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58483
昌州,雅称“棠城”,又称“海棠香国”。作者对这块土地是熟悉的、热爱的,更是情有独钟的。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钻书堆,查资料,勤思考、善笔耕的他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棠城风味的散文。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其家乡荣昌的各种美丽。
在他的笔下,文字闪闪发光,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真挚,文字照耀下的棠城之美、真情之美、趣味之美纷纷呈现在我们眼前。
漱溪涟漪,海棠花开,棠城趣事多。我从小就对棠城及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我想感知这里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味道。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的关注点。每每疲倦困乏时,我便走进自己创造的文字空间里,回头浏览一下*朴实的生活,那些凡尘喧嚣之事便隐隐退去,只留下这馥郁的棠城风味。
辑海棠花开
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里有两条河——濑溪河、荣峰河。河水清清,秀竹依依,海棠花开。
濑溪河水映虹桥 / 002
昌州故里看海棠 / 009
海棠花开 / 013
百竹园 / 017
荣峰暮秋 / 020
走近古佛山 / 022
铜鼓山上绽放的油菜花 / 026
寻找花的世界 / 029
走,摘桑泡儿去 / 032
重游古镇 / 035
高原凉都行 / 038
高铁之旅——成都行 / 045
石笋山之旅 / 050
第二辑月夜深深
月夜深深,这里灯火通明,值班室又宁静了下来。那位母亲急切期盼的眼神,怎能让我安静地睡下?看来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明天,路上还有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失足者等着我们为他们点亮一盏盏启明灯。
月夜深深 / 058
放置一边的包裹 / 061
老利警官 / 064
节约水电,从我做起 / 067
第三辑做荣昌文化的传承者
正是荣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才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荣昌儿女,作为荣昌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但愿我们再也不要犯原来的错误,做一名切切实实的文化传承者、保护者。
做荣昌文化传承者 / 072
爱国、爱荣昌、爱家乡 / 075
吃在路孔 / 079
又到羊肉飘香时 / 083
鸦屿陶土开出品牌之花 / 086
第四辑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将提升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熏陶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中国人。
“大爱”筑就“大成”梦想 / 092
鸦屿山下的陶都女艺人梁洪萍 / 098
走进鸿全兴业有限公司的文化世界 / 104
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中国人 / 109
永立人的百姓情怀 / 113
怎么舍得蒋老师 / 122
第五辑做回原来的自己
当一个人置身事外,对身边的事不问不理的时候,做回原来的自己,也许幸运的事情就会在身边发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践行诺言,付出真爱,世界一定会变得美好。
搬家情结 / 128
看电影 / 133
做回原来的自己 / 136
相聚 / 139
假日不出游 / 141
中秋偶遇 / 144
端午情怀 / 148
婚礼誓言 / 151
汶川,我想来看你 / 156
第六辑一盆兰花的故事
心地善良,心存感恩,路才越走越远。
一盆兰花的故事 / 160
花的面馆 / 163
果果做事 / 167
十万捐款 / 171
我还能干几年 / 174
干一辈子老本行 / 179
第七辑我的父亲
父亲的纯朴、勤劳、助人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爱我的父亲,我会记住父亲的话,走好自己的路。
意外收获 / 186
我的父亲 / 189
八十里路 / 193
陋室装修 / 197
大伯的抗战记忆 / 201
儿子的笔 / 206
翱翔天空的雄鹰 / 209
妻子的唠叨就是福 / 212
《棠味》后记
用文字照亮生活中的美
——序《棠味:邓义坤作品集》
