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757408
“辨病”“辨证”的结合/
“六淫”实为“五淫”/
“七情”致病的基本规律/
藏府升降与临床病证/
精、神、气、血、津液等的相互关系/
阴阳经脉的气血多少/
补法、泻法的临床运用/
“胆府”理论的临床意义/
瘀血的成因及其辨证施治原则/
“经方”随谈/
《金匮要略》中的浮肿病证/
《金匮要略》中“蒴藋细叶”/
胶艾汤方治出血/
二陈汤临床运用/
验方一束/
土瓜根治病功效/
白芍治病功效/
瓜蒂给药方式/
话“细辛服不过钱”/
明矾治病功效/
失眠与半夏/
茶叶随谈/
临床证治/
内科病证/
一、感冒/
二、伤寒/
三、伤湿/
四、伤暑/
五、中风/
六、风痱/
七、口眼斜/
八、偏枯/
九、肢体麻木/
十、痿证/
十一、痹证/
十二、历节痛/
十三、鹤膝风/
十四、疟疾/
十五、痢疾/
十六、腹泻/
十七、呕恶/
十八、噎膈/
十九、呃逆/
二十、浮肿/
二十一、风肿/
二十二、臌胀/
二十三、黄疸/
二十四、痰饮/
二十五、咳嗽/
二十六、喘证/
二十七、哮证/
二十八、胸痹/
二十九、心痛/
三十、心悸/
三十一、失眠/
三十二、善欠/
三十三、消渴/
三十四、热淋/
三十五、血淋/
三十六、石淋/
三十七、癃闭/
三十八、浊证/
三十九、遗精/
四十、男性不育/
四十一、疝气/
四十二、睾丸胀痛/
四十三、大便秘结/
四十四、脱肛/
四十五、狂证/
四十六、癫证/
四十七、痫证/
四十八、眩晕/
四十九、头痛/
五十、项强/
五十一、肩臂痛/
五十二、胁痛/
五十三、胃痛/
五十四、腹胀腹痛/
五十五、寒疝/
五十六、肠鸣/
五十七、腰痛/
五十八、腿痛/
五十九、汗证/
六十、鼻衄/
六十一、咳血/
六十二、吐血/
六十三、齿衄/
六十四、便血/
六十五、尿血/
六十六、紫斑/
六十七、肺痈/
六十八、肠痈/
六十九、胃脘痈/
皮外科病证/
一、瘾疹/
二、痒疹/
三、脱发/
四、带状疱疹/
五、瘰疬/
六、疔疮/
七、对口疮(脑疽)/
八、发背/
九、金疮/
十、跌打损伤/
十一、水火烫伤/
十二、狂犬咬伤/
十三、毒蛇咬伤/
妇产科病证/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一月再现/
五、月经过多/
六、崩漏/
七、月经过少与闭经/
八、痛经/
九、经期乳房胀痛/
十、经行寒热/
十一、经期头痛/
十二、经期鼻衄/
十三、经期浮肿/
十四、经期小便不利/
十五、经期大便不调/
十六、白带/
十七、癥瘕/
十八、不孕症/
十九、藏躁/
二十、梅核气/
二十一、阴痒/
二十二、阴吹/
二十三、妊娠恶阻/
二十四、妊娠腹痛/
二十五、胞漏/
二十六、胎动不安/
二十七、子烦/
二十八、子悬/
二十九、子淋/
三十、子气/
三十一、子痫/
三十二、妊娠便秘/
三十三、难产/
三十四、胞衣不下/
三十五、产后郁冒/
三十六、产后中风/
三十七、产后腹痛/
三十八、产后恶露不绝/
三十九、产后虚烦/
四十、产后浮肿/
四十一、产后痢疾/
四十二、产后缺乳/
四十三、术后热冲/
儿科病证/
一、小儿惊风/
二、麻疹/
三、百日咳/
四、痄腮/
五、小儿尿床/
六、小儿盗汗/
七、食滞/
八、食欲不振/
九、蛔虫病/
十、蛲虫病/
眼耳口鼻科病证/
一、口舌糜烂/
二、口唇生疮/
三、牙齿痛/
四、咽喉疼痛/
五、暴发火眼/
六、耳鸣耳聋/
七、聤耳流脓/
八、鼻渊/
九、鼻窒不通/
十、鼻痔/
李琳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5月1日
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产生一切真知的源泉。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具有着大量的社会实践、积累直授经验、产生一切真知的优胜条件。中医药学就是在这个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我国先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经验丰富,内容多采,理论系统,思维方式正确,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的特色,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几干年来,它保证了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受到过长期临床实践的严格检验,并在这个严格检验过程中,得到了巩固与发展。从而使它自始至终依赖于临床实践,又指导着床实践,牢靠地建立在大量的直接经验上。我国中医药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过贡献。很早以前,我国中医药学就传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以至欧洲一些国家,并吸收了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世界其他民族医疗经验作为养料丰富自己,如波斯青黛、倭硫黃、安南桂、耆婆方、婆罗门按摩法以及《海药本草》等等是其例。表现了中医药学经验的广泛性。在中医药学形成以后,每一时代每一医家,都是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践,以创造自己的直接经验充实医学宝库。正因为中医药学植根于长期的医疗经验之中,才具有丰富的古代医药科学内容,具有强大生命力,故能在近100多年饱受摧残的情况下,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以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疗效走向了世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药学尚未能很好地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仍然保持了我国古代医学科学即传统医学的面貌,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在医疗保健上回归自然的要求,为了中医药学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在确保中医药学原有疗效和特色的原则下,积极釆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依据中医药学内部规律,进行认真的客观的研究,努力揭示出中医药学科学实质,把它纳入现代科学的轨道,实现中医现代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继续运用中医药学传统观点和方法,以现代思想水和时代要求,对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包括今人的经验在内,进行系统整理和认真总结,以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发展中医药学,为中医现代化研究提供方便和更加充实的资料。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同志和卫生部中医管理局原局长吕炳奎同志,为了发展中医学术,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出版社联手一道推出《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一套丛书,促进全国部分老中医总结自己的长期临床经验,丰富中医药学。我承两位老领导不弃,幸运地选为撰写《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的入选人之一。于是,我对自己几十年医疗实践的经验所得,进行了认真地回忆、访问、收集、总结、整理,撰写出了这部书稿,为我国医学宝库添上一块瓦。然终因水平所限,其中定有不妥之处,敬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日后改进。
李今庸1997年10月15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