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6357
符合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文学爱好者精致品味的双语阅读系列。“第十八届野间文艺翻译奖”得主岳远坤领衔翻译。日本文学专家选编,日语全文标注假名,添加详细导读注释,日本专家配音朗读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之作,森鸥外“留德三部曲”——《舞姬》《泡沫记》《信使》。
《舞姬》以*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奉官命远赴德国留学,在柏林的陋巷遇到出身贫贱的芭蕾舞者爱丽丝,与之相爱*后却将其抛弃的悲剧爱情故事。通过告白体的书写,将远去的青春客体化,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了一个终止符。
《泡沫记》讲述了日本画家巨势和“卖花姑娘”玛丽的爱情故事,尽情讴歌了男女主人公狂放不羁的青春与爱情。与《舞姬》相比,具有更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信使》是三部作品中故事情节较弱而叙事技巧却*为巧妙的一篇。青年军官小林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向在场的日本贵族讲述了自己在德国参加军事演习时的所见所闻,塑造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女性形象(伊妲公主)和追求她的一个“兔唇”痴情男孩(牧羊人),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青春远逝的哀悼。
泡沫记
信使
“留德三部曲”是森鸥外文学的起点,同时也可以说是对自身青春时代的讴歌与祭奠。《舞姬》通过告白体的书写,将远去的青春客体化,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了一个终止符;《泡沫记》尽情讴歌了男女主人公狂放不羁的青春与爱情;《信使》则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青春远逝的哀悼,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描写,加入宫差队伍中的公主在叙述者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以至于最后”偶尔在人们的肩膀之间瞥见她那身浅蓝色的漂亮礼服”,尽显青春落幕的哀伤与惆怅,同时象征着个体的人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导读
森鸥外和他的“留德三部曲”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森鸥外是与夏目漱石并肩的文 学家,两人并称为明治文学的“双峰”。他的文学创作开 启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而他对欧洲浪漫主义 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则对整个日本近现代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始读《论语》和《孟子》,七岁进入藩校系统地学习汉 学和国学,八岁开始跟父亲学习荷兰语,十岁时到东京学 习德语,十一岁进入医学校预科(东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 学习,十五岁考入东京大学医学部,十九岁即从东京大学 医学部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其后作为军医任职于陆军省, 三年后夙愿以偿,奉官命前往德国学习西洋医学并考察西 方的卫生制度,此后在柏林度过了将近四年的时光。他根 据这段时间在柏林学习和生活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回国后业余创作并发表了《舞姬》《泡沫记》和《信使》这三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品。这三部作品在日本文
学史上被称为森鸥外文学的“留德三部曲”(又被称为“浪 漫三部曲”)。
在对丰太郎的描写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那就 是“好友”相泽谦吉所说的“软弱”。但必须注意的是,“我” 在说到自己的时候,也常常使用“软弱”这个词。然而,
稍微注意便不难发现,相泽谦吉站在外部所说的“软弱”, 与叙述者“我”说起自己时所说的“软弱”,其内涵从根本 上是不同的。相泽所说的软弱,指的是男主人公内心不够 强大,不足以抵抗外在的诱惑(欲望),而男主人公口中的 “软弱”或“怯懦”,则是无法忠实于内心的“情”,不敢抵 抗道德共同体的约束。而这样的叙述,可以说是源自中国 朱子学与阳明学对于“情”与“理”态度的不同,也是明 末以降才子佳人类型小说及受中国晚明主情主义文学思潮 影响的日本近世小说的一种叙事传统。
另外,从结构上来说,《舞姬》的创作也受到中国传奇 小说的影响,尤其是由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舞姬》 在故事情节上的相似性,引起了中日两国学者的关注,成 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热门个案。而从细节上来说,自 幼熟读汉文的森鸥外在《舞姬》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他的汉学功底,散见于细节处的大量汉文典故是解读《舞姬》时不可忽略的重要线索。
《舞姬》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的,向来被认为是 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而在现实中,森鸥外从德 国回国后,正如文中的爱丽丝所说,“和母亲一起去,倒也 简单”,的确有一位与爱丽丝同名的德国女性曾带着母亲一
起去找森鸥外,然而以森鸥外的母亲为代表的家族如临大 敌。他们火速为森鸥外安排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森鸥 外因此迎来了他第一次短暂的婚姻。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留 德三部曲”中,森鸥外最先执笔创作的是《泡沫记》,但他 却选择了首先发表《舞姬》,是对母亲的一种宣战。这种说 法是否属实暂且不论,但就作品本身来说,丰太郎抛弃爱