世界大文豪、苏联大作家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散文作者邓义坤就是一个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把美带到了生活中的艺术家。他是一个以文字之美来照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的艺术家。因为心里有阳光,才能给别人阳光;因为心里有美,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在美的人眼里,他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美,甚至他可以把生活中的痛苦变为甜蜜,肮脏变为美好,地狱变为天堂。从邓义坤的这部作品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他的笔下,文字闪闪发光,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真挚,文字照耀下的棠城之美、真情之美、趣味之美纷纷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棠城之美
邓义坤的散文中,有很多篇幅是抒写家乡——重庆荣昌之美的。据史料记载,盛唐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整个庞大的唐帝国由盛转衰。为了强化对地方的统治,劫后余生的唐朝当政者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这次调整与荣昌这块土地密不可分。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朝廷批准划出泸州、普州、渝州、合州、荣州、资州六州部分辖地,设置昌州,下辖昌元、大足、静南3县。昌州,雅称“棠城”,又称“海棠香国”,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今天中央直辖市——重庆市所辖的荣昌区、永川区、大足区都在称自己为棠城或海棠香国的缘故吧。唐朝设立昌州时,昌元县的设置,是荣昌地域正式建县的开始,从此荣昌这个寄予着繁荣昌盛之意的地名,就与这块土地紧密相连。
荣昌这块土地从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块土地上,人杰地灵,称雄神州大地,山川风物让人流连忘返。因为唐以前的史料或毁于战乱,或毁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荣昌区在唐宋时期的资料很难查找。据有限的资料显示,荣昌从元代至今的名人有:抗元忠臣赵昴发,天下清官、明朝刑部尚书喻茂坚,明朝兵部侍郎(追赠尚书)刘时俊,明朝兵部尚书喻思恂,近代蜀军都督张培爵,喋血台儿庄的抗日英雄王麟,近代文化战士柳乃夫,当代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国家科委副主任、学部委员赵宗燠,中央党史办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李新,东方梵高、国画家陈子庄,世界书画名人、诗书画三绝易华伦,青年作曲家刘青,影视演员李晨浩等。
应当说作者邓义坤对这块土地是熟悉的、热爱的,更是情有独钟的。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钻书堆,查资料,勤思考、善笔耕的他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棠城风味的散文。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其家乡荣昌的各种美丽。
他写濑溪河之美:“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学校分配到荣昌城……因为有河,城市就有了灵动的眼睛;因为有河,城市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濑溪河水映虹桥》
他写荣昌城之美:“我暗自庆幸可以不走出这座城市就能够触摸到大自然的肌肤,呼吸到各种植物吐露的新鲜气息,赏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也许城市与自然的结合,就是美城市的真谛。”——《昌州故里看海棠》
他写百竹园之美:“竹子本身就可形成一种风景外,还与人们酷爱竹子的操守与高节是分不开的……百竹园是有园无门,是老百姓真正可入园休闲的绝佳之地。百竹园,乃百姓之园,更乃幸福之园。”——《百竹园》
他写铜鼓山之美:“当我们看到山上正在兴建脉络相连的水路管网和那些向远处延伸的水泥石路时,我想这未尝不是铜鼓山人正在纺织自己未来的美丽的梦想呢,那往山上或往远处延伸的管网,石阶路不就是一种希望之路吗?”
——《铜鼓山上绽放的油菜花》
他写荣昌陶之美:“在鸦屿山下有一块绵绵二十里的玉带陶土,其烧制出来陶用品具有‘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的特点,所以荣昌陶又被称为四大中国名陶之一。‘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从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因此,荣昌又被称为中国三大陶都之一。”
