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68249
在商言道 经邦济世
全面展现中国近代实业家创业风云
本书以史为据,再现了近代中国实业家在近代百年历史中,顽强生存,逆流而上的兴衰存亡史,其中,有历尽千辛万苦惨谈经营的成就与失败,有与外商、官商抗衡或联合的参半喜忧,有与同行竞争、维持生存的万般无耐,有经营失误遭至失败的追悔莫及……本书反映了近代实业家心系天下、实业救国的拳拳之心,艰苦创业、办厂经商的良苦用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聪明智慧,勾勒出中国实业界近代百年发展的曲线。
章 洋行买办(1839—1860 年) / 1
一、鸦片战争的隐情 / 2
二、上海宝顺洋行 / 13
三、洋行买办徐润 / 28
四、五金大王传奇 / 42
五、华侨圣人陈芳 / 46
六、唐廷枢管金库 / 50
七、洋务运动诞生 / 56
第二章 洋务运动(1861—1895 年) / 59
一、曾国藩办炮局 / 60
二、李鸿章办船局 / 67
三、开煤矿修铁路 / 83
四、总办倒卖钢铁 / 89
五、缫丝工厂 / 94
六、胡雪岩囤生丝 / 101
第三章 艰难经营(1896—1910 年) / 120
一、汉阳铁厂亏损 / 122
二、张弼士办酒厂 / 129
三、张謇招股困难 / 135
四、虞洽卿好手段 / 142
五、严裕棠发迹记 / 150
六、刘歆生炒地皮 / 157
七、周学熙退官债 / 166
八、陕西首富周莹 / 171
第四章 迎来春天(1911—1918 年) / 180
一、民商承租四局 / 182
二、荣德生办粉厂 / 190
三、马应彪卖百货 / 195
四、范旭东建碱厂 / 204
五、简照南斗外商 / 212
六、民商迎来春天 / 220
第五章 抗衡洋商(1919—1936 年) / 233
一、曹志圣被逼死 / 237
二、越穷越要买船 / 243
三、味精智斗味素 / 253
四、日商退出川江 / 269
五、抵制瑞典火柴 / 286
六、抗战初期之灾 / 301
第六章 抗战迁渝(1937—1945 年) / 316
一、民商撤离上海 / 317
二、浙江河南内迁 / 333
三、撤往后方途中 / 343
四、迁渝重建复工 / 350
五、日机轰炸之下 / 366
六、发展生产成效 / 374
七、抗战胜利东归 / 384
第七章 何去何从(1945—1949 年) / 395
结束语 / 412
自序:问渠哪得清如许
随着岁数增加,读书写作的注意力会有所转移,比如早先自诩文艺青年,自然以诗歌为荣,后来多晒些日头、多淋些雨,不好意思再提“文青”二字,但力气大了一些,就改写极费体力的长篇小说,再后来口味变重了,喜欢有嚼头的东西,就顾不得雅俗,喜欢上了纪实作品。于是2015 年,我一口气写了包括《实业家抗战迁渝》在内的几本纪实书。写纪实作品不像写小说可以无中生有,得沙里淘金,收集和阅读大量资料。我这人贪心,资料收集得多,写完《实业家抗战迁渝》还余下不少,因为勤俭惯了舍不得丢,老想如何废物利用;又因为在这些资料里浸泡年余,写完一本书意犹未尽,于是便有了本书的构思——在《实业家抗战迁渝》的基础上扩大了来写,把抗战迁渝的故事往上下扩展,向上延伸到鸦片战争,向下延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写1839 年到1949 年这110 年间的中国实业家——也就是民商的故事。
这样考虑,一是符合历史学分期,1840 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 年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二是与中国现代民商诞生、发展、高潮、衰落周期吻合;三是适应读者诸君阅读历史的时间习惯。当然,民商发展是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史分期与历史学分期有所不同,不好一概而论,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冒昧,还待经济史、民商史专家指教。
再就是“民商”这个提法。本书所指民商是依据历史习惯称呼而来,即与官商相对称的民间商人。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吴承明说:“在具体论述中,仍用已习用的称谓,如洋务派企业,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等。同样,‘民族资本’一词也是含义不明。我们在具体论述中仍用‘民间’‘民营’‘商办’‘华商’等称谓。这里,我们的原则是从历史习惯。”我遵从他们的意见用“民商”。
本书不是经济史,不是民商史,而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也是含义不明的习用称谓,所以我在写作时,除了以档案、书籍、刊物的记载,当事人及其后人的回忆为据之外,写作手法上比较自由,融合了历史、文学、文史、论文体裁,融合了叙述、演义、引用、论证手法,有点南宋华岳能使十八般武艺的架势。当然,我只不过是钻纪实作品含义不明的空子而已。
