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32513
2.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版式疏朗,高端大气!进口超感滑面封面纸;内文白云胶版纸,设计唯美,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
3.朱生豪完整全译本,经典无删节版!朱生豪的译本是被公认的完美再现莎剧神韵、极其通俗易懂的译本!
4.精心编校,通俗易懂!在翻译家朱生豪的经典译本之上,对全本语言进行精心编校!
罗密欧与朱丽叶/001
哈姆雷特/091
奥瑟罗/203
李尔王/301
麦克白/401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天才戏剧家和诗人,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为西方世界“四大诗人”。他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剧本已经被翻译成世界各国几乎所有正在通用的语言,其作品的地位和影响力堪与《圣经》相媲美。
莎士比亚其人
威廉·莎士比亚生于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小镇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位杂货商人,后来还当过镇长,他的母亲是一个富裕地主的女儿。莎士比亚幼时在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在他十三岁时,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提前走上了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1582年,十八岁的莎士比亚与邻镇的农家女安妮·哈瑟维结婚,妻子比他大八岁,两人养育了三个孩子:长女苏珊娜、龙凤胎儿子哈姆雷特和小女儿朱迪思。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也许他自幼便立志投身戏剧舞台,也许他早年间在家乡的生活相当困窘,难以养家。1587年,这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抛妻别子随巡回演出剧团离乡赴伦敦寻求发展之路,由此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也在戏里跑龙套,为演员当幕后提词人,这些经历使他很快熟习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环境与业务。不久他就正式加入剧团并开始戏剧创作活动。他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接着就独立创作。他创作的个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后大获成功。由此他的戏剧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后来,他成为剧团的股东。随着莎士比亚在伦敦剧坛崭露头角,他开始结交权贵并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有机会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上流社会,为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莎士比亚事业成功,使他逐渐富裕起来。1597年开始,他陆续在家乡购置了一批产业。1596年,他还为父亲申请到象征乡绅地位的家族纹章。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一直待在斯特拉特福。他在1610年左右回归故里。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莎士比亚的出生日期并无确切的记载,有人根据他洗礼的日期1564年4月26日推测为4月23日,这种生死同期,确实增加了莎士比亚的神秘感与传奇性。
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历史记录流传下来的很少,在他死后一百五十年,开始有人对他提出种种质疑。于是,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等方面都有多种传说,以至于有人认为莎士比亚其实另有其人(有人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有人说是弗朗西斯·培根等等)。时至今日,这些未解之谜依然引起世人探讨的兴趣。
莎士比亚的创作
莎士比亚在1590~1612年约20年间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卢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在世之日,他的剧作只有极少数出版,有些还是出版商未经他本人同意私自印行的。他死后七年,才由戏剧界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个莎士比亚戏剧集,即后人所谓“对开本”。莎士比亚的朋友、著名戏剧家本·琼生曾为这部戏剧集题词,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另一方面,他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而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他的戏剧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一般来说,按照莎士比亚的思想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其戏剧创作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时期(1590~1600)以写作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为主。莎士比亚一生共写有十部以英国编年史为题材的历史剧,除反映年代近的《亨利八世》写于1612年外,九部完成于这个时期。《约翰王》是反映13世纪初英国历史的,其他八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系统反映了从约翰王(1199)到亨利八世(1547)近三百五十年的社会历史,展示了英国封建社会从确立巩固到成熟衰亡的整个历史进程。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也主要在时期,共写了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喜剧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于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因而又被称为悲喜剧。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
