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25510
编辑推荐
胡适,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魏邦良创作的《理直气和(胡适的交游)》通过特有的角度和鲜活的细节,追溯胡适精彩纷呈的人生,并在此基础上展现民国知识人光风霁月、和而不同的精神面貌。
内容简介
魏邦良创作的《理直气和(胡适的交游)》记叙了胡适和蒋介石、丁文江、周作人、傅斯年、沈从文、高梦旦、千家驹、胡先骕等人的交往经历,《理直气和(胡适的交游)》试图以此为线索,通过特有的角度和鲜活的细节,追溯胡适精彩纷呈的人生,并在此基础上展现民国知识人光风霁月、和而不同的精神面貌。胡适和其众多的朋友政治上有分歧,学术上有纷争,生活上也不免有龃龉,但他们的友谊却从未中断,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伏尔泰的信徒: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却尊重你发出的声音。《理直气和(胡适的交游)》中讲述了胡适与其同事、朋友之间的政治分歧、学术纷争,以及生活上的友谊、龃龉。胡适和朋友、弟子间到底有着怎样令人难忘的故事?胡适和朋友间那些虽温情脉脉但也不乏“思想上的交锋”的交往又会给今人带来怎样的启迪?在这部书中,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目 录
章 政界“诤友” “诤臣”兼“诤友”的理想与实践——胡适与蒋介石 “捧出心肝待朋友,如此风流一代无”——胡适与丁文江 “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们幸福的回忆”——胡适与陈光甫 “各守各的分际”——胡适与陶希圣 第二章 北大故旧 “蔡公是真能做领袖的”——胡适与蔡元培 “君子和而不同”——胡适与周作人 “凡是肯走路的,我都笑脸相迎。”——胡适与梁漱溟 “替国学家开一条生路”——胡适与刘文典 第三章 学界同仁 “独为神州惜大儒”——胡适与陈寅恪 世间难得一知音——胡适与赵元任 梦想光明的两位“圣人”——胡适与高梦旦 “两个反对的朋友”——胡适与胡先辅 “横竖是水,可以相通”——胡适与郁达夫 “做学问切不可动感情”——胡适与钱钟书 第四章 师生之间 “好的诤友和保护人”——胡适与傅斯年 “君作游天龙,吾为笼内鸡”——胡适与杨杏佛 “骤然得到一种新的眼光”——胡适与顾颉刚 “有心栽花,当然要发”——胡适与沈从文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胡适与姜贵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胡适认为,在这些人物中,张释之、汲黯可称典型:“张释之、汲黯虽不曾杀身成仁,他们都够得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范。”胡适提到的“汲黯”是汉武帝当政时的大臣。据记载,此人颇具刚正之风,“临大事,决大难,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汲黯时常对汉武帝犯颜直谏,而汉武帝的反应则是“默然”。不过,虽然汲黯经常因言辞激烈而惹汉武帝不快,但汉武帝对汲黯的评价却不坏:“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由此可知,胡适所列举的人物就是他所欣赏的“ 社稷之臣”,而他自己也一心想成为这样于国家于社会有作用的“社稷之臣”,这样一来,胡适所说“诤臣”、“诤友”,其内涵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站在蒋介石的角度来看,胡适不愧为“社稷之臣”。
社稷之臣并不愚忠,而是审时度势,相机行事,能对社会局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关键时刻,能做到置君命于不顾。
胡适当官时间不长,尽管如此,他也做到了“置君命于不顾”。
1938年,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上任后,胡适大部分时间只做两件事:一、广交朋友。与美国总统、部长、议员及名流显要作广泛的接触,以期通过这些官员来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二、发表演说。在美国各处发表内容丰富而又激情洋溢的演说,以激发美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在胡适全身心忘我地工作时,一些国民党官员却在蒋介石面前打胡适的小报告,说胡适作为大使,不干正事,只顾交友、演说,扬自己的名。蒋介石听了,很不高兴,就委托宋子文委婉地劝告胡适。宋子文对胡适说:“你莫怪我直言。国内很多人说你演说太多,太不管事了。你还是多管正事吧。”胡适没有接受宋子文( 他代表蒋介石) 的劝告,依旧把精力放在“交友”和“演说”上。胡适知道,其他的事自己的部属都可以帮自己来做,唯独这两件事必须亲自出马。因为胡适在美留学多年,有深厚的人脉,他当年很多同窗现在都身居要津,这样,和他们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另外,胡适特别擅长演说,他的演说亦庄亦谐,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事实上,胡适的系列演讲成功地激发了美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日本东京的《日本年报》曾发表一篇专电,说: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在美国大选年作巡回演讲,激发了美国群众的仇日情绪,引导美国进入战争危境。专电呼吁美国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 ”对于胡适的活动应予注意并加以限制。日本的恐慌,说明了胡适的演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胡适未接受蒋介石让他“干正事”的命令,而是按自己的决定做,结果在外交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胡适的成功让蒋介石化怒为喜。1949年,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即将崩溃之际,蒋介石再次想到胡适,想利用胡适在国际上的声望,来为蒋家政权争取到美国的援助。胡适当然是婉拒,因为他已看出蒋家王朝在大陆已无立足的可能。
