多作品,故事淹没了人物、事件掩盖了人物,刘国强把彰显人物放在首位的主导意识难能可贵。此作人物众多,作家以文字当画笔,尽力找出同行业、同工种、同专业人物的“不同点”,从而将其个性突出出来,深入心灵内质,鲜活地表达“这一个”,通过这些可圈可点的人物来推进情节,挖掘深层人性,表达出令人“心有所思”的工作亮点和敬业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前半部,采用小说的结构来设置长篇报告文学的结构,用“双线叙述”的结构推进故事发展,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创举,丰富了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体裁样式,改变了石油题材,乃至工业建设题材文学作品一成不变的结构形式,十分具有创新价值。形式也是内容,正是采取这样的框架设计,增大了作品容量,增强了可读性,增宽了作品维度。这种“双镜头”切换的方式,在“提神”的同时也避免了作品的沉闷。
刘国强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尽力挖掘建设者们的精神内涵,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承载着思想,扩大了内容外延,引人深思。是见树木又见森林,见人物又见心灵的文学表达。
作家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敬畏和虔诚,若夜空繁星点点,似绿树繁花绽放,让人眼前一亮,眼见“疑无路”,又逢“杏花村”。“一滴泪,看尽彼岸花开”“你是一座桥,两头都是路”“乡愁是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驾驭能力是一条河,每一滴水都有浪漫气质”“水流找寻下坡加速,种芽靠昂首前进”等等,类似的金句遍布全篇,若平湖跳浪的优美语言,提升了文章审美,也为思想和人物扩容。
我读过许多描写石油石化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但《燕赵脊梁》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从语言到人物刻画,从谋篇到结构,都非常精巧,是一部思想上乘、人物丰满、笔墨鲜活、担纲时代重任的作品,不辜负这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不辜负一群石油石化英雄。
2019年4月8日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家)
引 子
如果说,草儿是牛羊的粮食,庄稼是人类的粮食,车轮是道路的粮食,智慧是文化的粮食,武器是战争的粮食,大自然是生命的粮食,那么,石油,则是全世界人类大争夺、大发展、大竞技、大秀场的粮食。
公元1848年,俄国工程师谢苗诺夫在巴库东北方的黑海阿普歇伦半岛比比和埃巴德两地边境处开凿了第一口现代油井。
美国人则宣布,世界上第一口石油井由美国人凿出。1859年8月29日,美国人埃德温·德雷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物斯维尔小镇打出了一口深21.69米油井。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控井或凿洞的技术,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并且说,这种古代深井钻井技术,于11世纪前后传入西方,甚至公元1900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深井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国人创造的方法打成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油井,见于元明时代。《元一统志》明确记载:“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井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一百一十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办四百斤,入(延安)路之延丰库。”《元一统志》这本史籍成书于公元1286年到公元1303年之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远在元朝或明朝,中国人已经开凿出油井了。
屈指而算,我们真要为我们的祖先而自豪。俄国工程师开采的油井至今才170多年,美国在泰物斯维尔小镇打出的第一口油井迄今才160年,而中国早在700多年前,已经捷足先登。
我在此叙述这些,并非要强调到底谁开采了第一口油井,而是要突出科技的可持续性应用和升级发展。跑马圈地固然重要,可我们还要深入思考,你圈的地要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正如我们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结果,西方强盗用我们发明的火药制成火枪,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找准方向,率坚船利炮越过浩瀚的大洋,犯我疆土,侵我国家,夺我主权,掠我财富,辱我人民。
昨天总也会成为明天,而明天,却不一定都会成为今天。
我们为祖先自豪的同时,要认真思索和规划一下,我们今天和明天的作为,是否继承和光大了祖先的荣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代世界,这些埋藏在地层深处千年万年亿年的寂寞浆液,突然呼啸而出,一跃而成为人类的抢手货。从“乌金”一词诞生那天起,人们就望眼欲穿地寻找它,伸长手臂占有它,不惜代价抢夺它,挖空心思应用它。
首次发现它的人始料不及,石油远远超出它的生活应用和人类文明的建设应用。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的野心家和政客们,都拿石油当“撬棍”左右世界。这一汪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液体,肤色一点都不靓丽的黑家伙,竟成为撬动地球的杠杆。
从表面看石油是黑色的金子,其实,它是大地的血液!
