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1505
人生不是一次长假,而是一次长跑。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从这个世界得到什么,索取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奉献了什么。
我母亲从小教育我:套马杆是直的,宁折不弯,男儿是有志气的,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能泄气,更不能倒退,只能不断勇敢前进。如果你是金子,把你埋在尘土里头,你还是金子,仍然闪发着金光。
—— 特·赛音巴雅尔
特·赛音巴雅尔同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蒙古族当代作家,多年来他在从事民族文学组织领导工作和编辑工作之余,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不仅用母语创作,而且还用汉语创作,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创作灵感和创作思想,都来自于他的民族——蒙古族的优秀的、 久远的、伟大的民族文化。因而可以说,民族文化对于一个作家的成长和养育是非常重要的。在特·赛音巴雅尔的作品中,他用娴熟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民族的思维习惯,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民族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叙述方法、表达形式,都充满了蒙古民族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一点对少数民族作家来说,特别是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来说,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特·赛音巴雅尔同志是著名蒙古族作家、诗人、编辑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出版有《特·赛音巴雅尔文集》《特·赛音巴雅尔选集》蒙古文版和汉文版,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等。散文集《晨鸟》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1982-1984)优秀散文奖,并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第七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突出贡献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退休后仍心系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意先后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为“中心”和文学馆建设发展奔波操劳十多年,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称号。特·赛音巴雅尔同志逝世后,为了缅怀他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心”和家属共同编选了纪念文集《生命的光芒》予以纪念。书中有布赫、司马义艾买提、铁凝、金炳华、吉狄马加等国家和作协领导,以及众多各民族作家对他的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等“三大文学史”,殚精竭虑为创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以及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评价和对他奋斗一生的追忆,还有各界朋友亲属写的怀念文字等等。书中有大量的他生前的照片,以及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和文学的珍贵的图片资料,还选了他的一些作品代表作等。
希望成为德艺双馨的作家和文学史家(代序) 布赫
特·赛音巴雅尔生平
远去的岁月
父亲 特·赛音巴雅尔
母亲 特·赛音巴雅尔
大姐 特·赛音巴雅尔
美梦 特·赛音巴雅尔
故乡的风 特·赛音巴雅尔
蓝宝石金戒指 特·赛音巴雅尔
远去的岁月 特·赛音巴雅尔
乌力吉,我的好朋友 特·赛音巴雅尔
创作·读书·提高 特·赛音巴雅尔
在生活的感召下 布 赫
新春喜事 丹 增
更有热爱家乡的故乡人 白玉峰
双语创作的典范 吉狄马加
勤奋耕耘带来的收获 程树榛
向读者交心
我的汇报与感谢 特·赛音巴雅尔
苍翠葳蕤 永远常青 唐达成
这本书的将来的作用和影响 邓友梅
一部有超越性的著作 张烔
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舒乙
不泯天性的灵根 伊丹才让
容纳百川 一视同仁 图们
一部的当代文学史 舒乙
盛世修史 布赫
正确估计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作用 特·赛音巴雅尔
盛世修史
特·赛音巴雅尔给我的几点印象 满都呼
探索·勇气·勤奋·成功 纳·赛西雅拉图
向读者交心 特·赛音巴雅尔
再祝愿咱们的“老特”吧 布赫
非常重要的当代蒙古族作家 吉狄马加
老特是一个可贵的人 舒 乙
复合型人才的典范 陈中永
为什么作为重点书目推出《特·赛音巴雅尔选集》蒙文版
乌力吉
兴幸福的时刻 特·赛音巴雅尔
窗外的夜雨 都古尔苏荣
真实感情的真实话语 色·乌力吉巴图
献给草原母亲的颂歌 敖德斯尔
恩情 特·赛音巴雅尔
关于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的决定
内蒙古师范大学
繁荣民族文学 多办好事实事 金炳华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留下的重要的一页 吉狄马加
