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19736
世界大师散文坊(精装插图版) 第七辑 10册
丛书收录了阿兰、都德、惠特曼、里尔克、卡夫卡、马克·奥勒留、托尔斯泰、幸田露伴、雨果在内的10位著名作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是治愈系开山鼻祖,或堪称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他们的如椽巨笔一面挥洒灿若星河的文字,一面娓娓道出爱与生的真谛。来吧,与大师同游,俯仰山川人文,感悟宇宙造化、经历一次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吧。
《解忧处方笺》阿兰
《在普罗旺斯的月光下》都德
《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每个港口》惠特曼
《我用爱意给孤独回信》卡夫卡
《给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
《与世界握手言和》托尔斯泰
《足够努力,才能刚好幸运》幸田露伴
《愿你爱的人恰好也爱着你》雨果
《写给千曲川的情书》岛崎藤村
《西西弗斯的神话》加缪
一本关于治愈与幸福的奇书
真的
有时候,忧伤只需要一本书就能治愈
你为什么要读阿兰?
他是“现代的苏格拉底”
一段与忧愁促膝恳谈的解忧故事,一帖给寂寞都市人的幸福没药
阿兰说:“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本就该是幸福啊!”
一册解忧处方笺,与过去和解,把现在治愈,为未来充值。
《解忧处方笺》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随笔家阿兰重要的治愈随笔。《解忧处方笺》九十三篇随笔,从不同角度讲述幸福与忧愁间奏的人生,教导人们怎样用清明的理智控制情绪冲动、杂乱的感觉活动和有害无益的想象力作用。
前言
一 亚历山大的坐骑
二 恼怒
三 忧伤的玛丽
四 神经衰弱
五 忧郁
六 论情绪
七 神谕的终结
八 论想象
九 病态的思想
十 没病找病
十一 医学
十二 微笑
十三 事故
十四 海难
十五 论死亡
十六 姿态
十七 体操
十八 祈祷
十九 打哈欠的艺术
二十 坏脾气
二十一 性格
二十二 宿命
二十三 操心的灵魂
二十四 未来
二十五 算命
二十六 赫拉克勒斯
二十七 榆树
二十八 抱负
二十九 论命运
三十 遗忘的力量
三十一 在草地上
三十二 与人相处
三十三 家庭生活
三十四 关心
三十五 家庭的安宁
三十六 爱
三十七 男人和女人
三十八 无聊
三十九 快速列车
四十 赌博
四十一 希望
四十二 行动
四十三 行动派
四十四 第欧根尼
四十五 自私者
四十六 国王的生活
四十七 亚里士多德
四十八 快乐的农夫
四十九 劳作
五十 事业
五十一 眺望远方
五十二 旅行
五十三 活在当下
五十四 牢骚
五十五 哀史
五十六 情绪的说服力
五十七 论绝望
五十八 怜悯
五十九 别人的痛苦
六十 安慰
六十一 祭拜亡灵
六十二 头脑简单的西蒙
六十三 在雨中
六十四 情绪与战争
六十五 爱比克泰德
六十六 斯多葛学派
六十七 认识你自己
六十八 乐观主义
六十九 打开心结
七十 放慢脚步
七十一 善意
七十二 咒骂
七十三 修养
七十四 一种新型疗法
七十五 精神卫生
七十六 母乳礼赞
七十七 友谊
七十八 优柔寡断
七十九 仪式
八十 新年快乐
八十一 美好的祝愿
八十二 礼貌(一)
八十三 礼貌(二)
八十四 给予快乐
八十五 作为医生的柏拉图
八十六 健康的秘诀
八十七 幸福是什么
八十八 诗人
八十九 幸福是美德
九十 幸福即慷慨
九十一 幸福之道
九十二 幸福是一种义务
九十三 誓言的力量
★阿兰的学生、后来成为*流传记作家的莫洛亚认为这些短文作为整体是世界上顶美的书之一,堪与蒙田的《随笔》媲美。
忧伤的玛丽
