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69373
一位清朝画家,不但拥有超高画技,极擅长作宫廷画,而且还在传统美学教育理念上独树一帜,这个人就是唐岱。这本书将引领我们欣赏唐岱的著名画作、体会唐岱的人生。我们还能了解到关于美育的思想发展,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本书系作者经过多年资料搜集整理后,对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画家唐岱的系统研究。作为清代宫廷绘画的集大成者,唐岱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师承正派山水,不论在绘画技法还是中国传统美学教育理念上都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本书从唐岱的生平、画作整理、著作《绘事发微》的解析、美育理念、对后世中国艺术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将是研究清代宫廷绘画和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
目 录
一 唐岱的身世与宫廷画家生平
(一)唐岱生平事略
(二)唐岱的“正统”师承关系
(三)唐岱宫廷绘画生涯
二 唐岱的绘事活动
(一)唐岱绘事活动
(二)唐岱绘画作品考略
(三)唐岱作品分类与分析
三 唐岱《绘事发微》浅析
(一)《绘事发微》版本及其他
(二)《绘事发微》各篇画理评析
四 唐岱的艺术成就及美育思想
(一)唐岱其人、其画的资料得到了完善和补充
(二)清代宫廷绘画“仿古”与“中西合璧”的历史原因探寻
(三)使中国“正统山水”思想得到继承
(四)中国山水画教育理论的升华
附录一 《石渠宝笈》唐岱画作统计
附录二 唐岱艺术活动年表
附录三 唐岱作品编年统计
附录四 《绘事发微》(于安澜辑《画论丛刊》本)
附图说明
后 记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沧桑,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无数派别和风格。中国绘画一直与西方绘画并驾齐驱,代表了完全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走向。概括地讲,中国国画艺术之所以受到世界的推崇,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历史积淀的结果。
首先,中国绘画一直具有的、最为重要的价值是它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如果没有了艺术与审美价值,中国绘画艺术不可能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洗礼之后还能够流传下来并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中国绘画注重师承与发展,而这种代代相传的特点,将传统保持了下来,将精神保存了下来。我们不是要一成不变,但变也是有根基的,不是彻底的解构和批判,而是一种升华。
其次,中国绘画的核心是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的重要意义源于其内在的文明属性,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沉淀和积聚的重要部分,同时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与民俗性。诸如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所要传达的传统艺术作品的内容里面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生理想。对中国人而言,作品中的意蕴是特定的,中国人对这些形象的领悟与接受不是任何一样东西可代替的,而其中传达的信息与内容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这就是传统艺术的文化价值。
时至今日,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模式也存在着自身的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想要提升内在的生命力,中国绘画就要立足传统,反思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经过近代艰难的挣扎,已经表现出了一种自觉和自醒的特点。所谓传统,“传”就是继承,“统”就是根本,就是将民族血性溶于艺术的精神内核。我们要继承传统,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我们更要将传统创新发展,这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出路。本书的主旨就是从中国绘画的根基入手,通过深入探讨清代宫廷画家唐岱的艺术与思想,追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根基所在。
