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72847
◆有趣的灵魂,看有趣的故事
一辈子很长,你应该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还应该……多看有趣的书籍!
生活已经那么沉闷、那么累,你的闲暇时光,就应该和能让自己开心的人、能让自己愉悦的书一起消磨时光。
这本简读聊斋——
半千篇奇谈怪论,写尽世间百态;
三百载人心沉浮,历历如在眼前。
篇篇鬼、狐、仙、怪,字字人、情、世、态。有趣得很。
◆延续经典,诚意致敬
中国古代灵异与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
白话讲述,无需古文基础,就能完全读懂。
聊斋是一本寓言,更是镜中世界。
蒲松龄用极具浪漫的想象,写妖,写鬼,也写出了凉薄昏暗的人世间。
简读聊斋,让镜中的奇幻世界更清晰,更真实。
简读聊斋,新方式,新诠释,是对经典的延续,也是对经典的致敬!
《简读·聊斋志异》用全白话的方式,解析了这本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全书选取聊斋五百多篇故事中广为人知和有趣的一百篇小说加以白话文讲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书通俗易懂,适合成人阅读,也适合家长读给孩子们听,可谓老少皆宜,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第一卷
1. 考城隍
2. 花姑子
3. 真生
4. 刘夫人
5. 青凤
6. 画壁
第二卷
1. 陆判
2. 婴宁
3. 聂小倩
4. 侠女
5. 画皮
6. 阿宝
第三卷
1. 夜叉国
2. 鲁公女
3. 连城
4. 翩翩
5. 狐嫁女
6. 黄九郎
第四卷
1. 寒月芙蕖
2. 辛十四娘
3. 促织
4. 罗刹海市
5. 姊妹易嫁
6. 胡四相公
第五卷
1. 粉蝶
2. 娇娜
3. 小翠
4. 绿衣女
5. 阿秀
第六卷
1. 口技
2. 小谢
3. 宦娘
4. 锦瑟
5. 长亭
6. 胭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
我写的《红高梁》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
——莫言
1.考城隍
我姐夫的祖父,宋焘老先生,生前原是县学廪生。
有一天,他身体不适,感到心力交瘁,卧病在床。恍恍惚惚之间,看见一个小官吏,拿着一纸牒文,牵着一匹额上有白毛的马来找他,对他恭敬地说道:“宋先生,请您随我去考试。”宋公接下一看,觉得诧异,于是纳闷地问小役:“离考试的日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学政大人也尚未到任,为何骤然间竟要考试?”前来的官吏也不与他多说,只是不停地催宋公上路。宋公没办法,只好带病骑上马便跟他走了。
走的这一路上所见景致对于宋公来说,都极为陌生,正恍惚间,不觉已进入一座城池,其间繁华犹如京师,就好像是一个国王的国都。一霎时他就跟那人进入了王府,诧叹中不及观览,只见王府内的宫殿非常辉煌华丽,与平时所见很是不同。
正面大殿内正襟危坐着十几位官员,但宋公都不认得是什么人,唯有关帝神因着平日庙宇里塑身见得多了,他是认得的。宫殿外的屋檐下摆着两张檀木桌子,并着两个坐墩。宋公看去,已经有一个秀才坐在那里,他便与这人并肩坐下。桌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只待考官一声令下便可动笔。
不多时,考官便将试题发下,宋公将卷子铺开一看,上面赫然有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略微思索了番,便下笔写题。不一会儿,两人的文章就算是写完了,守在一旁的侍从取了桌上答卷便呈交殿上供诸官审阅。
其中宋公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诸位神人互相传递看完,纷纷称赞不已。便传叫宋公上殿,下令说:“河南如今正缺一个城隍神,你的才华和人品与这个职位很是相称。”
宋公听了,才恍然大悟,叩头在地,哭着说:“承蒙大人错爱,叫我去当城隍神,实在不敢推辞。只是我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七十多岁了,无人奉养,请求大人准我侍候母亲,待她安享晚年后,再去上任。”殿堂的正面坐着一位像帝王的人,叫侍从取宋公母亲的寿命簿来查看。一个长着长胡子的官吏捧过簿子来翻看一遍,恭敬地向他禀告说:“报告大人,还有阳寿九年。”听完后诸神都犹豫了,一时拿不出主意,这时候,关帝神开口了,说:“既然如此,那不妨先叫张生代理九年吧!”随即便对宋公说:“本应叫你马上去上任,但是念你有孝心,给你九年假期,到时再唤你前来。”接着关帝神又勉励了一旁的秀才几句话,两个考生便叩头下殿了。
秀才握着宋公的手,依依不舍直至送到郊外,自己介绍说是长山县人,姓张,末了还给宋公作送别诗一首。原文宋公都忘记了,只依稀记得有这样的句子:“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公便上马作别疾驰而归。 宋公到了家,像是做了一场大梦。事实上那时他已死了三天了。他的母亲听见棺材中有异样,仔细一听像是自家儿子的呻吟声,便壮起胆子打开棺材一看,宋公正活生生地躺在里面。一家人又惊又喜,连忙将他扶出来,只见宋公像木头一样呆呆地坐着,过了半天才会说话。后来差人到长山县打听,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在这一天死去。宋公这才相信一切都不是梦,而是确有此事。
