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25234
在影响20世纪历史的所有英国人中,丘吉尔是众多高山中的喜马拉雅,他是精力旺盛的天才、同情穷人的贵族、入不敷出的高收入者、滔滔不绝的实干家、俯视同侪的演说家、带领英国走出黑暗的领导者。
在所有丘吉尔传记(单卷本)中,罗伊·詹金斯的这部著作堪称翘楚,权威、丰富、精彩,充满内部人士的洞见和敏锐。
作者*的优势在于对英国政治的熟稔,“我想自己还有资格宣称,在所有为丘吉尔著书立传的人中我有着*丰富的议会及内阁从政经历。”他曾经担任地位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工党副领袖、欧盟委员会主席,还曾担任下议院议员长达34年,与26岁进入下议院待了60多年的丘吉尔做过16年同事,如果要找一位和传主同样熟悉威斯敏斯特的作者,罗伊·詹金斯不做第二人想。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他的身影几乎覆盖了20世纪2/3的时间,有人说他是维多利亚时代*后一位政治家,但他为了一千英镑的演讲收入放弃了向女王宣誓效忠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永远在历史上占有一页,但无人可及的超长政治生涯里,他的主战场是威斯敏斯特、是下议院;竞选、开会、演说、写作、度假,抛开这些丘吉尔的人生就所剩无几了,而这无损于他的伟大。
丘吉尔是著作等身的领导人,关于他的传记、回忆录、历史作品也是汗牛充栋。写作丘吉尔传记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罗伊·詹金斯成为*年逾八旬的应战者。他利用丘吉尔相关的著作、回忆里、书信、演讲集、议会记录,为读者提供了丘吉尔传记中的权威之作。这部传记精密仔细地剖析丘吉尔,条理清晰、令人信服地记述了他的思想、抱负、不容忽视的优点和同样不容忽视的缺点,以及一个贵族子弟、一个轻骑兵上尉如何*终在波诡云谲的20世纪中领导一个帝国投入*大的战争并取得胜利。
前 言
议会术语表
部 自负的年轻人:1874—1908
章 出身寒微
第二章 帝国少尉与天赐良机的记者
第三章 奥尔德姆与南非
第四章 从托利党人到自由党人
第五章 出任大臣
第六章 事业上升的次官
第二部 萤火虫的微光:金色晨曦,1908—1914
第七章 两次竞选活动与一座祭坛
第八章 贸易部的魔法师学徒
第九章 年轻的内政大臣
第十章 从监狱到战舰
第十一章 “统帅国王的海军”
第十二章 阿斯奎斯王国里的丘吉尔
第三部 青铜色的正午,1914—1918
第十三章 徒劳忙碌的海军大臣
第十四章 在海军部的后几个月
第十五章 四十岁前途断送?
第十六章 荒谬的上校和失算的重返政界
第十七章 劳合·乔治的救护车稍后就到
第十八章 充分利用军火部
第四部 踟蹰的午后阳光:1919—1939
第十九章 坚定的反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与爱尔兰的和平缔造者
第二十章 没有党派、没有“一席之地”的政客
第二十一章 金本位制和大罢工
第二十二章 孜孜不倦的作家
第二十三章 异类出局
第二十四章 在野岁月的愚蠢
第二十五章 早响的闹钟
第二十六章 军备与盟约
第二十七章 从退位到慕尼黑
第二十八章 后一年的和平
第五部 国家救星,世界之光?1939—1945
第二十九章 同德国悄然开战,与张伯伦摇摆不定地和解
第三十章 从峡湾的惨败到唐宁街的胜利
第三十一章 五月里的二十一天
第三十二章 妙不可言的1940年之夏
第三十三章 不列颠之战与闪电战的开始
第三十四章 不再孤军奋战
第三十五章 英美联姻
第三十六章 转折年
第三十七章 从卡萨布兰卡到德黑兰
第三十八章 法国回归
第三十九章 进入结束阶段
第四十章 欧洲的胜利与英国的失败
第六部 夜色灰暗?1945—1965
第四十一章 “英国病人”
第四十二章 两次大选与一场重生
第四十三章 全体通过的政府
第四十四章 “燃油将要耗尽的……飞机……”
第四十五章 庆祝会与后的退场
第四十六章 夕阳缓缓西沉,沉得那么缓慢
尾 注
参考文献
2001年2月末,当写完本书的后一章时,我仅仅比46年前的丘吉尔年轻几日,那时他的第二个首相任期正接近尾声。在众多以丘吉尔为写作主题或者涉及丘吉尔的作者中——50至100人——我至少可以宣称自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我想自己还有资格宣称,在所有为丘吉尔著书立传的人中我有着丰富的议会及内阁从政经历。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却无法宣称自己对丘吉尔十分了解。在1941年一个令人难以忘怀(对我而言)的场合下,我父亲将我引见给了丘吉尔,当时老议会大厦已经被炸毁了,下议院在临时办公地——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执事大院的英国国教总部大楼——举行会议,大约就在那个时候我聆听了几场丘吉尔著名的演说,有些是议会里发表的,还有一部分是广播讲话。在战争期间,以及战争阴影仍然笼罩的战后岁月里,他在我的生活里始终无处不在,对于我的同辈人来说同样如此。
