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2134948
壹 程碧的林徽因传,精装升级,平装本热销20万册。
畅销书作家程碧已出版的《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丽的情诗》销量已超15万册!《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销量已超10万册!
贰 “花瓣式”写作、多视角呈现你不了解的林徽因。
本书写作手法新颖,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书中有一批曝光量极少的生活照片,这是目前同类书中都没有的。
叁 拥有纸质书无可替代的质感,颜值无敌!
细节控说的就是我们!为了追求极致,我们采用硬壳精装高颜值设计、专色印刷来表达。内文采用100克高级纯质纸,其中有32页暖心治愈粉色印刷。
肆 精心打造金粉世家系列,开创纸质书视觉享受的新纪元!
与淡雅清新粉色系、切口滚金滚银的《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丽的情诗》《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一起被打造为“金粉世家系列”。
她出身名门,16岁便随父亲林长民游历了欧洲,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有主见的女人。
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交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后来,她嫁入中国当时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
这个家族的当家人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梁启超。她的丈夫是梁启超的大儿子梁思成。
她是谁?
她是诗人,是作家,是建筑师;
她是林徽因,她是人间四月天。
本书以林徽因为中心,通过爱情、亲情、友情及审美情趣,展示了那些令人感动的“老派的情谊”。讲林徽因不为人知的经历,讲她圆满的人生,讲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梁启超、泰戈尔、胡适之、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冰心、沈从文、张兆和、费慰梅、费正清、李健吾、萧乾等人的精彩故事。以多重视角去解读、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给当代女性以启迪——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序言︱还有什么比活着的时候快乐更快乐的事情
壹
与徐志摩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00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006
北平时光 013
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018
你是我心底未完的诗 024
贰
与梁思成
世间始终你好
有时甜蜜有时伤 028
结婚后 033
短暂的好时光 037
爱是恒久忍耐 042
叁
与金岳霖
陪伴是长情的告白
有关金岳霖的情史 044
从此再也未惹情事 050
陪你直到故事讲完 055
她是他生活的真谛 058
肆
林式爱情
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尴尬 061
林徽因的选择 065
伍
家族荣光
开明的家长们
祖父林孝恂︱眼光超前的雅士 070
父亲和母亲︱月亮的正背面 074
母亲何雪媛| 月亮的背面 079
公爹梁启超︱他是个操碎了心的好爸爸 084
中卷·人生:女神的迷思和壁垒
壹
迷思
她只是活得很用力
像斯嘉丽一样去奋斗 096
异常艰苦的建筑师路 099
自我成长是一生的路 107
贰
文艺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110
林徽因的审美情趣 115
叁
壁垒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大女人林徽因 120
与沈从文的情谊 128
母亲林徽因 133
下卷·情谊:是燕在梁间呢喃
壹
林徽因的“仇敌”们
陆小曼︱前女友只要存在就已是罪恶 140
凌叔华︱徐志摩的“康桥日记”迷案 147
冰 心︱“太太的客厅”引发的醋意 153
贰
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一生的朋友
北平初相遇 163
人生不过是,相聚又别离 167
浊酒一壶,余欢尽饮 171
附录
再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程碧/品读) 176
后记 ︱ 让我们谈一场老派的恋爱 180
林徽因作品选
书信
16 岁的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185
散文
悼志摩 188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196
小说
钟绿 204
文珍 216
绣绣 225
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237
那一晚 238
深夜里听到乐声 239
情愿 240
仍然 241
山中一个夏夜 242
记忆 243
静坐 244
莲灯 245
别丢掉 246
冥思 247
恶劣的心绪 247
写给我的大姊 249
一天 250
对残枝 250
对北门街园子 251
十一月的小村 251
忧郁 253
主要参考资料 255
序 言
还能有什么比活着的时候快乐更快乐的事情?
我一直这么认为,世上的女子也许可以分为两种:张爱玲式与林徽因式。
张爱玲,情感超前,才华出众,可以轻易地看破人世间男女的微妙感情。她更是把情事写得犀利、直白、不留情面。比如她在《色, 戒》里写过的句子——“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即便是隔着数十年的时光,到今天再看,依然惊世骇俗。不管文字,还是容貌, 她看上去都不像是一个能吃亏的女人。
但这样一个看似把世间事、情爱事都看透了的女人,在现实的爱情中却总是处在下风。站在男人的角度,会认为她是个不需要照顾的女人,即使受到伤害,也可自愈,不需要哄,不需要宠,更不需要向她解释。
在她与胡兰成的感情中,就能看到这样的痕迹。在那场恋爱里, 被伤害的那个人是她,但看起来高傲的她,却留下了这样的句子: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从这也可以看出,看起来那么强势、通透、不吃亏的张爱玲,却并不是一个会照顾自己的女人。她显然也不像是典型的上海女子, 会疼惜自己,打理自己,过好温暖的小日子。她不是不想,而是不会。在她的人生中,重要的部分都已被写作和爱情占据,已没有多余的心思去为世俗生活做打算。当她对爱情终于失望之后,所剩下的, 便只有写作了。之所以后来说出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话, 估计那也只是她为自己幻象里曾经的爱情留下一个美丽的说法罢。
林徽因不同,她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女子。她更像一个现代正能量女郎,出生于大家族的她,父母并不恩爱。林父宠爱的是大字不识的二姨太程桂林,致使林母一生都活在幽怨中。这使得林徽因自小便会察言观色,在父母、二娘,甚至二娘的孩子们的关系中,她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因为她的存在,才使得这些人不至于陷入敌对状态,甚至这些人里的每一个,都与她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能做到这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情商高的人交往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况且她生得漂亮,却不是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娇小姐。她是个跨领域的才女。在那个年代出名的女子,不是靠写作、演电影就是画画,大概只有林徽因选择了建筑作为终身事业。
