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4889
《一路走来的额尔敦》是蒙古族企业家额尔敦木图自主创业,取得人生辉煌的感人故事。
主人公额尔敦木图是内蒙古额尔敦羊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位有抱负、有理想、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蒙古人。是一位勇于创新,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民族企业家。额尔敦的企业经过20年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他把“额尔敦”牌羊肉,把“额尔敦传统涮”从内蒙古草原推广到北京、山东、河南、四川和深圳,在全国建立40余家连锁店和加盟店。额尔敦从一辆自行车卖羊肉起步,用真诚和信用经营企业,打造出了享誉全国的“额尔敦羊业”的品牌。他的品牌不仅得到社会的信任还得到政府的认可,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品牌,并入选中国十大羊肉品牌。
额尔敦依托锡林郭勒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一手组织草原牧民发展致富,一手为广大消费者奉献绿色、健康的草原美味,实现了从“草原到餐桌”的全生态餐饮产业体系和服务链。作品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在创业之路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与社会实践,表现出新时代蒙古族企业家在改革大潮中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引 言 悠远的牧歌
第一章 奈曼的怪柳
宝音家的的家教
“阿杰”梦想的金碗
一个“社大”毕业生的事业起点
第二章 朋友多了路好走
诞生于小铺里的羊肉领袖品牌
一个电话 一条商路
在城里开饭店“火”了
今后有事我找谁
回来吧 额尔敦欢迎你
三句话招来的前厅经理
第三章 品质好 品牌才好
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个品牌
“蒙餐大师”一夜难眠
不吃不知道 一吃忘不掉
锡林郭勒羊肉为什么这么好吃
第四章 遍地黄花
北京 请品额尔敦传统涮
北京有个“羊肉巴图”
飘香承德
坐在城市蒙古包里感觉草原
君子合同
额尔敦聊城第一店
济南城里的蒙古包
七里河店的“活”广告
“滕格尔”赐予的羊肉哪有膻味
好企业就是一所好学校
郑州的“全绿色”不是梦
成都好吃嘴
我值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最成都”“最世界”“最额尔敦”
装点出饭店的“魂”
深圳和草原的月亮一样圆
张勇的“细节”
“包头老乡”有点急
第五章 草原新牧人
绝不让草原流泪
最好牛肉在草原
羊业协会是咱们的家
第六章 自己的事 自己办
一定要建设自己的工厂
李书记说:好好干
白总心中有一支歌
一个新政协委员的提案
第七章 双翼的神马
一翼“牧易宝平台”
二翼“电子商务”
草原蒙古人的荣誉和骄傲
引 言 悠远的牧歌
有一个传说,在草原上流传说很久了。
早晨,一家人又要搬迁了。阿爸拆卸蒙古包,额吉和阿爸将套瑙、哈纳、围毡、毡门、围绳搬上勒勒车后。勒勒车迎着晨曦又奔向另一个草场。孩子坐在额吉怀里,他扬起脸问:“额吉,我们蒙古人为什么总是一次又一次搬迁啊?”
额吉说:“我们总在一片草原上放牧,牛羊一直吃这片草地上的青草,大地母亲就会疼痛的。我们不停地搬迁就像人身上的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感到舒服。你给额吉上下不停地捶背,额吉就感到舒服。假如你总是在额吉背上一个地方反反复复捶打,额吉会怎么样呢?
孩子说:“额吉,孩子知道了。总捶打在一个地方,您一定感到不舒服的。”
赶勒勒车的阿爸遥望着远方,说:“让我们再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给大地母亲捶背去吧!”
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让蒙古人懂得怎样热爱大地,怎样保护草原。蒙古人爱护草原,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他们能感受到草原的疼痛和饥渴;他们能听见草原的唏嘘和呻吟。
蒙古族游牧文化始终执着地表达着一个古老而鲜明的主体——“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蒙古人是天、地、人和谐的最佳见证者。他们用智慧与勤劳经营和保护着富饶而美丽的草原“天国”。
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迁徙,是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就决定了他们保护草原,爱护草原的强烈意识。在《蒙古史上》就有明确规定,各部落各有其地段,有界限之…..大家都在部族部落划定的区域内放牧,畜逐水草而动,人随畜而居,四时迁徙,车马为家,皮毛当衣,肉奶为食,成为蒙古人生活和生产的真实写照和必然的法则。这种在草原生态环境下游牧式生产方式既适应了自然,更是保护了草原。迁徙是一种建设,是一种协调人、自然与牲畜三者的关系的自然法则。表现出草原浓厚的生态气息。受这种独特的气息影响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仅塑造了蒙古人的个性,更是构建了蒙古族游牧文化,铸就出内涵深刻而丰富的草原文明。她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并成为中华辉煌灿烂文明。
在独特的游牧文化的影响下,必将产生蒙古族的饮食文化。蒙古人生活的特殊自然环境为这个民族提供了独有的衣食来源。传统的蒙古族饮食主要是有四类,即红食、白食、面和茶。
红食,指的是肉食,蒙古语“乌兰伊德”。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以牛羊肉为主。牛羊肉吃法很多,主要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烤全羊、涮羊肉、羊肉串等等。
白食,指奶食品,蒙古语为“查干伊德”。主要类型有鲜奶、酸奶、奶酪、奶酥、奶油、奶皮子、奶酪丹,还有奶酒等等。白食制作简便,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
面,是蒙古人喜欢的食品,主要使用麦面、荞面和莜面。
茶,蒙古人喜欢喝奶茶。亦称蒙古茶,蒙古语为“苏泰茄”,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可口绵甜。蒙古人说: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