1941年的会面很短暂,7年之后我成为了一名年轻的下院议员,接下来的16年里一直与他在下议院共事。我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当然我身处在另一方阵营中——他是另一党的成员,随之成为自己第二届政府的首脑,后我还目睹了他在议会里长达9年的沉寂期,自始至终、或多或少都怀有对他的敬仰。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见证了一种独一无二,同时又遥不可及、高深莫测的现象。那种感觉就仿佛是从一家普通酒店的阳台上看着一壮阔的山景,你和大山之间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大山有时被令人难忘的光芒照耀着,有时也会俯临下面的云层。这16年里我与他不曾有过重要谈话,我怀疑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尽管在他生命后一段时间里我成为了“另一个俱乐部”(他一直牢牢地执掌着该俱乐部的大权)的一员,然而我只是刚刚赶上参加他的讣告发布会。
尽管如此,与丘吉尔本人相交甚少的事实却从未令我感到困扰,虽然对冒险为丘吉尔作传一事我始终顾虑重重。我相信传记写作并不需要亲身经历的参与,甚至亲身经历并不一定会为写作带来有益的帮助。亲身经历能给予人以启发,同样也能扭曲事实。我对艾德礼十分熟悉,同查尔斯·温特沃斯·戴克与阿斯奎斯则从未谋过面,然而我不认为戴克与阿斯奎斯所作传记因为这一点不足而存在多少缺陷,正如我也并不认为53年前我为艾德礼撰写的那部不成熟的传记会因为我对他十分熟悉而获得更高的质量。
相比于戴克与阿斯奎斯,更为明显的是我与格莱斯顿从未结识,也从未见过他本人。为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的政坛泰斗撰写传记之初我始终迟疑不定,但担心的不是自己从未见过他,而是唯恐他传奇的一生会令我无处下笔,尤其是考虑到他痴迷于辩论神学和礼拜仪式等问题的辩论,我就愈加感到挫败。尽管如此,提笔之后我始终不曾后悔撰写格莱斯顿的传记。
写作丘吉尔传,我的顾虑甚至更为强烈。从数量上而言,现有的有关丘吉尔的作品是格莱斯顿的数倍之多。从阿斯奎斯到格莱斯顿,再到丘吉尔,这个进步的过程以几何级数发展着。可以说《丘吉尔传》的工作量是《格莱斯顿传》的五倍。从另一方面而言,完成格莱斯顿传之后宏大的主题便一直吸引着我,而不是令我怯步。为中量级的人物撰写大型传记——即使主人公本身十分有趣,例如都值得重新评价的威廉·哈考特或约翰·莫莱——就如同出征喜马拉雅山之后缓步登上斯诺登山所获得的喜悦一样。
有两位关键性的人物终说服了我撰写《丘吉尔传》一书。一位是安德鲁·阿多尼斯,谈到这个问题时他的态度几乎同上述我打的这个比方一样。他说:“在格莱斯顿之后还有一个方向,也只有这么一个方向不会让你的写作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是丘吉尔。”另一位影响我的人就是玛丽·索姆斯(玛丽·丘吉尔) , 她对我的影响不下于阿多尼斯,甚至更具决定性。在我仍旧迟疑不决的时候,她同往常为我提供帮助一样慷慨地鼓励我,而且不到已经没有机会更改的时候她从不会要求阅读我的书稿。她曾热情洋溢地对我说: “我非常希望再有一位自由党人研究我的父亲。”之前自由党人的著作,她指的是维奥莱特·博纳姆·卡特夫人于1965年出版的《我所了解的温斯顿·丘吉尔》。我在1964年为维奥莱特夫人(父姓为阿斯奎斯)的父亲撰写的传记(《阿斯奎斯》)曾引起过夫人的不满,我只希望这部丘吉尔传不会招致玛丽同样的反应。
正如面对“格莱斯顿”一样,在完成“丘吉尔”之后我始终未曾感到后悔。我发现他比格莱斯顿更值得我付出热情和努力。事实上,正如读者将在本书后一段中读到的那样,在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我对这两位政治家品格的比较改变了,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中豪杰,但是丘吉尔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比格莱斯顿略微领先了。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的人或许会说,这只证明了我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永远认为手头的工作远比其他作品重要得多。我不会因为这样的评价就为自己满怀敬意埋头于这些作品而感到遗憾。我越发坚信所有的伟人都自有古怪诙谐的一面。格莱斯顿与丘吉尔具有这种天性,戴高乐将军也不例外,正如私下里表现出的那样,在他的身上有着2/3政坛伟人与1/3幽默角色的成分。