我讲述的是近代百年间一批民商的故事,有洋行买办代表伍怡和、徐润,洋务企业家代表唐廷枢、郑观应,官商代表盛宣怀、周学熙,民商代表陈启沅、张謇、张弼士、荣德生、冯应彪、郭乐、范旭东、吴蕴初、简照南、卢作孚、刘鸿生、胡西园等,有名有姓上百人。这几代民商生活在艰苦卓绝、百年如晦的年代,遭遇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抵御外商和抗衡官商,为求生存、求发展,他们养成了独特的民商精神,那就是艰苦创业、忍辱负重、经营有方、与时俱进、抗衡外商、斡旋官场、服务社会、乐善好施、践行责任、实业救国。他们在打破中国封建经济体系,开创近代新式工商体系,传播物质文明,造福国家百姓的历史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或称财富英雄。
本书人物众多,故事万千,涉及面广,难免万密一疏,恳请民商当事人及后人、史学家、工商业家和读者拾遗补阙、不吝赐教,共同保存、维护和发掘百年民商留给后人的宝贵资源,为当下民营经济发展引入一泓清泉。由清泉想到南宋理学家朱熹。朱熹府上有观书第——朱熹年少时读书的地方。观书第前有半亩方塘,水清见鱼,莲盈召蝶。朱熹诗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百年民商的“源头活水”能滔滔不绝,我想,民营经济这“半亩方塘”自然清清如许。这便是我创作本书的初心。
罗泰琪
2018 年12 月5 日于重庆化龙桥寓所
陕西首富周莹
周学熙是举人,父亲是两广总督,妹妹是袁世凯的八儿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不算很稀奇,而同一时期在陕西,有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年轻寡妇,凭借自己天才般的经商本事,把一个面临衰败的家庭挽救过来并发扬光大,一举成为陕西首富,就难能可贵了。她就是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周莹。2017年电视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的就是周莹的故事。这部由丁黑导演,孙俪、陈晓、何润东主演的电视剧一经播出,立刻大放异彩,红遍大江南北,不能不说是沾了一些周莹的光。
周莹是怎样从一个18岁的寡妇变身成为拥有巨额财富的陕西首富的?又是怎样成为慈禧太后的义女的呢?我们来看看电视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背后不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1.周家义女
清朝嘉庆年间,刑部有个员外郎叫周占奎,字梅村,陕西三原人。周占奎的周家在明代以贩卖布匹和瓷器发家,是三原首富。周占奎没做几年京官,便被外放江西候补道。来到江西,因为素来仰慕景德镇瓷器,便花银子在景德镇买地设置窑场,专门烧制印有“梅村自置”的瓷器。回到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老家后,周占奎乐善好施。他家广有田土,麦收时节请来大批雇工割麦,人来了先发工钱后干活,很受欢迎。村里有一些穷秀才,拖家带口,靠官府助学粮为生,生活十分艰难。周占奎就给他们解决住房、补助粮食,但有个条件,一年得完成一定的事情。一年下来,他们从周占奎处获取的补助超过官府补助,都十分感谢周占奎。
从1796年至1820年的数十年间,周家在老家孟店村建成17处大院,在孟店村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号称孟店周。 1857年周家兄弟分家。1862年到1877年,陕甘发生回民大规模起义,陕西财产损失巨大,仅三原县便由16万人锐减为4万人。其间,1872年,周家遭遇战火,17个院子被烧毁16个仅存一个。周家从此衰败,三原县志再无周家记载。这个仅存的大院保存至今,五进大院,占地3206平方米,建面近1000平方米,是陕西少有的保存下来的古民宅,现辟为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透过斑驳的雕梁画栋、亭阁楼台和精致典雅的门窗浮雕,仍可见当年之繁华。周家大院是著名的古装影视剧拍摄外景地。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电视剧《桃花满天飞》《雪娘》曾在此拍摄。
周占奎有个儿子叫周海潮。因为周家衰败,周占奎去世后,周海潮的日子就没有先前那样奢侈了。周海潮只有一个儿子,便于1870年收养一个两岁女孩子做义女,给她取名周莹,字竹君。于是周莹来到周家。周莹便是本文主人公陕西首富周寡妇。周莹从小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周海潮因病早逝,小周莹便由哥嫂抚养长大。
