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75704
他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华人首富宝座,让几乎所有的华人企业家都心悦诚服;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是无数渴望成功的人心目中的偶像;他是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他主导了香港半个世纪的地产风云;他经营着世界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内地的输电线;他的公司被誉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他是财富与成功的象征……他就是商界“超人” 李嘉诚——华人的骄傲。
李嘉诚书写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创业神话——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30岁即成为千万富翁。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一种象征,他以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商业帝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更为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
但谁能想到,繁华背后,这位声震世界的亿万富豪竟有着辛酸的过往:他少小离乡,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由于父亲的不幸早逝,他小小年纪便步入社会,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一家的生计四处奔波。他当过要擅长察言观色的小伙计,做过受人白眼的商业推销员,直到他成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塑胶花工厂主,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誉,才开始大展宏图。他涉足地产业,成立长江实业;之后进军世界,实现跨国跨地区投资;后辗转股市,成为屡战屡胜的大赢家;又涉足货运行业、网络传媒……如今,李嘉诚旗下长和系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56个国家,涉及投资产业、地产、货柜码头、石油、电讯、网络科技、文化传媒、零售、航空等多个领域,这使他成为华人历史上横跨产业最多、国家最多的企业家。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曾评价李嘉诚说:“环顾亚洲甚至全球,仅有少数的企业家能够从贫苦的出身中战胜种种艰险,成功挑战,建立起一个业务多元化且遍布全球56个国家的庞大商业帝国。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美誉。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其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视野与超凡成就的强人!” 李嘉诚缔造的商业神话,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成为众多创业人士和追求成功者反思、学习的典范。在仰望这位传奇富豪的同时,人们不禁好奇:一个没有学历、没有金钱的穷苦孩子,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亿万首富的?一个小伙计是运用怎样的智慧而成就万人瞩目的商业传奇的?本书就为你破解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的秘密。
纵观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会发现,李嘉诚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人一筹的经营管理才能和高超的做人艺术。
2006年9月,《福布斯》杂志集团执行董事长史蒂夫福布斯将第一届“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颁发给李嘉诚。史蒂夫福布斯说:“我祖父(《福布斯》杂志的创办者)以前常说,做生意的目的是制造快乐,而不是积累金钱。没有人比李嘉诚更符合我祖父的理念。他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慈善家,他是我们这一代与后代人的好榜样。”如今,这位耄耋之年的华人巨商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他的影响力早已毋庸置疑。人们在感慨、钦佩这位传奇人物的同时,更希望从他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与智慧。本书的编写,正是意在为渴望成功的人士提供这样的借鉴。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述了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中篇阐述了李嘉诚的商道,下篇介绍了李嘉诚的处世哲学。本书通过对李嘉诚的人生经历、经营之术及为人处世之道的详细阐述,将李嘉诚的成功智慧展示给读者,希望读者对李嘉诚的人生智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将其吸纳、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去,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人生财富,成为自己实现目标和梦想的智慧资本,让自己能早日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实现幸福人生。
花90%的时间,不想成功想失败
在一本《秘书工作》杂志的卷首絮语上,载有一篇作家蒋光宇写的小文,名叫“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其中直接撷取了李嘉诚的话。内容是这样写的:
从1950年起,22岁的李嘉诚开始在商场上创业发展,一步步地由“塑料花大王”走向了“地产大王”,成了世界华人的首富。
有记者采访李嘉诚:“大家都很好奇,您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从来没有过一年亏损,既能将事业大胆地扩张到世界各大洲的55个国家,又能做到万无一失,从不翻船,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李嘉诚回答:“我往往会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接着他解释道,“我不停地研究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就好比在风和日丽的时候驾船远航,在离开港口之前,一定要想到万一强台风袭来之际应该如何应付一样。”
记者问:“一般人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成功,您为什么要花90%的时间去考虑失败呢?”