1946年12月24日,北大女生沈崇遭美国士兵强暴。事情在报上披露后,群情激奋,北平各高校学生罢课示威,要求当局惩办罪犯。
时在南京开会的胡适对美军的暴行也极为愤慨,他敲着桌子,大声说:“这还了得,真岂有此理!”当有人不赞成学生罢课游行时,胡适说:“抗议,游行,有何不可!众怒难犯嘛!伸张正义嘛!” 在广大青年学生、北平市民和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美军当局被迫将“沈崇事件”主犯皮尔逊和普利查德交由驻华海军陆战队师军事法庭审判。其间,北大学生强烈要求校长胡适以“监护人” 的身份出庭作证,而当时国民党当局害怕开罪美国,不同意胡适出庭。蒋介石亲自授意,由外交部长王世杰从南京急电北平,阻止胡适:“报载兄对美兵案,准备出庭作证,未知确否?美方刻正羞愤同深,兄之地位或未便如此。”胡适顶住了来自蒋介石的压力,毅然以被害女生的监护人身份出庭作证,并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痛斥美军暴行。胡适此举捍卫了北大的尊严,也替国人出了口气。蒋介石对胡适的不听话虽然不满,但胡适的“冲冠一怒”确出自良知和正气,他也不能不予以默许。蒋介石可以私下阻止胡适,但却不敢公开指责胡适,因为胡适的背后站着成千上万有正义感的人民。蒋介石也怕引起众怒。事实证明,胡适毅然出庭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胡适听从蒋介石的劝告不出庭的话,不仅北大蒙羞,国民党政府也会颜面扫尽。
胡适这一次的“置君命于不顾”再次显露了他的勇气和见识,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敬意。P3-5
如果站在蒋介石的角度来看,胡适不愧为“社稷之臣”。
社稷之臣并不愚忠,而是审时度势,相机行事,能对社会局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关键时刻,能做到置君命于不顾。
胡适当官时间不长,尽管如此,他也做到了“置君命于不顾”。
1938年,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上任后,胡适大部分时间只做两件事:一、广交朋友。与美国总统、部长、议员及名流显要作广泛的接触,以期通过这些官员来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二、发表演说。在美国各处发表内容丰富而又激情洋溢的演说,以激发美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在胡适全身心忘我地工作时,一些国民党官员却在蒋介石面前打胡适的小报告,说胡适作为大使,不干正事,只顾交友、演说,扬自己的名。蒋介石听了,很不高兴,就委托宋子文委婉地劝告胡适。宋子文对胡适说:“你莫怪我直言。国内很多人说你演说太多,太不管事了。你还是多管正事吧。”胡适没有接受宋子文( 他代表蒋介石) 的劝告,依旧把精力放在“交友”和“演说”上。胡适知道,其他的事自己的部属都可以帮自己来做,唯独这两件事必须亲自出马。因为胡适在美留学多年,有深厚的人脉,他当年很多同窗现在都身居要津,这样,和他们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另外,胡适特别擅长演说,他的演说亦庄亦谐,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事实上,胡适的系列演讲成功地激发了美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日本东京的《日本年报》曾发表一篇专电,说: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在美国大选年作巡回演讲,激发了美国群众的仇日情绪,引导美国进入战争危境。专电呼吁美国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 ”对于胡适的活动应予注意并加以限制。日本的恐慌,说明了胡适的演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胡适未接受蒋介石让他“干正事”的命令,而是按自己的决定做,结果在外交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胡适的成功让蒋介石化怒为喜。1949年,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即将崩溃之际,蒋介石再次想到胡适,想利用胡适在国际上的声望,来为蒋家政权争取到美国的援助。胡适当然是婉拒,因为他已看出蒋家王朝在大陆已无立足的可能。
1946年12月24日,北大女生沈崇遭美国士兵强暴。事情在报上披露后,群情激奋,北平各高校学生罢课示威,要求当局惩办罪犯。
时在南京开会的胡适对美军的暴行也极为愤慨,他敲着桌子,大声说:“这还了得,真岂有此理!”当有人不赞成学生罢课游行时,胡适说:“抗议,游行,有何不可!众怒难犯嘛!伸张正义嘛!” 在广大青年学生、北平市民和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美军当局被迫将“沈崇事件”主犯皮尔逊和普利查德交由驻华海军陆战队师军事法庭审判。其间,北大学生强烈要求校长胡适以“监护人” 的身份出庭作证,而当时国民党当局害怕开罪美国,不同意胡适出庭。蒋介石亲自授意,由外交部长王世杰从南京急电北平,阻止胡适:“报载兄对美兵案,准备出庭作证,未知确否?美方刻正羞愤同深,兄之地位或未便如此。”胡适顶住了来自蒋介石的压力,毅然以被害女生的监护人身份出庭作证,并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痛斥美军暴行。胡适此举捍卫了北大的尊严,也替国人出了口气。蒋介石对胡适的不听话虽然不满,但胡适的“冲冠一怒”确出自良知和正气,他也不能不予以默许。蒋介石可以私下阻止胡适,但却不敢公开指责胡适,因为胡适的背后站着成千上万有正义感的人民。蒋介石也怕引起众怒。事实证明,胡适毅然出庭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胡适听从蒋介石的劝告不出庭的话,不仅北大蒙羞,国民党政府也会颜面扫尽。
胡适这一次的“置君命于不顾”再次显露了他的勇气和见识,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敬意。P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