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古典绘画的重要题材和重要流派,涌现出来大批名家。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浩如烟海。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史,我们实在难以做到对每一个朝代的优秀画家,都可以如数家珍。许多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做出过伟大成就和贡献的画家,由于历史久远,而逐渐被埋没。将他们挖掘出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每一个艺术理论工作者应该进行的任务。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山水大家、名家,如“清初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等,不胜枚举。清代宫廷绘画,作为一个特殊的绘画领域,从现在存世的绘画作品数量来看,宫廷绘画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早期的作品大都是宫廷画家所画。被皇帝称为“画画人”的宫廷画家,大部分人的生平事迹均无详细的记载,同样对于他们在宫廷中作画的细节也所知甚少。这是因为大部分宫廷画家均为职业画师,自己罕有诗文集传世,也没有别人详细记录他们的生平情形,这与文人画家形成极大的反差,所以,对清代宫廷画师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一个很值得去挖掘的课题。所谓的清代宫廷画派的产生,是因为清代帝王中虽有几人崇尚绘画,但未开设画院,仅设有内廷供奉之职。许多画家经过皇家选拔,进入宫中任职,专为帝王作画。他们所画的作品多署“臣”字款。一般按照皇帝的意图以及宫廷中的装饰作画,比较著名的有:人物画家——顾贝龙、冷枚、焦秉员、陈枚、丁观鹏、金廷标、华冠、周鲲、沈振麟。花鸟画家——杨大章、邹一桂、蒋廷锡、周安节、余省、张若霭、徐扬、李秉德、阮玉芬、缪嘉惠等。山水画家——唐岱、王敬铭、张宗巷、钱维城、董邦达、陈善、孙祜、袁瑛、方琮、冯宁等。此外还有两个著名的西洋画师,一是郎世宁,西洋教士,意大利人,康熙五十年到北京入职内廷,工翎毛、花卉,尤善画马。二是艾启蒙,工花鸟。他二人的画法是以西法融合中法,刻画入微,形神逼肖,精工细致,技艺高超。因这些人都是在宫廷作画,故称宫廷画派。
本书所探讨的清代宫廷画家唐岱,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荷两朝知遇”,“……供奉内廷,圣祖品题当时以为第一手,称‘画状元’。历事世宗、高宗……”,自雍正中期(具体时间不详)正式进宫,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离开宫廷,供奉宫廷达数十年,其作品被乾隆皇帝所主持编纂的《石渠宝笈》所收集,据(清)胡敬《国朝院画录》的记载:“唐岱……石渠著录二十有八,内合笔三”,足见其在宫廷画师中的地位之高,作品之妙。唐岱作为“清初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嫡传弟子,师法宋元,以“正统山水画”为根本,由于长期从事宫廷绘画,受到宫廷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更突出作品的欣赏性和装饰性,以符合帝王对绘画作品的审美需要。从而,将王原祁的绘画风格进行了创新和演变,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体例与风格,成为娄东画派中比较有创新和开拓的院体画家,体现了“正统山水画”的新面貌和新风格。本书作为清宫廷画师唐岱的小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其人生经历、艺术造诣及其美育思想:
一、清代宫廷绘画及画师唐岱的相关考据
宫廷绘画长期以来是作为宫廷皇家赏玩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出于宫廷生活环境和帝王喜好的特殊性原因,宫廷绘画带有一定的功用性和装饰性特点,非纯粹的文人画,因而成为独特的绘画派别。而宫廷画作,由于藏于宫廷之中,流传于民间的极其稀少,只有在皇家编定的档案、画录、典籍以及一些画史资料中有记载。而画师由于供职内廷,很多资料不为外人知晓,而史料中也很少记载,这就增加了考证的难度。
本书主旨在对史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关于唐岱生平的线索,从而力求全面和立体地了解唐岱的生平;通过对《石渠宝笈》《钦定石渠宝笈续编》《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国朝院画录》《国朝画征录》《乐善堂全集》《八旗画录》等古籍的查阅和整理,系统地对唐岱作品进行归类和分析,从中找到唐岱绘画的发展脉络;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唐岱画论著作《绘事发微》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到唐岱绘画理论的独到之处,从而全面地展现这位杰出宫廷画家的形象。同时对于唐岱的研究也有助于把握清代宫廷绘画的整体特点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唐岱作品的整理和编年
