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305531丛书名: 无
编辑推荐
《心理档案嬗变》为《心理档案》的续篇,反映了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的*新研究成果。在《心理档案》中,作者基于心智哲学与语言哲学视角,从规定性共指关系入手,藉由建基于认识增益关系的心理档案阐释单称概念与单称思想,区分不同类型的档案,系统探讨语言指称与思想指称的关系,使其理论富于原创性。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化规定性共指概念阐发,着重探究动态场景中的心理档案使用,揭示信息流动中规定性共指现象与动态心理档案的人际调适过程。
内容简介
《心理档案嬗变》为《心理档案》的续篇,反映了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的新研究成果。在《心理档案》中,作者基于心智哲学与语言哲学视角,从规定性共指关系入手,藉由建基于认识增益关系的心理档案阐释单称概念与单称思想,区分不同类型的档案,系统探讨语言指称与思想指称的关系,使其理论富于原创性。
在此基础上,《心理档案嬗变》深化规定性共指概念阐发,着重探究动态场景中的心理档案使用,揭示信息流动中规定性共指现象与动态心理档案的人际调适过程。
在此基础上,《心理档案嬗变》深化规定性共指概念阐发,着重探究动态场景中的心理档案使用,揭示信息流动中规定性共指现象与动态心理档案的人际调适过程。
目 录
编 规定性共指与信息流动
第1章 心理档案理论框架中的规定性共指
1.1 现象描述
1.2 复现
1.3 心理档案
第2章 事实性、透明性与弱规定性共指
2.1 事实性
2.2 规定性共指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2.3 基础关系弱化
2.4 弱规定性共指
2.5 类型四实例
第3章 传递性与强规定性共指
3.1 传递性所谓的反例_
3.2 间接指称
3.3 混淆:历时维度
3.4 固定视角:恢复强CDJ
第4章 规定性共指与句子语法
4.1 指称依赖性:埃文斯
4.2 无语法限制的规定性共指
4.3 语法依赖性与“偶然共指
4.4 句法、语用与”逻辑式
第5章 认知动态变化
5.1 问题
5.2 所声称的历时推论
5.3 动态档案
5.4 合理的关系与合适的动态档案
5.5 万全更新
……
第1章 心理档案理论框架中的规定性共指
1.1 现象描述
1.2 复现
1.3 心理档案
第2章 事实性、透明性与弱规定性共指
2.1 事实性
2.2 规定性共指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2.3 基础关系弱化
2.4 弱规定性共指
2.5 类型四实例
第3章 传递性与强规定性共指
3.1 传递性所谓的反例_
3.2 间接指称
3.3 混淆:历时维度
3.4 固定视角:恢复强CDJ
第4章 规定性共指与句子语法
4.1 指称依赖性:埃文斯
4.2 无语法限制的规定性共指
4.3 语法依赖性与“偶然共指
4.4 句法、语用与”逻辑式
第5章 认知动态变化
5.1 问题
5.2 所声称的历时推论
5.3 动态档案
5.4 合理的关系与合适的动态档案
5.5 万全更新
……
第二编 心理档案的人际协调
附录
References
索引
前 言
心理档案是存储实体信息的认知结构,是心理百科全书的词条,亦即概念。有些学者像格赖斯(1969)那样,将心理档案理解为信息单位集合,但我更倾向于将之看作类似于容器(正如克里敏斯与佩里所说,它们是“具体的认知殊相”)。一个集合的性质由其成分之性质决定,而容器的性质却不依赖于其内容的性质。
概念是构成思想的成分,问题由此产生,心理档案如何才能运用于(出现的)思想之中?我认为,仅当档案充分激活(无论这在神经学上指的是什么)时,档案才运用于思想之中。活跃的档案提供了达到所含信息的通途,为思想的语义内容贡献了指称。然而,心理档案仅仅将指称贡献给它作为其成分的思想之语义内容。要作为某个思想的成分,在其他成分活跃时保持活跃是不够的。正如福多尔(Fodor)与佩利希恩(Pylyshyn)所指出的那样,“表达式在表达属于相同[思想]的概念时,不仅同时都是活跃的,而且相互建构”(Fodorand Pylyshyn 1988:25)。关于成分的问题,我在此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话要说——我只是假定成分以某种方式编码在大脑中。
像在我的前一本书《心理档案》中那样,我在本书中主要关心单称概念(关于个体的心理档案)。(单称)档案对出现其中的思想之内容的语义贡献是所指称的个体——该个体本身是作为思想内容的单称命题的成分。
档案的指称由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满足条件决定(Bach 1987)。档案的指称不是符合档案所含信息的任何东西。决定档案指称的关系是ER关系(认识增益关系),利用档案的主体与境况中的实体处于这种认识增益关系。认识增益关系使信息流动成为可能,藉由某个认识增益关系达至主体的信息基于这种关系进入档案。(说档案“基于”某个认识增益关系就是说,仅当假定该认识增益关系成立时,这个档案才得到利用。)
如何阐释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单位呢?根据我的观点,档案只包含述得成分。类述谓信息单位存储在给定的档案中,这就使“主体”信息得以确定——主体是谓词的述谓对象(即档案的指称)。因为基于关系确定,所以,档案的指称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档案包含的信息。
指示档案/概念(这里、现在、这个)所基于的认识增益关系同感知与行动相关(Perry1993)。这些关系是狭义的亲知关系。百科词条是更加客观的档案,同具体的ER关系分离。但甚至这些关系也是基于演变着的ER关系网络的;通过这个关系网络,档案的指称对象得以确定。同指称对象的这些关系中,有些是以语言社团为中介的,这正像关于交际的历史因果链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这些关系只是在引申意义上是亲知关系。
像在我的前一本书《心理档案》中那样,我在本书中主要关心单称概念(关于个体的心理档案)。(单称)档案对出现其中的思想之内容的语义贡献是所指称的个体——该个体本身是作为思想内容的单称命题的成分。
档案的指称由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满足条件决定(Bach 1987)。档案的指称不是符合档案所含信息的任何东西。决定档案指称的关系是ER关系(认识增益关系),利用档案的主体与境况中的实体处于这种认识增益关系。认识增益关系使信息流动成为可能,藉由某个认识增益关系达至主体的信息基于这种关系进入档案。(说档案“基于”某个认识增益关系就是说,仅当假定该认识增益关系成立时,这个档案才得到利用。)
如何阐释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单位呢?根据我的观点,档案只包含述得成分。类述谓信息单位存储在给定的档案中,这就使“主体”信息得以确定——主体是谓词的述谓对象(即档案的指称)。因为基于关系确定,所以,档案的指称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档案包含的信息。
指示档案/概念(这里、现在、这个)所基于的认识增益关系同感知与行动相关(Perry1993)。这些关系是狭义的亲知关系。百科词条是更加客观的档案,同具体的ER关系分离。但甚至这些关系也是基于演变着的ER关系网络的;通过这个关系网络,档案的指称对象得以确定。同指称对象的这些关系中,有些是以语言社团为中介的,这正像关于交际的历史因果链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这些关系只是在引申意义上是亲知关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