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5732
本书是由两名活跃在日本老年人医疗前线的医生所著,他们站在专业医疗人员的角度,通过对日常工作的观察,发现许多人无法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出于各种原因,病人家属或子女通常会想方设法延长病人的生命,殊不知这种诉求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让他们在病床上受尽无效医疗的折磨。
人终有一死,或许让临终者舒适地走完*后一程才是活着的人能尽的*努力。
生死关头,人们的面前有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摆着“存活”和“尊严”。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生存永远是摆在*位的,但是给深受病痛折磨的老年人加上过度的无效医疗,*终导致老人不能言语,长年卧床不起——这种毫无尊严的“活着”,真的有必要吗?
本书作者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的医生,每天工作在医疗*线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使患者毫无尊严的临终医疗产生了怀疑。他们呼吁大家,要在患者清醒时就和当事人进行商讨,对是否进行延命医疗,以及进行何种程度的延命医疗达成一致,确保病人在临终阶段仍然能够保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生老病死是常事,死亡并不那么冰冷且可怕,每个人都有权利带着微笑和这个世界告别。
第 1 章 临终医疗的真实情况
惨痛到连医界人士都不忍直视的临终医疗 /002
医疗同行的来信:延命医疗只是“敛财工具”? /006
名为卧床的折磨 /009
急救室里为何大多是老人? /011
无视本人及家属意愿真的好吗? /015
让人无法自然迎接死亡的医疗系统 /019
生死抉择引发的家庭纠纷 /021
第 2 章 刻板的临终医疗
老年人进食量减少有其原因 /026
临终期的老年人不需注重营养管理 /030
医疗奇迹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032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035
照顾得好好的,怎么会遭到警方介入呢? /039
欧美国家老龄医疗的侧重点 /042
面向医疗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 /044
第 3 章 阻碍安宁善终的各种原因
万众期盼的“临终医疗指示”未被善用 /048
强行延命的五大原因 /055
为领取老人养老金而要求延命的家属 /060
被媒体曲解的临终医疗 /063
过度医疗阻碍了平静的死亡 /065
其他观点 从医生的视角看胃造口手术 /069
第 4 章 大众要的是平静地迎接死亡
人们对临终期的人工补给存在误解 /076
点滴的营养仅等同于一罐果汁 /080
被高估的胃造口疗效 /083
胃造口不能保证给病人带来幸福 /085
美国经典内科教科书:“将死之人不会想进食”/087
打点滴已毫无意义 /093
安详临终之人都做过同样的选择 /095
相关议题 “安乐死”与“尊严死”/099
第 5 章 欧美没有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
为什么欧美没有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 /102
瑞典: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 /107
澳大利亚:临终期医疗方针由政府主导 /113
奥地利:申请捆绑要经过复杂的手续 /118
荷兰:所有人都选择不做延命医疗 /123
西班牙:照护的效能有待确认 /126
美国:完善的安宁照护服务 /129
六国的临终期医疗现场之所见 /139
相关议题 法国与英国的临终期医疗 /144
第 6 章 为了迎来期望中的告别方式
最新临终医疗问卷调查显示的趋势 /146
病床短缺的问题有待解决 /150
看淡死亡的老人 /152
让失智症老人直到最后都能进食的方法 /158
主治医生是发挥预立医嘱功能的关键 /163
做胃造口手术究竟是为了谁? /166
“你不想承受的,也别用在我身上”/171
座谈会 是什么在阻碍安详临终?
现今各种医疗设施的临终陪伴情况如何? /175
医生无法得知患者本人的意愿 /178
为了不轻易被“视同临终期”/181
医院与疗养院所的思考方式不同 /182
达成减少点滴的共识 /185
居家临终陪伴的难点 /187
“独自去世”也不算坏 /189
为老人规划没有过度医疗的安宁病房 /191
促进居家临终陪伴的关键是“死亡证明书”/192
在阻碍善终的到底是谁? /193
终章 老年人医疗的未来发展
探索临终期医疗的趋势 /196
优异的日本全民医保制度 /199
和平年代带来的希望 /201
前言
在谈论自然善终的议题之前
宫本礼子
上了年纪,任何人都将碰到与临终医疗相关的问题。虽说现代医学突飞猛进,我们仍不得不好好考虑自己该如何安排临终阶段的种种。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好好地向亲爱的家人说声“谢谢你,再见了”,然后平静安详地告别这个世界。但是,现代医学并不能保证这一点。更常见到的是,病人意识不清也不能言语,卧病在床、包着尿布,仅能从口中的塑料管灌入营养品,苟延性命一年又一年。吸痰是很痛苦的,有时候手脚还会被绑住。用这副模样来迎接人生的谢幕,又有谁愿意呢?