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以颠覆式的力量,推进了人类文明车轮的提速前进,另一方面,也在利益的诱导下毁坏人类文明、碾碎无数条无辜的生命。
因为争夺石油,引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伤亡人数过亿。
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就把舰队从烧煤改成了烧油,“新秀”石油便“一跃而起”,拉开了“争当世界能源老大”的序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年轻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推动下,英国海军舰队全部从烧煤改成了烧油。
彼时,在世界主要强国中,除了英国和美国拥有充足的石油,苏联人因为发现了巴库油田实现了石油自给,其他世界强国都严重缺油。没有巴库油田就没有苏联的工业化,英法曾制定了计划突袭巴库油田以遏制苏联。希特勒疯狂进攻苏联的重要目标,也是巴库油田。
“二战”爆发后,交战的轴心国和盟国石油需求量激增,军用耗油高达3亿吨,立刻陷于油荒中。德国96%的石油依赖罗马尼亚,德国的两个盟友也被逼疯,意大利参战一年后石油储备枯竭,导致工厂停工,很多飞机和军舰无法参战。疯狂的日本人更加激进,由于美国掐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链,只好南下抢夺印度尼西亚的石油,直接引发太平洋战争。
希特勒曾沮丧地说:“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在过去100年里,英美一切行动的核心,便是控制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因为在当代,任何国家如果没有了石油,必然面临经济灾难。美国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潜在的经济对手。
因为石油,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紧了中东地区。
上帝钟爱中东,为这片神奇的大地埋藏了那么多的石油。上帝也坑了中东,这里因此而一次次遭受毁灭性打击,历次中东战争,都因石油而起。这片大地被撕得一条一条,这里的人民一次又一次遭受涂炭。
波斯湾地区占据了全球石油储量的2/3,它的每一次波动,都会触及全世界最敏感的神经。一次又一次海湾战争由此而揭开战幕。为了控制波斯湾的石油,伊拉克与美国结盟;为了将石油开采权收归国有,伊朗与西方国家进行了长期
抗争。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被称为“浮在石油上的国家”正式开战。
这场历时8年的争夺战,不仅让两个原本依靠石油富得流油的国家财政赤贫,人民遭难,也让支撑两国经济的石油资源遭受巨大损失。两伊战争导致全球石油价格暴涨,第二次石油危机随之爆发。而这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又引发了规模巨大、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
我不再提萨达姆,不再说卡扎菲,也不再说中东第一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而今打开电视,便看到叙利亚千疮百孔的城市废墟,蜿蜒在沙漠地带的难民犹如长蛇阵。惊恐儿童的大眼睛,钻进废墟缝隙避难的老人,饿得只剩下一条条肋骨的母亲,以及遍地尸体,这一切的诱因,都是石油!
我们有理由埋怨叙利亚总统巴萨尔,这位外科医生也许是手术台上救死扶伤的高手,执掌国家命运确实不怎么样。但,我们别忘了,巴萨尔只是大国间争夺石油擂台上的摆设,这个摆设下台,再上一个,还是摆设。同样的原因,因石油而一次次遭受战火洗礼的中东国家,只要石油资源依然丰厚,则永无宁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墨西哥边境设置了隔离墙,以此阻止难民进入美国境内。世人无不气愤,你们的弹片还在上游的石油富集地无度地泛滥野蛮,草菅正义,杀戮生命,毁坏家园,逼得中东的老百姓无家可归、背井离乡,为什么还要赶尽杀绝?
一摁石油按钮,世界经济突飞猛进。再一摁石油按钮,昌盛繁荣又一头跌进谷底!
强调“美国利益”,崇尚单边主义的美国主政者,之所以称霸世界一手遮天,全仗石油撑腰。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则是,当今世界,人类已经被石油所控制。换个角度说,石油已经成为人类高度依附的物质鸦片。
再说,基辛格所说的石油、粮食和货币,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当代粮食大举增产要依靠化肥,而90%以上的化肥生产来源于石油,人称“石油农业”。美国人正是掌控了全球的大部分石油资源,用美元绑架了石油,让美元独霸全球,你源源不断地给我丰厚物资,我源源不断地印刷票子,才顺利实现了经济掠夺,到处伸手,拔全世界的羊毛……
石油啊石油,你是美丽的天使,也是翻脸不认人的魔鬼!
自从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石油已占据了机器动力的有利地形,在幕后“候场”。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在幕后恭候许久的石油终于登场,谋得“跑龙套”的角色。
1908年,自从第一辆革命性的汽车问世,石油突然从备份的“B角”位置跃升一号主演,此后大红大紫,独霸百年舞台,拥有众多“粉丝”,成为人们长期关注、力捧的明星。
石油高高挺起胸膛,挑起重要战略资源的担子。近代化学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进步,石油之手已伸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发动机的原料,它成为小汽车、卡车、火车、飞机、轮船、军舰、潜艇、发电机组“心脏起搏”的生命血液。
石油还是个博学的多面手,人称“百业之母”。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各种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等成品油外,它还是化工产品重要的基础原料,目前约有5000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来自石油及天然气,特别是有机化工中的8种基本原料有7种来自石油,而乙烯,则是与钢铁、水泥并称的工业化三大基础材料
之一。
石油安于“行业”宁静,还是现代农业支柱原料。化肥、农药、农机等都对石油有很高的依赖度。作为现代人类衣食住行的“伴侣”,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石油产品。纺织品、塑料产品、现代医药(如西药的抗生素等)、环保产品等等的“父辈”,都是石油。
石油还能低身俯首生活,和我们零距离相处。早上起来,我用塑料管吸食牛奶,撕开薄膜包装,拿出面包、倒出小咸菜。打开真空包装袋,拎出松软的保鲜牛肉。上午开车出去看画展,下午在电脑前创作。我幡然醒悟,那么多我着迷的东西,我啪啪敲击的键盘,我周边的电脑、音箱、电视、冰箱、饮水机、书柜、背包、健身器械、手机,怎么到处都有石油的影子?
石油已经无所不在!
人类依赖石油,比吸毒还上瘾!
犹如月圆则亏一样,突然间,石油的高大形象断崖式腰斩(不计战争和掠夺),有关大气污染的闲言碎语频频从机动车排气管里汹涌而出……
刹那间,治理机动车排污和大气污染成为“爆冷”的热点话题,频频端上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最高级别的会议,人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人们辩论得口干舌燥,有人甚至爆发肢体冲突,还是掰不开紧紧抱在一起的一对矛盾——是要经济大发展,还是要碧水蓝天……
政治家激昂地演说,理论家剖皮割骨地分析,环保人摸底调查,顺延排气管的“瓜藤”向上摸,摸到了石油炼制厂。
我知道,大气污染不能都怪石油炼制厂,但,跟着“起哄”的一大堆分母里肯定有它的身影。
那么,既然当代人离不开石油,它已经无处不在,怎样掰开这对紧紧抱在一起的“欢喜冤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