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510093
内容简介
洛克菲勒白手起家,16岁从周薪5美元的簿记员做起,到1970年创立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他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的石油帝国,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传奇。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一方面,他唯利是图,创建托拉斯企业,使标准石油公司在*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他又信奉基督教,秉承“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5.5亿美元,成为现代慈善业的组织者。可以说,这本自传既是一本财富手记,同时也记载了一位亿万富翁的人生智慧。
目 录
第一章 故知老友
阿基勃德
争执与资金
成功令人愉悦
友谊价更高
设计景观路,其乐无穷
阿基勃德
争执与资金
成功令人愉悦
友谊价更高
设计景观路,其乐无穷
第二章 财富的获得是一门艺术
家庭教育
踏人社会
首次向银行借贷
商业原则不可违
10%的利率
一次难忘的借款经历
为教会筹集资金
第三章 标准石油公司
谣言不攻自破
现代企业
新的机遇
美国商人
第四章 驰骋于石油行业
踏人石油业
开拓国外市场
建立标准石油公司
安全保障措施
标准石油稳步前行
妥善管理资金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
收购巴克斯
关于回扣
管道运输VS铁路运输
……
第五章 从事其他行业的经历
第六章 赠予是一门艺术
第七章 慈善事业的合作原则
媒体评论
洛克菲勒的创业精神是激励我永远前进的伟大动力。
——微软公司创始人 比尔·盖茨
从来没有哪个人能像洛克菲勒那样,对我的投资人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著名投资商、股神 沃伦·巴菲特
他的财富与其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是*不肮脏的。
——美国传记作家 艾伦·内文斯
他的忠告实在太珍贵了,这可是洛克菲勒家族的至宝。当我开始阅读之后,便无法释手。他讲的全是经商的真谛,我似乎明白了洛克菲勒家族强大、富有的秘密。
——前美联储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
免费在线读
《我将财富播撒人间:洛克菲勒自传》:
阿基勃德
这里记录的都是一些个人的零碎的记忆,难免有些哕唆,还请大家谅解。
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老同事在一起度过的,因此,脑海中最活跃的记忆便是与他们相处的场景。那些早期的朋友对我并不是不重要,在此没有提及,只是想在后面的章节具体去谈。
如果让我们谈谈与某位老朋友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或说说对他的第一印象,我们往往说不清楚,但是第一次见到标准石油公司现任副总裁约翰.D.阿基勃德先生(JohnD.Archbold)的情景,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35或40年前,我到全国各地考察,与生产商、炼油厂、代理商等交流,开始了解并逐渐熟悉石油行业。正是在那个时候我见到了阿基勃德先生。
一天,我去油田附近参加一个聚会,到达时,发现石油行业人士已经齐聚一堂。我去签到处签到时看到签到簿上有一个醒目的签名:约翰.D.阿基勃德,每桶4美元。
这个年轻人真是富有个性、朝气蓬勃,在签名本上还不忘打广告:每桶4美元。他对石油业的坚定信念彰显无疑,谁还会怀疑呢?“每桶四美元”,这个价格高得令人震惊,实在有点恐怖,当时的原油价格比这个数目低多了,不过这个口号很有效,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阿基勃德先生一直保持着这种热情、活力和坚定的信念,尽管他最后不得不承认,原油的价格远远达不到每桶4美元。他很幽默,这种素质似乎与生俱来。有一次出庭做证时,对方律师问他:“阿基勃德先生,你是公司的董事吗?”
“是的。”阿基勃德先生肯定地回答。
“在公司你担任什么职务?”