莎士比亚在世时以诗人与剧作家闻名,他的诗作在世时全部出版,而且很受欢迎。其诗作的结构和语言技巧都很高超。莎士比亚对十四行诗体的运用与改造得心应手,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其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它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的理解和体会。有研究者认为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传说中的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的。有评论家赞美其《十四行诗》是爱、性欲、生殖、死亡和时间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绝大多数作品是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曙光的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力量悬殊的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成就,尤其以“四大悲剧”为著名。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三时期(1608~1612)是传奇剧时期。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戏剧创作便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主要作品有《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暴风雨》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
莎士比亚生活与创作的时代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的大时代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虽然至今人们对人文主义的说法不一,但是总体说来,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统治。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与来世思想,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歌颂爱情,倡导个性解放。针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鼓励人们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压迫,人文主义鼓吹仁慈、博爱,歌颂友谊和个人品德,提倡平等与冒险精神。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表现出蓬勃的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与巨大的创造力。它为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与理论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思潮传播到英伦三岛的时间比欧洲大陆较晚,整个英国文艺复兴的进程大约在1500~1660年间,其主要标志是诗歌和戏剧的空前繁荣。真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正是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一生经历了英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莎士比亚出生前6年,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继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伊丽莎白是一位贤明能干的君主,她在位四十四年,有效打击了王室成员的叛乱活动,把新教定为英格兰国教,成功压制了天主教反动势力,巩固了英格兰的统一,并且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变得强大而稳定。在英王重商主义政策激励之下,英国人热衷于海外冒险,诸如海外殖民、海盗、正当贸易与贩卖黑奴等等,为了发财不择手段。英国本土的羊毛与毛纺织业兴起并带动了其他手工业快速发展。1588年,英国一举粉碎了西班牙的海上进攻,摧毁了它的“无敌舰队”。英国上下举国欢腾,欧洲大陆为之震动。此后,两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又延续了二十多年,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伊丽莎白一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英格兰成为欧洲强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政治的相对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时文学与娱乐主要形式,各种传统戏剧演出十分活跃,新的剧种——喜剧、悲剧、历史剧的萌芽已经诞生,同时,白体诗作为戏剧语言也被戏剧界广泛采用。1587年,马洛的早期力作《帖木儿》拉开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大幕。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伦敦的舞台上百花齐放,造就了一大批诸如莎士比亚、琼生、鲍蒙特、弗莱彻、韦伯斯特等著名戏剧作家,英格兰文化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到17世纪20年代,英国的诗剧开始衰落,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克伦威尔为首的清教徒下令关闭伦敦的所有剧场,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莎士比亚登上戏剧舞台的90年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对国家与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喜剧和悲喜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产生的。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别是喜剧作品,格调明朗、轻松、欢快,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君主到了晚年往往都会失去昔日的光芒,伊丽莎白一世也不例外。她晚年体弱多病,性情也变得孤僻、多疑,任用亲信,生活奢侈。由于女王终生未婚,没有子嗣,王位继承问题也变得急迫而又复杂,各种封建势力蠢蠢欲动,导致国内政治不稳定。与西班牙争夺霸权的战争延续二十多年,特别是爱尔兰人反抗英格兰的游击战,极大地消耗了英格兰国力。战争、歉收、失业等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使下层民众生活恶化,加剧了社会矛盾。1603年,“童贞女王”辞世,她属意的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他的母亲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亨利七世的曾孙,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女)继位,史称詹姆士一世。因为新国王的血统这一特殊的原因,使当时并不具备统一的社会条件的英伦三岛偶然地统一起来,而他统领下的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尚处于族群、文化与宗教的高度分裂与对立之中。苏格兰的贵族长老议会与英格兰国会为了彼此的政治优越冲突不断,都试图支配对方并改变对方的政体,而爱尔兰对罗马天主教教廷的高度虔诚也使其与英格兰主流的国教会、新教思想水火不容——这些内部矛盾累积了几十年,到詹姆士一世之子查理任内终于爆发了血腥的内战(“清教徒革命”)。新国王不了解英国国会,鄙视下议院,鼓吹君权神授,生活穷奢极侈,想方设法增加王室收入,这就造成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与王权之间的矛盾冲突。1611年,詹姆士一世次解散英格兰议会。此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在加速进行,所谓“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把大批农民赶出土地,他们被迫成为雇佣工人,或者流离失所,整个社会风气日渐沉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种种社会罪恶逐渐暴露无遗。