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2911
没有如意的人生,
只有看开的生活。
从才华横溢的少年,
到乐天知命的老人,
苏东坡用沉浮一生告诉我们:
你自己就是太阳,
你就是自己的生命之光。
林语堂这样评价他: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让我们随着苏东坡潦倒的官场路,跟着他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读他的诗词,读他的小情调,也读他写的千古情怀。无论身处何境,他都能用才华和努力创造出想要的生活。
第一章 眉州苏家的小英才
第一节 灵秀喜诞生 / 003
第二节 戏玩得砚宝 / 008
第三节 读书眉山中 / 012
第二章 少年苏轼的情与爱
第一节 苏小姐的泪水 / 019
第二节 少年率性逃离 / 023
第三节 “唤鱼池”成双璧 / 028
第三章 名利场的小试牛刀
第一节 出川赴京 / 037
第二节 《刑赏忠厚之至论》 / 043
第三节 苏轼父子名天下 / 049
第四章 初涉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一节 痛失慈母 / 055
第二节 仕途的喜乐愁 / 060
第三节 十年生死两茫茫 / 071
第五章 忠心为民的一身正气
第一节 大雨欲来风满楼 / 079
第二节 静观而作《辨奸论》 / 086
第三节 拳拳之心反新法 / 091
第四节 远离是非别京城 / 099
第六章 谪居太守的舞词弄墨
第一节 杭州:水乡怡情 / 105
第二节 密州:但愿人长久 / 117
第三节 徐州:政通词美 / 127
第四节 湖州:诗酒与道 / 136
第七章 东坡居士的超然潇洒
第一节 乌台诗案 / 145
第二节 涅槃黄州 / 154
第三节 绝响赤壁 / 167
第八章 常州无忧的短暂时光
第一节 游庐山 / 181
第二节 别汝州 / 188
第三节 居常州 / 193
第九章 卷土重来的喜乐哀愁
第一节 登州海市 / 201
第二节 再次燃烧 / 205
第三节 京城帝师 / 210
第四节 急流勇退 / 217
第十章 天涯海角的最后归途
第一节 不辞长作岭南人 / 225
第二节 朝云相伴彩霞飞 / 231
第三节 走向天涯海角 / 236
第四节 在寂静中安眠 / 241
第一节
灵秀喜诞生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祐初。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答任师中家汉公》(节选)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6年1月8日,历史记住了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有一个传奇人物诞生了,他注定要经过坎坷的命运,经历人生的生与死,也注定要蜚声文坛,名耀千古。
传说,就在这一天之前的不久,四川省眉山县附近原本郁郁葱葱的彭老山突然出现了草木凋零的现象,直到六十年后才重放光彩,恢复蓬勃生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要从眉山小城纱谷行苏家的那个刚诞生的男婴说起。
男婴诞生于眉山苏家,这是一个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若干年后,这个男婴在诗歌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境:“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书香盈室,清雅不俗。他在诗中尊称的“先君”,即苏家的一家之主苏洵。
这一年,苏洵已经27岁了,27岁的苏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尽管出身书香门第,智力超群,但他个性独特,游手好闲,至今仍然一事无成。眼看着自己的两个哥哥、大舅子和两位姐夫都已通过考试赢取了功名并在外做了官,苏洵却不以为意。
可以说,苏洵的青少年时代过得有点像李白,他看重的是任侠与游历,对于埋首经书实在是产生不了兴趣。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苏洵的日子过得十分潇洒、快意。
苏洵的妻子程夫人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知书达理,十分贤惠,对于丈夫的所作所为,她很少抱怨,而是多次鼓励他。刚怀孕时,她曾梦见一个浓眉大眼的和尚前来托梦,有人说这预示着腹中孩儿的不凡。随着“哇”的一声,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懵懂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的到来让母亲笑逐颜开,也让父亲长吁了一口气。
这是苏家的第二个男孩。遗憾的是,苏家的长子还没长大便夭折了,这个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苏家的长子。而作为父亲,苏洵对这个长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为他专门雇了一个奶妈,名叫采莲。
三年后,程夫人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孩子一个聪明外向,性格活泼,锋芒毕露;一个沉默内向,稳重内敛。苏洵觉察出了两个孩子的不同,他为外向的长子取名为“轼”,字子瞻;为内向的次子取名为“辙”,字子由。他还在一篇名为《名二子说》的文章中介绍为两个儿子取名的由来,他语重心长地感叹道:“古代车子的车轮、车辐木、车盖、车轸木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车轼(车前的横木)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如果去掉横木,那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掩饰自己的外表。天下的车没有不从车辙(车轮行过时留下的痕迹)上碾过的,而谈到车的功劳,车辙从来都不在其中。不过当遇到车翻马死的灾难时,祸患也从来波及不到车辙。车辙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
或许是苏轼的出生激起了父亲苏洵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未曾泯灭的理想和抱负,从这一年起,他竟然深悔自己浪费年少时的大好时光,开始闭门不出,折节读书,一家老小都十分惊讶。他发愤读书的故事后来被编入《三字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励志故事。
苏轼出生时,他的祖父苏序还健在。苏序嗜好美酒,性格豪放不羁,常与朋友携酒出游,喝得酩酊大醉才回来。他对这个长孙十分疼爱,而苏轼也恰恰继承了祖父性格中豪放的一面,并以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创了文学史上豪放的一派。
然而,此时此刻,苏家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个小男孩无比绚丽的未来,也无法预计到他坎坷崎岖的一生,他们只是祈求上苍保佑孩子能够健康平安。
但是当地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眉山县附近的彭老山突然草木凋零,正是因为这个小男孩的诞生,他带走了这里的钟灵毓秀之气,直到六十多年后,苏轼在江苏常州去世,这些山川的钟灵毓秀之气才重新回来,彭老山的草木这才重放光彩。
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给苏轼的出生抹上了一层神秘的气息。出现在世人脑海中的苏轼,也仿佛飘然若仙,显得有些神秘。但事实上,苏轼的出生地蜀中(今四川省中部)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等人都是在这里诞生的;大诗人杜甫在四川生活了八年之久,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初唐四杰、白居易等人也都有过在四川生活的经历。
到苏轼出生的年代,已经有很多蜀地士人越过蜀道,来到当时朝廷的政治中心,“相继登于朝,以文章功业闻于天下”,蜀中崇尚读书的风气也日益浓厚。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着少年的苏东坡,蜀中的美景与美食让他甘之若饴,他曾经这样深情地吟唱过这片美丽的土地: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东湖》
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春菜》
……
有人曾说:“天下诗人皆入蜀”,那么苏轼无疑是有宋一代整个蜀中升起的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站在蜀中无数诗人、文人的肩膀上成长,集山川、河流的灵秀之气于一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