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传记历史人物曾国藩传(“清史研究第一人”萧一山经典之作,深度影响张宏杰等研究者。)

曾国藩传(“清史研究第一人”萧一山经典之作,深度影响张宏杰等研究者。)

一本书写透曾国藩61年人生精进秘诀:成事需要大格局,做事才是硬道理。据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版精心编校,新增李鸿章审订之《曾国藩事略》。入选北京四中推荐阅读书单。经萧一山家人亲自审核。

作者:萧一山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ISBN: 978722115316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1.99

类别: 历史人物 SKU:5d816df9b5d8bfc22f30fb3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1153166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清史研究*人”萧一山经典之作,奠定国内曾国藩研究基础,深度影响张宏杰等大批曾国藩后续研究者。
    ★ 以翔实资料为基础,以深厚学识为支撑,客观深刻,明了曾国藩的治世思想和历史贡献。
    ★根据据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版精心编校,对照传忠书局、广益书局等机构出版的历史文献,订正之前版本30多处错讹。
    ★新增李鸿章审订之《曾国藩事略》,了解曾国藩61年生平细节。
    ★入选北京四中人文素养阅读书单,提高自身修养的优质读本。
    ★内容经过萧一山家人亲自审核,*程度上保持作品原貌。
    ★精装双封设计,烫金印银工艺,简约大气,典藏之选。
    ★中国近现代名人一致推崇的完人,受后世模仿学习,影响遍及政学商。
  
内容简介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人。小时候读书,屋里的贼都会背了,他还磕磕巴巴;年轻时秀才考了七次,举人考了三次;初入官场由于锋芒太露而遭同僚排挤;领兵打仗因为屡战屡败气得次次投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呆人,却建湘军、平天国、剿捻军、办洋务、做实事,完成了人生转折,被近现代中国伟人一致推崇为完人。
    从蛰伏乡村到高居庙堂,从资质平平到一代冠冕,曾国藩既有儒家的理想与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与现实,还有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圆通无碍的境界。
    萧一山先生的《曾国藩传》,内容严谨,文笔老练,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以深厚的学识为支撑,纵深挖掘曾国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治世思想和在近代史中的开拓贡献,堪称同类传记中的开山之作。
作者简介
   萧一山
    一生专治清史,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的教授或院长。
    二十二岁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清代通史》上卷六十余万字的皇皇巨著,震惊史学界,受到梁启超等学界前辈的交口称赞。三十六岁撰成《清史大纲》和《曾国藩传》。另有《太平天国丛书》《中国近代史概要》等数十部专著传世。
目  录
引 子
第一章 家庭环境
第二章 经世之礼学
第三章 学术背景
第四章 思想体系
第五章 天才与志气
第六章 京官时代的政论
第七章 湘军编练及其特点
第八章 太平天国的平定
第九章 改造旧社会与建设新事业
第十章 湘淮军代兴的关系
附录 曾国藩事略
卷一 嘉庆十六年(1811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
卷二 咸丰七年(1857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
卷三 同治二年(186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
卷四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
前  言
    作者其人
    萧一山(1902—1978),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江苏铜山(今徐州市铜山区)人;中国历史学家,一生专注于清史研究,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
    萧一山先生的父亲萧文彬是一位私塾先生。萧先生从小随父亲在私塾读书并受教于父亲的督导,在幼年时期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民间历史传说故事对小孩子的吸引,使幼年萧一山在听故事的同时也翻阅历史文献,查找来源。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历史研究奠定
了基础。
    1921年,萧先生在山西大学预科毕业之后考入北京大学,有感于当时北洋军阀混战,国内政治黑暗的状况,遂选择进入政治系学习,以期从政治理论上找到中国衰弱的原因以及让中国富强的方法。对历史的研究,并未阻碍萧先生的学习,反而加强了对中国现状的理解。
    萧先生在读中学时,日本史学家稻叶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史》在中国翻译出版,风行一时。萧先生读后,认为其“观点纰漏,疏舛颇多”,并耻于国史国人不自研究,而假手于外人,于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清史研究上。在北大的明清史专家朱希祖、孟森等人的指导下,并借助清内阁档案整理的机会,萧一山刻苦钻研,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清代通史》上卷60余万字的写作工作。1923年,此书正式出版。梁启超先生与当时在北京讲学的日本史学名家今西龙博士为之序,大加赞誉。萧一山先生以不满22岁的大学在校生身份,写出此等皇皇巨著,当时的整个史学界为之震动。
    1924年,萧先生大学毕业。次年,任教于清华大学,讲授中国通史中政治史部分,同年《清代通史》中卷出版。1926年,出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萧先生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继续讲授清史。1932年,公费赴欧美考察文化教育,于剑桥大学研究史学及国际政治。萧先生在南京期间,组织 “经世学社”,创办《经世半月刊》,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认为史学研究不能仅仅对名物训诂进行考释,更要总结出一套“明道救世”的理论体系,为解决当代重大问题提供方案。
    1935年,萧先生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河南历史研究所所长。同时所著的《太平天国丛书》第一辑出版,使国内太平天国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先生由从史学入手,为中国文化源流的探讨和发扬不遗余力。
    1939年秋,任东北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期间,先生提倡民族史观,推动民族文化运动,文章论文散见于报纸杂志。1941年,与陈寅恪先生同时被选为部聘教授。1943年,萧先生完成了《清史大纲》和《曾国藩传》的著述。两书对中国文化传统及近代史的嬗变,阐述详细,深刻独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不朽之作。1944年,转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5年,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后当选监察委员。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携眷赴台。在台期间,萧先生继续研究历史,受聘于各大学讲学,并着手对《清代通史》进行修订,下卷稿成时距离上卷问世已近40年,全书达400余万字。以一人之力完成一代通史的撰写,萧先生可谓是前无古人,亦恐有来者。1978年7月4日,萧一山先生病逝于台北。
    除上述作品外,萧一山先生还著有《中国近代史概要》《民族文化概论》《中国通史大纲》《洪秀全传》等书,编辑有《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中国秘密社会史料》等资料。
 