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开始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痛感理想难以实现,第二期戏剧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到后来,莎士比亚看到社会现实更趋黑暗,实现人文主义的理想更加渺茫,他干脆不再关注现实,转入幻想世界,借助超现实的魔幻力量来弘扬人文主义理想。第三期的戏剧创作就转向以宽恕与和解为主题的传奇剧了。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他从生活真实出发,以非凡的艺术概括力极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的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哈姆雷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更突出了哈姆雷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哈姆雷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雷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洛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哈姆雷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雷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亲。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雷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雷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哈姆雷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雷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雷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莎士比亚也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著名的是第三幕场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苦闷与彷徨。这种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哈姆雷特》成为心理分析剧的经典作品。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词汇特别丰富。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和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雷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诞生四百多年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至今仍以各种形式在各地上演。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与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研究莎士比亚的“莎学”成为一门显学。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莎士比亚亦可作如是观,真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19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的名字被西方的传教士介绍到中国。他是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的一位国外作家。中国现代戏剧的主要奠基人曹禺、田汉、郭沫若、老舍等都深受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莎士比亚作品的中文翻译版本众多,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译文各有所长,其中天才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耗尽生命的精华完成的不朽译作为流行。他那流畅的译笔和华赡的文采,生动还原莎翁笔下浪漫纯真的爱情,鞭挞丑陋的人性,探讨了关于爱情、友情、婚姻、家庭、人生等深邃主题,以率真而充满灵性的文字,带领我们追随着莎士比亚的足迹,去领略莎翁的艺术魅力。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这是学界与读者公认的事实。此次出版的《莎士比亚悲剧》《莎士比亚喜剧》,精选了莎翁的代表作,在1947年世界书局版的朱生豪译本基础上,力求保留朱译的完美译笔,同时有所编辑、校订,尤其是对一些人名地名按照当今的通译而有所修正,以便于适应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奥秘何在?为什么它具有永不衰退的艺术魅力? 还是请读者诸君展卷阅读,到文本中去一探究竟吧。
幕 场 维洛那。广场
【桑普森及葛雷古利各持盾剑上。
桑普森 葛雷古利,咱们可真的不能让人家当做苦力一样欺侮。
葛雷古利 对了,咱们不是可以随便给人欺侮的。
桑普森 我说,咱们要是发起脾气来,就会拔刀子动武。
葛雷古利 对了,可是不要给吊在绞刑架上。
桑普森 我一动性子,我的剑是不认人的。
葛雷古利 可是你不大容易动性子。
桑普森 我见了蒙太古家的狗子就动性子。
葛雷古利 动什么,有胆量就寸步不动,你若是动一动,就是脚底涂油——溜了。
桑普森 我见了他们家里的狗子,就会站住不动;只要是蒙太古家的,不管男女,我都要占据墙根,把他们推到街心的阴沟里去。
葛雷古利 哈,那你可就真成了不中用的家伙,不中用的家伙才缩在墙根呢!
桑普森 正是,女人不中用,所以总是被逼得靠了墙。正好,我就把蒙太古家的男人从墙根拉出来揍,把女人顶到墙根玩。
葛雷古利 吵架是咱们两家主仆男人们的事,与她们女人有什么相干?
桑普森 那我不管,我要做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一面跟男人们打架,一面对娘儿们也不留情面,我要割掉她们的头。
葛雷古利 割掉娘儿们的头吗?
桑普森 对了,娘儿们的头,哪一头就由你琢磨了。
葛雷古利 尝到滋味她们就知道该怎么琢磨了。
桑普森 我一硬起来她们就尝到滋味了。不是吹的,我这块肉还是挺不错的。
葛雷古利 还好是肉,不是鱼;要是鱼,准是条软塌塌的咸鱼。拔出你的家伙,蒙太古家的人过来了。
【亚伯拉罕及鲍尔萨泽上。
桑普森 我的家伙已经拔出来了。你去跟他们吵起来,我就在你背后帮你的忙。
葛雷古利 怎么?你想转过背逃走吗?
桑普森 你放心吧,我不是那样的人。
葛雷古利 哼,我倒有点不放心!
桑普森 还是让他们先动手,打起官司来也是咱们的理直。
葛雷古利 我走过去向他们横个白眼,瞧他们怎么样。
桑普森 好,瞧他们有没有胆。我要向他们咬我的大拇指,瞧他们能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
亚伯拉罕 你向我们咬你的大拇指吗?
桑普森 我是咬我的大拇指。
亚伯拉罕 你是向我们咬你的大拇指吗?
桑普森 (向葛雷古利旁白)要是我说是,那么打起官司来是谁的理直?
葛雷古利 (向桑普森旁白)是他们的理直。
桑普森 不,我不是向你们咬我的大拇指;可是我是咬我的大拇指。
葛雷古利 你是要向我们挑衅吗?
亚伯拉罕 挑衅?不,哪儿的话!
桑普森 你要是想跟我们吵架,那么我可以奉陪;你也是你家主子的奴才,我也是我家主子的奴才,难道我家的主子就比不上你家的主子?
