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0023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凭借一定的工具,方能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从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研究,亦必须借助于工具书和数据库。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习、研究当然也不例外。了解、熟悉各种相关工具书和数据库的历史、现状、类型和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能够在中医药专业的学习、临证、教学、科研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找工具书是中医文献学甚至中医药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书增加了*出版的学术界有价值的相关工具书,迎合当今“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增加了常用中医药数据库、电子书介绍与利用方法。如今80%的中医药古籍电子版在国家各大图书馆均能免费检索,然许多中医学生甚至中医学者不知其网站,通过此书可以一目了然,快速查询。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药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如查检各类字、词;查检中医药专用词语;查检中医经典词句出处及词义;查检中医人物及医学史事;查检中医药古籍书目;利用中医药书目、索引、年鉴、工具书指南;利用中医药学的图录等。本书还介绍了中医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如查检中医药古籍、中药、方剂、中医药期刊论文等。本书还收录了汉至清历代纪元暨帝讳简表,方便中医古籍版本鉴定与中医文献研究。
上篇 中医药工具书检索与利用1
第一章工具书概论2
一、
工具书的定义2
二、
工具书的作用3
三、
工具书的类型4
四、
工具书的基本项目及选择方法5
第二章工具书的排检法8
一、
部首排检法10
二、
笔画排检法13
三、
韵目排检法14
四、
拼音字母排检法15
五、
主题事类排检法15
六、
学科分类排检法16
第三章工具书的使用方法17
一、
怎样查检各类字、词17
二、
怎样查检中医药专用词语41
三、
怎样查检中医经典词句出处及词义57
四、
怎样查检中医人物及医学史事62
五、
怎样查检中医药古籍书目68
第四章充分利用其他中医药工具书85
一、
利用中医药类书、丛书85
二、
利用索引(通检)94
三、
利用年鉴与百科全书101
四、
利用工具书指南104
五、
利用各类中医药手册106
六、
利用各类中医药图录115
第五章古代字典辞书选介119
一、
《说文解字》119
二、
《尔雅》124
三、
《方言》126
四、
《释名》126
五、
《广雅》127
六、
《玉篇》128
七、
《广韵》128
八、
《集韵》129
九、
《康熙字典》129
十、
《经籍籑诂》131
下篇 中医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133
第六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134
一、
网络信息资源概述134
二、
网络信息检索138
三、
网络搜索引擎141
第七章一般中医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145
一、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45
二、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149
三、
维普资讯网(VIP)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52
四、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53
五、
读秀学术搜索155
六、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159
七、
图书馆资源系统161
第八章中医药古籍类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162
一、
中医古籍全文信息资源163
二、
其他中医药网络资源190
三、
综合性古籍网络资源205
附篇231
附一汉至清历代纪元暨帝讳简表232
附二中医药专题检索251
附三书名笔画索引259
习近平主席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如何能够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首先要找到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和方法。古老的中医药学诞生、根植、成长于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吸纳、融合传统文化及异域文化中的先进、有益的思想、方法,结合自身医疗实践中取得的经验,逐渐构建形成了既有系统缜密的理论体系,又有丰富具体的诊疗技术、方法的中医药学。这门学问,起源悠远的古代,采纳百家之精华,融天地人于一理,可谓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即以文献而言,自先秦迄清末,现存的中医古籍已过万数,再加上1911年迄今100多年的近现代中医药文献,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来形容不为过。如此丰厚的积淀,对初学者或入门不久的青年人来说,难免会有望洋兴叹之感。140多年前,清代学者张之洞主张读书治学须有门径,而门径之书首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说:“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轩语·语学·读书须有门径》)张氏所说的“门径书”,就是工具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清代著名的目录书,也是各科治学的重要工具书,其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绵延至今200多年而余音未绝。面对海量的中医药文献,如果不借助工具书,则不得其门而入。中医药工具书就好比开启中医药知识宝库的钥匙和通向中医药学术研究境域的桥梁。有鉴于此,本书设上篇“中医药工具书检索与利用”,第一、第二两章介绍工具书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第三章着重围绕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从读者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怎样查检中医药的名词术语、经典词句出处、医事人物、古籍书目等目标,介绍各种相应的工具书。每种工具书均列出书名、编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简介该书的内容主旨,编纂体例与特点;第四章对字词典、书目以外的其他工具书,如丛书、类书、索引、年鉴、百科全书、手册、图表等分别联系中医药学实际作举例介绍,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并利用这些工具书;第五章精选10部历代著名字词典,联系中医药文献实际作专门介绍。
