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5418
宝卷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俗文学,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传统说唱文学形式,有深厚的民间基础。近来年,多地宝卷相继被列入国家、省、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图书馆藏有宝卷。现存宝卷以江浙地区为多,在江浙寻访宝卷又必须到苏州戏曲博物馆。这是苏州戏曲博物馆*次以摸家底的方式来编制宝卷馆藏目录。编者多次下到书库调出原书,抄录封面、卷端、卷末、书口、题跋信息,并撰写出较详细的故事梗概。其中很多故事记载了民间代代相传下来的一些奇闻异事,值得俗文学研究者参考,是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其内容即使对于编写古装传奇影视剧的剧本,也是大有益处的。
目 录
凡例 1
A
《庵堂宝卷》 1
B
《八宝鸾钗》 1
《八宝山宝卷》 2
《八仙宝卷》 3
《八字宝卷》 3
《白鹤图宝卷》 5
《白龙宝卷》 8
《白马驮尸》 9
《百花台宝卷》 10
《百鸟图》 12
《百岁图宝卷》 13
《碧玉簪宝卷》 15
《卜素玉宝卷》 16
C
《财神宝卷》 17
《蚕花宝卷》(三姑蚕娘) 20
《蚕花宝卷》(蚕花娘娘) 21
《茶碗记宝卷》 21
《长生宝卷》 22
《沉香宝卷》 23
《陈世美宝卷》 25
《雌雄盏宝卷》 26
《刺心宝卷》 27
D
《打刀劝妻》 28
《大红袍宝卷》 29
《大莲船宝卷》 30
《大孝垂坊宝卷》 31
《代皇进瓜宝卷》 31
《戴黑心宝卷》 33
《雕龙宝卷》 34
《窦娥宝卷》 36
《独占花魁》 38
…………(中略)
Z
《灶皇宝卷》 235
《斋僧宝卷》 237
《斋僧宝卷》(顾金龙本) 238
《张仙送子宝卷》 240
《赵千金宝卷》 240
《珍珠塔宝卷》 241
《郑元辉歌本》 244
《朱买臣宝卷》 245
附录:宗教宝忏、经文及其他 247
名称索引 261
后记 287
序(节选)
朱恒夫
宝卷在明代的江浙地区很盛行。在清中叶之前,编抄、宣念的多是宗教宝卷,而在清中叶之后,则多是故事性较强的民间宝卷。在近一百年中,宝卷有过两段衰萎时期,一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的日军侵占时期,二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思想解放,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各地宝卷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地方恢复了宝卷的抄写、宣念的活动。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江浙沪地区有宣卷活动的县市为江苏省的靖江、常州、无锡、吴江、常熟、昆山、张家港、太仓,上海市的青浦、闵行、浦东新区,浙江省的杭州、嘉善、绍兴、宁波等地。江浙地区现存的宝卷总量到底有多少,没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收录的当今海内外公私收藏的宋元以下宝卷文本近1600部,版本约5000余种,“2/3以上是来自吴方言区”。
本书收录苏州戏曲博物馆所藏宝卷的目录,著录每种宝卷的卷名、版本、抄录时间和抄录者,按宝卷题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编者还为每种宝卷撰写了内容提要,方便读者利用。
从学术的角度来考察,这些宝卷至少有三大价值。
一是由它们能够了解江浙地区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等精神形态。我们常说,儒、释、道是中国社会的哲学基础,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其实,这种观点不尽符合事实。儒、释、道的思想确实对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人们并没有完全受儒释道支配。尤其是底层社会的老百姓,依凭着他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仅是有选择地接受了有利于提高他们生命质量的儒、释、道的思想,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形成了一整套的精神体系。又因中国不同的地域,其地理不同、经济方式不同,故而精神体系也不完全一样。如何了解某个地域的广大百姓的精神体系,途径之一就是流传于该地域民间的精神产品,而宝卷就是其精神产品中重要的一种。宝卷能为底层广大百姓自觉地传播、由衷地接受,是因为宝卷所表现的思想与底层百姓的精神高度合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宝卷这一途径,透视底层百姓隐秘的灵魂世界。那么,我们从江浙的宝卷中能够看到江浙人有着什么样的独特观念呢?有许许多多,限于篇幅,我们仅以妇女观为例。众所周知,在旧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尊男卑女,妇女是不被重视的,以致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甚至没有继承亲生父母财产的权利,不仅如此,还制定了许多道德的条款对妇女进行严厉的束缚。然而,在江浙的宝卷中,却表现出对女性品行的肯定与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在宝卷所描写的人物中,品质高尚的女性多于男性,受生活折磨的女性更多于男性,自然地,升入天堂的女性也多于男性。
二是这些宝卷为正确把握江浙地区宗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是通过这些宝卷能够了解许多叙事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它们几乎囊括了流传于江浙地区的所有民间传说,如《孟姜女宝卷》《白蛇宝卷》《朱买臣宝卷》《游龙宝卷》《刘猛将宝卷》等,而这些传说在评弹、滩簧等说唱曲艺的曲目中亦有,我们可以将诸多文艺形式中的同一素材的作品进行比较,结合它们问世的时代、地域、作者,来考察他们的演变情况。这些宝卷不但用民间传说做素材,还和小说、戏曲等文艺形式相互影响。如《唐僧宝卷》《刘全送瓜宝卷》等源自于《西游记》小说,而《庵堂宝卷》《珍珠塔宝卷》等则被戏曲搬上舞台。它们也能为我们弄清楚一个文学故事的发展脉络提供宝贵的资料。
除了上述三点意义之外,这些宝卷还能让我们了解江浙地区自明清以来流行的部分佛教、道教的音乐和民歌、俗曲以及它们被运用到宣卷中来的方式,其中的许多故事还能为我们今日的文艺创作提供素材和故事的演述艺术。
正是考虑到宝卷的巨大价值,郭腊梅馆长才会组织一个团队,在本职工作之外,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编撰馆藏宝卷的目录和提要,并出版公布,让人们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他们的这种行为承继了昔日人们抄写宝卷的做法,不过,他们不是为个人积功德,而是为了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