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48425
他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华人首富宝座,让几乎所有的华人企业家都心悦诚服;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是无数渴望成功的人心目中的偶像;他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他主导了香港半个世纪的地产风云;他经营着世界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内地的输电线;他的公司被誉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他是财富与成功的象征??他就是商界“超人”
李嘉诚——华人的骄傲。
李嘉诚书写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创业神话——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30岁即成为千万富翁。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一种象征,他以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商业帝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更为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
但谁能想到,繁华背后,这位声震世界的亿万富豪竟有着辛酸的过往:他少小离乡,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由于父亲的不幸早逝,他小小年纪便步入社会,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一家的生计四处奔波。他当过要擅长察言观色的小伙计,做过受人白眼的商业推销员,直到他成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塑胶花工厂主,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誉,才开始大展宏图。他涉足地产业,成立长江实业;之后进军世界,实现跨国跨地区投资;后辗转股市,成为屡战屡胜的大赢家;又涉足货运行业、网络传媒??如今,李嘉诚旗下长和系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56个国家,涉及投资产业、地产、货柜码头、石油、电讯、网络科技、文化传媒、零售、航空等多个领域,这使他成为华人历史上横跨产业最多、国家最多的企业家。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曾评价李嘉诚说:“环顾亚洲甚至全球,仅有少数的企业家能够从贫苦的出身中战胜种种艰险,成功挑战,建立起一个业务多元化且遍布全球56个国家的庞大商业帝国。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美誉。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其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视野与超凡成就的强人!”
李嘉诚缔造的商业神话,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成为众多创业人士和追求成功者反思、学习的典范。在仰望这位传奇富豪的同时,人们不禁好奇: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人际关系的穷苦孩子,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亿万首富的?一个小伙计是运用怎样的智慧而成就万人瞩目的商业传奇的?本书就为你破解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的秘密。
纵观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会发现,李嘉诚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人一筹的经营管理才能和高超的做人艺术。
2006年9月,《福布斯》杂志集团执行董事长史蒂夫·福布斯将第一届“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颁发给李嘉诚。史蒂夫·福布斯说:“我祖父(《福布斯》杂志的创办者)以前常说,做生意的目的是制造快乐,而不是积累金钱。没有人比李嘉诚更符合我祖父的理念。他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慈善家,他是我们这一代与后代人的好榜样。”如今,这位耄耋之年的华人巨商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他的影响力早已毋庸置疑。人们在感慨、钦佩这位传奇人物的同时,更希望从他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与智慧。本书的编写,正是意在为渴望成功的人士提供这样的借鉴。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述了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中篇阐述了李嘉诚的经商之道,下篇介绍了李嘉诚的做人处世哲学。本书通过对李嘉诚成长历程中的人生经历、经营之术及为人处世之道的详细阐述,将李嘉诚的成功智慧展示给读者,希望读者对李嘉诚的人生智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将其吸纳、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去,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人生财富,成为自己实现目标和梦想的智慧资本,让自己能早日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实现幸福人生。
第二章
稳中求进
——稳健中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未买先想卖
回望李嘉诚几十年的商业生涯,商业环境的风云突变并不罕见。他历经两次石油危机、亚洲金融风暴等历史性的重大危机,能够在长达50年的经营中,从未有一年亏损,直到最近几年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利润增长,如果用“幸运”来解释显然远远不够。《全球商业》曾采访过李嘉诚,其间李嘉诚的回答或可以管中窥豹。
李嘉诚谈道:“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的确,成功并非神来之笔,而是步步为营的结果。当别人看他是一飞冲天的“超人”,他自己却在沉思,要不要出手,出手后的结果是什么。
在顺境时居安思危,巧妙布局,在关键时刻突发奇兵,在李嘉诚投资之中比比皆是。但是在逆境中呢?逆境中李嘉诚同样从容不迫,要么坚持,要么退步,要么完全撤出,李嘉诚的掌控步调依然井井有条。