目之所及皆为我所用,神之所思都为我所意。不用更多地列举,荣昌的方方面面都在他的视线之内,荣昌的山山水水都在他的胸怀之间。邓义坤散文之中的荣昌真可谓美不胜收,棠城风味俯拾即是。让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从他的散文中,了解到荣昌城市和乡村各个方面的变化之美,发展之美。可以说在作者邓义坤的心里,荣昌是他诗意的栖居之地,也是他抒写心灵展现抱负的灵魂之地。
二、真情之美
散文贵在“真”,“真”是散文核心的美学特征。散文只有真情才能动人,只有真情才能陶冶人,也只有散文真情的阳光,才能照亮读者的幽暗与迷茫,痛苦与悲戚,带来喜悦与快乐……这一切无一不是靠散文作者那一缕一缕真情思,真情韵,真情感的探寻与触摸,洗涤与冲刷,激荡与撞击,才会将读者在世俗生活中浸泡的日益麻木的心灵,重新激发出崭新的活力和希望,重新锻造出崭新的慈悲和善良。
我们读邓义坤的散文,尤其是他抒写亲人的散文,在不经意间会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我的父亲》《大伯的抗战记忆》等文章抒写的角度新颖,语言质朴,每每读来感人肺腑。
如在《八十里路》这篇散文中,作者写道:“在一个星期以前,妈妈就知道我和哥哥要放假了,她担心瘦小的哥哥有许多东西要带,怕他背不动,再加上变天了,下起了大雨,她就带上雨伞来接我们。”
作者介绍说,由于“我”和哥哥上学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古石桥路,另一条是漫水石桥路。他们两兄弟从学校出发时是分开走的不同的路,母亲接他们所走的路刚好相反而错过。
在这样的补叙之后,作者用的一个特写镜头:“直到下午斜阳西下的时候,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拿着被风吹破的雨伞,回到了家里。这一天,妈妈为了来接哥哥和我,一天从家到学校往返了两趟,差不多有八十多里路,都是因为不巧而错过了……”
后来,当母亲老了的时候,作者问道母亲这件事,“母亲说,她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知道我们在外读书,生活条件很艰苦,一个星期都吃不到一次肉,听到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几乎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这样朴实真情,娓娓道来的抒写,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在冷静中包裹着巨大的情感容量,让我们的心随着作者的呼吸而跳动。我们一边读,一边看见一位善良慈爱的母亲,从文字闪光的背后凸显出来,显得质朴而高大,这既是文字的力量,更是真情的力量。
在这部作品集中,《陋室装修》抒写了老年人对子女的一种特殊的爱。
作者的岳父是一位部队转业的军人,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在工作中严格要求部下,培养了不少干部;在生活中严格管教子女,子女都非常孝顺。他一生勤俭节约,从不搞特殊化。他退休后希望子女多与他在一起生活,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岳父没有直接对子女们说,而是默默地悄悄地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出了对子女的这份真爱。就是为了这份看似简单,实则深情的真爱,岳父改变了一生节俭的习惯,在装修新房子时,要求把自己住的卧室装修得简单些,而将子女只是偶尔回来住的房间装修得精致豪华。
作者听见装修设计的人说:“完全是按照你父亲的意思设计的,我还简化了几个环节,要不然还要多用钱。你看,你们住的这个卧室,比起你父母住的,装修起来要多花好几倍的钱呢。其实你父亲跟我说,这次一定要把你们住的卧室装修得好一点,让你们感觉喜欢满意,就可以在家多住一点时间。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紧接着作者写道:“听了那个男孩的话,我和妻子似乎都明白了什么,眼睛有一些湿润。这些年来,我们为了工作,为了自己的喜好,一直在外打拼,这也许是自己不回父母家的好借口,然而谁又真正考虑了桑榆暮年的老人的想法和感受呢?他们一辈子养儿带女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岳父为了让女儿回家多住一点时间,不便开口,而是把自己一生坚守的简朴节约的好习惯都改了,变得‘奢华’起来,以迎合自己儿女的喜好。”
读到这里,我们既为老人的这份“奢华”的爱感到唏嘘和感慨,又为善解人意的孝顺儿女高兴和点赞。
