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72287
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复杂更受争议的人了。他一生特立独行,敢作敢为,锐意改革,奋不顾身;可是在他的政敌看来,他却是大奸大恶,乱臣贼子,违背常法,窥伺神器。《宋史》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南宋之时,他更被指责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其实,处在那样一个时代,国家不改革还有出路吗?宋的北面有辽,西面有夏,都虎视中原,敲诈勒索,宋朝负担极为沉重。而且朝中吃俸禄的人越来越多,财政连年赤字,百姓不堪重负,国家离破产仅有一步之遥。这时候,国家需要的是有经济头脑的人来力挽狂澜,而不是迂阔无用的道德家。
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他所处的11 世纪,中国有可能由封建农业文明向科技制度文明转变。王安石似乎也看到了这一次机遇,因此他竭力推动改革,试图把中国引向这个崭新的方向。
为了适应这个转变,抓住这个机遇,他紧紧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
他个性坚强,勇往直前,不为个人计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虽是反对派给他的定论,但正好是他革新精神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天性偏于保守,不愿改变现状,对王安石的大力改革,自然先是惊骇,继而阻挠,这不足为怪。
王安石与政敌们的斗争,其实是两种世界观的冲突。司马光等人的世界观是保守的、静止的,他们认为事物的总数是固定的,秩序也如天上的星辰一般是设计好的,国家赋税增加了一分,百姓便减少了一分,所以新法就是与民争利,是劳民伤财。他们的世界死气沉沉,他们的眼里没有奇迹,他们根本看不到财富可以增值,货币和信贷是经济的杠杆,政策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王安石凭借他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已经体会到了这些激动人心的先进的经济学思想。他与年轻有为的神宗皇帝目光相遇,彼此看到对方眼中的光芒。
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王安石变法:“在20 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人物远。”
中国人丧失改革的勇气可谓由来已久。吕思勉先生曾说过,视为不可以人力控制之物,只能听其迁流所至。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遂被视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了。”“与
天下安”,说白了就是由他去吧,Let it be。王安石是一个自带能量的人,他有信心,有希望,不怕犯错误,他偏要与天下为敌。他信奉的不是Let it be,而是Just doit !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个人读到的王安石也不会完全一样。希望本书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 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清晨,临川军(治所在今江西樟村)判官王益的府中一派忙碌。原来是王益的妻子吴氏临盆了。
吴氏是王益的续弦。王益的第一个妻子留下两个男孩,早早去世了。这是吴氏第一次生产,因此全家上下都非常紧张,好在孩子顺利地出生了,是个男孩,长得黝黑结实,啼声洪亮,全府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男孩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王安石。
王安石的先世出于太原,何时迁至临川已不可考。他的曾祖、祖父都有官职,祖父王用之有五个儿子,长子王益,即安石之父,幼子王孟,曾任楚州司理参军,余皆夭亡。王安石的叔祖王贯,
是真宗咸平年间进士,做过大理寺丞、提点淮南刑狱,以及几任知府,颇有政声,受过真宗的奖谕。总之,王氏家族虽算不上豪门大户,但也是官宦之家,能保证安石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个中层官员,一直在各地做知县、知州,总尽力做一些兴利除弊的事,所到之处都有治绩。他为官清廉,在乡里没有什么田产,只靠有限的官俸维持生活。由于没有田产,
他每调任一处,就拖家带口,一起前往。
安石的母亲吴氏是临川金溪人,出自一个大家族,通文墨,有见识。她是王益的继室,相继生了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和三个女儿,而前房谢氏所生则为安仁、安道二人。吴夫人对前房所生的两子视若己出,可见她是一个十分贤惠的人。后来王安石娶了从舅吴芮之女,也就是他的表妹,吴、王两家两代联姻,在临川传为美谈。
王安石在小时候被人称作神童。他智力超群,记忆力出众,虽然九岁才启蒙,但学业进展异常顺利。他的两位兄长都是四年才读到《尚书》,他不出两年就读到了。私塾里,老师对他实行特殊政策,给别人限定课程,对他则实行放任,允许他根据自己的兴趣扩大阅读范围。私塾老师不止一次当着王安石的面对王益说:“此子断非池中物,迟早必成大器。”
小王安石被人称赞,他的父亲王益听到后自然非常高兴。可是王益也很有童心,他想亲自试试自己的儿子。这一天。王益坐在屋内,令人把王安石叫到跟前,对他说:“大家都说你很聪明。
可是我没有看出来,不相信。今天我就要试试你。我坐在屋里,如果你能够把我叫出屋,我就认可你的聪明了。”
王安石就走出屋去,用了好几种方法请父亲出屋,可是王益就是不为所动。王安石走回屋,对父亲说:“爹爹,要把您诳出屋去,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如果您站在外面,我就有办法把您叫到屋里来。”王益笑道:“还不服气呀? 我就依你,看你如何把我叫到屋里来。”说着,便走出屋去。正要让王安石展示他的才智,却听王安石笑吟吟地说:“爹爹,我已经把您诳出屋了! 我赢!”
王益一听,这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起来! 自己的儿子是真的聪明啊,连他都被骗了!
可是王益还不死心,还要再试试他。于是说:“算你把我请出来了。但是你刚才说,如果我到外面,你还能把我骗进屋去。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有这本事。”王安石说道:“好! 不过爹爹,
我要先去一趟茅房。您先等一会儿,让我想出办法来。”王益答应了,王安石就跑了出去。可是王益等了很久也不见王安石回来,正在不耐烦,王安石的母亲从外面进来了,见他站在院子里,就问他:“这天都要下雨了,你为何还站在院中?”王益对她说了和王安石打赌的事。王安石的母亲笑道:“你说那孩子呀,他正在外面玩得高兴呢,兴许早把这事给忘记了。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你和他较什么真?”王益一听,也是,毕竟是小孩子,一时想不出办法,又见到好玩的,玩起来就忘记了打赌的事也说不定。见夫人催促,也就进屋了。谁想刚踏入屋内,王安石已经从外面跑进来,笑道:“爹爹,你又输了! 是我请母亲过来帮忙的! 嘿嘿……”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