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4629
《秋水长天—王勃传》是一部洋溢着热情和才华的传记作品。作者互文视角不仅全面溢出了传记写作的藩篱,使之得以在虚构与写实之间,在历史与当代之间,在事件与内涵之间穿行、跳切,由多样性的叙事实现超越性的意义表达,赋予读者洞悉传主和著者双重内心世界的特权。它唤醒了读者对于传记中任何一个场景中的多重认知,暗示出存在于事件表面之下的潜台词,促使读者寻找并开掘这座巨大的文字富矿,并因此而得到一个更加丰富而形象的人物印象。可以说,是这种传记写作的复调结构,*终成就了这部著作。
——文学专家刘彦君
由于作者在史料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并较好地把各种史料化为文学素材,作品整体上看,主线清晰,人物饱满,尤其是王勃的命运转承、文学贡献等,描述得充分而扎实。叙述文字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于王勃的纫佩与敬畏,以及为其哀不幸,鸣不平的强烈情感。
——著名评论家白烨
《秋水长天—王勃传》是一部洋溢着热情和才华的传记作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结构方式,将《新唐书 王勃传》中仅有数百字的简短记载,演绎成了洋洋洒洒十数万字的详细史传。这部传记采用独树一帜的双重视角,使作者得以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以当代视角切入,使王勃的人格塑造和胸怀刻画,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性质,让今天的读者看到了一个能够与他们生命相关,情意相通,具有精神感应的王勃。
001 序章/奇星异光
006 第一章/星光乍放
023 第二章/雾锁星光
091 第三章/光照巴蜀
131 第四章/星黯虢州
147 第五章/星归故乡
162 第六章/星灿洪州
184 第七章/星陨南海
194 第八章/星光永耀
231 附录一/戏剧人生——王勃年谱
234 附录二/王勃自画像
237 附录三/参考文献
241 跋/以六经注六经
跋 以六经注六经
——体会《王勃传》写作
有仙翁,采七色稻草扎一人形,之后,轻轻靠近稻草人,先唤一声“王勃,归来!”随之“噗”地吹一口仙气,千年英才王子安,便微笑着站在面前……梦醒,窗玻璃上长满金色的阳光草。
因敬畏古人,敬畏王勃,敬畏历史文化人物传记写作,遂迟迟不敢命笔。自搜集史料、田野调查,至开笔,至杀青,晃然便是六载矣,遂戏言:敬畏决定写作速度。
传记主要以记述人物生平事迹为遵循,原真史实乃传记之基石与柱础。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对这样的命题我保留警惕的态度。秦汉史就是秦汉史,明清史就是明清史。一百个读者可以心画一百个王勃肖像,但历史的王勃、真相的王勃只有一个,且只能是一个。传记作者为历史执笔,是历史的眼睛。刘知几《史通》:“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又引子夏云:“《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扬雄云:“说事者莫辨乎《书》,说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则《春秋》既为经书,亦可谓“传记”。其“春秋笔法”,简言大义,每个句子皆弹性有褒贬之意,遂有“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为之阐释。《春秋》《左传》《国语》,史耶?传耶?记耶?《史记》如“史”道来,“史”情并茂,故有“史家之绝唱”评赞;以诗记史,化史为诗,遂有“无韵之离骚”美誉。传记不是解说词,作者不是讲解员。复活所传人物,让其穿越时空,走近读者,绽放音容笑貌,是传记文学的金标准。曹丕《典论·论文》:“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文心雕龙·总术》:“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当为所有传记作品所悟鉴。
如果说杨炯所撰《王勃集序》是一篇“王勃评传”,那么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即为关于“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的文学“传记”。独具神采的是,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之姓名,王勃不仅隐而不云,甚至将平原郡开国公何年授职于何地,皆作淡化模糊处理:“某州县”“某年某月日”“某年授某州刺史”。而积聚笔墨述说平原公的功业,刻画传主的人物形象。王勃为我们如何写好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时间是最伟大的读者。王力先生解惑学生道:对于古人,“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语言去了解他的思想;我们不能反过来,先主观地认为他必然有这种思想,从而引出结论说,他既然有这种思想,他这一句话也只能作这种解释了。后一种做法有陷于主观臆测的危险”。上海大学中文教授杨逢彬(祖父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堂伯父是语言学家杨伯峻):“进行任何一种东西研究,不管是数理化也好,总要在系统内部找程序,语言内部的证据是主要的,自足的;语言外部的证据,是次要的,非自足的。语言外部的证据决不能作为主要的唯一的证据。”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追求。王勃以作品立命,以文章传世,好像是,王勃就是为写作而生,王勃就是一支笔,受上帝之托来书写人间奇迹。