整部作品集中,这样朴实感人的文章比比皆是,不用过多阐释,我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感知作者邓义坤以真情抒写的真人真事。他的散文在平静的叙述中裹挟着思想的冲涌之势,在冷静的书写中饱含着情感的炽热之焰,让我们知道真情可以融化凝固在人心与人心之间的坚冰,真情可以洞穿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钢铁,让我们在这个人情冷漠的社会能够深切地感知到亲情的可贵,从浓黑的文字中透射出来的是人性的光辉,这样的光辉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瑰宝。
三、趣味之美
散文迷人吸引读者的是它的情味韵致之美,也就是散文的美雅之“趣”。中国古人论散文,十分重视一个“趣”字,他要求散文作者写景叙事、咏物论理中,都要呈现出浓烈而又丰富的情味韵致,达到心声与天籁交融,内情与万物相生,生气与灵机闪现。在写景中见情趣,叙事中融事趣,论理中含理趣。
邓义坤的散文中,有许多是与他从事的警察工作相关。像《老利警官》《节约水电从我做起》等都是描述他在所从事的警察工作中经历的事或者见过的人,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闪烁着真善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呈现出高大上。他的散文中没有空洞的说教,更没有貌似崇高的虚情假意,有的是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小故事、小情节、小情思,甚至有的还是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作为阴暗面存在的那一部分,但即使面对这样的一部分,作者也没有厌恶的心态,有的是包容和理解,自省与沉思。
如《月夜深深》一文中写道:“听了民警的话,那位母亲似乎把儿子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年轻的警官身上,她再也没有说话,走出了大厅。不曾想那年轻警官急急地在登记簿上签了字,转身走出大厅,追着那位母亲喊道:‘阿姨,等一会儿,这么晚了,一个人回家不安全,我们送您吧!’与其随行的警官却不情愿地说,还没吃晚饭呢!我有些惊愕,这么晚了还没有吃饭?细细看了一下时间,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了。”
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了解戒毒所警察所从事工作的艰辛和他们的善良,吸毒者家属的担忧和顾虑。
邓义坤并没有将笔停留于此,而是深情地写道:“月夜深深,这里灯火通明,值班室又宁静了下来。那位母亲急切期盼的眼神,怎能让我安静地睡下?看来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明天,路上还有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失足者等着我们为他们点亮一盏盏启明灯。”在叙事中融入了浓浓的情趣,这样的情趣真实,真实得容不得你有一丝怀疑。
又如《放置一边的包裹》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吸毒人员在戒毒所里的特殊心声,同时又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年轻一代警官对吸毒人员的人文关怀。
作者写道:“以往的民警深夜巡视,一进入那监室大门,开门响声足以让每个睡得正酣的被监管人员从梦中惊醒,巡视的民警那自由迈开的脚步,在空空的走廊上发出那很有节奏的‘咚咚’声让人难以入睡。”
“我试着改变这种做法,想采取一种不声不响的巡逻方式,以便更好地发现监室的问题。进门的时候,尽量不弄出声响,在走廊上巡视时,我尽量放轻了脚步……每当我巡逻的时候,他们睡得是那样的沉,足以让我放心当晚的安全了……于是那种尽量不发出声响的巡逻方式成了我工作的常态。”
“我从一大堆杂乱的废旧杂志堆里翻出那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热水袋,还附了一封信:亲爱的警官!我吸了毒,进了戒毒所,常常违反室规,让你们费心了,但因为我有一个小毛病,晚上听见那‘咚咚’的脚步声我就睡不着觉,是后来你的巡逻方式改变了我这种状况,让我每天晚上都能睡个好觉,这让我非常感激,这次我虽然还是被送进了康复中心,但我还是要委托我的母亲给你送上一个小小的热水袋,以便你在巡逻的时候好暖暖手……署名为一个堕落的吸毒人员。”
读到这里,某种情感击中了我们柔软的内心。戒毒所其实也是充满了浓浓人情味的地方,不再让我们觉得厌恶和害怕,尤其是对于吸毒者的心声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尽管他们染上了恶习需要强制戒毒,但是他们作为一个人基本的休息权利是需要得到保证的。作为警察的邓义坤从巡逻时的脚步声给需要休息的吸毒者带来的影响这个细节入手,给我们奉献出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这样的散文不仅有事趣,更有情趣和理趣,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收获。从这个视角来看,一篇好的散文,不仅有趣味,而且是事趣、情趣和理趣高度统一的。