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3052
内容简介
《不泯的记忆:口述焦裕禄》以口述史的形式,再现了焦裕禄一生的先进事迹。作者深入农村一线、田间地头,走访基层社区,远赴外地,采访与焦裕禄一起战斗、生活、工作过的战友、同事、领导、亲友和基层群众,并参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历史档案,为研究焦裕禄精神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
目 录
出版说明
焦裕禄生平
不泯的记忆(代序)
章 战友怀念
上靠共产党下靠人民群众
岂因生死趋避之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
坚如磐石的信念
俺的支前大队长
他是我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焦裕禄生平
不泯的记忆(代序)
章 战友怀念
上靠共产党下靠人民群众
岂因生死趋避之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
坚如磐石的信念
俺的支前大队长
他是我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第二章 人民呼唤
咱和人民群众是一家
甘做人民的好儿子
永不熄灭的薪火
多才多艺的指导员
讲正气勇担当
打得好来打得好
推倒神像办学堂
敢啃“硬骨头”的焦区长
智斗叛匪平息暴乱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襟怀坦荡天地宽
难以忘怀的同学情
人民的忠诚卫士
智斗顽匪“毁人坑
植柳封沙
谆谆教诲如沐春风
党是头颅团是手足
一丘一壑总关情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焦书记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不眠的雷雨之夜
两袖清风来去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沿着焦书记的足迹坚定走下去
尉氏台”东方红
界碑人民心中的丰碑
民心大如天
一件棉衣寄忠贞
什么事都没有群众的事大
求真务实的焦书记
走群众路线拜群众为师
……
第三章 领导回忆
第四章 亲人追思
附录:焦裕禄大事记
后 记
在线试读
《不泯的记忆:口述焦裕禄》:
1948年,焦裕禄同志任尉氏县彭店区区队指导员,直接领导参与剿匪反霸与土地改革斗争。他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一心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公仆意识和担当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使我终生难忘。
那时,我爱看焦裕禄主演的戏剧《血泪仇》,每看一次就会受到一次深刻教育,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如今,那催人泪下的场景犹在眼前,那动人心魄的唱腔犹在耳边,那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血泪仇》主要讲述了贫苦农民王东才,被横行乡里的田保长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旧社会及国民党反动派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劳苦大众的阶级恨、血泪仇,说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走上光明前途。
我记得剧情是这样的:当初,王东才家有几亩薄田和两间破草房,由于地主逼债被迫作了抵押,一家老小六口人被逼无奈住进破庙里,每天靠要饭糊口,艰难度日。
有一次,王东才带着儿子小栓出去要饭,被田保长抓了壮丁。正当全家人焦急万分的时候,小栓从外面跑回来,泣不成声地向爷爷奶奶哭诉了爹爹的遭遇。这时,全家人强压怒火,来找田保长理论,心狠手辣的田保长逼着他们拿钱赎回。无奈之下,王东才的妻子强忍悲痛,只得把幼小的女儿卖到了田家。
王东才回家不久,又一次被田保长抓走了,妻子为要回丈夫,却被田保长活活踢死,母亲得知情况后痛不欲生,撞墙而死。后来,王东才的父亲带着孙子小栓要饭逃到了解放区,从此,过上了平安日子。后,王东才在党的帮助下一家人得到了团聚。
经过党的教育培养,王东才回到家乡,积极带领人民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捉住了罪大恶极的田保长,进行公审枪决。每到这时,台下泣不成声的观众就会群情激昂地欢呼、呐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贫苦农民报仇,为贫苦农民雪恨”的口号如雷震天,不绝于耳。
焦裕禄出于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他善于刻苦学习,敢于迎难而上。正如他自己所说:“虽然我不会演戏,但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党需要,我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努力完成。”
在剧中,焦裕禄同志饰演的王东才形象.深受群众欢迎。演出时,他把强烈的阶级情感融入到了人物内心,把自己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被抓过壮丁,当过苦工的亲身经历倾注到了角色之中,演得是那样自然,那样生动,那样真切。他的每一次演出都能打动观众,《血泪仇》的演出给我们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阶级教育课。