媒体评论
    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一世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蒋介石
    曾国藩能成为曾国藩,靠的不是道德勇气,而是精神上不断地自我更新,“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柴静
    曾国藩特别普通,出身平凡、缺点很多、才智中等。但正是这种平凡人蜕变的过程,对大多数人都有借鉴意义。——罗振宇
    萧一山先生著《曾国藩传》时值抗战期间,用意与用心颇深,全局透彻地解构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学识。尤其是对其经世致用礼学、允执厥中的思想体系和修已安人的人生历程均有精彩的刻画与解读。——豆瓣网友
    详细介绍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的过程。观点鲜明精确适当,见解深刻独到,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力作。——豆瓣网友
免费在线读
   引子

    上相南征策众材,
    军容十万转风雷。
    书生却进安民策,
    盗弄潢池事可哀!
    这是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人物—曾国藩送别唐镜海先生之诗,其实这首诗不啻为他自己的写照,唐镜海哪有这样的功业呢?说起曾国藩来,一般人总要联想到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洪秀全承袭天地会的余绪,启发民族革命的伟业,为社会主义做先导,当然不能算“盗弄潢池”,但是清朝人都称他作“长毛贼”,而十五年的天国,居然被一个书生打平了,这不是很可哀的事吗?清末民初的革命党人,继洪、杨而倡排满运动,建民国而复皇汉声威,不免就要唾骂曾文正公了。章炳麟是当时激烈派的代表,他曾经说过:“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始在翰林,艳举声律书法以歆诸弟,稍游诸公名卿间,而慕声誉,沾沾以文词蔽道真。金陵之举,功成于历试,亦有群率张其羽翮,非深根宁极,举而措之为事业也。所志不过封彻侯,图紫光。既振旅,始为王而农行遗书,可谓知悔过矣。其功实方诸唐世王铎、郑畋之伦。世传曾国藩生时,其大父梦蛟龙绕柱,故终身癣疥如蛇蚹,其征也。凡有成勋长誉者,流俗必传之神怪。唐人谓郑畋之生,妊于死母,其夸诬盖相似。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见《检论》杂志)以民族罪人加诸曾国藩而托之于其子孙之口,真是他的“魂魄犹有余羞”吗?可是章炳麟又以英雄许之,说:“曾、左之伦,起儒衣韦带间,驱乡里服耒之民,以破强敌,宗棠又能将率南旅,西封天山,置其叛逆,则上度皇甫规嵩,下不失为王铎、郑畋,命以英雄诚不虚。”(《检论·对二宋》)更推论他们的为人治迹,说道:“湘军之夷洪氏,名言非正也。洪氏以夏人挞建夷,不修德政,而暴戮是闻,又横张神教以轶干之。曾国藩、左宗棠之起,其始不过卫保乡邑,非敢赞清也。当是时,骆秉章、向荣独知向义……湘人虽蔑易秉章,又甚恶向荣为人,卒不能干正义,故其檄书不称讨叛,独以异教愆礼数之。洪氏已弊,不乘方伯四岳之威,以除孱虏,而流大汉之岂弟,是以没世不免恶名。然其行事犹足以惬人心者,盖亦多矣。……曾、左知失民不可与共危难,又自以拔起田舍,始出治戎,即数为长吏牵掣,是以所至延进耆秀,与共地治,而杀官司之威。民之得伸,自曾、左始也。……终身衣不过大绸,食不过一肉,时时与人围棋宴游,或具酒肴,杂以茶荈,言谈时及载籍,文辞恢啁间之,其山泽之仪不替也。故其下吏化之,不至于奸,初政十年,吏道为清矣。……夫此诸将帅者,倨让不同,宽猛亦从其性也,而皆体任自然,不好苛礼,不扰四民,不徇污吏,不畏强死。群校所推,以曾、左为主。虽上未齿王导、谢安之流,诚令监视一国,辅以知远,而轨以法程,亦可以垂统矣!”(《检论·近思》)可见就是怪僻的章炳麟除民族大义一点外,也不能不佩服曾文正公,“行事足惬人心”,共治伸张民权,“体任自然”,“吏道为清”,是一个“可以垂统”的人物哩!要说他“不乘方伯四岳之威,以除孱虏,而流大汉之岂弟”,就是他“没世不免恶名”的原因,那更有点冤枉!