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美是不受时间伤害的东西。无论是写棠城之美,还是抒写真情之美,趣味之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作者邓义坤在抒写这些不受时间伤害之美的时候,他所有的抒写都是自由自在的,不受拘束的。这正是因为作者邓义坤很好地掌握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精髓,他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并很好地进行了创作实践。他就像一个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的潜水员,他遵从内心的召唤,随心所欲地将文字进行组合,就这样一篇又一篇有着邓义坤特色的散文从文字的大海中,被他轻松地打捞起来,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上那湿漉漉的水滴与柔软,触摸到文字经历过情感淘洗后的干净与纯洁,感知到作者写作时的呼吸与脉搏,体味到文章所承载的思想与内涵。在他的文章中既有美好与甜蜜,也有犹豫与彷徨,还有苦闷与痛苦,无论他以哪种情感浇铸在文字之中,这些看似朴实的文字却构成了邓义坤散文不一样的风景,这样的风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和呈现的,需要作者的细心体味,深入思考,勤奋写作加上特有的才华。
“尽管我们走遍全世界去找美,我们也必须随身带着美,否则就找不到美。”美国学者、作家爱默生在《论艺术》中如此写道。是的,生活中的邓义坤就是一个自身带着美的人,因此他在这个世俗化的社会中发现了那么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年轻的邓义坤还在路上,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美需要他用手中熠熠生辉的文字去逐一照亮。
唐诗简介:重庆荣昌人,博士,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导读》主编、中国诗歌在线总编、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荣誉主席。先后出版诗文集十余部、主编作品十余部。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诗歌奖、希腊国际文学艺术奖、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文学艺术荣誉奖等,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国际诗人称号。
辑 海棠花开
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里有两条河——濑溪河、荣峰河。河水清清,秀竹依依,海棠花开。
昌州故里看海棠
二月刚过,三月的气候已有了明显变化。
屋外阴冷的天已不多见,天空不时地出现了一道道亮白的宽带,楼下花园小径有散步赏园者,不乏轻装的老人在树下仰望着天际的白云朵朵,几个顽皮的小孩围在池塘边打闹,不时地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抛向空中,甩在地上。
也许是平素没留意的缘故吧,一出门,我就被眼前袭来的春色惊住了。虽然万物复苏的迹象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我已发现了被尘土覆盖的绿叶渐渐地露出了亮亮的光泽,枯藤树枝开始微微地绽开了绿皮,被冬天折磨得发白的野草也是星芽点点,这好似不足以感知春天的早来。
我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偶感暖暖的微微的春风吹拂脸颊,隐隐的花开花香醉路人的感觉让我全身暖流涌动。是的,今年还未体味到冬天的寒冷,春暖花开的意境就来了。我想,园里的老人小孩不就是在楼下的花园里早早就感知到了春天的到来吗?
其实,我也是想去找一找春天的感觉,但我更想去看一看那久违的海棠,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它是感知春天早的花木之一,当冬天的寒冷还未彻底褪去的时候,海棠就已经显示出了它那勃勃生机。不知道今年的海棠怎样了?
路的两旁是雨后春笋般的高楼,但更为显眼的却是那种满了花草的绿地,我注意到了即使是昂贵的黄金地段,也为绿化出腾了一片空间,里面有草有树,还有一些颇为名贵的花木,我已清晰地看见了其中稀稀地夹杂着的海棠花枝,我开始兴奋了起来。
此时此刻,千树万树还没有彻底醒来,只见海棠春芽片片,枝尖上早已生出了一个个小花蕾,粉红粉红的,像一个个挂在裸枝上的小灯笼,昭示着它已经早早地感知到了春天的暖了。
喜欢海棠的我,是不会错过海棠开花时刻的,以往每到二三月份的时候,我一有休息时间,就会散步到公园里去,等候着海棠花开的那一刻。因为海棠花的数量不多,那时只有在公园里,我们才能一睹海棠的真身容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它太娇贵了,太美艳了,太难引种培植的原因吧!