近30年来,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医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夜之间,人们忽然发现昔日汗牛充栋的古医籍,如今可以浓缩为几张碟片或几个优盘;以往为查检中医典籍的文字、语词,须穷数年之功,抄录数万张卡片编制中医典籍索引,如今只需在电脑前轻松移动鼠标点击,竟然唾手可得,而且检索途径与功能大大超过传统的索引。
经过30年的努力,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中文古籍数据库近200个,大型的网络古籍数据库也是可圈可点。中医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亦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大学图书馆、科研院所以及一些商业单位都参与其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第五版)目前收录中医古籍已逾千部,具有快捷的检索功能及内容丰富的辞典功能,并呈动态增补,版本不断升级;《瀚堂典籍》数据库中有专门的中医药文献库,目前已收录超过750种,共上万册宋、元、明、清的中医古籍,其中有大量中医古籍珍本的影印本;《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设立了中医药专版;“爱如生”系列数据库也推出了医书集成产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开发研制的《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图书馆)研发的《国医典藏》已经投入使用。此外,国家图书馆正逐步建设《中华医药典藏资源库》,至2017年6月,已有92部中医古籍影像进行发布测试。可以说,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数字化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已是今后中医药文献乃至中医药学发掘研究的新的基础与方向。如此“从天而降”“突如其来”的情况与现状,使得工作无论是医疗、教学,还是科研,年龄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只要是现今正在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都不能不对中医药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关注、了解、学习乃至利用。因为若能较好地掌握利用这些电子信息与数据库资源,你的学习、工作、研究的效率就能够提高千百倍,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是当代与今后社会发展之大趋势,从事古老的中医药学工作的人们也应当顺应这如潮之大势。有鉴于此,本书设下篇“中医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其中第六章介绍网络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第七章介绍一般中医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药古籍类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从中医古籍全文信息资源、其他中医药网络资源、综合性古籍网络资源三个层面进行详细举例介绍。在介绍具体数据库的特色与利用方法时,常引用一些数据库图片,列举若干检索案例及注意事项,以突出实用性,增强读者对中医药电子信息资源的感性认识。
历代帝王的年号与避讳,往往成为中医古籍阅读的障碍,而掌握帝王年号与避讳字,又有助于中医医史文献的研究。有鉴于此,本书另设附篇,列“汉至清历代纪元暨帝讳简表”。又附“中医药专题检索”“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更有效地查检、利用本书。
网络信息资源迅速、便捷,且功能丰富多元,为人们节省大量学习、工作的时间与精力,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中医药数据库、电子版中医药书籍等信息资源,直至目前还处于建设、发展时期,还在不断地更新、修正、完善的过程中,其中包含、载有的信息资料并非完全准确可靠。因此,一般在利用电子书或查到网络信息资料后,还需核对相关的纸质文献,确实准确无误,才能加以引用、利用。另外,至目前为止,无论是中医典籍电子书、网络搜索引擎,还是网络中医药数据库,都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医药文献中各种信息、知识的搜寻检索的需求,更罔论中医古籍在深广层面的发掘与研究。道理很简单,电子信息资源从诞生伊始迄今仅仅30年,目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中医药古文献结合的程度,还不足以将具有数千年积淀的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和诊疗技术方法全面、系统地数字化、信息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医药纸质工具书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是十分重要的。作为21世纪的中医药工作者,我们既要与时俱进,迎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掌握、利用现代的中医药信息技术,还必须懂得传统的纸质工具书的重要性,要了解、掌握、利用相关的各种纸质工具书,如此两手都硬,才能在中医药学各学科资料的搜寻检索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大量相关文献信息资料,得益于诸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启发,在此,对本书所参考的文献资料、著作、教材的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张如青
2017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