章先生既知道他“不敢赞清”,而以“异教愆礼”数洪、杨,足征国藩是为文化而战争,为宗教而战争,自不能以民族大义责之!据传说,彭玉麟始终不愿做清朝的官,即有羞事异族之义,并曾劝国藩自主东南。英人戈登也劝过李鸿章,他们为什么都不敢做呢?我们试一看左宗棠的性格,那样豪迈不羁,他曾见过洪秀全,劝以仍用孔孟学说,秀全不听。后来他立功边徼,气凌朝右,尚不免懔殿陛之森严,以天威为可畏,就可以知道在几千年君主专制政体之下,一般人的忠君思想是如何牢不可破了。曾国藩又怎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轻举妄动呢?后来剿捻军,办教案二事,均为盛名所累,不得国人谅解,一转眼间,钟铭世勋,圣相威严,却变为谤议纷纷,举国欲杀,可见旧社会的潜势力之大。如果他做些狐埋狐搰的勾当,难道就能成功吗?事后论人,自己不免忘掉时代环境了!他们在实际上确把满人的政权转移于汉人,无形中又增加了会党的势力,替民族革命隐隐做了下驱除艰难的工作,就在这一点来讲,也算功可补过吧!况且他们的眼光已着重在全世界上,帝国主义者乘方张之势,压迫欺凌我们,汉满的畛域,究竟是可有可无的,为整个中华民族谋出路,计划出一种复兴方案,守旧维新,安内攘外,虽然没有达到救国救世的目的,毕竟是个不世出的哲人,值得我们称赞啊!
    梁任公以史学家的眼光,批评曾国藩说:“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公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彼惟以天性之极纯厚也,故虽行破坏焉可也;惟以修行之极谨严也,故虽用权变焉可也。彼其事业之成,有所以自养者在也,彼其能率厉群贤,以共图事业之成,有所以字于人且善导人者在也。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见《饮冰室文集·论私德》)又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最称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坚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曾文正公嘉言钞序》)这把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而为“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的由来说得很明白,见解非常平允,可谓曾文正公一个知己。但梁先生还不晓得曾文正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曾公同时之新学家容闳,及今人郭斌龢氏对于此点颇有所见,容氏说:“曾文正公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谓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旧教育中之特产人物。”(见《西学东渐记》)郭氏说:“我国过去教育目的,不在养成狭隘之专门人才,而在养成有高尚品格多方发展之完人。求之西方,以英国牛津、剑桥两大学之教育理想,与此为最近似。曾文正公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俱备,文武兼资。有宗教家之信仰,而无其迷妄;有道德家之笃实,而无其迂腐;有艺术家之文采,而无其浮华;有哲学家之深思,而无其凿空;有科学家之条理,而无其支离;有政治家之手腕,而无其权诈;有军事家之韬略,而无其残忍。西洋历史上之人物中,造诣偏至者固甚多,然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者之成就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而文正之在中国,则虽极伟大,要不过为中国正统人物中之一人。呜呼!斯真中国教育之特色,中国文化之特色也。”(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七日《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曾文正公与中国文化》一文)容、郭二氏均以曾国藩的“道德、文章、事功三者之成就”为我国教育文化之特色,较之梁先生的评论深刻多了。