但现在看来,在这座新兴的城市里,海棠成了这里为常见的花木之一,也许是人们对海棠的一种偏爱吧,早已熟知海棠花的生长习性,它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不是吗?瞧,在濑溪河的两岸,在公路大道两旁,在街心花园,在小区园林里,处处都有海棠花的娇枝。可以想象,当花开的时候,海棠或作为一处绿地的点缀,或作为一处风景的勾勒,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那红红的几笔,让整座城市都灵动了起来。
好久都没有下雨了,天气暖暖的,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寻找着春天,我想看一看今年的海棠花。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昌州故里长廊,嗅到了那众多海棠花开的气息。昌州故里外,依水畔河,溪水长流,这里水分充足,适宜海棠生长。
蓦地,我发现今年的海棠真的开了,花枝已长得妖娆细长,油亮的嫩叶残留着晶莹剔透的晨露,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盛开着、紧挨着,红似胭脂,粉得艳丽,近看像火,远看像霞,成排成排的,与路旁植得疏密有间的桃花李树形成了一条密密的花木风景带。海棠花开处,路人甚是多,他们禁不住停下了脚步,赏花、评花、嗅花,不见一个人摘花,他们不是远道而来的游人,也不是刻意来此鉴赏的文人墨客,而是刚出户外的闲庭信步者。他们一出家门,就能让自己仿佛处在露天花园里,享受自然美景,好不自在。是啊!这是他们家门口的花,也是他们自己的花,他们怎能舍得伤害自己的绿色花园呢?在海棠花旁,还有柳树成行,桃李争艳,红的夹杂着白的,引来无数的蜂蝶,风轻抚,花瓣落,好一处春暖花开的景象。
看到这路旁的美丽风光,我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脑海里泛起了诗的波澜——“碧波绿水映两岸,春光魅影惹人爱;杨柳依依倒影姿,桃李海棠蝴蝶栖;要问花开谁艳,当数海棠中看”。海棠花开醉人,但海棠无香、花期太短,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我开始担心海棠花会很快凋谢,但能看到海棠花开盛的时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散漫地走着,沿途随处可见的蓄势待发的绿树花草弥补了我内心的一种隐忧,不仅仅是海棠桃李给人带来春的感受,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绿树花草的怒放。
当你从那些来去匆匆的人身旁走过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那自信淡定的表情,无一不展示出他们殷实富足的一种愉悦自豪。是啊!今天的城里人,他们得到了物质社会快速发展的恩泽,同时他们也享受到了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不是吗?如今我们一出门就是绿地,眼前就是树木,远处就是花草,多年前那灰暗的颜色再也不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主色调。
我暗自庆幸可以不走出这座城市就能够触摸到大自然的肌肤,呼吸到各种植物吐露的新鲜气息,赏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也许城市与自然的结合,就是美城市的真谛,至少我现在有点相信我自己的感觉了。
海棠花开
星期六,久居天宫的太阳露出灰白的脸,点点阳光洒落在阳台,想必今天一定是个好天气。儿子吵闹着要去公园。看到儿子坚决的态度,我虽然喜欢独处幽静,但又怎么能不让他童真的天性得到释放呢?其实我也惦记着去看看公园的海棠花是否开放。
儿子要去的地方,名叫海棠公园,是因这里独树一帜的海棠花树而得名,原曾处城外山野,而如今由于城市的变迁,它早已变为城内的一座森林孤岛,四周多半是高楼林立,喧嚣繁杂打破了公园一贯的宁静。
到公园的时候,儿子好像对公园里的游乐不感兴趣,问起原因,他却说自己已不是六七岁的儿童了。他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路缘烈士事迹介绍牌,每到一处,他好像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还不时地问一些英雄的出处,有抗日文化战士柳乃夫,有解放战争时期暗战英雄,有保家卫国的荣昌籍抗美援朝战士,他们的英雄事迹也让我一时不知如何讲述,因为我知道的也只是偶尔在一些书报上看到的草草的几笔,给儿子讲时既不生动,也不真切。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儿子的思维和注意力的变化与转移,他已从蹦蹦跳跳的东张西望中变得安静起来;已从儿时的调皮疯狂嬉戏游玩中转向了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关注。