我小时候喜欢拉板胡,焦裕禄在哪儿演出我就跟到哪儿看。一天,他把我领到刘庚申家,教我学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他一句一句地耐心教,我一句一句地认真学,不大工夫,我就能完整地唱下来了。从此以后,我没事就去找焦裕禄学拉板胡,学唱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刀进行曲>等都是焦裕禄手把手教会我的。
焦裕禄在空闲时总是召集一群孩子,给他们讲革命故事,教他们唱革命歌曲,让他们懂得革命道理。在彭店期间,他经常住在刘庚申家,直接把刘庚申母亲称呼为妈。他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都说他不像个当官儿的,我们非常拥护他。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党、为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他高尚的思想情操永远根植于我们心中。
……
1948年,焦裕禄同志任尉氏县彭店区区队指导员,直接领导参与剿匪反霸与土地改革斗争。他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一心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公仆意识和担当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使我终生难忘。
那时,我爱看焦裕禄主演的戏剧《血泪仇》,每看一次就会受到一次深刻教育,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如今,那催人泪下的场景犹在眼前,那动人心魄的唱腔犹在耳边,那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血泪仇》主要讲述了贫苦农民王东才,被横行乡里的田保长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旧社会及国民党反动派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劳苦大众的阶级恨、血泪仇,说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走上光明前途。
我记得剧情是这样的:当初,王东才家有几亩薄田和两间破草房,由于地主逼债被迫作了抵押,一家老小六口人被逼无奈住进破庙里,每天靠要饭糊口,艰难度日。
有一次,王东才带着儿子小栓出去要饭,被田保长抓了壮丁。正当全家人焦急万分的时候,小栓从外面跑回来,泣不成声地向爷爷奶奶哭诉了爹爹的遭遇。这时,全家人强压怒火,来找田保长理论,心狠手辣的田保长逼着他们拿钱赎回。无奈之下,王东才的妻子强忍悲痛,只得把幼小的女儿卖到了田家。
王东才回家不久,又一次被田保长抓走了,妻子为要回丈夫,却被田保长活活踢死,母亲得知情况后痛不欲生,撞墙而死。后来,王东才的父亲带着孙子小栓要饭逃到了解放区,从此,过上了平安日子。后,王东才在党的帮助下一家人得到了团聚。
经过党的教育培养,王东才回到家乡,积极带领人民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捉住了罪大恶极的田保长,进行公审枪决。每到这时,台下泣不成声的观众就会群情激昂地欢呼、呐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贫苦农民报仇,为贫苦农民雪恨”的口号如雷震天,不绝于耳。
焦裕禄出于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他善于刻苦学习,敢于迎难而上。正如他自己所说:“虽然我不会演戏,但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党需要,我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努力完成。”
在剧中,焦裕禄同志饰演的王东才形象.深受群众欢迎。演出时,他把强烈的阶级情感融入到了人物内心,把自己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被抓过壮丁,当过苦工的亲身经历倾注到了角色之中,演得是那样自然,那样生动,那样真切。他的每一次演出都能打动观众,《血泪仇》的演出给我们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阶级教育课。
我小时候喜欢拉板胡,焦裕禄在哪儿演出我就跟到哪儿看。一天,他把我领到刘庚申家,教我学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他一句一句地耐心教,我一句一句地认真学,不大工夫,我就能完整地唱下来了。从此以后,我没事就去找焦裕禄学拉板胡,学唱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刀进行曲>等都是焦裕禄手把手教会我的。
焦裕禄在空闲时总是召集一群孩子,给他们讲革命故事,教他们唱革命歌曲,让他们懂得革命道理。在彭店期间,他经常住在刘庚申家,直接把刘庚申母亲称呼为妈。他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都说他不像个当官儿的,我们非常拥护他。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党、为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他高尚的思想情操永远根植于我们心中。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