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76432
★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才女们的命运会有多悲惨?
★
*可怕的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单与寂寞。
★
世人评说她“才女”,但又说她“淫荡”“不安分”。
★
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给人做过小妾,*终入空门做女冠,却始终未能斩断情根。
★
存世49首诗,展现出才华横溢的美道姑鱼玄机悲剧的一生。
★
鱼幼薇时期,她义无反顾追寻爱情;鱼玄机时期,她堕入地狱,极尽放纵。
★ *初那份短暂的爱,全力守护,却仍被抛弃。
而想忘记,又要用尽一生。
这是一本唐朝才女鱼玄机的词传。本书通过梳理鱼玄机的诗词,讲述她坎坷而又曲折的一生,旨在解析诗词之美的同时表达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她是十二三岁就写出“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的天才诗童,
因真心错付,从此纵身情海,成为美艳风流的女道士。
同样面对负心郎,
她没有薛涛的豁达,
也没有李季兰的逍遥和洒脱。
她本该戴冠披帔,身份庄重,
却是一副眼波流连,春情荡漾的姿态。
因为,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要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
一向任性的她无所适从,
终究还是走向了毁灭。
第一部分 相遇相恋
之一 枝低系客舟
之二 自恨罗衣掩诗句
之三 不辞宛转长随手
之四 唯应云扇情相似
之五 窗下银灯暗晓风
之六 泪落晴光一首诗
之七 妆阁相看鹦鹉赋
之八 春来秋去相思在
第二部分 相思春恨
之九 水柔逐器知难定
之十 莫愁魂逐清江去
之十一 古来悲乐与今同
之十二 凉风惊绿树
之十三 忆君心似西江水
之十四 烟里歌声隐隐
之十五 窗下断肠人
之十六 一双笑靥才回面
之十七 瑶琴寄恨生
之十八 梦为蝴蝶也寻花
之十九 盛衰空见本来心
第三部分 秋怨惊梦
之二十 莺语惊残梦
之二十一 风月满庭秋
之二十二 闲散身无事
之二十三 轻风吹却回
之二十四 开笼放鹤飞
之二十五 多情公子春留句
之二十六 朱丝独抚自清歌
之二十七 曾睹夭桃想玉姿
之二十八 聚散已悲云不定
第四部分 清歌散仙
之二十九 白日清宵是散仙
之三十 庭闲鹊语乱春愁
之三十一 不知何处醉金杯
之三十二 翠叶那堪染路尘
之三十三 何处同仙侣
之三十四 人世悲欢一梦
之三十五 莫言云去处
之三十六 开径草重生
之三十七 何事能销旅馆愁
之三十八 远浪涨江湄
第五部分 一晌贪欢
之三十九 焚香出户迎潘岳
之四十 阮郎何处弄船归
之四十一 禅心笑绮罗
之四十二 清吟日色间
之四十三 叔夜莫独斟
之四十四 未起蕙兰心
之四十五 雨夜同欢席
之四十六 得作食鱼人
之四十七 送别泣花钿
之四十八 明月照幽隙
之四十九 难得有心郎
后 记
之一 枝低系客舟
《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在鱼玄机流传至今的50 首诗中,这首《赋得江边柳》可能是我们能看到的她最早的一首诗。
1. 鱼幼薇
据说,她写下此诗的时候,才十二三岁。当时,她只是一个名叫幼薇的少女,却已凭借过人的才华而为士人所知。
鱼玄机生活的年代处于晚唐时期,离如梦如幻的“开元盛世”已经有近一百年的时间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也就是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直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才被平定。此后,唐王朝由盛而衰,藩镇割据、农民起义、边防空虚,从此内忧外患,强大的帝国逐渐衰微了。到了鱼玄机生活的武宗、宣宗、懿宗时代,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唐已经日渐式微。颓废之风逐渐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社会风气的衰退淫靡一度影响了诗坛。到了晚唐,一改中唐时期的刚健质实,绮艳浮靡的诗风逐渐笼罩了整个诗坛。
鱼玄机就生活在大唐斑驳陆离的浮华背景下。
约844 年,鱼幼薇生于长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家。父亲终日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爱女心切的他便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女幼薇身上,教她读书认字。早慧的幼薇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诗章,七岁作诗,十一岁时,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她的才华,引起了当朝大才子温庭筠的好奇与关注。
2. 温老师
温庭筠(812—866),是唐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词人,就是那个写了“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的温飞卿。