2.娶亲冲喜
黄莺又啼数声,转眼来到1885年。这一年周莹17岁,已出落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她哥嫂便四处为她寻找婆家。有媒人前来牵线,介绍的是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吴家公子吴聘。他哥嫂听说是安吴堡吴家十分喜欢,因为吴家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与周家有多年友好交往。
泾阳县离三原县30来里路,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泾阳县吴家祖籍江苏,唐朝时到陕西泾阳为官,定居安吴堡,清初时家族兴盛发达,成为泾阳首富。经过几十年修建,吴家现在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大院,分别住着吴家老爷和几兄弟。东院家业发达,主人是吴蔚文。
吴蔚文生于1830年,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曾任湖北候补道台、知府。他利用官场关系,花银子取得办理淮盐盐务的差事,即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掌握巨额贩盐执照,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收入数百万两银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吴蔚文因此攀上左宗棠的关系,成为左宗棠西征军粮草供应商。当时,市面上有“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之说。
吴蔚文有个独子叫吴聘。吴蔚文凭借在官商两场的关系,又花去大笔银子,替儿子吴聘捐官至正二品资政大夫。资政大夫是无实职的闲散文官。吴蔚文还替儿子吴聘定下一门亲事,女方就是三原县周家的周莹,准备待孩子长大一些完婚。这就出现前面所说媒婆上周家提亲的事。他们两家本是世交,现在亲上加亲,往来更密切,一年三节互有走动。
1885年,吴聘突然患病倒床,请了很多名医前来拿脉也不见好转。吴蔚文就这么一个独子,自然万分忧伤。有人给他出主意,不妨用冲喜来试试。冲喜是民间流行的做法,旧时迷信风俗,遇上家中有人病重,就用办理喜事,如迎娶未婚妻过门等举动来驱除邪气,一词祈望病人能转危为安。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吴蔚文决定试一试,但又害怕周家不答应,便请了媒婆前去游说。
媒婆来到周家,见了周莹的哥哥和嫂嫂,说了吴蔚文希望冲喜的意思,提出两家近日完婚的请求。周家哥哥一听就不高兴。他早已听说吴聘病重倒床,救治无效的事,正忧虑妹妹的婚事,自然首先反对,说婚姻大事不可听信迷信,还是待吴聘病好后迎娶为好。媒婆见嫂嫂不以为然的神色,即转而做嫂嫂的工作,说了一大堆好话,不外乎吴家公子只是一时有病,年轻人抵抗能力强,人逢喜事精神爽,说不定很快就好了;或者吴家的生意如何如何,吴聘是单传,周女子过去就管家等。嫂嫂便拉了哥哥进里屋商量。嫂嫂的意见是答应下来,即日完婚。哥哥拗不过嫂嫂只好答应。于是哥哥去找妹妹周莹说事。周莹很少出门,不知30里外吴家公子的近况,听了哥哥的话不便多说,便回答一切听凭哥哥做主。
于是,吴家与周家商量,因为是冲喜,也就顾不得什么良辰吉日,择日不如撞日,就定在三天之后。到了这天,周莹便打扮得喜气洋洋地,坐着大花桥,在吹吹打打的欢快乐曲声中进了吴家。到了举行婚礼的时候,周莹才发现异常,迟迟不见新郎出来,心想,难道传说吴聘重病不起的话是真的?难道哥嫂对自己有所隐瞒?过了好久,周莹才听见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急忙偷看对面,哪有新郎?心里越发着急,而这时只听主婚人说:“新郎身体不适,暂不参加祭拜天地父母。”接着又听到一阵鸡公咕咕叫,竟然是有人抱着一只披红挂彩的大公鸡跟自己成亲,顿时气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她嫂嫂一直紧紧抓住她的胳臂让她动弹不得,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动静。
婚礼之后,吴聘的父母给周莹一再说好话,请她谅解,这也是他们无可奈何之举,还信誓旦旦,今后吴聘一切都听她的,熟悉一段时间后就由她来当家,还说婚后送吴聘去大地方治病,郎中的意思大可恢复。周莹无话可说,只管掩嘴抽泣。
婚后,吴聘的身体竟一天天好起来,能下床走动了,也能出门了,脸上也逐渐有了血色。更可喜的是,守着这么个美丽的大姑娘一直无动于衷的吴聘,三个月后竟与周莹成功同房,让周莹怀孕。十个月之后,周莹产下一女。小夫妻和吴蔚文老夫妻喜出望外。不过究竟还是有问题——尽管小心翼翼地照顾,这个小女儿一岁不到就不幸夭折。周莹痛苦不已。眼看再无怀孕机会,吴聘和周莹商量,无后为大,决定将吴聘两岁的侄儿吴怀先收为儿子。后来,吴怀先10岁时,周莹又收养女儿吴秀翘,算是有了两个后人。这是后话。