丽丝发生在母亲去世之后,当时已经没有母亲的阻挠。虽 然也有学者认为作品中的母亲是出于悲愤而“自杀”,而那 封让主人公泪眼凝噎的信乃是以死相逼的劝谏信。若是如 此,“我”在当时就应该选择与爱丽丝分手,但实际上“我” 却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死而马上疏远爱丽丝。“我们”的关系 在那之前,“比外人想象的都要清白”,而在此之后才变得
“难舍难分”。“母亲去世”这个情节的设定可以说是有意设
置了母亲这个角色的缺位。在母亲和家族的羁绊并不存在 的情况下,丰太郎选择了回归仕途,抛弃爱丽丝,表明他 的选择并非完全迫于儒家伦理的约束和封建的体制。作者 是通过这样的书写,揭露了更深层的人性自私与懦弱。丰 太郎在彷徨与犹豫中选择了自己认为更光明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道路,正如小说中所说 :“若不抓住这次机会,我将失去故国,断了挽回名誉的途径,葬身于欧洲大都市的茫 茫人海之中。”
因此,《舞姬》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对封建制度
与儒家道德提出的挑战和反叛,是近代自我的觉醒,不如 说是对复杂人性本身的深刻剖析。正因如此,小说开头的
那句话对于解读这篇小说又显得格外重要,即“领悟到人 心的叵测,别人自不必说,就是我和我的心,也是变幻无
常”。在作品中虽然有对同乡的抨击,但这并非作者着墨 的重点和批判的主要对象,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在叙述“我” 内心的“变幻无常”与“难测”。这种对自我的内面剖析
与书写,才是《舞姬》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之所在。
与《舞姬》相比,《泡沫记》具有更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德国历史上的千古谜团“路德维希二世 之死”,加上作者出色的想象力,虚实交错,讲述了日本
画家巨势和“卖花姑娘”玛丽的爱情故事。虽然结局令人 扼腕叹息,但对抛却一切世俗羁绊的男女主人公浪漫激情
的书写却让人读了感觉酣畅淋漓。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更 加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在于其塑造了不拘一格的“狂女” 形象。可以说“狂”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词,也是历来 论及这篇小说的重要切入点。小说中有关“狂”的这些思想, 当然是来自于当时西欧文艺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译者
认为与中国晚明的阳明学思想也有着相通之处。如在阳明学及其左派的思想中,“狂”被认为是理想人格的体现,是通往“圣”的必经之路。或说“圣狂一体”,与小说中玛 丽的神(巴伐利亚女神)、人(卖花姑娘)、妖(罗蕾莱) 三面一体的形象塑造,以及玛丽口中的对“狂”的议论, 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信使》是三部作品中故事情节较弱而叙事技巧却最为 巧妙的一篇。青年军官小林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向在场的 日本贵族讲述了自己在德国参加军事演习时的所见所闻,
塑造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女性形象(伊妲公主)和一个追求 她的“ 兔唇”痴情男孩(牧羊人)。其中无论是伊妲的“黑衣”、 梦中体现的狮面人身,还是牧羊人的“兔唇”,都是一种“畸” 的表现。在中国晚明和日本近世,很多人动辄自称“畸人”, 这里的“畸”与“狂”一样,被视为理想人格的体现,象 征着自我的发现与人性的解放。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伊 妲公主对军官小林的长段自白,揭露了近代欧洲具有明显 阶层性质的个人解放和所谓“自由”的虚伪本质。 “留德三部曲”是森鸥外文学的起点,同时也可以说是
对其自身青春时代的讴歌与祭奠。《舞姬》通过告白体的书 写,将远去的青春客体化,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了一个终止符;《泡沫记》尽情讴歌了男女主人公放荡不羁的青春与爱情;
《信使》则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青春远逝的哀悼,尤其是 最后一段的描写,加入宫差队伍中的公主在叙述者的视线 中渐行渐远,以至于最后“偶尔在人们的肩膀之间瞥见她 那身浅蓝色的漂亮礼服”,尽显青春落幕的哀伤与惆怅,同时象征着作为个体的人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此后十几年,送别了青春激情的森鸥外开始专注于军 医的公务,几乎中断了文学创作,而当他再次执笔正式开
始创作时,又以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开启了新的创作巅峰。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书写的不是青春的浪漫、激情或哀伤, 而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深邃思考。《高濑舟》《山椒大夫》和《阿部一族》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此乃后话,不再 赘述。
作为日本第一批接触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森鸥外不 仅具有深厚的汉文功底,而且精通德国文学。以留德经历
为素材创作的这三部小说,正如他给几个孩子取的名字(如 长子“於菟”的名字)那样,综合运用了日本、中国和西 方的各种元素。只有在深入理解中日古典文学和德国文学 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以上是对森鸥外及其三部短篇作品的简单介绍,更为 细节的部分则以脚注的形式体现在译文的页面下方,仅供 参考。其中无论是解读还是注释,《舞姬》都较为详细,而 另外两篇则稍显简略,但愿这些简单的介绍能对年轻读者 的理解有所帮助和启发,乃至产生一些共鸣。
岳远坤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