欢迎·感谢·夙愿 陈中永
永远的怀念
写在国际博物馆日:弄潮于民族团结浪潮中的特先生和他的少
数民族文学馆 内蒙古师范大学
少数民族文学的丰碑 包广林
为了多民族文学的繁荣 杨盛龙
对草原和民族文学的爱恋 巴·那顺乌日图
七律·一曲天边贯云霄 赵晏彪
永远的怀念 斯钦
特制的丰碑 巴义尔
父亲的一生是很值得的 兴安
一片冰心在玉壶 张梅煊
深切缅怀工作相处十二年的特·赛音巴雅尔老师 任彦
故乡之心 — —献给父亲 那日松
怀念我的爷爷“老特” 阿梅尔
怀念特老师 谷熠
著名蒙古族作家特·赛音巴雅尔同志安葬仪式暨追思会在北京
万安公墓举行
附:特·赛音巴雅尔创作和主编的主要作品目录
希望成为德艺双馨的作家和文学史家(代序)
布 赫
今年的10月1日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这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的时刻,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特·赛音巴雅尔文集》,我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2002年和2004年分别出版《特·赛音巴雅尔选集》汉、蒙文版的时候,我给写过序,这次又请我写序,我高兴地答应了。
特·赛音巴雅尔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受过旧社会的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机会上了小学、中学、大学。他十六七岁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成为用蒙古、汉两种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很有成就的蒙古族作家和文学史家。
《特·赛音巴雅尔文集》分六卷:卷为诗歌,第二卷为散文,第三卷为游记,第四卷为小说和影视文学,第五、六卷为文学评论或理论文章。这是他已发表和出版过的300多万字的作品中选出来的,约180万字。
特·赛音巴雅尔是个多面手。既写诗歌、散文,也写小说、文学评论和影视作品还编写文学史。他的作品思想性强,生活气息浓郁,语言优美,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他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大多写家乡的草原,也写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祖国内地,还有一些描写在国外参观访问的游记。他的作品比较朴实,感情真诚,使读者感到真实和亲切。近几年,他每有新著出版,总是送我。因为工作忙,我没有全部读过,只是部分或大体翻一翻。不过,2001年因为我要去印度访问,想了解点情况,认真读了他1999年写的两万多字的《访问印度日记》,读后觉得不错,看得出来,他出访之前看了不少关于印度的书,到印度后观察和了解得也很认真。所以,他写的游记,很真实,很感人。
特·赛音巴雅尔长期生活在蒙古族聚居区,成长在蒙古族母语环境中,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蒙语授课,所以他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掌握得非常丰富,运用自如。他的早期作品大部分是用蒙古文创作的,尤其是《特·赛音巴雅尔文集》卷的诗歌,几乎都是用蒙古文创作的。我认为: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作,能体现本民族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和文化底蕴。他为什么不用汉文写诗歌,而用蒙古文写诗歌,我想,原因可能就在这里。用母语创作的诗歌,译成汉文后,虽然译得很好,但韵味完全不同了,原味减少了。据说,他小学三年级时一句汉话也不懂。后来,他努力学习汉语言文字,除了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作以外,又掌握了汉语言文字,用蒙古、汉两种语言文字创作。1976年,他被调到北京,
在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工作期间,曾参加《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选集》和一些重要文献的翻译、审订工作;他还翻译出版过不少国内外文学作品。通过翻译这座桥梁向蒙古族地区的广大蒙古族读者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这一时期,他创作的文学作品,除了诗歌,大多用汉语文创作,以全新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使自己作品的影响更加扩大,把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爱情以及愿望、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传播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当然,我们党的政策是要强调有自己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作家,特别是会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作家。一定要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创作,但我们也不反对用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甚至用外国文字进行创作。因为这不仅对少数民族作家本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有好处,而且对整个少数民族走向开放,走向世界,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向外面的世界学习,对于各民族各国之间加强相互了解和交流,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统一在特·赛音巴雅尔的思想感情和文学事业中。