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32922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他是大唐的地标,更是中国文化的符号。这位狂傲不羁的天才诗人,是如何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强音?尽管诗人的现实瘦骨嶙峋,但他却用一杆妙笔,抒写了豪情,诗化了悲哀。
内容简介
李白是中国历*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唐诗的*存在。在世人眼里,他既是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也是“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
本书讲述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本书讲述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目 录
第一章 初出茅庐惊世
第一节 迷离身世难辨 / 003
第二节 才学高超难敌 / 008
第三节 好任侠,喜纵横 / 014
第四节 出蜀展诗才—— 一弯峨眉山月 / 020
第一节 迷离身世难辨 / 003
第二节 才学高超难敌 / 008
第三节 好任侠,喜纵横 / 014
第四节 出蜀展诗才—— 一弯峨眉山月 / 020
第二章 辞亲去国远游
第一节 行舟泊君万里游 / 029
第二节 江陵幸遇仙道 / 036
第三节 携友侠游长江 / 045
第四节 庐山瀑布里的惊人想象 / 051
第三章 极目天下正当年
第一节 游金陵——看那一场繁华梦 / 059
第二节 李孟的如水君子情 / 069
第三节 他与她的今世伉俪缘 / 074
第四节 初入长安扬威 / 080
第四章 激扬文字点江山
第一节 空山无人语 终南逆旅时 / 091
第二节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 102
第三节 千琢万磨方成器 / 112
第四节 守得云开见月明 / 123
第五章 赐金放还归人间
第一节 贺老金龟换酒 太白大殿面圣 / 135
第二节 待诏翰林 随侍骊山 / 141
第三节 贵妃磨墨 力士脱靴 / 149
第四节 宠极遭妒 自请归山 / 155
第六章 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一节 李杜之谊——高山流水遇知音 / 165
第二节 北郭寻范十,石门伤别离 / 171
第三节 南下越中伤感怀 / 177
第四节 黑云压城城欲摧 / 183
第七章 入幕重返仕坛
第一节 烽火连天血成河 / 193
第二节 报国壮志终难酬 / 199
第三节 浔阳狱中见真情 / 205
第四节 山重水复疑无路 / 211
第八章 飘然思不群
第一节 千里江陵一日还 / 219
第二节 中兴之梦终成梦 / 224
第三节 请缨入军幕 / 231
第四节 诗人之死——绝笔《临终歌》 / 236
后记 / 242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初出茅庐惊世
写诗作赋,李白是奇才,而舞刀弄剑,他同样是佼佼者。相传李白的剑术在当朝位列第二,魏万曾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幼就受到任侠精神的影响,身上常年佩剑,就这样,少年独自踏上了读书与行路的旅程。
第一节迷离身世难辨
在中国古代士子的心中,家世背景似乎成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出生于王侯将相家族的人,自然以此为荣并大加利用和宣扬,而出身贫寒微贱的,自然喜欢追根溯源,力求在过往的历史中,与某个华丽而庞大的家族扯上些许关系。
这种习惯自古有之,到了唐代更甚,就连超然洒脱的李白也不例外,他曾多次暗示过自己和大唐的天子有着宗亲关系。所以,一切还得从李白族叔留下的《草堂集序》说起。
据史料记载,李白本是西凉国创建人武昭王的九世孙,相传武昭王居住在陇西(今甘肃省泰安市),所以李白的祖籍便在这里了。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因祖先犯了罪,李白的父亲李客和族亲们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流离生活。一路上,他们流浪他乡,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一度流落到西域,客居在一个叫碎叶的小镇上(近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一个婴孩在碎叶呱呱坠地了。在他出生前,其母梦见一颗长庚星坠入自己怀中。后来,妻子将梦境告诉了丈夫李客,李客依梦所托,给新出生的婴孩取名“白”,字“太白”。