公园的游乐场,虽热闹非凡,但儿子的举动让我感到人多的地方已经不属于我们,少了与儿子一起游玩的气氛,我们离开了人多的地方,漫无目的地往树多人静的地方走去。路上行人很少,似乎只有海棠做伴。三月的春风吹拂着久居闹市的大人与小孩,也吹醒了公园里的树枝与花草,眼前的点点绿色嫩芽,引领着我们不知不觉地往幽静的地方走去。脚下路面镶着一块一块的青石,石缝中已长出了小草,路两边海棠花真的开了,花朵鲜艳无比,红得映人,这里不能不说是一处出奇的自然美景。是的,这是荣昌人的花,它或许就是荣昌人的影子,然而我总觉得这里好像有点什么不适宜,在这么美丽的风光下,喧闹无比的游乐嬉戏与长眠在此的先烈们好像有点不协调。虽然眼里已看不见繁杂人多的景象,但那震耳的游乐设施的撞击声音,还是让这里安静不起来。不知我的感觉是自己的情绪使然,还是担心烈士们长眠时不得安宁。也许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吧!但我想他们是需要安静的,需要休息的。
我的脚步开始有点沉重起来,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一石阶处,前面几块巨型石碑林列着,碑上字迹模糊,还有点发毛变绿,长出了青苔,显得残败破旧,也许是因为这里阴冷潮湿,年久失修、风化脱落造成吧。还好,只要上几级台阶,走近一点,还是能看清正中石碑上铭刻着清晰的楷体名字。从旁边碑林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碑体上面铭刻着张培爵烈士的革命经历与英雄事迹。
在往日的记忆里,我只是粗略了解到张培爵是荣昌历有名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历史功绩知之甚少,有时翻阅到有关的书籍,也只是如过眼烟云,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现在从这依稀的字迹中我才真正知道了张培爵烈士的英雄壮举。张培爵是四川荣昌荣隆人(现重庆荣昌人),由于父母的远见,他读上成都的高等师范学校,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进步革命思想,早早便参加了同盟会,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拯救国家,关心民众疾苦,几次组织武装起义,后被推举为蜀军政府都督,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袁诱杀于宛平。据说行刑那天,天空阴云密布,风雨大作,他坐着受刑,子弹射中额头,鲜血喷溅,身躯端坐多时才倒地,他的悲情壮举,天都为之恸哭,为之而落泪。张培爵就义后,其尸体被运回荣昌,长眠于自己的老家。
我想这里的海棠公园,是他的故乡,是他的长眠之地,他应该可以安息了吧,我们后来的每一个荣昌人,是否能够为他做点什么?还好,我们没有忘记他,为他修了这座墓碑,也许他的影响是所有荣昌先烈们中的,所以他的碑体也就是的,然而现在这里却是满目苍凉,苔藓丛生,让人的心里感到有一点凉意。旁边喧嚣嬉戏的游乐场会否惊扰九泉之下的英烈们的灵魂呢?我们荣昌人本应该是他们的守墓人,怎么能让先辈英烈们受到这样的待遇呢?这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来这里的人确实很少,难怪地面台阶都潮湿长草了,也许在特定的纪念日里会有很多人吧!我这样想着,正准备往上走,儿子却躲在我的身后,说前面阴森森的,我不假思索地批评了儿子一顿,儿子噘着嘴,一点不服气。后来我发现,这也许不是儿子的错,因为在他们的教材中,或许根本就没有关于荣昌的先烈们的内容,或许孩子们尚不知晓这些英烈们为荣昌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吧!他们对这些英雄们的陌生或害怕就不足为怪了。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荣昌人能为那些为辛亥革命作出贡献的英烈做些什么呢?我想让我们的孩子们能知晓荣昌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包括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让孩子们在他们的英雄壮举的感召下,感觉到荣昌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热爱荣昌这块热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荣昌的热情,这也许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吧!
近我在报纸杂志上了解到一些荣昌人正积极筹划为辛亥革命的先驱张培爵建立纪念馆,并将此项目纳入全市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中,以弘扬爱国、爱荣昌的精神,这让我激动不已。前不久县里又将众多荣昌烈士长眠的地方开辟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我想长眠于此的英烈们看到这些举动,一定会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慰的。
我们走出了碑林,沿路海棠花树越来越多,花开得更艳。路边驻足欣赏海棠花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我想花儿的颜色,也许就是英烈们的微笑,花儿簇拥着,也许就是祝福我们荣昌的明天更加美好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