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9938
曼晴(1909~1989)研究
战斗的旗子,闪光的匕首
——读曼晴抗战时期的诗 刘宗武
孙犁(1913~2002)研究
他“唱出了时代要求的歌”
——孙犁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刘宗武
革命·浪漫·抒情:文学史著中的孙犁抗战小说 鲍国华
孙犁1950年代对“农村题材”的批评
——以《论农村题材》为中心 刘卫东
文学家对个体生存心理原则的关注方式与评判
——以孙犁《铁木前传》为中心的探讨 田淑晶
关于《冀中一日》的编辑和出版 刘运峰
梁斌(1914~1996)研究
评长篇小说《烽烟图》 李哲明
梁斌的“未完成性”:人民作家梁斌的文学成就与精神遗产 闫立飞
梁斌与“十七年文学”的写作模式 刘卫东
冲突与交融:《红旗谱》中的革命诉求与乡村理想 丁琪
论梁斌的长篇小说《翻身记事》 王云芳
21世纪以来梁斌研究的审视与思考 罗海燕
袁静(1914~1999)研究
袁静的抗战情结 邢广域
袁静的儿童文学创作 娄向丽
穆旦(1918~1977)研究
爱国忧民的现代派诗人——穆旦论 李绪鉴
对抗“古典”的背后——论穆旦诗歌的“传统性” 罗振亚
方纪(1919~1998)研究
走过暴风雨年代——作家方纪的抗战道路与作品探讨 方大卫
孙振(1919~1987)研究
重读雪克抗日战争题材小说:《战斗的青春》和《无住地带》 李绪鉴
忆孙振对燕山抗日根据地的采访 李绪鉴
杨润身(1923~)研究
杨润身:抗战硝烟孕育的作家 崔健
柳溪(1924~2014)研究
“一身牢落识乾坤”——柳溪论 楚大江
张学新(1925~2012)研究
论张学新在解放区时期的戏剧创作 王献忠
再现解放区生活的真实面貌——《张学新剧作选》读后 王之望
其他研究
盘山根据地军民的抗战诗歌 王之望
编后记 孙玉蓉
附记
序 言
王之望
王之望,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首席专家,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战争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这场战争是日寇用枪炮和刺刀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的侵略战争,是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关头奋起反抗的无比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房,走向人民大众,投身到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中去,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抗战生活体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写下大量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伟大抗战留下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于9月13日隆重召开天津抗战作家作品研讨会,现将与会人员的发言稿汇成一集,予以出版。
70年前,本集论及的部分天津作家,如孙犁、梁斌、方纪、鲁藜、袁静、王林、孙振、张学新、杨润身、穆旦等,大都是20岁左右的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们毅然投笔从戎,经受抗日战争烽火的锤炼。他们是出生入死、勇敢无畏的抗敌勇士,又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文艺战线子弟兵”。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深入敌后,在开辟和建设抗日根据地斗争中,以笔作刀枪,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与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一道,打击和消灭侵略者。1942年,日寇在冀中实施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时任火线剧社社长的王林在撤离人员之列,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却坚定地表示只要还剩下最后一个老百姓,他就坚决不撤!同样,担任新世纪剧社社长的梁斌,经常带领剧社在剧烈战斗的间隙乃至炮火声中演出。他的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作品,是在地道中完成的。张学新十二三岁,就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行列,成为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的一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