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28877
1.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近代王阳明传记的开山之作,影响颇大,被同时代及后来出版的许多重要的王学著作广泛证引。
2. 《知行合一王阳明》遵循史料,兼收并蓄,用白话通俗的语言,完整地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
3.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钱穆、孙中山、蒋介石、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人一致尊崇的精神导师的成长史。
4. 《知行合一王阳明》精心遴选32页共六十余幅中外珍贵彩色插图,涉及王阳明图像、遗迹、作品等各个方面。
5. 《知行合一王阳明》随书附王阳明年谱,理清王阳明的成长轨迹和悟道历程。
6. 随书赠送配套音频,扫描书中的二维码,随时随地收听《知行合一王阳明》全文演播。
7.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文生僻字词独立注音注释,消解艰涩,轻松阅读。
8. 《知行合一王阳明》双封面设计,增加了烫黑、潘通墨专色工艺,装帧精美,彰显阅读品质。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例 言 | 001
·导 言 | 001
第一章 幼年生活与其家庭
第一节 世代的书香门第 | 008
第二节 奇异的诞生 | 012
第二章 不凡的童子
第一节 一个天才的小诗人 | 016
第二节 何为第一等事 | 020
第三章 少年时代之阳明
第一节 慷慨的游踪 | 024
第二节 新婚 | 028
第三节 学生生活 | 031
第四章 应试生活
第一节 “三人好做事” | 038
第二节 两次京师会试的失败 | 041
第三节 少年时代的矛盾个性 | 044
第五章 初入仕途的政治生活
第一节 游历心得的贡献.御边政策 | 050
第二节 九华山之游 | 053
第六章 改过自新的生活
第一节 溺于词章仙佛之最后觉悟 | 058
第二节 授徒讲学 | 063
第七章 贬谪中的虎口余生
第一节 抗疏入狱之生活 | 068
第二节 艰难困苦的途中 | 077
第八章 龙场生活
第一节 初至龙场 | 088
第二节 哲学上惊人的大发明 | 098
第三节 几封书信的力量 | 105
第四节 贵阳讲学 | 110
第九章 谪限满期后的升迁
第一节 治庐陵县 | 118
第二节 昌明圣学的时代 | 122
第三节 遨游啸咏山水的生活 | 126
第四节 纯孝至情流露的《陈情表》 | 130
第十章 剿平诸寇
第一节 倡行十家牌法 | 136
第二节 肃清贼寇 | 140
第三节 偃武修文的时期 | 147
第十一章 讨逆戡乱
第一节 扑灭宁王的逆焰 | 152
第二节 功成以后的谗谤 | 157
第十二章 晚年的生活
第一节 重返故乡 | 164
第二节 再平贼寇 | 167
第三节 大哲学家最后的人生 | 170
王阳明年谱 | 175
导 言
我们中国有件极可珍贵的宝物,可惜遗失在日本去了,现在愿我们大家,赶快去拿回来,自己享用,不要长此让它留在异国,替异国去发扬文化,扩张国力;而我们失主,不闻不问,还是摆起“天朝大国”的架子,以为本国的宝物很多,遗失了一二个,算不了怎么一回事,那就太可惜,而且是太不对呀!
这件宝物,是怎样一件东西呢?它有怎样的价值,可令人珍贵呢?遗失了不拿回来,有怎样的利害呢?想要明了这几个问题,须得请看下面的答案。
这件宝物,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曾经支配中国思想界,有百余年之久的“王学”!
至于要明了“王学”的价值,与其极可珍贵之点,则请先看几位明眼能识宝物的大家,对此宝物的评估:
黄梨洲说:
有明学术,……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故无姚江,则古来学脉绝矣!前夫阳明者,皆阳明之导河;后夫阳明者,皆阳明之华胄。……要皆以“王学”为中心。
毛大可说:
顺治末年,……赖世祖曰:“守仁之学,有似孟子。”……皇上谕之曰:“守仁之学,过高有之,未尝与圣学有异同也。”大哉王言!盖自是,而姚江绝学,经二圣断定,千秋万世,又谁敢有非之者!
梁启超说:
至于“王学”的大概,……可以说:“‘王学’是中国儒教、印度佛教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结婚所生的儿子。”……实在说来,明末的一百年内,“王学”支配了全中国,势极伟大;我自己很得力于“王学”,所以极推尊他。
好了,即此评估,已可了然“王学”的价值之一斑,不必再去“繁征博引”了。
以上是评定“王学”的价值,极可珍贵,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奉行的。至于王阳明的本身,是否也值得研究,我们再看几位大儒,对于阳明本身下的批评怎样:
刘蕺山说:
周子其再生之仲尼,明道不让颜子,横渠紫阳亦曾思之亚,而阳明见力,直追孟子。自有天地以来,前有五子,后有五子,斯道可谓不孤。
毛大可说:
尧舜相禅,全在事功;孔孟无事功,为千秋大憾。今阳明事功,则直是三代以后,数千百年一人。即令无学,亦既在孝弟忠信、正谊明道、志士仁人之上;而学复如是,虽使亲入圣门,亦应不出由赐下。
黄道周说:
文成出,而明绝学,排俗说,平乱贼,驱鸟兽……自伊尹以来,乘昌运,奏显绩,未有盛于文成者也。
梁启超说:
阳明才气极高,不但学问,便是事功也很伟大。
好了,有了这以上的批评,也可想见其余了。为使读者深一层地易于认识阳明起见,作者特再下一个简而且浅的介绍:“阳明不仅仅是一个大哲学家,而且还是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他的文学天才、教育主张、军事学识、政治才能,在在均能与他的哲学相媲美。别人纵博而不能专精,他却是愈博愈专愈精,他所以能超越前人之处即在此。”
我们看了上面的说话,已都知道王阳明是极有价值可以研究的一个人了;而他的学说,尤其是有研究的价值了。
既然是王阳明与他的学说,都有可研究的价值,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研究呢?研究之先,应从何处下手呢?
