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0504930

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凤鸟送来的聪慧女孩 / 1
玛丽的诞生 / 1
督学官霍恩堡 / 13
姐姐不幸死去 / 18
再遭劫难 / 25
第二章
充满磨难的青春期 / 36
克萨威尔叔叔家 / 36
资助布洛妮亚留学 / 42
年轻的女家庭教师 / 48
第一次恋爱的地方 / 57
回到家中 / 59
工农业博物馆 / 67
异国留学 / 71
贫困的生活 / 80
遇见比埃尔·居里 / 86
比埃尔·居里 / 93
走进婚姻的殿堂 / 97
第三章
登上人生的最高峰 / 104
生活和事业不是矛盾的 / 104
在艰难中继续拼搏 / 113
镭,震惊世界的发现 / 120
荣获诺贝尔奖 / 126
第四章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 137
迎来第二个女儿 / 137
再次戴上诺贝尔奖的桂冠 / 151
战火中的玛丽 / 153
战争结束后的日子 / 157
为科学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 161
最后一段路,依然努力 / 168
第一章
凤鸟送来的聪慧女孩
玛丽的诞生
1867 年11 月7 日晚,一个父亲将自己的三个孩子聚集在一起, 对他们说:“凤鸟将为我们送来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你们要乖一些, 不要吵到妈妈,我们一起等候凤鸟带来的宝宝好吗?”
大女儿罗莎高兴地拍着手说:“真的吗?”父亲微笑着点点头, 本来趴在地上边玩积木边听故事的约瑟夫和希拉听到父亲和姐姐的对话,都放下手中的积木,抬起脑袋惊讶地看着父亲和姐姐。
房间里才三岁的小布洛妮亚躺在小木床上,小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正睡得酣甜。
正对着走廊的房间里,马上就要临盆的母亲在助产士的帮助
下做好了生产的准备。
尽管孩子们都在等着父亲讲凤鸟,但是焦急的父亲两只眼睛一直紧紧地盯着房间的动静。突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响彻房间,罗莎高兴地叫嚷着:“是不是凤鸟的宝贝来了?”
父亲激动地走到房间门口,门开了,护士抱了一个小脸红扑扑的宝宝出来,轻轻递给父亲,笑着说:“是个女孩。”父亲开心地接过小宝宝,关切地问:“我太太还好吗?”
“她很好,您不用担心,她现在需要好好休息。”
“那就好。”父亲如释重负地说。
罗莎、约瑟夫和希拉跑到父亲身边,抱住父亲,让父亲把凤鸟带来的小宝宝给他们看看,看到这个啼哭不停的宝宝,孩子们都很兴奋,父亲开心地对孩子们说:“她就是你们的小妹妹了。”
这个凤鸟带来的孩子是这个家的第四个女孩,这位父亲—— 斯克罗特夫斯基先生为孩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玛丽”,但家里人都喜欢亲切地叫她“玛妮雅”。
玛丽有三个姐姐:大姐罗莎,二姐布洛妮亚,三姐希拉;她还有一个哥哥叫约瑟夫,约瑟夫比二姐大,在家里排行老二。这几个孩子年纪相仿,大姐比玛丽只大八岁。
小妹妹玛丽深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宠爱,虽然她的身体非常清瘦,但是还是很健康的,从未受到病痛的骚扰。在家人的关怀下, 玛丽健康快乐地长大。
玛丽的父亲斯克罗特夫斯基先生本是世代居住在华沙北方一百公里处的一个叫斯科洛第地方的波兰贵族,因频繁的战乱失去了原本拥有的百亩田地。好在斯克罗特夫斯基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精通物理和数学,而且喜爱文学, 特别喜爱诗歌,还能说八国语言。正因为如此,就在玛丽出生前不久,他得以在华沙中学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的职位,并兼任副督学。