与此同时,吴尉文见周莹精明能干,能读会算,便将一些生意交给她打点。周莹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把周家生意照顾得很好。
3.接管吴家
一天,吴蔚文出门收账,带了账本和账房先生一道,坐着自家马车离家出走。来到黄河渡口,打发马车回家,吴蔚文和账房先生登上渡河木船。船到河中突遇大风浪,打得木船溜溜转,后木船竟翻了,一船人被倒扣在河里,无一生还。
噩耗传到吴家,合家惊慌失措,号啕大哭。吴聘原本有些好了的身体禁不住这般恐吓,顿时旧病发作吐血而死。吴家夫人刚失去丈夫,再闻儿子又死,顿时魂飞魄散昏过去。周莹闻讯大惊,哭得死去活来,不能理事。周家上下乱成一团。
吴夫人素来不打理家产的事,便委托儿媳周莹出面料理。周莹便强打精神出来主持家务。周莹要看账本,可是账本丢在黄河了,周莹只好找来周家四大管事说事。周家的生意很大,各地设有多家分号,由几十个总管、管事具体经营。其中重要的总管是设在扬州的盐务总号裕隆全的总管罗天增和管事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四人。周莹在吴夫人协助下,对四人既倚重又监督,既放权又严控,总之是恩威并重,将他们收服。这样一来,周家其他几十个管事见大管事罗天增尚且如此,便不敢与周莹为难,处处服从她的领导。这些管事都是三四十岁、走南闯北的男子。周莹这当时只有18岁。
在此基础上,周莹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周家各项生意。她的主要做法有这么五条:
一、整合资源。她大胆转变以往以农为本的农耕意识,把自家数千亩土地交给农民无偿耕种,与他们建立棉花种植收购合同,然后腾出资金和精力投入商业经营。
二、改革分配。周莹让手下掌柜伙计参股,扩充资金,实行阳俸阴俸的办法,提高伙计薪酬两成,增加年终奖,人人参加分红,用股权激励制度调动属下的积极性。
三、知人善用。她充分信任下属,重用、提拔能人贤士做负责人。周莹手下仅财会人员就有260余名。吴家大管家骆荣、财务总管房中书跟周莹共事终生,忠心耿耿,清廉不贪。她为了解下情,密切主仆关系,每月初一、十五与下人一起聚餐。
她严惩有贪污行为的属下。她接手吴氏生意后,去各地检查下属商号。吴家在成都设有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收入颇丰,占吴家总收入的一半。吴家总管叫厉宏图,厉宏图见老东家去世,新东家是不懂生意的年轻寡妇,便心怀不轨,企图贪占川花总号。周莹来到成都视察,发现问题不急不躁,展开暗中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然后召集全体同人开会,出示证据,当场揭露厉宏图“吴蔚文赠予他川花总号”的谣言,然后联络当地官员,将厉宏图绳之以法,成功收回川花总号的所有权。
四、诚信经营。某次,吴家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被一老者发现,向商号经理提出批评。周莹知道后,即命盐店贴出承认错误告示,以三倍价格赔偿老者。这一来周家这家盐店的信誉度大增,第二天的销售额提高了四倍。南糖商号盐店特此制作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木匾作为招牌。一年秋天,棉花丰收,关中棉花行趁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周莹坚持按往年市场价收购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周家因上年棉花库存充足,独占商机,大赚其钱。7年时间里,周莹从年收3000担棉花,发展为年收11万担棉花的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垄断陕棉多年。
五、创新品牌。周莹高薪聘请茶叶专家,制作出泾砖茶,迎合边民喜欢块茶的习俗,名传西北,大受欢迎,成为吴家一宝。周莹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创造了誉满中国的三原大布品牌。周家经营的三原县山西街是中国著名的大布一条街。周莹开发关中棉花土布、泾阳砖茯茶、三原蓼花糖,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的三件利器。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吴家生意大有发展。盐务总号裕隆全的商铺遍及全国,除扬州总号,另在全国设立7个总号。周家生意以盐为主,逐步扩充到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在甘肃设立药材商号,在湖北设立布匹商号,在全国各大商埠、码头建起108家分店。周家的泾阳裕兴重商号掌握了泾阳茶票的60%。与此同时,周家财富剧增,广建楼房。泾阳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的二十几个院子、半条街都是周家的。