“赚取分红!”他脱口而出。那位博学多闻的律师的关注点很快被他的这一回答导向了别的问题上了。
他的工作能力一直很强,这令我惊叹不已。现在的他工作很繁忙,要处理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则远离了喧嚣的商界,过上了田园生活,每天打打高尔夫球、种种树,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我见到他的次数就少之又少了。
一提起阿基勃德先生,就不由得会想起标准石油公司,能与那么多能力卓越的人共事,得到他们的信任与帮助,我感到无比荣幸。现在他们都成为公司中相当重要的人物了,公司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公司拥有这群优秀的人才。
我的大部分同事都是好多年前结交的,现在年纪都很大了,我差不多不到一个月(有时甚至感觉不到一个礼拜)就会听到某个同事去世的消息。我的老同事已经去世60多位了,这是我最近计算的结果。这些朋友都忠诚而真挚,我们曾一起经历挫折的考验,一起克服无数个困难;我们曾一起讨论、争辩、磋商,直到达成一致。我一直很欣慰,因为我与我的同事们一直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商业伙伴不就应该这样吗?否则怎么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
这是一群有着坚强意志、坚定立场的人,要与他们达成共识可不那么容易。我们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是因为我们始终本着耐心倾听、开诚布公的原则,将每一个细节都公开讨论、研究,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彼此的看法。大公司总是只顾着一味地扩张,所以需要一些保守人士。如果一个成功者失败了,就会失去更多,所以成功者往往都很保守,我的合作伙伴也不例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比较保守。不过,也有一部分年轻同事很有野心,具有冒险精神。虽然他们的支持者不多,但他们有胆有识、敢担当,着实令人佩服。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而且执行力超强。他们责任感强,无论面对多大的工作压力都毫不在乎。有一次保守派与激进派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论,当时的情形令我终生难忘。不管怎样,我是属于激进派的。
……
阿基勃德
这里记录的都是一些个人的零碎的记忆,难免有些哕唆,还请大家谅解。
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老同事在一起度过的,因此,脑海中最活跃的记忆便是与他们相处的场景。那些早期的朋友对我并不是不重要,在此没有提及,只是想在后面的章节具体去谈。
如果让我们谈谈与某位老朋友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或说说对他的第一印象,我们往往说不清楚,但是第一次见到标准石油公司现任副总裁约翰.D.阿基勃德先生(JohnD.Archbold)的情景,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35或40年前,我到全国各地考察,与生产商、炼油厂、代理商等交流,开始了解并逐渐熟悉石油行业。正是在那个时候我见到了阿基勃德先生。
一天,我去油田附近参加一个聚会,到达时,发现石油行业人士已经齐聚一堂。我去签到处签到时看到签到簿上有一个醒目的签名:约翰.D.阿基勃德,每桶4美元。
这个年轻人真是富有个性、朝气蓬勃,在签名本上还不忘打广告:每桶4美元。他对石油业的坚定信念彰显无疑,谁还会怀疑呢?“每桶四美元”,这个价格高得令人震惊,实在有点恐怖,当时的原油价格比这个数目低多了,不过这个口号很有效,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阿基勃德先生一直保持着这种热情、活力和坚定的信念,尽管他最后不得不承认,原油的价格远远达不到每桶4美元。他很幽默,这种素质似乎与生俱来。有一次出庭做证时,对方律师问他:“阿基勃德先生,你是公司的董事吗?”
“是的。”阿基勃德先生肯定地回答。
“在公司你担任什么职务?”
“赚取分红!”他脱口而出。那位博学多闻的律师的关注点很快被他的这一回答导向了别的问题上了。
他的工作能力一直很强,这令我惊叹不已。现在的他工作很繁忙,要处理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则远离了喧嚣的商界,过上了田园生活,每天打打高尔夫球、种种树,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我见到他的次数就少之又少了。
一提起阿基勃德先生,就不由得会想起标准石油公司,能与那么多能力卓越的人共事,得到他们的信任与帮助,我感到无比荣幸。现在他们都成为公司中相当重要的人物了,公司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公司拥有这群优秀的人才。
我的大部分同事都是好多年前结交的,现在年纪都很大了,我差不多不到一个月(有时甚至感觉不到一个礼拜)就会听到某个同事去世的消息。我的老同事已经去世60多位了,这是我最近计算的结果。这些朋友都忠诚而真挚,我们曾一起经历挫折的考验,一起克服无数个困难;我们曾一起讨论、争辩、磋商,直到达成一致。我一直很欣慰,因为我与我的同事们一直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商业伙伴不就应该这样吗?否则怎么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
这是一群有着坚强意志、坚定立场的人,要与他们达成共识可不那么容易。我们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是因为我们始终本着耐心倾听、开诚布公的原则,将每一个细节都公开讨论、研究,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彼此的看法。大公司总是只顾着一味地扩张,所以需要一些保守人士。如果一个成功者失败了,就会失去更多,所以成功者往往都很保守,我的合作伙伴也不例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比较保守。不过,也有一部分年轻同事很有野心,具有冒险精神。虽然他们的支持者不多,但他们有胆有识、敢担当,着实令人佩服。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而且执行力超强。他们责任感强,无论面对多大的工作压力都毫不在乎。有一次保守派与激进派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论,当时的情形令我终生难忘。不管怎样,我是属于激进派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