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2621
内容简介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8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史、学术讲座与书评四个部分。
目 录
本辑代序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宗教与中美关系徐以骅()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宗教与中美关系徐以骅()
美国宗教
◆从关系外交到宗教自由
——美国基督教组织与东南亚国家社会转型
涂怡超()
◆试述宗教对美国国家安全决策体系的影响
——以“政教相依”关系为视角的思考
刘骞()
◆宗教商业伦理的实践价值
——以近代早期贵格会为例
章景然张晓华(通讯作者)()
◆美国宗教慈善服务的历史流变及其逻辑架构
吴限红李芹()
宗教与国际关系
◆圣址平叛与圣地驻军:伊斯兰激进主义的转向
钮松()
◆马来西亚与中东伊斯兰金融合作中的外交危机变数
章远()
◆中产阶级与苏菲派的当代发展
——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和摩洛哥四国的比较研究
何健宇()
宗教与美国社会目录◆土耳其伊斯兰运动中的政治机会结构
王佳尼()
◆巴以地区穆斯林朝觐管理研究
吴昊昙林昕煜()
◆梵蒂冈与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中的分歧
张璇()
宗教史
◆19世纪中叶英国基督教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以FD莫里斯的神学思想为例
高然()
◆阿拉维派教义核心及其与主流什叶派互动之历史
黄康睿()
学术讲座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妇女的医学教育:帝国主义、
文化传播及跨国史[美]施康妮(Connie A Shemo)著
任方圆译、刘义校()
◆书评三则
徐以骅()
免费在线读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
宗教与中美关系徐以骅[内容提要]在特朗普政府当选的两年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在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政府的施压战略中,对华宗教政策亦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过去两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变与不变以及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宗教因素做了初步梳理,指出目前美国对华施压的经贸和地缘政治目标与宗教议题已从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演变为全方面的相互推进。作为2018年7月,美国国务院举办的全球“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的衍生机制即地区性国际宗教自由圆桌会议的建立,以及美国在涉及西藏、新疆和台湾等我国主权议题上的挑衅,更加大了两国冲突的可能性和突发性,使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关键词]宗教自由宗教与中美关系特朗普政府美国中期选举2018年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任期过半的特朗普政府面临中考。在特朗普政府当选的两年来,美国对外关系发生了几近颠覆性的变化,其中中美关系的变化幅度之大更是令人瞠目结舌。201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判断大国竞争成为国际战略矛盾的核心,并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首要战略竞争者。当前,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政府甚至举国体制性的施压战略,其国会在对华问题上更是“多箭齐发”,刻意制造中美的对峙局面。美国政府在中美贸易战、南海、台海以及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包括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2018年10月4日在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美中两国恢复关系40年来最强硬的讲话”,更是在社会舆论上把中美关系推向“新冷战”的漩涡。宗教与美国社会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宗教与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发生“百年未遇之变局”,其中宗教因素有何影响或起了何种作用?特朗普政府上任伊始,美国舆论和智库界不少人士认为,奉行“重商主义”和“美国第一”的特朗普总统在其任内并不会太看重宗教问题,其首任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ison)大砍国务院经费并裁减机构(如国务院“宗教与全球事务办公室”),使一批具有所谓倡议人权和宗教自由背景的官员离职或退休,削弱了美国政府内的宗教关注,这种情况直到2017年7月特朗普提名时任堪萨斯州州长的萨姆·布朗贝克(Sam Brownback)为美国国务院第五任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后才有改观。布朗贝克曾担任美国众、参两院议员,是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于2018年2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距离2017年5月上一任大使戴维·萨珀斯坦(David Saperstein)卸任已有一年半之久,但如此高级别政客出任该职为前所未有。2018年6月12日,原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人类传播研究系副教授、“藏独”支持者丹增多吉(Tenzin Dorjee)出任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新一届主席,这一事态同为美国政府试图激活和激化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全面对华政策的一部分。所有政策都有变与不变、延续性和非延续性的两面,当然侧重点和倾斜面可能会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美国的对华宗教政策亦是如此。下面我们对从特朗普政府上任到中期选举以来宗教作为影响中美关系因素的变与不变,做一简要梳理。一、当前中美关系中宗教因素的持续性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内外政策都发生重大调整。但宗教作为美国对外关系以及中美关系的因素,目前仍在以下方面保持着相当大的连续性。第一,至少就目前而言宗教互动仍是中美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美宗教交流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1979年8月28日至9月7日,以赵朴初任团长、丁光训任副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赴美参加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神学院召开的“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三次大会,这是新中国宗教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集体亮相。“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结束后,丁光训主教又应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之邀,率领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了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7个城市。这次访问也被视为1949年后中国基督教与世界基督教重新建立联系的破冰之旅。 参见徐以骅:“宗教在1979”,载《中国民族报》2016年4月5日第7版。在历经西方主导的传教时代以及中西宗教零交流时代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宗教互动进入了一个交流更加平等、主体更加多元、范围更加广阔的“后传教时代”。 关于中外宗教互动“后传教时代”的提法,参见徐以骅:“后传教时代的宗教与中美关系”,载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第七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第70—97页。目前中美之间的宗教交往无论从参与面、团体机构、合作研究项目、人员交流等都具有广……