这也不用多谈,当然应该先从他的生活方面下手了。梁启超说:“居恒服膺孟子知人论世之义,以谓欲治一家之学,必先审知其人身世之所经历,盖百家皆然;况于阳明先生者,以知行合一为教,其表见于事为者,正其学术精诣所醇化也。”这几句话,真是确切而有至理。“经历”即是生活,要是想研究“王学”与王阳明,则非先从阳明生活方面下手不可。
阳明的生活,是个容易叙述的吗?不,不容易。虽然有年谱、行状等参考,然而决不能学写誊清账簿一般依样葫芦,有一件写一件的呆板工作。如若是这样“誊清”式写的阳明生活,倒不如直截了当的,看年谱、行状,还比较的好些。
综计他一生的生活,学骑射,学任侠,学词章,学佛修道,讲学化夷,投身政海,削平盗逆……许许多多的事迹,也不是这样一本小册子,所能叙述得完;更不是学殖(1)荒落的我,所能胜此重任!
最后,我敢大声告诉读者说:
第一, 这本《王阳明生活》,乃是作者初次的试作,目的在借以引起读者研究阳明生活的兴趣。
第二, 这本《王阳明生活》,是备作读者研究“王学”一个小小的参考资料。
第三, 这本《王阳明生活》,是个催起读者、收回遗失在日本的珍贵宝物之推动机。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 曾国藩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梁启超
阳明学*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日本儒学家 冈田武彦
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钱穆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余秋雨
世代的书香门第
要是提起阳明的家庭,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它。哪八个字呢?就是“书香门第,诗礼人家”这八个字。自从他的六世祖性常,一直到阳明,代代都是饱学名士,而且都是气节高超、孝行纯笃的;阳明的一生学问事业,实在受了家庭不少的影响。
阳明最初的祖先,是晋朝光禄大夫名览,原本琅琊人。览的曾列羲之(就是我国称为“字圣”的),少随父旷渡江,家于建康,不久,徙会稽;后来子孙,又迁剡之华,再迁石偃,复迁达溪。
二十三世迪功郎(1)名寿者,重迁至浙江余姚;由此以后,再也没有迁移到别处了。
到元末明初时,阳明的六世祖,名纲字性常的。以文学知名,兼有大将之才,尤善识鉴。元末,天下大乱,奉母避兵于五泄山中,少与明诚意伯刘伯温友善。元亡明兴,刘伯温特荐于朝。时性常年已七十,而齿发精神还如少壮。官为兵部郎中,不久,潮民不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携十六岁子彦达往,竟及于难。彦达亦随入贼中,见父被害,则从旁哭骂求死,贼欲杀之,其贼酋不允,并容他缀羊革裹父尸而归。御史郭纯奏其事闻于上,为庙祀增城,并录用彦达。奈彦达痛父之死,愿躬耕养母,终身不仕,所以没有出来做官。
与准字公度,乃彦达子。少秉父教,隐居不出。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使者至县,欲起翁,翁闻亟避,因而坠崖伤足,始免。但又恐有罪,不得已,以子世杰代之。与准长于易,曾著《易微》数千言。
世杰少有圣贤之志,尽通四书五经,及宋诸大儒之说。代父被征,备邑庠弟子员,旋即无意仕进。母临终时,嘱以家贫宜仕,乃应贡。祭酒陈敬宗荐于朝,未报而殁,著有《槐里杂稿》数卷。
天叙名伦,世杰子,人称竹轩先生,这就是阳明的祖父了。他的父亲死后,遗留下的仅仅书史数箧。竹轩于书无所不读,故异常渊博。魏瀚说他:“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古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我们由此也可想见其为人。阳明之所以能成名,受祖父影响颇深,尤其是文学的方面。
阳明的父亲,名华,字德辉,别号实庵,复号海日翁。因曾读书龙泉山中,所以人又称他为龙山先生。从小,其祖授以古诗歌,经耳后便能背诵。六岁时,便道德非常之好,能拾金不昧。幼年气概迈众,见者无不惊叹。应试,大魁天下。不畏权势,敢于谏君之失。阳明忤刘瑾,瑾移怒德辉。瑾微时极慕德辉品望,闻阳明的父亲,即是德辉,怒稍解。阴使人召德辉,谓一见可立令跻相位。德辉峻拒不可,因此瑾欲陷之为快。母亲岑夫人殁后,寝苫蔬食,哀毁逾节,那时他也已有七十多岁了。阳明的道德,多为他父亲遗传,“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真不差呀。
德辉的元配夫人姓郑,就是阳明的母亲。阳明出世不久,他母亲便与可爱的亲儿长别了。继室姓赵,生了一女,嫁给徐爱(字横山,乃阳明门人)。又生二子,名守文、守章。侧室姓杨,生守俭。都是阳明的兄弟,但都远不及阳明。
阳明的夫人姓诸,因不育,抚从子正宪为子。诸卒,继娶张夫人,生一子,名正亿。生后不久,阳明便死了。
阳明的天资,本来就聪敏异常,又加之生到这样的好家庭里,受的又是家庭中良好教育,再复感受祖父、父亲的道德、文学影响,故能成就如许大功业,造成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