干脆说,王勃就是一本书,以年为页,薄薄二十七页写满了神妙与奇美,其创作之丰,令人惊疑,令人叹异。我注六经,属我之读书心得;六经注我,证我之见,属学术论作;以六经注六经,可谓因史见史,还原历史。王勃在哪里?就在他的作品中。作品是王勃生命与情感绎动的坐标,是王勃复活的灵魂。月光下,拾起一枚枚历史碎片,夜深人静时分,聆弦外之音,摩象影之形,艰辛作一番拼风接月的劳作,让远逝的历史氤氲然复活生机,冰冷脉搏跳动温暖与激情。本书所有文学“合理想象”,均以王勃作品为蓝本为生发源。沉潜入王勃作品里面,触摸王勃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千年王子安模糊不清的影子渐渐清晰,声息吐纳的质感层次分明起来。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史通》:“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词采美韵,是传记文学的性灵。乘着文学的翅膀,传记作品飞栖读者期待的梅枝竹梢。
清末著名学者蒋清翊,春秋十二载,三易其稿,完成王勃别集《王子安集笺注》权威之著,其“笺注”有云:唐燕太公(宰相张说)读到王勃《夫子学堂碑颂》“帝车南指,遁七曜于中阶;华盖西临,藏五云于太甲”,去求教于一行(张遂,僧一行),一行只解释了上句,下句“卒不可悉”。燕太公与一行乃饱学之士,“虽古人不尽知,亦不讳其不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谦君子,治学严谨;胸襟敞亮,若万里山河。《王勃传》虽非严格的学术研究文献,却也常在学术湖边步履,管窥蠡测,浅陋之见,还望读者纠错归正。
序章 奇星异光
再没有比河流更像人的生命了,正如再没有比海洋更像社会生活。漫漫生命河流,将时间沉淀为历史,让黑暗化作美丽日出。奔腾是她不倦的歌唱,大海是她鲜花盛开的土地。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像一条河……
浩茫的大唐诗歌银河系,有一颗青春之星,炯然高华,莹美奇绝,那就是你,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春云翻墨,石破天惊,“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转瞬演唱为一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长恨歌”。一道“安史之乱”的刀痕,痛彻为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节点……无诗不成唐,有唐诗乃兴。与大唐社会剧幕相协奏,唐诗律曲,可切分为四个乐章: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唐”诗歌分期,初声发自南宋严羽《沧浪诗话》,继由元代杨士弘《唐音》定调,终经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谱就:初唐(618—712,约为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盛唐(713—755,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年);中唐(756—824,唐肃宗至德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晚唐(825—907,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祐四年)。
九曲发于泉源,百层起于厦基。盛唐诗歌从初唐走来,春花秋实,风成化雨。卡夫卡有论:祈祷、艺术、科学研究,是从一个不同火源升起的三朵不同火焰。我要说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乃同一时代升起的四颗璀璨之星,各具光彩,交相映照,像“北斗七星”一样,亲密为一个意气风发的“诗星组合”:心中一样充溢着博取功名的幻想与激情,磅礴着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变革文风的意识清醒而自觉,审美追求鲜明而泼辣——革除齐梁浮艳余气、力创大唐刚健诗风。《新唐书》:“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四杰”的文学创作,集束燃放于初唐高宗、武后时期文坛。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四杰”奠筑的烟霞高地整装出发,雄姿勃勃走向完美定型。诗人杜甫,站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门前,面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壮景盛象,苍郁顿挫地吟哦: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文章经纬天地,器局蓄泄江河。六朝锦色遇上“四杰”刚阳之气,遂化蛹为蝶,生成大唐风骨。王勃,“四杰”之魂的你,登临初唐风云之巅发声时代强音,划破六朝以来萎靡诗歌雾障: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气。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诗经》)万事贵在初,四季春为先。王勃,你炫列“王杨卢骆”四杰之首,俨然一颗朗耀大唐诗歌夜空的启明星。曾为初唐崇文馆学士、唐中宗侍读的崔融,与李峤、苏味道、杜甫祖父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武则天幸嵩岳封禅归来,读崔融所撰《启母庙碑》,深为叹美,乃命其撰《朝觐碑》文。崔融受命,找来王勃文赋参阅,及至合上王勃文章,抹一把额头茸茸的汗,喟然感言:读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
