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43034
寒夜苦梦
——1937—1949年的巴金
一、抗战与改革
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危机,巴金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不论信仰如何,他们的切身感受是不可能不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的。他们出生时便处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亡之中,巴金说他一直记得5月7日和9日这两个国耻日,1931年的“九一八”更让巴金震惊,他甚至提笔写下了好久不曾写过的诗:
给武士们当枪靶子的生活也过得很够了!
我们的血管里还流着人的血,
我们的胸膛里还跳着人的心:
我们要站起来,像一个人。①1
巴金不能容忍的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受到侵犯,他在《我们》一文中借一对失去父母的少年之口发出了绝望的控诉:“哥哥,我们和他们不是一样的人吗?在这个世界上不全是一样的人吗?……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就有光,有热,有花,有爱,我却应当做枪靶子呢?为什么我们的亲人要被他们杀死,我们的房屋要被他们烧光呢?”②2 不足半年,文字所描述的一切就来到了巴金的眼前。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当时巴金还在南京看望朋友。炮火造成闸北大火,商务印书馆被炸。2月5日下午,巴金从南京乘船回沪,当船驶进吴淞口,要靠近浦东码头时,他看见:
北面的天空被黑烟遮住了。这黑烟不住地向南扩张,一层盖上一层,快要遮蔽了整个的天空。炮声隆隆地怒吼,中间夹杂着机关枪密放
的声音。许多人发出了惊恐的叫喊。一个女人的尖锐的声音说:“天呀,怎么得了?”①1
日军的轰炸,把巴金所住的宝光里14号那条街变成了一片火海,巴金的住处也遭到炮弹袭击,他曾为之付出心血的鸿兴坊的世界语学会也成了一片焦土②2,准备在《小说月报》上刊载的小说《新生》的原稿也随商务印书馆的被炸变成灰烬。战火稍熄,巴金回到旧居取东西的经历也刻骨铭心:“在一堵残缺的墙壁下,瓦砾中躺着好几具焦黑的尸体。身子那样小,而且蜷曲着,完全没有人的样子。然而活着的时候,他们分明是人,跟我一样的、并且生活在我周围的人呀!”③3
巴金觉得当自由遭受侵犯、生命被屠戮时,不去发动人民来反抗是放弃了革命者的责任,是姑息养奸纵容了法西斯,这个观念正是巴金这一代无政府主义者在现实形势面前的反应。1927年在《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一文中,巴金表示:“说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战争吧,但无政府主义者所反对的只是军阀政客为争利夺权而起的战争,假若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战争,我们是主张的。为自卫而战,为自由而战,马拉铁斯达且认为这‘战争是必要而神圣的’。甚而至于殖民地脱离‘母国’的战争,弱小民族反抗强国的战争,虽然其目的与我们的理想不同,但我们也并不反对。”④4所以对于抗击法西斯的奴役,他的态度很明确:“人民在一个决定的时期的懦弱,虽然常常招来惨祸,甚至延长了残暴的统治,可是这惨祸也不能将人民对于自由的渴望和争自由的力量完全粉碎。人民是要永久存在下去的,而且在任何时代都要为争自己的独立而斗争。我们的全历史就是一部人民争自由的历史。”①1 这是巴金对于抗战的基本态度,它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具体界限,从人民争取自由、反抗奴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说仍然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战争观。对于巴金来说,他不做这场战争的旁观者和反对者,而是参与者,甚至像当年他们设计国民革命的蓝图一样,通过民众运动把战争引到无政府主义革命上来。有人说抗战改变了中国现代思想的进程,使整个社会意识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使启蒙压倒了救亡,这可能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向,但仔细分析巴金的思想轨迹可以看到:首先,他早就确信个人应当在众人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他认为抗战只是一道“门”,跨过它还要往前走,还要掀起社会革命才行,也就是说,他仍旧牢牢地坚持着“五四”的启蒙立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