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7855296
★ 媲美《巨流河》,一本需要哭着看的个人百年史!从作者的八十年人生,看整个20世纪中国的颠沛流离!
★ 随书附作者亲笔抄写父亲名作《落花生》,附45张珍贵历史照片。
★ 作者用一生的经历给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洪流,时代的无情,生命的无常,人生的真谛。
★ 许燕吉的人生经历曲折到令人窒息,但她在绝境中所表现出的豁达与乐观又感染着读者。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是如此渺小,这是个人史,也是社会史。
★ 作者与陕西老农的奇特婚姻,曾被媒体广泛宣传,患难中不离不弃,催人泪下,感动无数人。
★ “1941年8月4日,我的父亲许地山去世。如果上帝允许,我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前一天。父亲不要走,我也永远不要长大……”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民国知名学者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的人生自传,以近百年的人生体验,告诉你一个真实得近乎残酷的20世纪中国史!
生活在动荡的岁月,被时代浪潮从高山卷入海底:国家干部变成了铁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给了白丁老农,其间的艰辛曲折、酸甜苦辣,称得上传奇故事。
“1941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父亲很快就要离去,日军占领香港,一家人要被迫内迁,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苦不堪言。1950年,当我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我也不会想到卷入那场潮流,转眼变成右派,隔离审查,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我离婚!1969年,当我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时,我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而今天,我已经80岁……人可以有多个10年、20年,而我,就只有这一个80年……”
随书附作者亲笔抄写父亲名作《落花生》和45张珍贵历史照片。
前言
第一部 童年
第一章 混沌
第二章 天崩
第三章 地陷
第四章 铁蹄
第二部 颠沛流离
第一章 归途
第二章 在湖南
第三章 逃难
第四章 沙坪岁月——南开生活
第五章 顺江而下
第三部 动荡年代
第一章 落脚南京城
第二章 在明德女中的两年
第三章 市立第三女中
第四章 山雨欲来
第五章 解放区的天
第六章 北京农业大学
第七章 京城故人
第四部 禁锢的年代
第一章 肃反运动
第二章 右派
第三章 国民
第四章 拘押
第五章 为囚第一年
第六章 婚姻的始末
第七章 五年南兵营
第八章 就业省第二监狱
第五部 广阔天地
第一章 新乐县的坚固村
第二章 一户农家的往事
第三章 不一般的婚姻
第四章 还是社员,但收入高些了
第五章 麻花又拧了一转
第六章 归结
后语
附录
怀念地山
我记忆中的父亲
自传虽然讲的是个人经历,却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一段历史。我生活在动荡的岁月,被时代的浪潮从高山卷入海底:国家干部变成了铁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给了白丁老农,其间的艰辛曲折、酸甜苦辣,称得上传奇故事。媒体捕捉到了这个“卖点”,几乎全国的小报、杂志和电视节目都做过报道。不过记者们毕竟不是亲历者,而且注意力多在我不寻常的婚姻上,因而促使我自己动手,将真人真事和盘道出,也许能给别人一点儿人生的借鉴。
我是许地山的幼女,可惜在他身边的时间太短,但他那质朴的“落花生精神”已遗传到我的血液中: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也很充实自信。
自传取名为《麻花人生》,是形容它的被扭曲。国内的同龄人几十年来也未见平坦风顺,只是我的人生被扭得多几圈而已。
麻花虽经扭曲油炸,仍不失可口。人生被扭被炸,也如我父亲在他的小说《商人妇》中所说的:“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这也是我始终乐观的原因。父亲养育我只有八年,而他给我的精神财富,让我享用终身。
我经历的事也许可作为某些历史的佐证,所以有的地方显得啰唆了一点儿。
爸爸猝然死在家里了,那是1941年8月4日下午2点15分。
暑假期间,爸爸总要到新界青山上的寺院里去住一段时间,安心写他的《道教史》。这次,他回来已几天了。回来的那晚,他冲了个冷水澡,睡觉又受了风,感冒发烧,躺了一天,已经退烧了,还在家里休养着。这天,妈妈出去给他买东西,袁妈、刘妈正管着我和哥哥吃午饭,爸爸出来到饭厅拿走一沓报纸。袁妈说:“您别看报,还是睡午觉吧。”爸爸说:“我不看,我把报纸放在枕头下面才睡得着。”他总是爱说笑话。之后他就回卧室去了。我们饭还没吃完,妈妈就回来了,她拿着东西径直去了卧室,忽听到她大喊一声,叫着:“快来人!怎么啦!”我们一起奔到她那里,只见爸爸面色发紫,躺在床上没有反应。也不知谁说了句“快请大夫”,哥哥拔腿就跑下楼去,我在后面紧跟着。
跑到院子,哥哥忽然停步,转身对我说:“你去吧,我没穿裤子。”——他只穿条内裤,没穿短外裤。我向来就怕去医院,说:“你不去我也不去!”哥哥“嗨”了一声,转身撒腿就跑,我还跟着。到了胡惠德医院,哥哥就大喊:“我爸爸快死了,你们快去呀!”护士长原来都很熟悉的,看哥哥急得直跳,慌慌张张拿了药械跟我们跑到家里。那天中午院里没有医生,护士没有权力给人治病。她一手托着爸爸的上臂,一手拿着注射器,头颈转过来,对身旁的我妈妈连声说:“你负责啊!你负责啊!”妈妈攥手在胸前点着头,也连说:“我负责,我负责。”针打下去,爸爸长哼了一声,就像睡熟一样了。
我和哥哥被领到房门外,过了一会儿,妈妈走了出来,哥哥一下扑上去大哭大喊:“爸爸死了呀!爸爸死了呀!”妈妈张开胳膊搂着他说:“不要紧,还有我哪!”事后,妈妈回忆说,爸爸晴天霹雳似的一死,她脑中一片空白,听见哥哥哭喊,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顿时清醒镇定。这一幕,我记得特别清晰,终生不忘。
这时爸爸的朋友开汽车来看望,一见这情况,稍定惊魂,马上就去找人办丧。他的车还没出院子,就又来了一辆,两车相对数秒,后来的车掉转方向,两车一块儿疾驰走了。我再到爸爸房里,爸爸已被摆放好,盖上了白床单,一只手露在单子外,指甲都是紫的,我伸手去摁也还是紫的。妈妈躺在床旁的沙发上,连声哭着说:“怎样让你爸爸活过来呀!”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按着爸爸的手,木木地站在那里。
不一会儿家里就来了好多人,我被领回自己房间,和哥哥并排坐在他的床沿上。婆婆站在旁边一边哭,一边唱着数落,样子挺滑稽的。我一点儿都笑不出来,心像被重东西坠着。也不知过了多久,袁妈、刘妈来给我们两个梳头、洗脸,穿戴整齐带到客厅,原来是记者要照相。妈妈还嘱咐我们放自然一点儿,我们都学妈妈那样挺直了背照了。晚饭后,我悄悄溜到妈妈房间,推开房门,见有好几位妇女陪着她,都在数硬币、包硬币,妈妈的眼哭得很红肿。我没敢进去,退回来,从客厅门外看见爸爸已被移到客厅里了。客厅的沙发搬到了我们房间,人很多,袁妈、刘妈忙得也顾不上管我们,我一夜也没睡着。客厅里的人们通宵在打牌,吵吵嚷嚷的,只有爸爸顶器重的学生金应熙一个人低着头坐在我们房间的沙发上。我想,他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