他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工作几十年,除了编好刊物之外,还做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组织、联络和指导工作,发现和培养了不少少数民族作家,推出了不少好的作品。特别是2005年他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意建立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2007年开始建的我国首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个功德无量的好事大事,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一座丰碑,历史和少数民族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关于他主编的系列三部文学史,即《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我在《盛世修史》那篇文章中已经说了,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有一点这里必须补充:他主编的系列三部文学史的第三部,即《中国当代文学史》,在2003年第二次修订再版的时候,把香港、澳门、台湾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研究成一种体系,以“一国两制”的原则,也写了进来,这种多民族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文学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目前在我国还是部。我认为这种文学史,对国家的完全统一、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海峡两岸的人民的大团结及和平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和深远的历史意。
作家要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去汲取题材、主题和诗情画意,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同志说过:“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反映人民深刻的心灵呼唤和时代迫切的前进要求的作品,都是隽永艺术魅力与现实社会进步相结合的结晶,都是文学艺术家们的思想感情与创作灵感为时代和生活深刻感召的产物。正因为这样,历史上一切文艺巨匠们的作品连同他们的名字就代代相传,成为历史的不朽。” ② 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的检验,又给予人民群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隽永之作;只有既具高尚精神追求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文艺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文艺大师。” ① 我衷心希望特·赛音巴雅尔同志更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深入生活,通过这次编选出版《文集》,认真总结创作上的经验教训,肯定自己成就的同时,要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取长补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成为德艺双馨的作家和文学史家。
2009年6月10日
父 亲
特·赛音巴雅尔
父亲名叫铁龙(特木日禄),1902年生,属虎,因为他是长子,从小负起家庭的重担,放牛、喂马、种地,什么重活、累活、脏活都干。他没有上过学校,但自学蒙古文字,不仅能熟读蒙古文的故事书籍和汉蒙译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而且也能写信、写对联,每年春节,东西邻居的都来我家,请他写对联,他写对联,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而写。
父亲对上孝敬父母,对下疼爱弟妹和子女,对妻子忠诚。他信佛,爱“行善”,愿“分享”,给人“温暖”和“方便”是他的人生追求。在衣、食、住的问题上,他非常讲究,死肉不吃,脏衣不穿,屋里的东西,必须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据说,他穿的衣服上不落尘土,夏天的早晨在野外劳动,但在他的裤角上连露水都不沾,不知为什么。
1940年6月的一天,蒙古镇葛根庙的葛根活佛来我们艾里讲经说法,看到我父亲后说:“你的前世是个很有身份很有学识的大喇嘛,今世你也应该当喇嘛,但你娶妻生子,违背佛祖安排。”他还说,“你想要安康长寿、合家欢乐、吉祥如意,必须在家供奉佛祖,天天祈祷膜拜。另外,一年四季必须穿黄色衣裤,若不然……”葛根活佛说到这儿停了下来,用手指着在门口玩耍的我,接着说,“那小男孩是不是你儿子呀,他是个好苗苗呀,你必须精心培养让他茁壮生长呀。”父亲本来信佛,葛根活佛这么一说,他更信佛和信葛根活佛说的那些话了。不过,那时候我们家穷,专买黄布做上下衣穿是不可能的,再说,环境也不允许。所以,他让我母亲在自己的衣领上、裤腰上缝一条黄布。对我要求更严,天天晚上叫我给佛爷磕头、祈祷,求得佛爷的保佑(1945年8月15日,我们家乡解放后,我不磕头了)。不让我吃别人家的饭,不让我喝别人家的水。我的衣裤必须干净,而且不能乱放,特别是把上衣和帽子脱下来后,必须挂在衣帽架上,女人,包括我的母亲和两个姐姐都不能在我身上、衣帽上越过去。万一有这种情况,我父亲或母亲立即点燃一枝佛香,在我的头上,在我的衣帽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净身净污,驱除秽物。