双子座的林徽因,也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大部分的美女、才女,往往会在男人的追逐中失去自我,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情感的拖累。在这方面,林徽因不能说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她总会在人生重要的时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那条不至于使自己陷入窘境的道路——或许她才是那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人。即便在民国众多惊才绝艳的女子中,活得像林徽因这样周全的女子也不多。
而同样是出身于大家族的爱玲,同样是父母失和,她与家庭的关系却是对立的,决裂的。没有亲情滋养的人,内心往往悲凉,并自我放逐。
如果用花来比喻她俩,张爱玲就是鸢尾,姿态孤高倔强,让人不敢向前靠近;林徽因则是山茶,明媚,自信,吸引着人们围绕四周。
对待爱情,张爱玲像火,张爱一个人,就是一副豁出去了的姿态,是一个爱情终究会战胜理智的人。
林徽因像水,虽然她的内心也许会起波浪,但终究她会权衡得失,选那个靠谱、适合自己的人。
张爱玲在爱情里没有被善待,她未曾遇到好的人。如果张爱玲也遇到梁思成和徐志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男士的追求,以她的性格, 定是会选志摩。 AE2
林徽因则是每段感情的主人,爱慕林徽因的男人们,都会为林在心里留一个位置,他们都一再地用行动对林表达着:在人生兜兜转转中、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他们像土壤一样滋养着她——有人搭了性命,有人用了一生。
我觉得,好的爱情并不是你要星星要月亮,他都会为你去摘, 好的爱情是有个人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女人。林徽因在建筑界和诗歌界的成就,至少是有两位迷恋她的男士引领的功劳,他们都让林成为更好的人。
张爱玲也好,林徽因也罢,都是像猫一样的女人,而且是出身优良的猫,即便是在窘迫的环境中,也颇优雅体面。林徽因的美国朋友费正清说:“她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朴素又高雅,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娴雅、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了。”而张爱玲连在家里见女性朋友都要“穿着一件柠檬黄袒胸露臂的晚礼服”,使人一望便知她是在盛装打扮中。
她们也都过过苦日子,张爱玲因为战事流落香港,生活拮据之时,不顾随时可能扔下的炮弹,也要与同学结伴去买一管口红;林徽因因为战事被迫向中国西南逃亡,在拥挤的小旅馆中,她也不忘把深埋心中的诗句写出来。
张的性格让她选择了自我放逐,林则尽量让自己通向温暖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我并非不喜欢爱玲,我只是心疼她,要活成张爱玲那样的女子需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勇气来支撑,而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现实世界里面的饮食男女,我们更需要的是现实世界里的快乐。
我们一生会遇到许多人,如搭乘一班熙攘的地铁,大量的人涌向你,他们与你交汇,与你擦肩,在某一时刻,你甚至与其中一些人离得很近,但你们就像生活在平行空间的不同图层上,这些人大都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大部分的人都会消失在时间里。
如果运气不算坏,时过境迁,时光会给你留下几位挚友和可以相爱的人。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也许会与你相伴一生。
林徽因就是那种运气足够好的女人,她的朋友们都宠爱她。当然一个人的好运气也是他的好性格带来的,就像古龙先生说的—— “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差”。任何的情感交换都是互相作用的, 林徽因品格中有很多珍贵的、吸引人的东西,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靠近她的人。
在25 岁之前,我想成为张爱玲那样的传奇女子,与家庭决裂, 靠写作为生,与某个多情的男人一生热烈纠缠,相爱相杀,穿奇怪的衣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可一世,因为觉得这样的人生才酷。
而随着年龄渐长,越发觉得张爱玲的人生过于凄凉,就像她的小说一样,如果读多了就会感到周身被凉意包围,想要立刻走到阳光下逃开这样的凉意。
现在,我已并不想再穿一些奇怪的衣服,而会选择设计简单、平和而有质感的服装,在人群中稍微独特,却不想轻易就被众人的目光揪出来。我更享受同一个平和的男人相爱,生活在温暖的小房子里,偶尔买菜、煲粥,或者对着带有录音功能的设备大声读几首少年时热爱的诗歌,过着世俗、有活力又温暖的生活,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只与一个人温暖相拥。
在人生的尽头,我希望如亦舒在《她比烟花寂寞》中所写的这样:“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儿爱不释手, 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
抛开她们的才情、作品的比较,如果也将林徽因活得过于短暂这一点抛开(她只活了51 岁),林徽因的一生比张爱玲圆满太多, 她的内心始终是明朗、丰沛、欢乐、向上的,即便身陷窘境之时, 身边也有爱人相伴,也有朋友耐心听她的牢骚,离世的时候,一双儿女环绕膝前。
而张爱玲痛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在她的晚年,她已经不大见人,以致在去世后很多天,才被发现伏身在冰凉的地板上。她汹涌的情感在文字中热闹着,引得众人追捧,而现世中的躯壳却是那么孤单,在活着的大多数时间里,也许她内心并不那么快乐。
而在这世界上,还能有什么比活着的时候快乐更快乐的事情?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
绝顶聪明的小姐。——沈从文
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萧离
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费慰梅
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费正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
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陈学勇
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①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大学所在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