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305517丛书名: 外语学科中青年学者学术创新丛书
《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表现研究/外语学科中青年学者学术创新丛书》结构清晰,内容实用,能够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具体可行的意见。既适合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师教育研究者以及英语教学、教师教育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为大学英语教师了解基础和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衔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思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2.1 思辨能力的术语界定
2.2 思辨能力的测评
2.3 思辨能力的培养
2.4 思辨能力的影响因素
2.4.1 文化因素
2.4.2 个人因素
2.4.3 教学因素
第三章 思辨能力与写作
3.1 思辨能力与写作的关系
3.2 思辨能力与写作的相关研究
3.3 写作中思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3.3.1 恩尼斯-威尔思辨写作测试
3.3.2 二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量化评测
3.3.3 写作中思辨能力整体评价标准
3.3.4 英语议论文中的抽象思维评测标准
第四章 总体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及研究问题
4.3 研究重点和难点
4.4 研究对象
4.5 研究工具
4.5.1 学生作文
4.5.2 自我监控问卷
4.5.3 访谈
4.6 总体研究流程
第五章 我国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
5.1 思辨能力模型概述
5.1.1 教育目标分类模型
5.1.2 双维结构模型
5.1.3 三元结构模型
5.1.4 三棱结构模型
5.1.5 思辨能力层级模型
5.2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
第六章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整体表现
6.1 研究方法概述
6.1.1 研究问题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工具
6.1.4 写作评分标准
6.1.5 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
6.2 研究结果及讨论
6.2.1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整体表现
6.2.2 思辨能力各项技能表现
6.3 结论
第七章 英语写作任务呈现方式与思辨能力表现
7.1 背景介绍
7.2 研究方法概述
7.2.1 研究问题
7.2.2 研究对象
7.2.3 研究工具
7.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7.3 研究结果与讨论
7.3.1 学生在三种写作任务中思辨能力的表现
7.3.2 写作任务的呈现方式对思辨能力表现的影响程度
7.3.3 写作任务的呈现方式对思辨能力表现的具体影响
7.4 结论
第八章 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表现
8.1 背景介绍
8.2 研究方法概述
8.2.1 研究问题
8.2.2 研究对象
8.2.3 研究工具
8.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8.3 研究结果与讨论
8.3.1 中英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表现对比
8.3.2 英语语言水平与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表现
8.4 结论
第九章 中学英语教师对思辨能力的理解和运用
9.1 背景介绍
9.2 研究方法概述
9.2.1 研究问题
9.2.2 研究对象
9.2.3 研究工具
9.3 研究结果与讨论
9.3.1 中学英语教师对思辨能力概念的理解
9.3.2 中学英语教师视角下的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9.3.3 中学英语教师视角下的思辨能力培养建议
9.3.4 英语课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9.4 结论
第十章 结语
10.1 主要研究发现
10.2 研究启示
10.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我国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
附录二 我国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英文版)
附录三 英文写作任务
附录四 中文写作任务
附录五 看图作文(Task A)
附录六 命题作文(Task B)
附录七 读写结合作文(Task C)
附录八 写作评分标准
附录九 两篇例文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认真参考了前人研究思辨能力的文献,终决定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因为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需要判断作文主题、确定立场、组织论点并思考论证方式等。这些决定都伴随着他们的分析、推理、评价、解释、说明等思辨能力。因此,通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表现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为了全面研究学生的思辨能力,课题组分别进行了四个子项目的研究,即学生的思辨能力总体表现研究(见本书第六章)、写作任务对思辨能力的影响研究(见本书第七章)、中英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表现差异研究(见本书第八章)以及教师理念及教学行为研究(见本书第九章)。此外,本课题还建构出一个通过写作来分析思辨能力表现的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学生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辨能力。教师通过本课题可以了解目前我国中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缺失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可以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从中小学做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力”。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批判质疑”被明确列为十八大基本要素之一,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思辨能力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018年初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首次被明确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笔者希望通过本书梳理本课题的成果,和同行们一起为我国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书中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