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86667
200余幅稀见图片,呈现温斯顿·丘吉尔一生的奋斗与浮沉
从视觉上感受丘吉尔经历的至暗时刻与光辉岁月,领略他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本书将向你展示真实而丰富、复杂而迷人的丘吉尔——
有人说丘吉尔是英国*后一个维多利亚式政治家,也有人说他是英国*个现代政治家;有人说丘吉尔是一位文笔非常好的畅销书作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厚颜无耻的自吹自擂者;有人说丘吉尔是一位优秀的海军战略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拙劣的陆军指挥官;有人说丘吉尔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精英统治论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具有平民主义色彩的保守主义者……
——————————————————
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丘吉尔如是说:
◎ 将要发生的改变是件好事情,如果迟迟不变,我就要做那个改变世界的人。
◎ 悲观主义者在每个机会里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里看见机会。
◎ 真正的才华体现在对未知、危险和矛盾的信息的判断之中。
绪论 丘吉尔一生传略
第 1 章 少年丘吉尔
一介布衣 /012
巴黎大婚 /013
可恨的奴役之地 /016
儿童疾病 /018
在布莱顿的校园生活 /019
公学时光 /024
准备参军 /027
少年的恶作剧 /030
父母的忽视 /031
早逝的恐惧 /034
第 2 章 奔赴战场
浪漫和悲剧 /039
渴望行动 /040
印度的无聊生活 /044
战斗的号令 /046
战争前线 /049
新晋作家 /052
沙漠中的摊牌 /053
前往开普敦 /056
被俘 /058
逃跑途中 /062
第 3 章 政客丘吉尔
变相的自由主义 /068
巡回演说 /069
叛逆议员 /071
改弦更张 /073
阁员之才 /075
职责与正义 /079
最低生活水平 /080
呆若木鸡 /081
在布莱尼姆宫的求婚 /084
下院对阵上院 /086
监狱改革 /087
汤尼潘迪暴动 /089
暴乱之后 /092
第 4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心有所系,分身乏术 /097
冲突扩大 /101
灾难性的断崖式着陆 /103
幻灭 /106
排斥 /111
家庭罹遭不幸 /115
离开议会 /118
仇恨共产主义 /119
重返内阁 /120
调解失败 /123
第 5 章 在野十年
印度民族主义 /126
命悬一线的车祸 /128
纳粹的兴起 /130
“危言耸听的战争贩子” /134
重整军备的要求 /135
秘密信息 /139
毁灭的预言 /139
赋闲在家,等候召唤 /142
无法容忍的事情 /147
“温斯顿回来了!” /150
第 6 章 最光辉的时刻
纳尔维克计划 /156
拒绝谈判 /157
优柔寡断 /161
走向宿命 /164
顽强的斗志 /168
反抗与决心 /170
巨大的危险 /171
“永不投降!” /176
鼓舞士气 /178
第 7 章 孤军奋战的英国
一个痛苦的选择 /183
英国皇家空军的抵抗 /184
濒临失败 /186
联盟的诞生 /193
租借法案 /194
美国人的钦佩 /197
特别行动处 /198
希腊和巴尔干 /199
信心满满的表象 /201
第 8 章 全面战争
普拉森舍湾会谈 /211
希望之光 /213
全球的战争 /218
死里逃生 /220
最大的灾难 /224
国内的批评 /227
局势逆转 /233
第 9 章 霸王行动
病痛与恢复 /240
愤怒于盟友的推迟 /241
解放西西里 /243
前往魁北克 /245
短暂的休憩 /250
罗德岛 /252
一个奇怪的人 /253
身体欠佳 /256
大病初愈 /257
迫在眉睫的威胁 /259
关注天气 /261
第 10 章 胜利之路
伦敦遭袭 /266
“龙骑兵”行动 /269
自己的一些态度 /271
原子弹 /273
与斯大林磋商 /274
衰弱的罗斯福 /276
承诺破灭 /277
殷鉴未远 /279
三振出局 /281
总统陨落 /281
启示录 /288
第 11 章 诸事不顺
改革 /294
“盖世太保”——错误的评价 /295
同盟的破裂 /299
大选落败 /300
奖励和荣誉 /302
充满争议的观点 /304
财务问题 /305
“历史是反复发展的” /309
推动和解 /312
第 12 章 烈士暮年
热情减退 /322
新的美国总统 /324
压力凸显 /328
再次中风 /330
辞职压力 /331
百折不挠的决心 /332
最后的告别 /333
后座议员 /335
苏伊士危机 /337
每况愈下 /338
漫挥天下泪 /340
后 记
绪论 丘吉尔一生传略