蒙古人热情好客,客人来了,主人首先要献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然后依次上奶食、面食,再斟满酒。喝得高兴了,载歌载舞。这时候蒙古人豪情奔放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有酒必歌。
草原的辽阔赋予蒙古族人豪放勇敢的性格,他们喜欢饮酒。蒙古人认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蒙古人通过歌声与美酒深深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谊。
在内蒙古,可以说有酒的地方就有歌声,所以内蒙古也就有了“歌的海洋,酒的故乡”之美誉。在蒙古族的迎宾礼节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歌声不断酒不断。所以在长期的生活中积淀了很多经典的酒歌。如鄂尔多斯酒歌《浓烈的白酒》、锡林郭勒南部察哈尔短调酒歌《阿素如》、锡林郭勒乌珠穆沁酒歌《思情曲》、科尔沁酒歌《四海》等,几乎每一个部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创作的酒歌。
好客的蒙古人在节庆、仪式、庆典与朋友相聚时,都要饮酒歌唱。用酒和歌声表达对客人对朋友的欢迎之情。酒歌、敬酒歌等音乐形式是蒙古族独有的一种民俗音乐。这种民俗音乐伴随着蒙古族特有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人情,已经形成独特的酒歌文化。丰富多彩,热情豪放的蒙古族歌曲,通过各种音乐编织在一起,形成一部悲壮、雄浑的民族音乐史诗。而酒歌则是这部史诗当中独具生活气息、人文情怀的一支旋律,恒久地伴随着蒙古民族不断发展和变迁,为蒙古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长歌咏叹。
如果说草原的美酒可以传递真情,把草原人的情感化作祝福送给亲人、朋友,那么动听的酒歌则会陶醉人的心灵。每每置身于酒的氛围、歌的海洋,“酒不醉人歌醉人”的感慨便会油然而生。
正如一位曾经到过内蒙古、领略蒙古族酒歌魅力的朋友说的:这个因牧而兴,以绿为荣的可爱可敬的蒙古族,和以其为主的蒙汉各民族联袂自然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内蒙古酒歌,原来是百年牧歌,是浓郁的情歌,是神圣的礼歌,是哲理的雅歌,更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对新生活的赞歌啊! 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他们认为,是大自然赋予蒙古族生命的力量,也是大自然给予蒙古人生活的物质保障。因此在蒙古族音乐中,包括酒歌,表达的情感都是发自蒙古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叹。他们感恩大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一切。所以酒歌表达的情感也是世界上最圣洁、最感人、最和谐的情感,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最纯的情,它的内涵就像广袤的草原一样宽广博大。
有着“天人合一”理念的蒙古人,将长生天、大地、人三者合而为一;将草原上牛羊视作天地的恩赐。既是“天赐”,就应该由天下人一同分享。要分享就得交换,互通有无。蒙古人最早的交换,是以物易物,用牛羊、皮毛从商人那里换取布匹、茶叶、针线等等生活用品。后来使用钱币进行商贸。蒙古人在交换,商贸中学会了经贸,学会了做买卖。
蒙古人经商遵循的原则是真诚与诚信。他们用诚信作为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诚信视作一种美德。这种诚信美德用在货物交换,产品贸易中决不占对方半点便宜,决不叫对方吃一点亏。
伊朗史学家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一书里就记载了许多蒙古人和各国商人交往的事例和故事。这些活生生事例无不说明蒙古人做人的真诚,做生意的诚信。书里有一个故事说:
一天,窝阔台汗正在军帐里与两个大臣喝茶议事。一位侍官引进来两个印度商人。一位胖胖的商人从包里拿出两条象牙,敬献给窝阔台汗。大汗接过两条象牙,仔细看过放到案上,对商人说:“你送我这么珍贵的象牙,我该送你们什么呢?”印度商人说:“大汗,您只要送我们伍佰巴里失(钱币)就可以了。”窝阔台汗毫不迟疑,叫侍官拿出伍佰巴里失送给印度商人。
送走了两个印度商人后,一位大臣说:“大汗,两条象牙哪里值伍佰巴里失呢?况且他们来自我们的敌邦…..”
窝阔台汗摆手打断大臣的话说:“没有人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拿到我加倍的钱币,今后会送来更多我们需要的商品啊。”
窝阔台汗还下令,今后凡是商人来卖东西,应在商人报价的基础上,再添加百分之十的钱送他们。
蒙古人真诚地与商人打交道,诚信地和他们做买卖,也学着商人经商做买卖。可是蒙古人在经商的道路上走得很缓慢,也很迟疑。多少年了,他们很少有人走出大漠走出草原。直到21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吹绿草原。蒙古人也做起生意,办起工厂来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在商场、在生意场上淋漓尽致地发挥。一个个成功的蒙古族企业家、商界精英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人。譬如:“中国冰淇淋大王”的蒙牛创立者牛根生;鸿茅药酒的掌门人鲍洪生;还有巴音巴图、包苏日娜等等一大批蒙古族企业家,他们在亲人的嘱托和家乡父老的期待下,怀着梦想勇敢地走出草原,走父辈人没有走过或者很少走过的经营、经商、办企业的道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诗篇里,书写着蒙古人进步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自内蒙古奈曼旗的额尔敦木图和朝格图兄弟,他们从一辆自行车,一杆秤开始卖羊肉起步;他们从几张小桌子,一间乡村小饭店走出来,走出草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们“做诚信的人,说诚信的话,干诚信的事”;高扬“健康、绿色、安全、营养、美味”新蒙餐餐饮品牌。额尔敦羊业“从草原到餐桌”——打造草原绿色餐饮文化,让蒙古人的“乌兰伊德”、“查干伊德”传统饮食成为中国人的美餐,成为世界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我们讲述额尔敦木图、朝格图的故事,就从奈曼旗一个叫沙日浩来的镇子开始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