1943年的春天,我们家从巴彦套海搬到华农(现在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苏木联合嘎查),我父亲给一个姓吴的地主家做耪青。六月的一天,他一个人在野外地里铲地。那天阳光格外强烈,无风、闷热,连地里的禾苗都被晒得失掉了嫩绿的光泽。我父亲觉得很累、很困倦,便在地头躺了下来。突然,有一位高大魁梧、浓眉大眼、头发全白、银髯齐胸的长者,手拿五尺长的马鬃掸子,大声喝道:“你还有心思在这儿睡大觉,你的时间已经到了,快起来!”长者边喝边用掸子打了他三下。父亲惊醒一看,周围什么也没有,更没有看见那位长者,原来是做了个梦。不过,他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显得全身无力。父亲从野外回来后,把这个情况给我母亲讲了。母亲虽然知道这是一个不幸的预兆,但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今后多注意点,再也不能在野外睡觉了。”
第二天,父亲骑马外出时,被马摔了。其实,那匹马老实,从来没有摔过人。可是,我父亲被摔了、受伤了。不久,伤上加病,从此,卧病不起,医治无效,很快去世。
父亲去世时,我才五周岁。
父亲在世时,虽然十分疼我、爱我、喜欢我,但我对他的印象不太深,在我的脑海里只有他的朦朦胧胧的形象,如:他的长相呀,亲我抱我的情景呀,在被窝里搂着我给我讲故事的表情呀,等等。至于他的为人、做事的特点、性格、品德以及那些神乎其神的传说,是后来母亲在世时告诉我的。前几年,我大姐来北京在我家住几天,我向她了解父亲的情况,也核实了一些情况。她说是那么回事儿,她还说,有一次她领我到邻居家玩,让我吃了邻居家的饭,为此,她还被父亲打了一顿。
1944年的春天,日本开拓团进来,侵占了华农,我家只好搬走了,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所以,父亲的墓,没人管理,没人扫墓。60年代初,我在内蒙 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工作时,骑着自行车几次去华农找我父亲的墓,但都没有找到。那时候我一是年轻,一定要找到的意识也差一些;二是那个年代是狠抓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年代,怕说我搞封建迷信活动,所以,没再去找。70年代末,调进北京以后,由于我的年龄越来越大,再说,整个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解放了,不再心有余悸了,一定要找到的意识也就增强了。所以,我专门几次去华农,找我父亲墓,后通过我的中学同学,中共内蒙古兴安盟盟委统战部部长迪楞贵同志,找到了放我父亲墓的华农北山南坡。我去那个地方,仔细观察了一
下那个山坡,真是阳光充足,水草丰美,是个风水宝地,就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看到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坦干德利山岗之后说的那样,这里也是个“梅花幼鹿成长之所,白发老人安息之乡”。但是,我父亲没有到白发年龄,就在这里安息了,现在连墓都找不到了。于是,我就产生了在那个山坡上给父亲立个墓碑的想法。
回京后,我把想法说后,我的妻子、儿女都很支持,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工作的大姐、二姐也非常赞成,并来电话说:“要立墓碑的那天,她们一定领着儿女过来。”我的长子兴安参阅各地方各朝代的陵墓上的碑文,根据自己爷爷的情况,对我说:“爸,在爷爷的墓碑上刻‘恩抚有日功德无涯’八个字怎么样?”我觉得这八个字符合实际情况,便说:“可以。”然后,我自己设计、画图:碑石高93公分,表明今年是父亲诞辰93周年;碑石宽41公分,表明父亲在41岁那年去世;碑石的台阶高52公分,表明今年是父亲去世52周年。把墓碑设计好后,我把图寄给迪楞贵同志,让他在乌兰浩特市找个地方刻。
这时大姐又来电话说:“给父亲立墓碑,在哪一天立?在什么地方立?原来的墓需要不需要找?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我们虽然都是唯物主义者、共产党员,但父亲生前是信佛的,我们要尊重他的宗教信仰,所以,你好到雍和宫找个老喇嘛请教一下,怎么办为好。”于是,我到雍和宫,向主持大喇嘛加木杨·图布丹请教。他想了想,便说:“不需要找原来的墓,你在那个山坡上选好地方,立个墓碑,你父亲自己就过来了;立碑,也不必我现在给你选定一个日子,到时候你自己选定哪一天,哪一天就是吉祥的日子,而且肯定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他说完后,还给我用藏文写了“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又说:“据你说,你父亲生前是信佛的,这几个字刻在墓碑的上头。”
我照办了。
我决定:1995年7月30日,给父亲立墓碑。
7月29日,我领着次子那日松从北京到了乌兰浩特市。我大姐和二姐也领着儿子从呼伦贝尔盟坐小轿车来到乌兰浩特市。那天,乌兰浩特市上空,不,整个兴安盟上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下起倾盆大雨。我真担心,如果明天还下这样大的雨怎么办?我一夜没有睡好觉。但到了早晨五点钟时,雨停了,云散了,不一会儿,红日东升,把万丈霞光洒向大地。我们把立墓碑用的石头、砖、水泥以及水,都装在汽车上,迎着霞光漫天的朝阳,向华农北山南坡驶去。我的老同学、内蒙古兴安盟盟委统战部部长迪楞贵,我的朋友、科右前旗旗委副书记陈锁,还有胡格吉勒图、白玉峰等同志也去了。
这天,真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们就在这么一个吉祥晴朗的日子,给我们怀念的父亲立了个墓碑。在墓碑上刻的“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和“恩抚有日功德无涯”的八个大字,在盛夏那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金光闪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