九年后,宋公的母亲果然去世,宋公料理完了家中丧事,沐浴更衣后进屋就死了。
他的岳父家住城里西门里。有一天,忽然见宋公骑着红缨大马,带着许多车马,到他家拜别。一家人都非常惊疑,不知道他已成了神人。急忙跑到宋公家一问,才知道宋公已死了。
宋公自己记有小传,这里的记载只是个大概而已。只可惜后来因为战事纷乱,文件已散佚。
简读:这是一篇宣扬仁孝之德的故事,本文中的宋焘是个德才兼备的读书人。在为官与尽孝之间,他能以尽孝为先。这对那些官迷心窍、弃仁孝于不顾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有力的批判。然而他虽德才兼备,却一直只是个老廪生而已。这对于埋没人才的社会,无疑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
6.画壁
江西的孟龙潭,与一位姓朱的举人客居在京城。他们偶然来到一座寺院,见殿堂僧舍都不太宽敞,只有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僧暂住在里面。老僧见有客人进门,便整理了一下衣服出来迎接,引导他俩在寺内游览。大殿中塑着手足都做鸟爪形状的志公像。
两边墙上的壁画非常精妙,上面的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东边墙壁上画着好多散花的天女,她们中间有一个垂发少女,手拈鲜花面带微笑,樱桃小嘴红艳欲滴,像要说话,一双杏仁似的眸子也像要转动起来。朱举人紧盯着她看了很久,神摇意动,不觉已经深深倾慕于这位少女。
忽然间他感到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像是驾着云雾,等他反应过来,才发觉自己已经来到了壁画中。见殿堂楼阁重重叠叠,不再是人间的景象。有一位老僧在座上宣讲佛法,四周众多僧人围绕着听讲,朱举人也掺杂站立其中。不一会儿,好像有人偷偷牵他的衣襟。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垂发少女,正微笑着走开。朱举人便立即跟在她的身后。过了曲曲折折的栅栏,少女进了一间小房舍,朱举人停下脚步不敢再往前走。少女回过头来,举起手中的花,远远地向他打招呼,朱举人这才跟了进去。见房子里寂静无人,他就去拥抱少女,少女也不太抗拒,于是半推半就之下,朱举人和她亲热起来。
事后不久少女关上门出去,再三嘱咐朱举人不要咳嗽弄出动静。夜里她又来到。这样过了两天,被少女的几个女伴发觉了,一块把朱举人搜了出来,对少女开玩笑说:“腹内的小儿已多大了,你还想垂发学黄花闺女吗?”一群姐妹纷纷都拿来头簪耳环,催促她改梳成少妇发型。少女羞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女伴笑着打趣说:“姊妹们,我们不要在这里久待,恐怕人家不高兴。”
众女伴笑着离去。朱举人看了看少女,像云一样形状的发髻高耸着,束发髻的凤钗低垂着,比垂发时更加惊艳。他见四周无人,便大胆地和少女亲昵起来,兰花麝香的气味沁人心脾,两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忽然听到猛烈的皮靴走路的铿铿声,并伴随着绳索哗哗啦啦的声响。旋即又传来乱纷纷的喧哗争辩的声音。少女惊起,与朱举人一起偷偷地往外看去,就见有个穿着金甲的神人,黑脸如漆,手握绳索,提着大槌,很多女子围绕着他。金甲神说:“全到了没有?”众女回答:“已经全到了。”他又说:“若有藏匿下界凡人的,你们要立即告发,不要自己找罪受!”众女子坚定地告诉他说:“没有。”
金甲神反转身来像鱼鹰一样凶狠地看着周围,像要进行搜查。少女非常害怕,吓得面如死灰,慌张失措地对朱举人说:“你赶快藏到床底下。”她自己则开开墙上的小门,仓皇逃去,朱举人趴在床底下,大气不敢出。不久听到皮靴声来到房内,又走了出去。一会儿,众人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朱举人的心情才稍稍安稳了一点。然而门外总是有来往说话议论的人。他心神不宁地趴了很久,觉得耳如蝉鸣,眼里冒火,几乎没法忍耐。但也只有静静地听着,等待少女归来,竟然不再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
当时孟龙潭在大殿中,转眼不见了朱举人,便很奇怪地问老僧。老僧笑着说:“去听宣讲佛法去了。”孟龙潭连忙问道:“在什么地方?”老僧回答他说:“不远。”
过了一会儿,老僧用手指弹着墙壁呼唤说:“朱施主游玩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归来?”立即见壁画上出现了朱举人的像,他侧耳站立,像是听见了。老僧又呼唤说:“你的游伴久等了。”朱举人于是飘飘忽忽地从墙壁上下来,只呆愣着傻傻地站在那里,过了好久才渐渐缓过神来。
孟龙潭大为吃惊,慢慢问他到底发生了何事。原来朱举人刚才正伏在床下,听到叩墙声如雷,因此出房来听听看。这一出房,便从画中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这时他们再看壁画上那个拈花少女,竟然已是螺髻高翘,不再垂发了。朱举人很惊异地向老僧行礼,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老僧笑着说:“幻觉皆是出自人心,贫僧怎么能解呢!”朱举人听后胸中郁闷不舒服,而孟龙潭心中则惊骇无主。两人立即起身告辞,顺阶而下出门离去。
简读: 有些缘分不可强求,露水情缘也是其一。再者,幻相皆由心生,朱举人对画中少女爱慕之深,自然心神也都飞到了画中,想要与她共结鱼水之欢,长相厮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