这位作赋八叉手而成八韵、号称“温八叉”的大才子,才情绮丽,尤工律诗。然而,他恃才傲物,言行不羁,屡试进士不中,郁郁不得志,最后官至国子助教,因此又有“温助教”的名号。温诗辞藻华丽,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现存词60 多首,大都收入《花间集》。
在一个暮春时节,这位当时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先生,心意盎然地来到长安城的穷街陋巷,去会见这位天资聪慧的诗童。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传说中的诗童,原来是一个姿容美好的少女。
3. 枝底系客舟
将信将疑的温老师出了道“江边柳”的考题,幼薇挥笔写就这首五律应答。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首联写景:绿色绵延于荒凉的江岸,随风轻舞淡入远处的楼阁。“翠色”一点恰切醒目,让温老师眼前一亮。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颔联景色由远至近,描摹得更细致:倩影倒映于秋天明净的水面,落英缤纷,坠入垂钓人头上。动静之中,诗意浮出。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颈联的视角再度转换,停留在江边柳本身:老根空处隐藏着鱼儿的窖窟,枝条低垂系住过往的客船。该联诗境顿出,温老师看后大惊。如此老道的意境,竟出自一个天真少女。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尾联的意思是在风声雨声潇潇不止的夜晚,梦中醒来,又平添忧愁。
此番秋色秋景,让温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菩萨蛮》中的词句——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与之相比,幼薇小姑娘的这首诗只字不提柳,却生动地描画出了秋日秋风秋雨秋夜中的江边柳以及垂柳般弱不禁风的愁绪。温老师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小姑娘的这首诗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温老师惊叹之余,却心有不安。如果说,真有命运存在的话,那么这首诗就透露出了一种信息——如落花流水,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一句“枝低系客舟”,让见多识广的温老师隐隐地看透了这个小妮子未来的命运:“系客舟”,也许意味着她将堕入红尘,花自飘零?
4. 历史的巧合
命运总是充满了奇怪而惊人的巧合。
不可思议的是,比鱼玄机要早、同为唐代三大才女的李冶和薛涛,也都在孩童时代稚嫩的诗句中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
李冶五六岁时,在庭院里作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嫁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生气地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其后竟如其言。薛涛的故事更有名,她八九岁就知音律,其父指着井里梧桐咏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后,黯然了许久。她们随意应和的诗句里,皆隐含了迎来送往之意,这对于待字闺中的女孩子来说,绝非祥兆。事实也果真如此,后来李冶、薛涛和鱼玄机这三个美貌女子皆以诗才扬名天下,皆出家为道,皆成了红尘女子,风姿绰约地穿梭于名士公卿中,摇摇曳曳,倾倒众生。
早年的诗果然都成为了她们命运终局的谶语。她们的才思、美貌、离愁、别绪、艳名甚至命运的波折都是如此惊人地相似,如同一人转世,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着相似的悲剧。
《赋得江边柳》也成了一个引子,成全了一段温和持久的友情。
这里没有发生什么浪漫的师生恋。也许是爱才心切,人到中年、阅人无数的温老师没有将眼前这个蕙情兰性的少女拥入自己的怀抱,他发乎情,止乎礼,与小他32 岁的鱼幼薇成了忘年神交。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温老师与鱼幼薇经常往来酬唱,诗赋赠答中的关爱、包容、启迪之情不时流露。天才雄瞻、才情绮丽的温庭筠温老师成了鱼幼薇一生的精神导师。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他多才多艺,有弦即弹,有空即吹,下笔万言,立马可待。他的诗,清婉精丽,备受推崇。《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或许,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并不突出,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其评价甚高,甚至将“花间派鼻祖”的美丽花冠给了这个面貌粗黑没有半点玉树临风飘逸之态的人。
但命运不公。这么才华横溢的温老师一生却颇不得意,仕途坎坷,四处飘零。而他一生钟意的才女学生呢,也浮沉不定,难遂心愿。
也许是天妒奇才,天妒红颜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