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45091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中讲述的真实故事,虽非惊天动地,亦无传奇色彩,但却感人肺腑,回味无穷,反映出一个科技工作者认真而踏实、严格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和反映了汪燮卿院士的主要个人经历,包括求学、工作和家庭情况,重点描写了汪院士从事石化科学技术事业的奋斗历程,突出反映了其为炼油和石油化工科技开发所做出的贡献。
目 录
引子(001)
章家乡与童年(003)
父亲和茶圩镇(005)
童年(012)
第二章小学生涯(019)
靖端小学(021)
逃难在西徐的日子(022)
进城上育德高小(031)
入读西门小学(034)
第三章中学时代(039)
考入衢中(041)
初一在塘公(044)
初二迁回城里天宁寺(047)
初三回到衢中原址(049)
衢中的高中阶段(057)
第四章参加土改(065)
第五章大学时代(093)
离家北上(095)
在清华二院(098)
清华老师和同学那些事(101)
团支部工作(104)
校园的政治运动(106)
加入共产党(108)
转到石油学院(109)
分配学人造石油专业(114)
当政治辅导员(121)
被选中出国留学(125)
第六章留学东德(129)
漫长的旅途(131)
途经莫斯科(135)
在莱比锡学德文(137)
感受战后的德国(141)
进麦塞堡化工学院(149)
约见雷曼教授和莱勃尼茨教授(152)
万事开头难(157)
严酷的外事纪律(164)
失败的追“风”(167)
去贝林做论文(171)
回国集训(177)
完成学业(182)
归国前去工厂参观(184)
生活在德国人中间(186)
再见,麦塞堡(189)
回访那片土地(193)
第七章军用油品分析研究(195)
军用燃油的组成和分析研究(197)
军用润滑材料的解剖分析(208)
主持电子显微镜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研究(214)
核磁共振仪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研究(219)
有机质谱仪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研究(226)
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安装调试和应用(241)
第八章“文革”那些日子里(245)
化解飞机熄火谜团(247)
红旗轿车用油研究(249)
破解马王堆之谜(253)
赴河南干校政治学习(258)
找出航煤变色原因(262)
第九章出访做兼职翻译(265)
赴西欧考察炼油设备(267)
引进西德修井作业机(269)
1974年6月访问联邦德国(271)
赴美国考察引进设备(277)
参观法国博览会(280)
出访欧洲考察石油公司(281)
考察西德和英国石油化工技术(283)
参加瑞士达沃斯论坛(284)
第十章主持开发催化裂化家族工艺(293)
DCC工艺(297)
DCC-Ⅱ型工艺(312)
MGG和ARGG工艺(313)
MGD工艺(317)
MIO工艺(318)
CPP工艺(320)
第十一章创新是责任创新是兴趣(329)
开发含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工艺(RACC)(332)
劣质重油裂化与焦炭原位气化技术RGCT(341)
移动床甲醇制丙烯(MMTP)技术(351)
吸附强化水蒸气重整制氢工艺开发(356)
原油直接生产烯烃和芳烃(COTOA)(360)
第十二章在世界石油大会规划委员会工作(363)
第十三章战略咨询与院士工作站活动(379)
节油与替代能源研究(381)
发展生物质能(402)
院士工作站活动(412)
第十四章岁月钩沉(423)
戳穿“水变油”骗局(425)
固体酒精的解剖与试制(430)
《石油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工作无果而终的
反思(432)
第十五章我的家庭(437)
与叶嗣懋的那些陈年往事(439)
八年后的重逢(446)
别有风格的婚礼(450)
解决两地分居,嗣懋走上新工作岗位(458)
一双儿女(463)
家庭的点点滴滴(464)
传外篇同行眼中的汪燮卿(469)
殚精竭虑作奉献(471)
借来东风行春雨(481)
异想才能天开——汪院士指导我们开发新工艺(485)
大家风范良师益友(488)
学生眼中的老师(492)
附录一汪燮卿大事年表(518)
附录二汪燮卿主要论著目录(526)
附录三汪燮卿主要授权专利(540)
后记(560)
章家乡与童年(003)
父亲和茶圩镇(005)
童年(012)
第二章小学生涯(019)
靖端小学(021)
逃难在西徐的日子(022)
进城上育德高小(031)
入读西门小学(034)
第三章中学时代(039)
考入衢中(041)
初一在塘公(044)
初二迁回城里天宁寺(047)
初三回到衢中原址(049)
衢中的高中阶段(057)
第四章参加土改(065)
第五章大学时代(093)
离家北上(095)
在清华二院(098)
清华老师和同学那些事(101)
团支部工作(104)
校园的政治运动(106)
加入共产党(108)
转到石油学院(109)
分配学人造石油专业(114)
当政治辅导员(121)
被选中出国留学(125)
第六章留学东德(129)
漫长的旅途(131)
途经莫斯科(135)
在莱比锡学德文(137)
感受战后的德国(141)
进麦塞堡化工学院(149)
约见雷曼教授和莱勃尼茨教授(152)
万事开头难(157)
严酷的外事纪律(164)
失败的追“风”(167)
去贝林做论文(171)
回国集训(177)
完成学业(182)
归国前去工厂参观(184)
生活在德国人中间(186)
再见,麦塞堡(189)
回访那片土地(193)
第七章军用油品分析研究(195)
军用燃油的组成和分析研究(197)
军用润滑材料的解剖分析(208)
主持电子显微镜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研究(214)
核磁共振仪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研究(219)
有机质谱仪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研究(226)
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安装调试和应用(241)
第八章“文革”那些日子里(245)
化解飞机熄火谜团(247)
红旗轿车用油研究(249)
破解马王堆之谜(253)
赴河南干校政治学习(258)
找出航煤变色原因(262)
第九章出访做兼职翻译(265)
赴西欧考察炼油设备(267)
引进西德修井作业机(269)
1974年6月访问联邦德国(271)
赴美国考察引进设备(277)
参观法国博览会(280)
出访欧洲考察石油公司(281)
考察西德和英国石油化工技术(283)
参加瑞士达沃斯论坛(284)
第十章主持开发催化裂化家族工艺(293)
DCC工艺(297)
DCC-Ⅱ型工艺(312)
MGG和ARGG工艺(313)
MGD工艺(317)
MIO工艺(318)
CPP工艺(320)
第十一章创新是责任创新是兴趣(329)
开发含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工艺(RACC)(332)
劣质重油裂化与焦炭原位气化技术RGCT(341)
移动床甲醇制丙烯(MMTP)技术(351)
吸附强化水蒸气重整制氢工艺开发(356)
原油直接生产烯烃和芳烃(COTOA)(360)
第十二章在世界石油大会规划委员会工作(363)
第十三章战略咨询与院士工作站活动(379)
节油与替代能源研究(381)
发展生物质能(402)
院士工作站活动(412)
第十四章岁月钩沉(423)
戳穿“水变油”骗局(425)
固体酒精的解剖与试制(430)
《石油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工作无果而终的
反思(432)
第十五章我的家庭(437)
与叶嗣懋的那些陈年往事(439)
八年后的重逢(446)
别有风格的婚礼(450)
解决两地分居,嗣懋走上新工作岗位(458)
一双儿女(463)
家庭的点点滴滴(464)
传外篇同行眼中的汪燮卿(469)
殚精竭虑作奉献(471)
借来东风行春雨(481)
异想才能天开——汪院士指导我们开发新工艺(485)
大家风范良师益友(488)
学生眼中的老师(492)
附录一汪燮卿大事年表(518)
附录二汪燮卿主要论著目录(526)
附录三汪燮卿主要授权专利(540)
后记(56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