事实上,任何一个在老年人医疗环境工作的人,都能摸着良心说自己绝对不要这样的结果。
正因我们有幸生在这样和平的年代,才更想好好打点自己的临终阶段。
俗话说:“结尾收得好,故事才精彩。”怎么样收尾,就是如此重要。为了能心满意足地结束这段人生,我们有必要认真地考量临终医疗的做法。
确实,针对现今常见的“以延命措施来维持无行为能力的老年人的生命,病人最终饱受过度医疗之苦后死去”这一问题,医疗界也必须负一部分责任。但是,社会中的茫茫众生不曾考虑过自己是如何活着、想要迎接什么样的死亡,才是遗留至今的难题。
我们在《读卖新闻》的网站“yomiDr.”上开辟了一个专栏, 叫作《现在就来思考老年人的临终医疗吧!》,于2012年6月至9 月,连载了12回。所幸反响颇大,也获得许多来自各界的意见与感想。借此向更多人说明、解释,让老年人延命问题能尽早解决,正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初衷。
此时此刻,仍有许多患者躺在床上受到延命措施的摆布,承受难言的痛苦。有些患者,将从明天开始被施以延命治疗。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们必须更认真地,抱持绝对的责任心,尽快地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才行。为了让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结局,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老年人的临终医疗究竟该是什么模样的。
前言
我们接触到老年人临终医疗的原因
宫本礼子
我们夫妇同为内科医生,我先生是肺部专科医生,而我则专攻失智症。
2006年的一天,我们有幸参加了位于日本冈山县的失智症专科 医院“Kinoko Espoir医院”主治医生(藤泽嘉胜先生,已故)的演讲活动。当时藤泽医生提到:“在瑞典的失智症医疗中心里,甚至有患者每天穿着西装,过着跟患病前完全一样的生活。敝院采用了瑞典的医疗护理方式,患者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往大幅提升。”
能让失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医疗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夫妇不由得想要一探究竟。只见疗养院中摆放了许多陈旧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营造出老人们原本住家的氛围。由于采取尊重本人意见进行看护的方针,院方仅随时提供适当的协助,每位入住 者都有着愉快的笑容及稳定的情绪。由于疗养院不使用镇静剂类的药品,在院的患者都能保有属于自己的尊严与意志。自此刻开始,Kinoko Espoir医院式的医疗就成了我进行失智症治疗的基准。
自那之后,我始终怀揣有朝一日必定赴瑞典见习的念头。正巧 于2007年,先生准备前往瑞典参加欧洲呼吸学会年会,邀我一同前往。我喜出望外地与Kinoko Espoir医院联络,经由他们认识了安妮卡·塔克曼这位老年科的女医生,她是于1987年开辟了瑞典第一个 记忆医疗科的失智症医疗界专家。在瑞典,自20世纪80年代起,精神科之外的老年科医生、一般医生,都可以为失智症患者诊治。当时塔克曼医生正好退休,每周仅在医疗院所出诊三天,因此其他的整整四天内,她都带领我到各失智症专科医院及相关设施见习参观。我的先生在学会年会结束之后,也加入了见习行列。
塔克曼医生以不疾不徐且温柔仔细的英文,一一为我说明、介绍与失智症的医疗及看护相关的各种信息。其中有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在瑞典,老年人就算开始难以进食,也不会打点滴或做导管喂食,就自然地吃一点点、喝一点点,平静地迎接死亡。我的父亲 也是这样自然过世的,在离开前一天,还能和家人自然地谈话,他的人生最后一程又宁静又安详。”
在日本,老年人迈向人生最后阶段时如果无法进食,采取打点滴或用导管喂食等手法简直有如理所当然。对于连点滴都不打的做法,我感到相当震惊。然而,塔克曼医生反问我:“躺在床上靠打点滴苟延残喘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和必要吗?”接着她说:“瑞典在很久以前,也会在老年人无法进食后施以点滴和导管喂食,然而我们花费20年的努力,改变了过去的临终医疗。”
曾以为日本和欧美医疗并驾齐驱的我,只能说震惊万分。再者,早在2000年时,欧美医疗界便也能见到劝导放弃对临终老年患者施用点滴及导管喂食的论文,这又再次使我甚感惊愕。在去瑞典之前,我也曾认为不管眼前的患者状态如何,我们必须用尽各种方 法为患者延续生命。也因此,看到毫无意识的老年人在反复患上肺炎的情况下,每个月还要负担百万日元以上的医疗费时,我也只能在心中琢磨着:“为了一个已经没有意识的人,无止境地花费这么多钱真的好吗?这样究竟是不是在为病人着想?”然后继续为其提供治疗。
经过对失智症的学习,我不由得开始思考日本的老年人临终医疗的现状与未来。现在回想起来,塔克曼医生曾数次来到日本,对日本的老年人临终医疗实情知之甚详,在瑞典对我的种种教导,也许是因为对我在日本做些什么努力怀有几分期许吧。
以瑞典之行为契机,我一股脑闯入了老年人临终医疗的世界里,从此再也抽不开身。
此外,这本书是由我与先生两人共同执笔,由我负责的内容会标示礼子(读音为REIKO)的R,由先生显二(读音为KENJI)所负责的内容将会标示K,来自博客专栏的读者来信则会标示信封图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