心理学家都熟悉那个著名的“忧伤的玛丽和快乐的玛丽”的故事。这个故事现在已基本被世人遗忘,但它的警示意义值得我们再次将它记起。这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叫玛丽的小女孩,她的情绪总是在忧伤和快乐之间来回摆动。这一周她还阳光灿烂笑容满面,下一周就会乌云密布一脸忧伤,而再下一周,她又会重回快乐,就像没事儿一样。她情绪上的这种变化非常有规律,就像时钟的转动那样。当她快乐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她喜欢艳阳高照,也喜欢大雨滂沱。别人的一个微笑都能让她欣喜若狂。当她想起曾经交往过的男友,她会对自己说:“老天是多么照顾我呀,给我送来了一位王子。”她从不感到烦闷和无聊,她的每一个想法都抹上了快乐的色彩,像美丽的花儿那样大胆绽放,招人喜欢。亲爱的朋友们,这种状态也是我希望你们有的。就像智者说的,每个土罐都有两个把儿,每个事物也都有两个方面:它既可以是悲惨的、令人沮丧的,也可以是欢乐的、给人带来安慰的,关键取决于各人的心态。一句话,我们为幸福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得到回报。
言归正传,让我们再回到玛丽这边。只见一周之后,玛丽的情绪大变。她一脸的绝望,无精打采的,对一切都没了兴趣。在她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灰暗的,没有任何光彩。她不再相信幸福,不再相信爱情。她这副模样、这个状态,使得大家都不再喜欢她。她感到自己是个愚笨、招人厌的人,这个想法盘踞在她的脑海,挥之不去,更平添了她的苦恼。她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任由自己被坏情绪撕成碎片。你若关心她,她会说你是假情假意;你若称赞她,她会指责你在取笑她;你对她好一点,她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甚至连你为她好,不想让她知道某个秘密,都变成了针对她的一个阴谋。其实,这些烦恼都是她自找的,而且无药可治,因为再美好的
事物,遇上不快乐的人,也会变得暗淡无光。
后来,心理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现象,这对勇敢者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个现象便是:在玛丽这样的人的身上,当快乐期临近末尾的时候,他们血液中红血球的数量会显著减少,而当忧伤期临近末尾时,血液中红血球的数量又会显著增加。根据这一现象,心理学家们于是得出结论:红血球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情绪的波动与变化。所以,当忧伤的玛丽再四处抱怨时,我们的心理医生就可以对她说:“别担心,你明天就会好起来的。”可是,玛丽根本不相信这些。
我的一个朋友,自以为生性忧郁,有一次跟我说:“事实已经很清楚了,既然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增加红血球的数量就增加红血球的数量,那么我们的情绪变化也就由不得我们了。一句话,一切都已注定,说什么也没用了。就像寒暑更替、阴晴变化一样,我们的苦乐悲欢也由宇宙根据自己的规律决定,我们每个个体只能顺从接受,无法去改变。我渴望快乐就像我渴望出去散步一样,只是一种愿望,至于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就不是我说了算的。我不能操控我的忧伤,就像我不能操控哪片云彩会落雨。于是,我只好默默承受,而且我知道我在承受。这好坏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一个人一味地沉溺在对过去不幸遭遇的回忆,或是反复琢磨那些无根无据的不祥预测时,他就自己为自己织就了一张悲伤的网,与其说他被这张网痛苦纠缠,不如说他把它当成佳酿一般玩味品尝。既然现在我知道了一切都是红血球在掌控,那么我就可以一改以前的那些做法,把忧伤扔回体内,任其发展成为疲劳或者某种小毛小病,除此之外,再也不会有其他什么东西。与背叛相比,偶尔的胃痛更容易让人忍受,不是吗?对一个动不动就忧伤的人来讲,与其抱怨自己缺少朋友,不如抱怨自己缺少红血球。这个道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益,谁能明白这一点,谁便能收获安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