丘吉尔出身贵胄,乃名门之后,倘若他和他家族中大多数的男性一样,在四十岁时便走到人生的尽头,此时盖棺论定的他是一名才华横溢但又特立独行的失败者;然而,与家族其余众人不同的是,丘吉尔此后还有大约五十年的辉煌人生,从而在大英帝国和世界历史上占据了独一无二的位置,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折往往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人的命运从此便判若云泥。从1940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这五年,是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的五年,也是整个西欧大陆笼罩在纳粹阴云下的五年。在此之前,丘吉尔早早就认识到纳粹和他们的领导者希特勒的危险,他抓住一切机会把并不乐观的真相告诉英国政府,呼吁当时正奉行绥靖政策的政府要积极对抗希特勒和纳粹,而不是步步退让试图安抚。他一遍遍地奔走疾呼,让英国立即整顿军备以对抗纳粹德国的重新武装。然而,他的呼吁得不到任何回应,其余的政客们都在作壁上观,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还把他当作受了政治刺激的怪人。
丘吉尔可谓生逢其时,甚至在年轻时候便已崭露头角;他渴望荣耀,却并不墨守成规;他不甘平庸,是一名天生的麻烦制造者;他是一位典型的贵族,品味颇受好评;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又努力去创造机会;他是一个乐于自我宣传的人,常用不拘一格的“非英式”的方式推广自己。
20世纪30年代,丘吉尔坚决地反对绥靖政策,因此也被有些人贴上“战争贩子”的标签。那段时光,是丘吉尔远离朝堂、远离权力中心的“茫然岁月”。和神话中的卡桑德拉一样(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凡她说出口的预言将全部实现,然而谁也不会信以为真),他的预言虽然准确,却似乎命中注定无人理睬。但命运对丘吉尔依旧有所眷顾,并未让他经历卡桑德拉般无休止的煎熬。1939年9月战争的爆发向世人证实了丘吉尔的预言的准确,同时宣告了英国政府绥靖政策的荒谬。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间,几周之内,纳粹军队席卷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此时的英国局势危若累卵。上台之时,他毫无保留地告诉民众,他们必须要面对愁云密布的未来。5月13日,丘吉尔在议会上如是说道:“我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我们面临的将是一场极为残酷的考验,我们面临的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你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克服一切恐惧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再长、再苦也要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丘吉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丘吉尔的演说始终慷慨激昂,毫无妥协退让情绪,因此被人称作充满“斗牛犬精神”。
丘吉尔将在二战中领导大英帝国视为自己的天降大任,他感觉,他的一生都在为这“最好的时光”准备着,努力着,直到命运真的降临的那一刻。诸多迹象表明,1889年那个在哈罗公学读书的15岁少年终将登上历史舞台。彼时的他,在父母和一些老师眼中,算得上是一个顽劣少年,终日麻烦不断,少有表现规矩的时候;而他在哈罗公学的学长穆尔兰·伊万斯,则看到了许多不同的东西。伊万斯清楚地记得:“和其他当时在哈罗就读的学生一样,我完全被这个非凡的男孩吸引了。他的智慧才能;他的勇敢,魅力,以及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冷静;灵活生动的想象力,细致入微的表达力,对世界和历史的洞察力——他总能给出自己独特的一针见血的见解,往往还令人信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眼睛中时刻闪耀的充满吸引力和同情的目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许多人都聚集在他身边,其中有许多人在年龄和能力上实际都超过他,却也甘心唯他马首是瞻。”
本书讲述的是丘吉尔一生的道路:在命运之门开启之前,少年的丘吉尔如何走过他漫长而又充满挫折坎坷的荆棘之路;年长的丘吉尔,如何成为“异类”,在这条艰苦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并最终走向胜利,走出一片坦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