宗教与中美关系徐以骅[内容提要]在特朗普政府当选的两年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在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政府的施压战略中,对华宗教政策亦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过去两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变与不变以及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宗教因素做了初步梳理,指出目前美国对华施压的经贸和地缘政治目标与宗教议题已从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演变为全方面的相互推进。作为2018年7月,美国国务院举办的全球“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的衍生机制即地区性国际宗教自由圆桌会议的建立,以及美国在涉及西藏、新疆和台湾等我国主权议题上的挑衅,更加大了两国冲突的可能性和突发性,使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关键词]宗教自由宗教与中美关系特朗普政府美国中期选举2018年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任期过半的特朗普政府面临中考。在特朗普政府当选的两年来,美国对外关系发生了几近颠覆性的变化,其中中美关系的变化幅度之大更是令人瞠目结舌。201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判断大国竞争成为国际战略矛盾的核心,并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首要战略竞争者。当前,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政府甚至举国体制性的施压战略,其国会在对华问题上更是“多箭齐发”,刻意制造中美的对峙局面。美国政府在中美贸易战、南海、台海以及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包括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2018年10月4日在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美中两国恢复关系40年来最强硬的讲话”,更是在社会舆论上把中美关系推向“新冷战”的漩涡。宗教与美国社会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宗教与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发生“百年未遇之变局”,其中宗教因素有何影响或起了何种作用?特朗普政府上任伊始,美国舆论和智库界不少人士认为,奉行“重商主义”和“美国第一”的特朗普总统在其任内并不会太看重宗教问题,其首任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ison)大砍国务院经费并裁减机构(如国务院“宗教与全球事务办公室”),使一批具有所谓倡议人权和宗教自由背景的官员离职或退休,削弱了美国政府内的宗教关注,这种情况直到2017年7月特朗普提名时任堪萨斯州州长的萨姆·布朗贝克(Sam Brownback)为美国国务院第五任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后才有改观。布朗贝克曾担任美国众、参两院议员,是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于2018年2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距离2017年5月上一任大使戴维·萨珀斯坦(David Saperstein)卸任已有一年半之久,但如此高级别政客出任该职为前所未有。2018年6月12日,原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人类传播研究系副教授、“藏独”支持者丹增多吉(Tenzin Dorjee)出任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新一届主席,这一事态同为美国政府试图激活和激化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的全面对华政策的一部分。所有政策都有变与不变、延续性和非延续性的两面,当然侧重点和倾斜面可能会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美国的对华宗教政策亦是如此。下面我们对从特朗普政府上任到中期选举以来宗教作为影响中美关系因素的变与不变,做一简要梳理。一、当前中美关系中宗教因素的持续性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内外政策都发生重大调整。但宗教作为美国对外关系以及中美关系的因素,目前仍在以下方面保持着相当大的连续性。第一,至少就目前而言宗教互动仍是中美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美宗教交流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1979年8月28日至9月7日,以赵朴初任团长、丁光训任副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赴美参加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神学院召开的“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三次大会,这是新中国宗教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集体亮相。“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结束后,丁光训主教又应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之邀,率领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了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7个城市。这次访问也被视为1949年后中国基督教与世界基督教重新建立联系的破冰之旅。 参见徐以骅:“宗教在1979”,载《中国民族报》2016年4月5日第7版。在历经西方主导的传教时代以及中西宗教零交流时代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宗教互动进入了一个交流更加平等、主体更加多元、范围更加广阔的“后传教时代”。 关于中外宗教互动“后传教时代”的提法,参见徐以骅:“后传教时代的宗教与中美关系”,载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第七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第70—97页。目前中美之间的宗教交往无论从参与面、团体机构、合作研究项目、人员交流等都具有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