所以,李嘉诚告诉记者,做生意,一定要有周详的计划。危机感的体现,其中一点,就是在做生意之前,未投入资本之前,要考虑一下:“投资时我就是先设想,投资失败可以到什么程度?成功的多几倍都没关系,我也曾有投资赚十多倍都有,有的生意也做得非常好,亏本的非常少,因为我不贪心。”这种不贪心实在是有计划的。
由于在华人世界的巨大影响,李嘉诚甚至被冠以了“华人巴菲特”的美誉。巴菲特的路子是稳健,李嘉诚也毫不逊色。他善于分配资本,厌恶负债,热爱现金流稳健的业务,并都将状况不佳的老牌公司重塑为一部“价值机器”。“公司是从来没亏过,个人的赚钱、财产,也是一直增加”就是“未买先想卖”的明证。
上海海港工程是李嘉诚的一项大手笔。这一系列迅捷操作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我们来看曾经在《中国企业家》上刊出的一段记者王琦的文字:
20世纪80年代末,当大多数国际企业还在观望中国时,李嘉诚的身影已经频频出现在当时上海市长的身旁。1993年8月,和记黄埔获得了在黄金港口上海合资兴建码头的机会,与上海港务局(后改制为上海港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港务”)旗下上港集箱投资上海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SCT”),拥有7个集装箱专用泊位,总投资56亿人民币。作为对李嘉诚甘作开荒牛的“诚意”的回报,在SCT,和记黄埔被破天荒允许持有50%的股权。
此后,李嘉诚开始了在中国大陆南方的海港布局。1994年,由和记黄埔和深圳盐田港集团合资成立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营运,注册资本24亿元港元,其中和记黄埔占73%。其后,和记黄埔陆续获得盐田港区一、二和三期直至四期工程,囊括9个集装箱船泊位,股权都在65%以上。接着是厦门、宁波,到2001年,和记黄埔已经控制了中国东海岸线1/4的港口资源,有了“定价的能力”。
李嘉诚充分认识到了计划的重要性。定价能力是李嘉诚最终卖的资本,而其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大手笔“买”,正是基于对“卖”的认识展开的。确实,李嘉诚在全球商界的口碑由此可见名副其实。
如果对当前形势有深刻认识,李嘉诚必然会进行一系列挖掘,为既得利益进行不懈努力,塑料花市场是这样,房地产市场也是这样。每一次投资都能在别人尚未看清形势之前,先一步看清“卖”的形式,从而从容不迫地在“买”处展开,这是李嘉诚“稳健—发展”中的顶级智慧。
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李嘉诚可谓是一线、二线城市通吃。2007年4月,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以24亿元联合投得重庆市南岸区杨家山片区地块,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1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城,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20亿元人民币。由于非常看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李嘉诚不惜提早数年出手,以便完全占领市场。这种大气度,如果没有好的“卖价”,李嘉诚决然不会冒进。有人评论说:“购下地块后储备待用,已是李嘉诚在内地进行房地产投资的公开秘密,有的地块甚至被雪藏了十多年之久。”足见李嘉诚的雄心。
李嘉诚投资收购的赫斯基能源公司如今已成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最赚钱的“盈利老虎”。而在22年前谁会想到去收购一家资本支出与负债过高的中型石油公司呢?
李嘉诚想到了。他自信地宣布:“赫斯基能源在七八年前还被人批评说得亏损,但是今年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贡献就来自赫斯基。”
“未买先想卖”,这一思想一次次让李嘉诚在危机中翻身,在翻身中超越,在超越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商道艺术。
有风险意识才有准备
任何制度都存在发生意外的可能,任何决策都存在发生疏漏的可能,任何运行都存在发生偏差的可能??对于不能保证“绝对”的,我们便要用一种意识来做最后的防备,那就是风险意识。风险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谁也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为此,对自己、对公司、对行业、对市场保持清醒机敏的风险意识,明察秋毫,防患未然,以便化险为夷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对此,李嘉诚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军队的“统帅”必须考虑退路。例如一个小国的统帅,本身拥有两万精兵,当计划攻占其他城池时,他必须多准备两倍的精兵,就是6万,因战争激活后,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到的变化;一旦战败退守,国家也有超过正常时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御外敌。
正是因为有足够的准备力量,所以才能笑对风险,及时转向规避,甚至逆转形式。
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的郎咸平就十分推崇李嘉诚的“风险准备”。郎咸平认为,在对风险的准备上,李嘉诚无疑是内地企业家的榜样。虽然涉足七大行业的多元化公司和记黄埔在七大行业中最坏的负债率高达50%,盈利最好的达到200%,但李嘉诚的天才之处在于通过对七大行业的整合、互补,把最终的数据锁定在了-5%?20%,80%的行业实现了长期盈利。
这就说明,李嘉诚的“风险准备”不论是为其以后的大扩张,还是其可能遇到的大困难,都备好了充足的后路。相比较国内其他企业40%甚至更高的负债率来讲,李嘉诚立于不倒之地不是句空话。
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对比:国内企业很热衷于做“可行性报告”——总会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理由要介入一个新的行当,然后开始憧憬5年计划,并进军500强;李嘉诚很热衷于做“不可行性报告”——假如这个行业亏得一塌糊涂,有没有哪个行业来拾遗补缺。
2007年,美国次贷问题的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之前,危机已经逼近,但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李嘉诚不止一次针对股市泡沫和全球经济前景提出警告。两年前就能感觉到危机即将来临,因此其集团在重大政策及发展均非常小心,没有收购其他资产,只在本行内继续发展的李嘉诚正是以其卓越的“风险意识”提前做好了应对,所以才能在其来临时缓冲,没有受到严重打击。能够笑对此次金融危机,李嘉诚并非运气。