王勃文势盛大,吞吐万象,自诩“雄笔清词,得高阳之意气”。其不仅是大唐新诗风气的开创先驱,亦为大儒“文中子”王通思想的衣钵传人。南朝梁陈以来日渐式微的中国诗歌,幸遇王勃等初唐“四杰”拯救,遂弃离绮靡雕琢、柔媚无骨歧路,重归儒家言志咏情、经世致用正道。王勃,与其说是一个人的名字,毋宁说是一则中国诗歌史上的悲烈传奇,一个时代的姣美符号。其以大唐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艺术由衰转盛、浩然走向繁荣辉煌的里程碑标志,载入不朽史册。
紫叶吟风,苍条振雪。天赋一怀奇才,地赐一副傲骨。以耿介顶天,以真善立地,以才思傲世。诗人王勃——应当说,不止于诗人,文学家王勃,乃至医学家、易学家、儒道释家王勃,因而更是思想家王勃。王勃《益州夫子碑文》称孔子为“人宗”,杨炯《王勃集序》敬王勃以“人宗”。王勃,“耿介之士”的你,以“身可辱,而志不可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谱就一篇壮丽昭世的人生华章。长安大明宫前,你“仰天汉而郁拂”:“未尝下情于公侯,屈色于流俗”;蜀川寒秋月下,你“临江山而慷慨”:“丈夫不纵志于生平,何屈节于名利?”十九岁因“斗鸡”檄文被唐高宗逐出王府,“钱袋和心灵都破了产”;二十四岁因一桩官奴命案被定以死罪,幸遇皇帝改元而获释。你目光清澈而笃定地说:“人非桃李,岂得无言?”两次致命击打,生活郁结过长安雷雨交加的悲怨,眼泪滴穿过蜀州长夜不眠之帷幔;也曾坠入虢州云雾遮蔽的惑然,也曾生发故乡龙门柳烟浮动的焦虑,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却终未沦陷于贾谊屈谪长沙“抑郁而终”那样“伤悼”的泥淖。你奋臂呐喊:“纵然勃旅游岷徼,漂举涪乡,年晷一穷,时灰七变”,也不改初衷。朗然誓言:“穷百年之后乐,写千里之长怀。”“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约翰·克利斯朵夫》献辞)王勃,你删除申辩语词,避离颓唐沼泽,筚路蓝缕,愈挫愈奋,升华到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的青云境界,撰就千百篇华彩夺目的诗赋碑文,装点史册;留一笔文学、文化、精神丰厚遗产,光前裕后。你就是一章奇绝的诗赋,一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滕王阁”,一庙“穷广汉之名山,得长平之绝岫”的“慧义寺”。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
一盏灯就是最明亮的心情。
啊,你的眼睛是多么深刻,
深刻得……瞧,夜色都被染黑了。
菩提人间树,明镜世俗台。凡心开莲花,迎风化尘埃。惜时而发愤,立业以建功,乃为古今中外志士达人一脉情感共振。王勃,你发力精卫填海的执着,警惕“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的青春变奏;奋臂夸父逐日般的奔跑,跃追“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佩”的人生景致。千年以后,一个叫尼采的德国哲学家呼应道:“每个不曾飞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王勃“凛然以金石自匹,犹不能忘情于春”。春,王勃青春的象征,人生美好时光的承载。路长知家好,客久觉衣单。“羁”与“寒”,是王勃诗文画景的一抹冷色。“羁游”“羁心”“羁旅”“羁春”“旅思”“游情”……巴山蜀水,美女如云,王勃却“上巳年光促”,“日暮情何已”;“惜时岁兮易暮,伤君王兮未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而已哉?”恐“年华将晚,志事寥落”。这就是王勃精神;任凭“夜窗寒”“野径寒”“寒云凄怆”“连山寒色”“江山此夜寒”……王勃却“怀既往而不咎,指将来而骏奔”,高擎心中信念的火把,为自己取暖照亮。王勃将目光射向白云深处说:“土兼五色,金逾百炼;征夫击节,方思孤竹之风。壮士寒心,实有《长杨》之作;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邱墟雄壮,傍吞少华五千仞……”这就是王勃精神。王勃的精神世界多层多元,多姿多彩,比其行为层面更为丰赡繁丽,有着深广邃远的可研究空间与意义。
一花不能够障目春天,一叶不足以诉说秋色。一朵云哭泣,并非所有天空都在潦倒流浪;有人昏睡,并非整个世界都沉醉不醒。王勃目光如炬:“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于己。”文中子一字一顿:“元命可作,多福可求矣。”生命若一杯水,兑成什么样的色彩,颜料或许就在我们自己手中。以丘陵为周长,圈起来是烟水山寨;以高原为半径,画出是云天万里。
伟大的作品活在时光阅读之中,活着的作品赋予作者以生命永恒。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行进的历史。现实活着,历史就活着。现实活在历史旋律中,历史活在现实歌唱里。经典的意义在于备忘与启示:眼前的月亮,历史画框里曾被多少人像你一样看到。再有,谁能说得清在未来时光隧道,会有多少人与月亮相遇。又有谁能回避:西沉的太阳,明天会在东方辉煌升起!个体生命,或许属于今天和过去,而人类之精神却可以瑰丽于明日以至无限。“惟名与器,万古长存。”(王勃)“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王勃,生命的你已经飘然远逝,精神的你鲜活在人们栖居的诗意里。
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吟豪情与高志交响之诵;
一曲《滕王阁序》咏千年落霞秋水孤鹜长天之叹;
一篇《上百里昌言疏》倾满心刻骨泣血之孝;
一部《唐家千岁历》立大唐“五行”国运之论……
一颗诗歌启明星划破万里长空,引得群星灿耀,光焰不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