周莹专门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然后在老家仿建起三进四合院,称为吴氏庄园。庄园设置精致,富丽堂皇,有仆役2000余人。内城分偏正两院。正院大厅有房百余间。吴氏庄园全年维持费要10万两银子。她还在邻近的寇家村修建避暑夏宫。周莹在关中各地开设当铺、药铺,在淳化、口镇等地开设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号。民间顺口溜说:“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周莹成为陕商代表,清末中国女首富。
4.乐善好施
周莹有了钱,乐善好施,远近闻名。1885年,周莹捐银4万两,经5年修建,于1890年独立完成重修泾阳县文庙的工程。知县涂官俊为之立碑亭为文记事,并上报朝廷。朝廷封周莹为二品夫人。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出现大量逃难饥民。周莹闻讯,拨出巨款,在高陵、三原、泾阳、淳化、斗鸡台、口镇开设粥厂,赈济灾民。饥民称赞她是活菩萨。
1900年,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避难西安,这时适逢西安灾荒,而慈禧太后及随从的开销很大,所以陕西巡抚端方向陕西富商大贾劝捐募银。周莹向慈禧太后捐赠10万两白银。慈禧太后感念她的好处,回赠亲手题写的“护国夫人”牌匾,并召见她。周莹便带上很多珍贵礼物:哮珠手串一件、象牙凉席两件、金佛像一尊、景泰蓝香炉一个、楠木卧床一张、楠木小圆瓶八个、金猴一个、景泰蓝食盒一对,觐见慈禧太后。慈禧大受感动,认周莹为义女,册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赋予她“今后出入宫廷无须通报,若临面驾可免行大礼”特权。
慈禧太后在陕西过60大寿。周莹送给她一幅由12个屏面连接成的、金镶玉雕、价值连城的屏风做贺礼。后来慈禧离开西安回京,由于屏风太大了不好携带,留存总督府,即今陕西省图书馆亮宝楼,成为陕西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周莹取消所住地所有村民的佃户房舍租金,并无偿将佃户所住房屋划归各户所有,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葺。她捐助银子,在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她把原郑白渠引进高陵县和泾阳接壤的地方,在泽泊处挖出排水渠,引地下盐碱积水入渭河,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盐碱侵蚀,当地人称她为水娘娘。
5.后事如何
1910年周莹因病去世,享年42岁。按照她生前遗嘱,他的养子、继承人吴怀先将巨额遗产分给吴府所有人,把土地分给村民。送葬之日,四邻乡亲八万之众前来沿路哀吊。周莹因为没有为吴家生育儿女,按家族规矩不能入葬吴氏陵园。吴怀先为她在陵园200米处择地安埋。周莹的《墓志铭》碑文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撰写:
经费置备膏火,以及建祠、筑路、修桥、造舟、救贫、振饥,靡不慨任。凡属本邑,本族之义举,又无不养欲给求,俾挟奢望而来者欢忻以去,若夫人者,所谓积而能散者矣。
吴氏商业,巴蜀既雄,维扬尤盛,每届会计,若御偏师夥颐如林。其渠又先代所倚,任钩稽簿册,礼重耆旧。引驭賢能,以夫人十余龄弱女子,临之初,无惊□,不轻发言,言必有中,肆友咸称其能而□其智,自是廿余年中家无废事,万丝之机理于发端,此之谓矣。
初介侯公既之窆,念昔稺弱,躬自劬养,劳瘁未赏述,既就传,屡延名儒,礼数豐典,壮而授室叙官,夫人犹煦妪之,如慰童诶。
夫人性慈良,貌和婉,善施与,待人曲有恩谊,故戚姻、族党、子妇、婢仆,皆交颂之。丧之日,哀动闾里……
周莹去世后,吴怀先继承其遗志,继续吴家生意。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转眼来到民国初年。吴怀先在吴家花园里修建起东望月楼,中西合璧,绿树成荫,环境清幽,供赏月纳凉之用。1937年10月,吴怀先将吴家大院借给中共中央青年部。青年部在这里办起青年干部学校。到1939年,有12000余名学员从这里毕业奔赴抗日战场。2009年9月8日,泾阳县安吴堡青训班纪念馆揭牌,吴家大院因此再次声名远播。2016年,电视剧导演丁黑带领一帮演职人员来到昔日的吴家大院,开始拍摄电视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周莹的故事。2017年,随着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的播出,过去的陕西首富周莹“重返人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