关于唐岱的研究当中,各种学者不同程度地对画家唐岱之生平、作品、画技、画风、流派、地位、画论及影响等方面有一些论述和著作,但系统地研究唐岱,并收集其作品的著作十分有限。目前,比较全面介绍唐岱的文章包括:聂崇正先生撰有《清代宫廷画家唐岱和张雨森》,王洪源先生撰有《满族宫廷画家唐岱》等。这些文章中,以清代宫廷画家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而研究唐岱在这一画家群体中的地位及其艺术成长过程。此外,在期刊文章当中包含唐岱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聂崇正先生的《清代宫廷画家杂谈》《清代宫廷画家续谈》等;专门就唐岱某幅作品进行研究的成果有:张金栋与高朝英所著的《唐岱〈夏日山居图〉》、马季戈先生的《清?唐岱〈刘长卿诗意图〉》等;在学术论文中有关于唐岱论述的有:中央民族大学冉琰的硕士学位论文《清前期宫廷绘画机构及画家》、中央美术学人文学院巩剑的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等;在著作中,一些史料中涉及唐岱绘画活动及年表的有鞠德源先生等所编《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年谱》等。还有许多与唐岱艺术活动和作品有关的著作,这里不能一一收录。但可以看出,系统地对唐岱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还并不是很多。本书的初衷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探讨唐岱的生平,梳理唐岱的作品,研究唐岱的美术理论和美育思想,形成关于宫廷画家唐岱的小传,为以后研究清代宫廷绘画和中国古代艺术教育思想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分析《绘事发微》所蕴含的美育思想
通过找到唐岱的基本生平资料,收录古籍中关于唐岱作品并整理,分析唐岱《绘事发微》所述画论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完成本书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并揭示唐岱绘画及思想研究的价值所在。我们将由唐岱的身份、背景、职业生涯发展等基本资料入手进行调查,结合《清档》和《钦定满洲八旗通志》《石渠宝笈》《国朝画征录》等古籍资料的内容记载,将唐岱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梳理。同时,将唐岱所著述的《绘事发微》进行考证和分析,得出唐岱作为宫廷“正统山水画”代表地位的意义。同时,分析、思考唐岱作为清代宫廷绘画的集大成者,其艺术理念和美育思想的根源,研究其对后世美术教育的深刻影响。
(三)唐岱宫廷绘画生涯
1.清代宫廷画院机构及画师的级别、待遇等相关问题
依据聂崇正先生《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一文的观点,我们可以初步对清代画院及画家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大概了解,归纳如下:
第一,清代管理宫中绘画事宜的专门机构
“康熙年间,清朝统治逐步稳定。随着皇权的加强和宫廷服务的需要,内务府的组织和职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其庞大的系统下,由养心殿造办处掌理御制器物的制造、修理和收贮。养心殿造办处下设有铸炉处、如意馆、玻璃厂、做钟处、珐琅作等作坊,分管专项活计,其中的画作、画院处、如意馆专门负责绘画活计,是清前期宫廷内主要的绘画机构。”
基本上,如意馆位于圆明园福园门内东侧二十景之一“洞天深处”的东北部,系一组四座四合院建筑。主要从事绘画创作,也兼制玉、象牙等工艺品。如意馆在乾隆初年的性质与其他各绘画处是一样的,即执行绘画任务的地点,内有一些画画人。乾隆元年以后,宫廷绘画活动除集中在画院处进行外,如意馆也有自己的画家,如沈源、唐岱、孙祜、吴核、张宗苍等,负责承担部分绘画活计。可见,唐岱所供职的就是如意馆。《清史稿》唐岱传载:“清制画史供御者无官秩,设如意馆于启样宫南。”
礼亲王昭链在《啸亭杂录》续录卷一中说:“如意馆在启样宫南,馆室数楹,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轴之匠皆在焉。”乾隆时期的档案中还有“画院处”之称。类似于前代画院,此外,还包括了其他从事工艺美术和装裱书画的工匠。
第二,宫廷画师的等级与选拔
中国历代宫廷,都容纳了众多画家供职,而且这部分画家群体均有不同的职称。比如宋朝画院中的画家就有待诏、袛侯、艺学、画学生等若干等级的称呼;明朝宫廷画家则以锦衣卫的职务来表明身份的高低,“明多假以锦衣卫衔,以绘技画工概授武职”(清·胡敬《国朝院画录》),依次为锦衣都指挥、锦衣指挥、锦衣千户、锦衣百户、锦衣镇抚。这些资料,散见于各类文献之记载。清朝宫廷中供职的画家开始并无专门职位,始称“南匠”,后改叫“画画人”。“南匠”系满人对中原绘画艺人的称呼,意为江南地区的艺匠。因为宫中供职的画家大都来自江南,故以“南匠”称之。乾隆九年(1744年),弘历下旨:“春雨舒和并如意馆画画人嗣后不可写南匠,俱写画画人。”虽然改称“画画人”,但地位并不高。