然而他们仍未能说明我国之教育理想,就是“内圣外王”“明体达用”的经世之学,曾国藩所谓“经世之礼”也。不错,礼学是孔子的教人之道,也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但如曾国藩其人者,在中国历史上,依然“不数数觏”,非仅其中之一人而已。为什么呢?因孔子没后,两千年来,“春秋经世”之义,甚少解人,有成就的更不用说了。考据、词章、义理三种学问的发展,致陷人于“狭隘之专门人才”一途,如荀子所讥为俗儒陋儒者。故曾国藩对他们均有所菲薄,而欲以深与博之功力,兼综三者之长,以恢复固有文化的特色。其成就之恢宏,远非一般号称“正统人物”者所能相比。倘不了解这种意境,则曾国藩岂不变成一个万能的天神了吗?
    “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昔人之所以咏张江陵者,亦可以此诗来论定曾国藩。当时他的朋僚歌功颂德的话,我们不须一一征引,只看一个朋友而兼“政敌”的左宗棠,对他如何论定吧!宗棠寄其子孝威书云:“念曾侯之丧,吾甚悲之,不但时局可虑,且交游情谊,亦难恝然也。挽联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盖亦道实语。见何小宋(璟)代恳恩恤一疏,于侯心事,颇道得着,阐发不遗余力,知劼刚亦能言父实际,可谓无忝矣。君臣友朋之间,居心宜直,用情宜厚,后前彼此争论,每拜疏后,即录稿咨送,可谓锄去陵谷,绝无城府。至兹感伤不暇之时,乃复负气耶。‘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语亦久见章奏,非始毁今誉。儿当知吾心也。吾与侯有争者国事兵略,非争权竞势比。同时纤儒,妄生揣疑之词,何直一哂耶。”曾国藩对左宗棠始终有扬揄,无贬词,甚至说:“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宗棠之进用,亦由国藩所荐,乃二人性情不同,“有争者国事兵略”,不是私人的权利之争,故皆能持大体。以“撰语自夸,务压二公”(指曾、胡)的左宗棠,早有“曾侯觥觥,当世所宗,公与上下,如云如龙”(《祭胡文忠公文》)之言,又不仅俟盖棺以后始云“自愧不如元辅”了。即此可知曾国藩为一代冠冕,绝不是偶然的。
    曾国藩的事业之成就,完全由学问而来,无关乎命运,今昔人的议论都是一致的。就是撰《湘军志》的王闿运,对曾公时露不满之意,他说:“湘军兵威之盛,岂天数耶?一二人谋力之所致也。”国藩自己也说过:“山县寒儒守一经,出山姓氏各芳馨。要令天下销兵气,争说湘中聚德星。旧雨三年精化碧,孤镫五夜眼常青。书生自有平成量,地脉何曾独效灵?”(《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诗》)这是老实话,至于他在《金陵军营官军昭忠祠记》里说:“时未可为,虽圣哲亦终无成;时可为,则事半而功倍也;皆天也。”所谓“天”“时”是指太平军初起“代兴迭盛,横行一时”的朝气;或指将衰“权分势散,广封竖”的暮气。其家书亦尝归功于天,乃谦让不矜之意,万不可体会有失。最有趣味的是他告诉门人俞樾的话说:“李少荃(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樾)拼命著书,吾皆不为也。”(见《春在堂随笔》)究竟他拼命干些什么事呢?岂仅“上相南征策众材,军容十万转风雷”吗?也不是的。假如读者要知道这位“书生自有平成量”的“圣相”是如何造成,请让我把他的生平一一仔细道来!

抢先评论了 “曾国藩传(“清史研究第一人”萧一山经典之作,深度影响张宏杰等研究者。)”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全译本)(“历史上著名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2位巨人、12个时刻的大特写)

EUR €14.99
加入购物车

李白传:一声狂笑,半个盛唐

EUR €27.99
加入购物车

张国焘传(从先驱到叛徒!一代枭雄张国焘“红”与“黑”的人生!)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苏东坡传(林语堂精装2018版)(1-9年级必读书单)

EUR €32.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