亚伯拉罕 比不上。
桑普森 好。
葛雷古利 (向桑普森旁白)说“比得上”;我家老爷的一位亲戚来了。
桑普森 比得上。
亚伯拉罕 你胡说。
桑普森 是汉子就拔出刀子来。葛雷古利,别忘了你的杀手剑。(双方互斗)
【班伏里奥上。
班伏里奥 分开,蠢材!收起你们的剑;你们不知道你们在干些什么事。(击下众仆的剑)
【提伯尔特上。
提伯尔特 怎么!你跟这些不中用的奴才吵架吗?过来,班伏里奥,让我结果你的性命。
班伏里奥 我不过维持和平。收起你的剑,或者帮我分开这些人。
提伯尔特 什么!你拔出了剑,还说什么和平?我痛恨这两个字,就跟我痛恨地狱,痛恨所有蒙太古家的人和你一样。照剑,懦夫!(二人相斗)
【两家各有若干人上,加入争斗;一群市民持枪棍继上。
众市民 打!打!打!把他们打下来!打倒凯普莱特!打倒蒙太古!
【凯普莱特穿长袍及凯普莱特夫人同上。
凯普莱特 什么事吵得这个样子?喂!把我的长剑拿来。
凯普莱特夫人 是拐杖!是拐杖!你要剑做什么用?
凯普莱特 快拿剑来!蒙太古那老东西来啦;他还晃着他的剑,明明在跟我寻事。
【蒙太古及蒙太古夫人上。
蒙太古 凯普莱特,你这奸贼!——别拉住我,让我去。
蒙太古夫人 你要去跟人家吵架,我不让你走一步路。
【亲王率侍从上。
亲王 目无法纪的臣民,扰乱治安的罪人,你们的刀剑都被你们邻人的血玷污了——他们不听我的话吗?喂,听着!你们这些人,你们这些畜生,你们为了扑灭你们怨毒的怒焰,不惜让殷红的流泉从你们的血管里喷涌出来;你们要是畏惧刑法,赶快给我把你们的凶器从你们血腥的手里丢下来,静听你们震怒的君王的判决。凯普莱特,蒙太古,你们已经三次为了一句口头上的空言,引起了市民的械斗,扰乱了我们街道上的安宁,害得维洛那的年老公民,也不能不脱下他们尊严的装束,在他们习于安乐的、苍老衰弱的手里掮起古旧的长枪来,分解你们溃烂的纷争。要是你们以后再在市街上闹事,就要把你们的生命作为扰乱治安的代价。现在别人都给我退下去;凯普莱特,你跟我来;蒙太古,你今天下午到自由村的审判厅里来,听候我对于今天这一案的宣判。大家散开去,倘有逗留不去的,格杀不论!(除蒙太古夫妇及班伏里奥外,皆下)
蒙太古 是谁把一场宿怨挑成了新的纷争?侄儿,对我说,他们动手的时候你也在场吗?
班伏里奥 我还没有到这儿来,您的仇家的仆人跟你们家里的仆人已经打成一团了。我拔出剑来分开他们;就在这时候,那个性如烈火的提伯尔特提着剑来了,他向我口出不逊之言,把剑在他自己头上挥舞得嗖嗖作响,就像风在那儿讥笑他的装腔作势一样。当我们正在剑来剑去的时候,人越来越多,有的帮这一面,有的帮那一面,乱哄哄地互相争斗,直等亲王来了,方才把两边的人喝开。
蒙太古夫人 啊,罗密欧呢?你今天见过他吗?我很高兴他没有参加这场争斗。
班伏里奥 伯母,在尊严的太阳开始从东方的黄金窗里探出头来的前一个时辰,我因为心中烦闷,到郊外去散步,在城西一丛枫树的下面,我看见罗密欧兄弟一早在那儿走来走去。我正要向他走过去,他已经看见了我,就躲到树林深处去了。我因为自己也是心灰意懒,觉得连自己这一身也是多余的,只想找一处没有人迹的地方,所以凭着自己的心境推测别人的心境,也就不去找他多事,彼此互相避开了。
蒙太古 好多天的早晨都有人在那边看见过他,用眼泪洒为清晨的露水,用长叹嘘成天空的云雾;可是一等到鼓舞众生的太阳在东方的天边开始揭起黎明女神床上灰黑色的帐幕的时候,我那怀着一颗沉重的心的儿子,就逃避了光明,溜回到家里,一个人关起了门躲在房间里,闭紧了窗子,把大好的阳光锁在外面,为他自己造成了一个人工的黑夜。他这一种怪脾气恐怕不是好兆,除非良言劝告可以替他解除心头的烦恼。
班伏里奥 伯父,您知道他的烦恼的根源吗?
蒙太古 我不知道,也没有法子从他自己嘴里探听出来。
班伏里奥 您有没有设法探问过他?