在宫廷中供奉的画师,身份从低到高可分为:学画柏唐阿、画画柏唐阿、画匠、画样人、画画人、供奉画师等。内府八旗子弟进入内廷之后,便可得到柏唐阿(即满语“执事”)身份与待遇,学成之后,晋升画画人。画画人在某宫内作画,又称作“行走”或“启祥宫行走”,意思即是在某处当差。
宫廷画家的选拔,有严格的规定。李湜的《晚清宫廷绘画》引文中提道:“画士入宫,主要通过举荐、考试,举荐分为亲属举荐、师徒举荐、官员举荐。由宫中供职的,品德良好的画士、官员,作为举荐人,向皇室介绍入宫。”通常有以下五个途径:
(1)由三织造、粤海关监督或地方总督、内务府大臣审查、荐举,经皇帝批准后,由地方衙门送京,考核合格进入内廷。
(2)宫廷画家之子侄或徒弟,经造办处总理事务大臣推荐,由皇帝恩准进入内廷。
(3)内廷自行培养。雍正、乾隆时期,定期从内务府佐领、管领下人中选拔灵巧的少年童子入宫,充当学徒,学习绘画或从事加工、调制颜料。
(4)在绘画任务极重,宫内绘画人员不能应付时,内务府会临时雇佣民间画家以应急需。若手艺出众,表现良好,被临时雇佣的民间画家就能留任内廷。
(5)民间画家自荐,受到皇帝欣赏而被采用。
根据《清史稿·唐岱传》载:“供奉内廷,圣祖品题当时以为第一手,称‘画状元’。历事世宗、高宗。高宗在潜邸,即喜其画,数有题咏,后益被宠遇。”“少时名动公卿。”“间赐出身官秩,皆出特赏。”唐岱入宫应该是世宗,即雍正时期,而在此前,唐岱已经有了画名和地位,受到康熙赏识,赐“画状元”身份,再加上他师承王原祁,而王原祁作为清初“四王”之一,乃“正统山水”大家,又是宫廷御用画师,可以想见,唐岱进入宫廷的方式应该是由师徒举荐为由,属于第二种。
第三,宫廷画师的收入与奖赏
以下两则材料体现了乾隆年间画画人的等级与收入情况:
“到乾隆时期已明确划分了宫廷画家的等级,并按级发放银两。具体标准为:一等画画人十一两,二等画画人九两,三等画画人七两,其中包括饭食银与公费银两种。除了一、二、三等画画人之外,还有不入等的画画人或画样人、画匠,他们每月可得到赏钱二三两至六两。”
“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画院处画画人等次,金昆、孙祜、丁观鹏、张雨森、余省、周鲲等六人一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吴桂、余、程志道、张为邦等四人二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六两、公费银三两;戴洪、卢湛、吴、戴正、徐焘等五人三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四两、公费银三两。钦此。”可见,画画人的公费银不分等级,均为三两,但每月食钱粮银有级别的差额,为每等级相差二两。宫廷画家的考核始终存在,等级也随之变化,根据画家水平提高与否、皇帝喜好的变化而变动。唐岱属于世袭爵位,并且身受骑都尉官职,后任骁骑参领,最终官至内务府总管(正二品),授官职的画画人,除享受宫廷画家的俸银外,同时还享有相应官职的俸禄。
对清期宫廷画家的奖赏分很多种:
“赏赐除银两、物品外,还有假期、爵位、官职等。赏银者如‘雍正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内管领穆森奉怡亲王谕,将造办处库内收贮我的银子,赏给画画人张为邦银三十两’。赏假者如‘雍正元年十二月初七日,员外郎海望来说,怡亲王谕,画画人金价欲告假回家去,令着织造官孙文成家人,好生送至家去。侯金价家内事完,仍着孙文成家人好生送至京来’。赏官职者如‘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十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怡亲王等将张为邦照沈源、丁观鹏一样赏官’。”
“乾隆元年正月初九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赏画画人沈源官用缎二匹。”
“乾隆元年三月初三日,太监毛团传旨,着海望拟赏唐岱、郎世宁并郎世宁徒弟,钦此。于本日,内大臣海望谨缮写折片,拟得赏郎世宁、唐岱每人人参二斤,纱二匹,赏郎世宁徒弟每人官用缎二匹,司库刘山久持进交太监毛团转奏,奉旨准照所拟赏给。”
宫廷画家可以得到官房居住,为宫廷服务的工匠、画师均配有例饭且相对较为丰盛。“乾隆时,如意馆馆员、画画、玉匠人等,每人每日猪肉二斤。匠役,每名每日猪肉十两。”雍正以后,汉族画家在京所需的各项钱粮统一由造办处钱粮养赡,并成定例。清代前期宫廷画家的物质待遇除住房、例饭、饭银、衣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奖赏。奖赏分三类:第一类是奖励手巧和勤勉者;第二类是画师生病、病故者;第三类是画师的亲人故去。赏赐的内容,除银两、物品外,还有假期、爵位、官职等。这些都说明,清代宫廷画师在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虽然不如文人画家那么备受推崇,但基本衣食无忧,待遇不低。为其创作铺平了道路。但是,作为御用画家,毕竟创作上受宫廷制度以及皇帝喜好的影响,所以,往往为了博得皇帝喜好,限制了发挥的程度,缺乏创作的自由性,这是宫廷绘画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