李嘉诚沉稳地回答:“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的一个齿轮有了一点儿毛病,这个表就有可能停顿;一家公司,只要其中一个机构有了一个毛病,这个公司就有可能垮台……把种种失败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居安思危、多考虑失败,是走向成功的清醒剂;故步自封、陶醉于成功,则是走向失败的迷魂汤。“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实质就是向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
最后一句话“向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给人很多感慨。
成功之人之所以成功,常常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东西。俞敏洪的账上始终趴着2亿现金,目的就是防止遇到“非典”这样的特殊时期;史玉柱的账上也始终趴着2亿现金,而且很多资产都可以在一个月内迅速变现,目的就是防止企业经营万一再次出现原来盖巨人大厦时的局面能安然度过;李嘉诚的账上始终趴着2亿现金,很多资产可以迅速变现,目的就是防止“金融风暴”这样的大灾难……把90%的时间花在考虑失败上,成功人士用其实际行动证明了“失败”的重要性。然而,常人想成功,却都是把心思花在了琢磨着如何能成功上。一左一右,大相径庭。
史玉柱曾经在《赢在中国》上说过一句话,似乎恰恰应对了李嘉诚的观点,史玉柱说“90%的困难是你连想都没想到过的”。李嘉诚想到了,于是李嘉诚成功了。
的确,一心想成功,便会忽略很多危险。只有边为成功而努力,边留心身边的陷阱、危险分子,才能在风险来临之前及时化解,成功才能步步临近。把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德鲁克说过:“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确实,德鲁克的这句话与李嘉诚可谓不谋而合。
一个商人如果没有超前的忧患意识,不能居安思危,沉浸于一时得以成功的自我满足中,那么90%的失败就极有可能不是想象,而要是事实了。
危机意识的核心是“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是下坡路的开始”。要求管理者要有忧患意识,要居优思劣、居安思危、居盈思亏、居胜思败,其目的就是预防危机的到来。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感,才能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
而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都应当随时具备忧患意识,强化战略的预见性和未来性, 善于居安思危,像李嘉诚一样花90%的时间想失败。这不是为了失败而做功课,而正是为了那个梦寐以求的成功做功课。在稳健中求发展,发展才有成功的保证。去掉了稳健,去掉了对失败的警觉性,那么,失败的阴影很可能就会笼罩眉头。
要做大事,“审慎”二字不可丢
人人皆知李嘉诚是稳健、不浮躁的典范。在很多报纸上,最常见的一句话便是“一向审慎的李嘉诚……”之类的话,足见李嘉诚的行事标准:审慎做事。
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8月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举行业绩发布会,刚刚过完81岁生日的李嘉诚神采奕奕地答记者问。尽管旗下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中报均胜过市场预期,李嘉诚却对全球经济的走向继续审慎。他说,弄清上市规则后再决定。认为在此时投资股市需要小心,千万不能借钱入市。他幽默地说:“如果炒炒股票就能赚大钱,大家就都不用这么辛苦地坐在这里了。”
如此谨慎预测,说话滴水不漏,且温和亲切,不能不说李嘉诚已把“审慎”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为人持重,不浮躁行事,是许多成功人士面对机遇时的态度和成功的经验。
17岁,李嘉诚辞别舅父,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每次选择都是如履薄冰,审慎决定,而每次的结果都让人欣慰不已。
22岁,李嘉诚创立长江塑胶厂。乐观让年轻的李嘉诚没有看到足够的风险,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他也收获了一点儿“稳健发展”。从此他收获了“审慎”;
第7个年头,李嘉诚开始放眼全球,发现了美轮美奂的塑胶花,并把其挪回家精心培植。审慎处理塑胶花上市前的每一个环节让李嘉诚一鸣惊人,最终成为著名的“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把重心转向房地产。此时塑胶花的未来已不明晰,很快便会走下坡路。而房地产则接近鼎盛时期,李嘉诚审慎对待“过热”的炒房,终于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李嘉诚在地产业很快崭露头角,在与置地对决中成长为“地产大亨”。他的策略,依旧是审慎行事,稳健发展。
1986年,李嘉诚进军加拿大,经过认真思考后,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在22年后,这个有着巨额债务的赫斯基成为了李嘉诚手中的摇钱树。
…………
不必再往后数了,李嘉诚的每一步都彰显了其全盘布局,审慎行事,一击而中的做事风格,每一步都堪称一个经典案例。
“我是比较小心,曾经历过贫穷,怎么会轻易去冒险?你看到很多人一时春风得意,一下子就变为穷光蛋,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事,都是步步为营。”李嘉诚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其一直被认为是华人商界的一个传奇,从最早的香港“塑料花大王”再走向“地产大亨”的李嘉诚,未来更可能变成“石油巨擘”绝不是一句妄言。
机遇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有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你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才能走向成功的宝座。审慎不是拒绝前进,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在李嘉诚眼中,“审慎”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是一位老对手对李嘉诚的评价,中肯地表现了李嘉诚的行事风格。这种如同武林高手般把握其中精要的人如果没有谨慎,恐怕任谁都难以相信。
李嘉诚正是因为能在众多地产商和银行大肆建楼时,按兵不动,没有被眼前的建房热潮混淆视线,才顺利逃过这一劫。从而在其他地产商忙于补救之时,自己能够稳步拓展着地产事业,积累实力,等待下一次飞跃。
经营一家较大的企业,一定要意识到很多民生条件都与其业务息息相关,因此审慎经营的态度非常重要,而历数李嘉诚的每次投资、收购,都无不给人启发。由此,李嘉诚的“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思想开始为人们所青睐。虽然李嘉诚一生有数次极大的冒险,并且被人们称为“豪赌”,但郎咸平认为“稳健才是李嘉诚成功的法宝”的说法才是准确的。
李嘉诚说:要做足准备工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三句话一气呵成,让“审慎”二字成为了一条铁的定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