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97728丛书名: 博雅人文
编辑推荐
叙述中国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发展的历史,多角度地体现中国小说注重世态人情、细节琐事、奇谈怪论以及娱乐色彩深厚的特征。
内容简介
《中国小说小史》叙述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概述秦汉古小说、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及近代小说的发展历史,一方面又突出中国小说史上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相对独立演进和互相影响的趋势,以及“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行文虽高度浓缩,却也多角度地体现了小说注重世态人情、细节琐事、奇谈怪论以及娱乐色彩深厚的特征,反映了作者独到的眼光与见识,是一部适宜大众阅读的学术普及著作。
目 录
序
绪论中国散文与中国小说
一关于“散文”
二关于“小说”
三文类边界的建立与超越
四本书的叙述策略
绪论中国散文与中国小说
一关于“散文”
二关于“小说”
三文类边界的建立与超越
四本书的叙述策略
**章史传精神与小说笔法
一古小说的起源与分类
二博物与琐言
三逸事与志怪
四随笔杂录与姑妄听之
第二章作意好奇与诗人情怀
一唐人小说的渊源及体式
二女性魅力与游侠精神
三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四从记录见闻到自述生平
第三章说书人与叙事者
一话本小说的酝酿与独立
二庶民的悲欢与听觉的艺术
三文人的介入与叙事者的呈现
四教诲、游戏与讽喻
第四章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
一重建社会秩序——以《三国演义》为中心
二落寞英雄路——以《水浒传》为中心
三神魔与游记——以《西游记》为中心
四侠义与公案之分合——说书风格的滞留
第五章儿女与社会:以文人想象为主体
一欲望与家庭——以《金瓶梅》为中心
二才子佳人的新变——以《红楼梦》为中心
三女性命运之关注——清代小说的另一侧面
四士人心态与社会风情——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第六章中国小说之转型
一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
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三小说的书面化倾向
四两代人的事业
主要参考书目
书名及人名索引条目
《中国散文小说史》新版序
生命中必须承受的“重”
——《中国散文小说史》新版后记
免费在线读
本书乃199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及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散文小说史》的下编“中国小说”。当初受制于整套丛书的体例,散文与小说合刊,虽有“绪论”加以阐释与修补,还是有些别扭。作为个人著述没问题,但读者不一定认可。此书的繁体字版(二鱼文化,2005)在台湾是作为大学教材推广的,可中文系的课程,不是总揽全局的文学史,就是分体的散文史或小说史。若散文小说合刊,教学时总有一半用不上。考虑到读者趣味及教学需要,这回分道扬镳,以“散文小史”及“小说小史”的名义刊行。只是为了体例完整,二书共用原作的“绪论”。在上海版《中国散文小说史》的后记中,我提及“写大书难,写高度浓缩的小书也不容易”。所谓“提要钩玄”,需要阅读量,更需要眼光与见识。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之所以写成这个样子,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丛书体例——用三四十万字的篇幅,描述这两大文类的古今演变,篇幅决定笔墨,你只能这么写。也就是说,本书之所以“粗枝大叶”,一半是自家学识限制,一半是丛书体例使然。在学术高度专业化的今天,本书的任何一小节,都足以展开成为一本大书。如此要言不烦,体现的只是作者的基本立场以及大思路;若放开来讲,则是另一番景象。书出版后,我曾在北大中文系为研究生开设散文史及小说史的专题课,效果都不错。散文部分有《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017),大致显示课堂风貌。小说史的课堂上,某日本教授旁听,非常赞赏,立志将《中国散文小说史》译成日文。可在谋求正式出版时,评审专家认为“精炼有余而深度不足”。这很容易理解,课堂讲授与书斋阅读,原本就不一样,后者追求博学与深思,前者则讲究简洁与准确。毕竟是二十年前的著作了,不敢吹嘘有多大的学术业绩,**聊以自慰的是,如何在文白雅俗之间寻找合适的述学文体,这一探索至今仍有意义。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学史越讲越细,人物及作品越说越多,问题也越辩越复杂,反而是简洁明快且有自家面目的小书难得一见。想当初我读书不多,胆子够大,不少立说过于粗疏,但那种混合着少年意气的论述姿态——横刀立马,当机立断——还是很让人怀念的。如此幼稚、武断而又生气淋漓的小书,二十年后的我,再也写不出来了。中国小说史曾是我专攻的领域,从博士论文《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到《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此书后以《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独立刊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再到《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和《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学术起步的前十年,我分别从叙事学、类型学、文学史等角度对“小说”这一文类进行探索,希望在发凡起例方面略有贡献。只是相对于心无旁骛的小说史家来,我对此领域忠诚度不够,也就缺乏皇皇巨著。具体到眼前这册逸笔草草的小书,大概难入方家之眼,但对于一般读者及大学生了解中国小说之概貌,还是有好处的。基于此判断,我请北大出版社为其增添插图,旧貌换新颜,呈献给新一代读者。2017年11月22日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