的确,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李嘉诚就这样说:“任何事业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风险,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过去我在经营事业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记着世上并无常胜将军,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未来,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
不但在事业上是如此,就算是生活、娱乐、休闲中他都没有丝毫放松“风险意识”。他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他的游艇从来都是定制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如果两个都坏掉,我船上还有一个有马达的救生艇。”因为有救生艇,李嘉诚才能在任何威胁面前保持冷静,依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路从容撤退。
不光李嘉诚,全世界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甚至还把其作为一个课题来实验。在世界著名的大企业中,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发展,挑战会越来越激烈,要是沉醉于自己的优势地位,就可能会遭到淘汰。为改变这种状况,各国企业都很重视推行危机管理。百事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例。
百事可乐公司作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大哥大级人物,可谓春风得意,每年有几百亿的营业额,几十亿的纯利润。但是,展望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们看到汽水业会趋于不景气,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为避免被市场打败的命运,他们认为应该让自己的员工们相信公司在时刻面临着危机。但百事公司一路凯歌高奏,让员工相信危机这回事谈何容易。
公司总裁韦瑟鲁普决定要制造一种危机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重新设定了一项工作方法,将以前的工作任务大大提高,要求员工的销售额要比上年增长15%。他向员工们强调,这是经过客观的市场调查后做出的调整,因为市场调查表明,不能达到这个增长率公司的经营就会失败。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危机感马上成为百事公司员工的奋斗动力,使公司永远都处于一种紧张有序的竞争状态中。正是这些,保证了百事公司能永远欣欣向荣地走向未来。
李嘉诚是一个时刻注意风险的人,所以李嘉诚的成功似乎是必然的。因为,他有着绝佳的护航手——“风险准备”。
花90%的时间,不想成功想失败
在一本《秘书工作》杂志的卷首絮语上,载有一篇作家蒋光宇写的小文,名叫“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其中直接撷取了李嘉诚的话。内容是这样写的:
从1950年起,22岁的李嘉诚开始在商场上创业发展,一步步地由“塑料花大王”走向了“地产大王”,成了世界华人的首富。
有记者采访李嘉诚:“大家都很好奇,您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从来没有过一年亏损,既能将事业大胆地扩张到世界各大洲的55个国家,又能做到万无一失,从不翻船,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李嘉诚回答:“我往往会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接着他解释道,“我不停地研究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就好比在风和日丽的时候驾船远航,在离开港口之前,一定要想到万一强台风袭来之际应该如何应付一样。”
记者问:“一般人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成功,您为什么要花90%的时间去考虑失败呢?”
李嘉诚沉稳地回答:“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的一个齿轮有了一点儿毛病,这个表就有可能停顿;一家公司,只要其中一个机构有了一个毛病,这个公司就有可能垮台??把种种失败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居安思危、多考虑失败,是走向成功的清醒剂;故步自封、陶醉于成功,则是走向失败的迷魂汤。“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实质就是向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
最后一句话“向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给人很多感慨。
成功之人之所以成功,常常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东西。
俞敏洪的账上始终趴着2亿现金,目的就是防止遇到“非典”这样的特殊时期;史玉柱的账上也始终趴着2亿现金,而且很多资产都可以在一个月内迅速变现,目的就是防止企业经营万一再次出现原来盖巨人大厦时的局面能安然度过;李嘉诚的账上始终趴着2亿现金,很多资产可以迅速变现,目的就是防止“金融风暴”这样的大灾难??把90%的时间花在考虑失败上,成功人士用其实际行动证明了“失败”的重要性。然而,常人想成功,却都是把心思花在了琢磨着如何能成功上。一左一右,大相径庭。
史玉柱曾经在《赢在中国》上说过一句话,似乎恰恰应对了李嘉诚的观点,史玉柱说“90%的困难是你连想都没想到过的”。李嘉诚想到了,于是李嘉诚成功了。
的确,一心想成功,便会忽略很多危险。只有边为成功而努力,边留心身边的陷阱、危险分子,才能在风险来临之前及时化解,成功才能步步临近。把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德鲁克说过:“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确实,德鲁克的这句话与李嘉诚可谓不谋而合。
一个商人如果没有超前的忧患意识,不能居安思危,沉浸于一时得以成功的自我满足中,那么90%的失败就极有可能不是想象,而要是事实了。
危机意识的核心是“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是下坡路的开始”。要求管理者要有忧患意识,要居优思劣、居安思危、居盈思亏、居胜思败,其目的就是预防危机的到来。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感,才能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
而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都应当随时具备忧患意识,强化战略的预见性和未来性,
善于居安思危,像李嘉诚一样花90%的时间想失败。这不是为了失败而做功课,而正是为了那个梦寐以求的成功做功课。在稳健中求发展,发展才有成功的保证。去掉了稳健,去掉了对失败的警觉性,那么,失败的阴影很可能就会笼罩眉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