玛丽的母亲布洛尼斯洛娃是小富之家的掌上明珠,毕业于华沙一所寄宿制女子学校,毕业后留在学校当了老师。因为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诚恳的待人态度,使她很快成了这所学校的好教师。
由于当时沙俄在文化上的压迫,斯克罗特夫斯基常常会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关于波兰的一切,因为波兰人的土地、金钱都被统治者夺走了,而脑中的知识是唯一不会被统治者抢走的。因此,斯克罗特夫斯基常常用一句话来勉励孩子:“世界被罗马征服,但是罗马却被希腊文征服了。”
就在波兰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大环境下,玛丽度过了整个童年, 年幼的她对父亲的这些话总是似懂非懂,她并不理解波兰当时复杂的环境,但是她时常会听见大人们在悄悄地议论:“警察…… 宪兵……沙皇……西伯利亚……”玛丽总是觉得这些词似乎带着某些恐怖的意味,总是那样令人不安。
虽然社会环境充斥着压迫感,但是在充满爱的家中,玛丽仍然拥有快乐的时光。每到星期天,斯克罗特夫斯基先生的家中就会变得特别热闹,孩子们纷纷拿出叔叔送的玩具,玩起打仗的游戏。
家里唯一的小男子汉约瑟夫喜欢扮演一位陆军元帅,带领自己的姐妹们造桥梁、建城堡。他们是怎么玩儿的呢?兄弟姐妹们会自然地分成两组,分别用木条做成大炮、小木块充当炮弹,“装备”齐全后,两组就会展开战争对抗,此时的家里俨然成了战场。大家玩得热火朝天。而年龄最小的玛丽,此时肩负了炮弹运输员的角色。她的裙子就是弹药运输库,玛丽就用自己的裙子兜着炮弹来回地奔跑,忙得不亦乐乎,嘴唇都干了,她也乐此不疲,连额头上的汗水都顾不上擦。
“玛丽,妈妈说你玩的时间太长了,应该休息一下了!”说这话的是玛丽的大姐——罗莎,罗莎的话显然是关心自己的妹妹, 可是玛丽听到这句话就像是一句“命令”,马上停住了脚步,裙子中的小木块也撒了一地。
“姐姐,让我再玩一会吧,布洛妮亚正等着我给她送‘弹药’ 呢!”玛丽抱着姐姐的大腿,撒娇说。
“不行!”姐姐擦了擦玛丽脸上的汗水说:“不许再玩儿了! 去妈妈的房间,她正在找你呢!”在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前,只有12 岁的罗莎俨然成了一个大人。
听到姐姐的话,玛丽不舍地看了一眼“战场”和还在“战场” 上奔忙的哥哥姐姐们,乖乖地由着自己的姐姐牵着去了妈妈的房间。看到玛丽之后,妈妈将玛丽散开的衣服再次系好,轻轻地拢了拢她的头发,继而摸了摸她的额头。
玛丽轻轻地坐在了妈妈的身边,静静地注视着自己的妈妈。
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在玛丽的眼中,妈妈就好像画中的圣母一样,眼神安详、和蔼,脸上永远洋溢着一种慈爱的光芒。可是, 妈妈却从未给自己拥抱,像现在这样抚摸女儿的额头,已经是妈妈最亲密的表示了。
有时候,玛丽非常想拥入妈妈的怀抱,可是妈妈总是跟玛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玛丽的心中,这就是一个谜。
其实,年幼的玛丽并不懂,母亲在生玛丽的时候已经有肺结核的初期症状了。在之后的几年中,尽管经过多次的治疗和调理, 但是病情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和治愈,反而愈发严重了。在玛丽生活的那个年代,肺结核就是一种不治之症,只能依靠病患本身的抵抗力,通过调养的手段逐渐恢复。正是因为患上此病,玛丽的母亲才辞去女子中学校长一职,于是,全家的开销和重担都压在了父亲的身上。可是,中学教师的薪水非常微薄,怎么能支付起整个家庭的开支呢?因此,全家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捉襟见肘。
妈妈总是和孩子保持距离,是担心自己的病传染给孩子们, 她只能通过调养,依靠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去和病魔斗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