李客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为第十二个孩子亲自起的名字,会光照千秋。时光飞逝,转眼间,李白已四岁。在众多民族杂居的碎叶安居数年之后,直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江山易主,李客觉得祖先犯的罪早已威胁不到自己的性命安全了,便决定扶老携幼带着全族人马东归。是的,他们即将启程,离开这个天寒地冻、草木稀缺、人衣毡褐的边疆小镇。而这里,也完全不具备孕育一代奇才的人文条件,历史青睐了李白,这年,他还不到五岁。
李白由此跟随父亲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漫游。此后,他大半生都在漂游。如果说,碎叶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第一故乡,那么“漂游”的状态便可幻化为李白独特的人生象征。
他历经跋涉,穿过蔼蔼雪原、万里黄沙和茫茫戈壁,伴着萧萧的马鸣与阵阵驼铃声,他行走在月光下,行走在风雨里,行走在日出前。就这样,年仅四岁的孩童跌跌撞撞地投向未来诗歌的国度。大唐的国门已向他敞开,他一旦踏入了,这扇门就没有人能关上。
当一行人来到西蜀绵州时(今四川省绵阳市),他们被当地淳朴的民风和绝美的景色深深打动了,随即在青莲乡定居下来,并且恢复了李家的姓氏。历史的偶然对李白却有着重大意义,后来,他自号“青莲居士”。
至此,李白的第一次远行结束了。正是因为有了早年这样极具张力的生活经历,才丰富了他的视野,造就了日后的诗仙。
定居后的生活很是隐逸而悠闲,曾经“不余一年,散金三十万”的家族历史早已随着历史的洪流烟消云散,但即使辉煌不复往昔,李白的家庭还是称得上阔绰的。他们先前去西域到底做过什么,我们早已不得而知。但正是这种历史的空白,留给后人更多的遐想。在诸多推测中,“经商说”的赞同者最多。
从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中,不难看出他早年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却也还算殷实。他的父亲常年赋闲在家,管教孩子们的读书生活,陪伴李白度过了一段安稳的年少时光。直到后来,李白还常常回忆起父亲带他一同诵读《子虚赋》的场景。李白,这位文坛奇葩和旷世奇才大概就是在这位神秘而高雅的乡间隐士的影响下启蒙的。
蜀中对李白来说,是馈赠,是梦境。这里有缥缈而空灵的山水,有清新可人的花鸟,自然风物带给他的是无与伦比的欢乐时光。
于他来说,故乡情早在他还是孩童之时就已扎根于心间。难怪在他后来的诗作中,多有关于巴山蜀水的篇章。也许,在他心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早已幻化成一种精神的巢穴,一种情感的寄托。
在这种根植心中的记忆里,也许最能拨动诗人心弦的,还是那漫坡渡中缓缓升起的皎皎明月和子规夜啼吧。难怪每当后人来到他生活过的漫坡渡,也会自然而然地为这里贴上标签,那是属于李白飘渺唯美诗境的标签。
虽然李白出生在碎叶,但也许只有蜀中才能真正称之为故乡。他与他的兄弟姐妹在此成长,直到后来他去世之前,他最小的弟弟也依旧生活在这里。
蜀中的一切形成了一种独立而稳定的大气象,宗教的昌盛、文化的传承都在漫坡渡慢慢沉淀,在这种氛围和父亲的影响下,李白开始了文化之旅。他读透了经史子集,背过了相如诗赋,他学仙问道、习武练剑,他如鱼得水般在自由的天地和呼吸中成长着,他的人生才刚刚启程。
写诗作赋,李白是奇才,而舞刀弄剑,他同样是佼佼者。相传李白的剑术在当朝位列第二,魏万曾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幼就受到任侠精神的影响,身上常年佩剑,就这样,少年独自踏上了读书与行路的旅程。
第一节迷离身世难辨
在中国古代士子的心中,家世背景似乎成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出生于王侯将相家族的人,自然以此为荣并大加利用和宣扬,而出身贫寒微贱的,自然喜欢追根溯源,力求在过往的历史中,与某个华丽而庞大的家族扯上些许关系。