我无法宣称自己发现了丘吉尔更多的事实,涉及他的出版读物和资料数量之庞大令这一点绝无可能。我也不是一个“揭露性”传记的坚定爱好者。丘吉尔在一生中是一个百无禁忌、无遮无拦的人,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并不存在太多隐秘之事。几乎所有的事实都在由伦道夫·丘吉尔发起,但基本由马丁·吉尔伯特爵士执笔完成的8卷本鸿篇巨著——从1966年至1988年出版的丘吉尔官方传记——中得到了呈现。每一位研究丘吉尔一生的门徒都依赖这套传记的帮助,或许还更多地求助于多达13卷的辅助性资料集《官方传记附录》和更名为《丘吉尔战争文稿》三卷本文献集,这两套书分别收录了截至1939年和1941年的文献资料。当这笔宝藏(目前依然如此)耗尽时,参阅者立即就会产生一种匮乏感。后继出现的作者都对马丁·吉尔伯特深怀感激。
对于安德鲁·阿多尼斯我也怀有同样的感激之情,上文中已经提过他对我的决定性建议。此外,他还利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挑剔的目光逐页审读了这部作品的打印稿。去年秋天的一段时间里,想到自己的病情可能不允许我继续完成这部作品的后8章,我断定能够替自己完成这项工作的或许只有他。幸运的是,我的担忧毫无必要,但是我对他依然怀有深深的感激。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出自我辛勤的劳动,都会被我写得几乎难以辨认,但是阿多尼斯却改变了这条规则。书中三四个长达数百字、承上启下的段落都出自他的笔下,我只对其稍加修改而已。
另外我还对我的秘书迦玛·麦克弗森同样心存感激,在我的略微协助下,她将我几乎模糊不清的手稿变成了打印稿,同时还对我的行文流露出振奋人心的十足热情。还有一些人完全出于自愿,逐字逐句地阅读了麦克弗森完成的打印稿,对我提出了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他们是:马克斯·黑斯廷斯,亚瑟·施莱辛格,已故的格林威治的哈里斯男爵,当然还有我的妻子。还有一些人分别读过书中的部分章节。
此外,还有一些人应当被称为这部作品的专业助产士:我的文学代理人迈克尔·西森斯,他也参与发起了这个写作计划,并始终如一地给予我鼓励;小伊恩·查普曼负责将书稿变成了漂亮的出版书籍,后来这项工作转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杰里米·特里瓦珊负责;彼得·詹姆士堪称是追求细节的编辑大师;对于尾注部分中的文献索引,罗比·洛一丝不苟;还有纽约法勒-斯特劳斯&吉鲁出版社的伊丽莎白·西弗顿,她要求美国版《丘吉尔传》附加相关说明,这也让不少英国读者读起来更容易。
无与伦比的丘吉尔传记。
——玛丽·丘吉尔(丘吉尔之女)
这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上乘历史著作及传记杰作……一位勇敢,甚至可以说莽撞地试图再一次为丘吉尔的一生撰写专著的作家——至少在十年里,甚至更长的一段时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安德鲁·罗伯茨(英国历史学家、《拿破仑大帝》作者)
单卷本丘吉尔传记中无与伦比的作品。
——(美国历史学家,《皇帝总统》、《一千天——肯尼迪在白宫》作者)
精彩的作品……詹金斯比之前每一位传记作家都更加准确地捕捉到了丘吉尔的精髓……一部权威传记……即使历史学家麦考利男爵也写不出更出色的丘吉尔传。”
——约翰·查姆利(英国历史学家,《丘吉尔:荣耀的终结》作者)
《丘吉尔传》一书对上一世纪三分之二时间的历史进行了精彩的讲述……这是一部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作品。”——约翰·坎贝尔(历史学家,《撒切尔传》作者)
如果说世间存在完美传记的话,《丘吉尔传》便是这样的传记作品。
——罗伯特·哈里斯(英国小说家,《祖国》作者)
阅读罗伊·詹金斯这部传记杰作时,我们对形成丘吉尔领导才能的各种天赋愈发感到惊叹……詹金斯的《丘吉尔传》是一部权威著作。
——哈罗德·埃文斯(英国历*伟大的报纸编辑,爵士,《》作者)
如其笔下描述的主人公一样,罗伊·詹金斯男爵本人也同样是一位杰出的传记作家、自传作家及记者……一部令人叫绝的杰作。
——约翰·格里格(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传》作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