蒙太古 我自己以及许多其他的朋友都曾经探问过他,可是他把心事一起闷在自己肚里,总是守口如瓶,不让人家试探出来,正像一朵初生的蓓蕾,还没有迎风舒展它的嫩瓣,向太阳献吐它的娇艳,就给妒忌的蛀虫咬啮了一样。只要能够知道他的悲哀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一定会尽心竭力替他找寻治疗的方案。
班伏里奥 瞧,他来了。请您站在一旁,等我去问问他究竟有些什么心事,看他理不理我。
蒙太古 但愿你留在这儿,能够听到他的真情的吐露。来,夫人,我们去吧。(蒙太古夫妇同下)
【罗密欧上。
班伏里奥 早安,兄弟。
罗密欧 天还是这样早吗?
班伏里奥 刚才敲过九点钟。
罗密欧 唉!在悲哀里度过的时间似乎是格外长的。急忙忙地走过去的那个人,不就是我的父亲吗?
班伏里奥 正是。什么悲哀使罗密欧的时间过得这样长?
罗密欧 因为我缺少了可以使时间变为短促的东西。
班伏里奥 你跌进了恋爱的网里了吗?
罗密欧 我徘徊在恋爱的门外,因为我得不到我意中人的欢心。
班伏里奥 唉!想不到爱神的外表这样温柔,其实却如此残暴!
罗密欧 唉!想不到爱神蒙着眼睛,却会一直闯进了人们的心灵!我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哎哟!又是谁在这儿打过架了?可是不必告诉我,我早就知道了。这些都是怨恨造成的后果,可是爱情的力量比它还要大过许多。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觉到的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可是我并不喜爱这一种爱情。你不会笑我吗?
班伏里奥 不,兄弟,我倒是有点儿想哭。
罗密欧 好人,为什么呢?
班伏里奥 因为瞧着你善良的心受到这样的痛苦。
罗密欧 唉!这就是爱情的错误,我自己已经有太多的忧愁重压在我的心头,你对我表示的同情,徒然使我在太多的忧愁之上,再加上一重忧愁。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吃不到嘴的蜜糖。再见,兄弟。(欲去)
班伏里奥 且慢,让我跟你一块儿去;要是你就这样丢下了我,未免太不给我面子啦。
罗密欧 嘿!我已经遗失了我自己。我不在这儿,这不是罗密欧,他是在别的地方。
班伏里奥 老实告诉我,你所爱的是谁?
罗密欧 什么!你要我在痛苦呻吟中说出她的名字来吗?
班伏里奥 痛苦呻吟!不,你只要告诉我她是谁就得了。
罗密欧 叫一个病人郑重其事地立起遗嘱来!啊,对于一个病重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刺痛他的心?老实对你说,兄弟,我是爱上了一个女人。
班伏里奥 我说你一定在恋爱,果然猜得不错。
罗密欧 好一个每发必中的射手!我所爱的是一位美貌的姑娘。
班伏里奥 好兄弟,目标越好,射得越准。
罗密欧 你这一箭就射岔了。丘比特的金箭不能射中她的心;她有狄安娜女神的圣洁,不让爱情稚弱的弓矢损害她的坚不可破的贞操。她不愿听任深怜密爱的词句把她包围,也不愿让咄咄逼人的眼光向她进攻,更不愿接受可以使圣人动心的黄金的诱惑。啊!美貌便是她巨大的财富,只可惜她一死以后,她的美貌也要化为黄土!
班伏里奥 那么她已经立誓终身守贞不嫁了吗?
罗密欧 她已经立下了这样的誓言,为了珍惜她自己,造成了莫大的浪费;因为她让美貌在无情的岁月中日渐枯萎,不知道替后世传留下她的绝世容华。她是个太美丽、太聪明的人儿,不应该剥夺她自身的幸福,使我抱恨终天。她已经立誓割舍爱情,我现在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
班伏里奥 听我的劝告,别再想起她了。
罗密欧 啊!那么你教我怎样忘记吧。
班伏里奥 你可以放纵你的眼睛,让它们多看几个世间的美人。
罗密欧 那不过格外使我觉得她的美艳无双罢了。那些吻着美人娇额的幸运的面罩,因为它们是黑色的缘故,常常使我们想起被它们遮掩的面庞不知应该多么娇丽。突然盲目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存留在他消失了的视觉中的宝贵的影像。给我看一个姿容绝代的美人,她的美貌除了使我记起世上有一个人比她更美以外,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再见,你不能教我怎样忘记。
班伏里奥 我一定要证明我的意见不错,否则死了也不瞑目。(各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