这种习惯自古有之,到了唐代更甚,就连超然洒脱的李白也不例外,他曾多次暗示过自己和大唐的天子有着宗亲关系。所以,一切还得从李白族叔留下的《草堂集序》说起。
据史料记载,李白本是西凉国创建人武昭王的九世孙,相传武昭王居住在陇西(今甘肃省泰安市),所以李白的祖籍便在这里了。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因祖先犯了罪,李白的父亲李客和族亲们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流离生活。一路上,他们流浪他乡,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一度流落到西域,客居在一个叫碎叶的小镇上(近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一个婴孩在碎叶呱呱坠地了。在他出生前,其母梦见一颗长庚星坠入自己怀中。后来,妻子将梦境告诉了丈夫李客,李客依梦所托,给新出生的婴孩取名“白”,字“太白”。
李客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为第十二个孩子亲自起的名字,会光照千秋。时光飞逝,转眼间,李白已四岁。在众多民族杂居的碎叶安居数年之后,直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江山易主,李客觉得祖先犯的罪早已威胁不到自己的性命安全了,便决定扶老携幼带着全族人马东归。是的,他们即将启程,离开这个天寒地冻、草木稀缺、人衣毡褐的边疆小镇。而这里,也完全不具备孕育一代奇才的人文条件,历史青睐了李白,这年,他还不到五岁。
李白由此跟随父亲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漫游。此后,他大半生都在漂游。如果说,碎叶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第一故乡,那么“漂游”的状态便可幻化为李白独特的人生象征。
他历经跋涉,穿过蔼蔼雪原、万里黄沙和茫茫戈壁,伴着萧萧的马鸣与阵阵驼铃声,他行走在月光下,行走在风雨里,行走在日出前。就这样,年仅四岁的孩童跌跌撞撞地投向未来诗歌的国度。大唐的国门已向他敞开,他一旦踏入了,这扇门就没有人能关上。
当一行人来到西蜀绵州时(今四川省绵阳市),他们被当地淳朴的民风和绝美的景色深深打动了,随即在青莲乡定居下来,并且恢复了李家的姓氏。历史的偶然对李白却有着重大意义,后来,他自号“青莲居士”。
至此,李白的第一次远行结束了。正是因为有了早年这样极具张力的生活经历,才丰富了他的视野,造就了日后的诗仙。
定居后的生活很是隐逸而悠闲,曾经“不余一年,散金三十万”的家族历史早已随着历史的洪流烟消云散,但即使辉煌不复往昔,李白的家庭还是称得上阔绰的。他们先前去西域到底做过什么,我们早已不得而知。但正是这种历史的空白,留给后人更多的遐想。在诸多推测中,“经商说”的赞同者最多。
从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中,不难看出他早年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却也还算殷实。他的父亲常年赋闲在家,管教孩子们的读书生活,陪伴李白度过了一段安稳的年少时光。直到后来,李白还常常回忆起父亲带他一同诵读《子虚赋》的场景。李白,这位文坛奇葩和旷世奇才大概就是在这位神秘而高雅的乡间隐士的影响下启蒙的。
蜀中对李白来说,是馈赠,是梦境。这里有缥缈而空灵的山水,有清新可人的花鸟,自然风物带给他的是无与伦比的欢乐时光。
于他来说,故乡情早在他还是孩童之时就已扎根于心间。难怪在他后来的诗作中,多有关于巴山蜀水的篇章。也许,在他心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早已幻化成一种精神的巢穴,一种情感的寄托。
在这种根植心中的记忆里,也许最能拨动诗人心弦的,还是那漫坡渡中缓缓升起的皎皎明月和子规夜啼吧。难怪每当后人来到他生活过的漫坡渡,也会自然而然地为这里贴上标签,那是属于李白飘渺唯美诗境的标签。
虽然李白出生在碎叶,但也许只有蜀中才能真正称之为故乡。他与他的兄弟姐妹在此成长,直到后来他去世之前,他最小的弟弟也依旧生活在这里。
蜀中的一切形成了一种独立而稳定的大气象,宗教的昌盛、文化的传承都在漫坡渡慢慢沉淀,在这种氛围和父亲的影响下,李白开始了文化之旅。他读透了经史子集,背过了相如诗赋,他学仙问道、习武练剑,他如鱼得水般在自由的天地和呼吸中成长着,他的人生才刚刚启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