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376546
成玄英《庄子疏》与郭象《庄子注》,可谓庄学*为亮丽的“双子星座”
然而,《庄子疏》何以当得上庄学思想史上的名著之称?
成玄英何许人也?何以在庄学史上贡献不可磨灭?
本书立足文献,寻绎庄学大家成玄英的生平著作,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剖析其思想精华,
领你进入成玄英思想、庄学思想之堂奥。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成玄英,隋唐时期“道门英秀”“李宗之望”。早年出家修道,声名闻于朝廷,贞观年间受赐“西华法师”。高宗时获罪流放,遂隐居东海,不知所踪。本书简要介绍成玄英的生平,重点阐释其所主张的“穷理尽性”的思想,以及他对老庄思想的解读,分析了成玄英及其《庄子疏》在庄子学传承时尚不可磨灭的贡献。
引言:从《庄子》说起
第1章 不见首尾的云中龙——成玄英的生平和著作
一、零散史料中的成玄英形象
二、著述及其流传
三、生平著述的现代考论
第2章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以《度人经义疏》为核心的早年思想
一、生命关怀的社会现实根源
二、早年道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三、《度人经义疏》的思想特色
第3章 老学诠释中的理国理身之道——以《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为重心的中年思想
一、老学的转型
二、对老子本人的宗教解释
三、对《道德经》的文献性解释
四、对《道德经》的思想性诠释
第4章 庄学话语下的重玄逍遥妙境——以《庄子疏》为代表的晚年思想
一、庄学精神归宿的形成
二、对《庄子》思想的总体认识
三、以逍遥为宗趣的理想境界
四、以智慧为根基的体认方式
五、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
第5章 成玄英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思想历程
二、思想体系
三、思想定位
四、思想影响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成玄英处身于从乱世走向盛世的大时代下,他的思想与时代主题密切相关。早年的成玄英为了保身生存而不得不出家为道,但与一般的道士不同,他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自我的生命困境,而是自觉地把这个时代背景下所有人的生命苦难和心灵煎熬作为自己思想的现实根源。基于这种普世关怀的情结,成玄英力图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为人们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避难所。在这一时期,成玄英深受道教文化的熏染,确立了对道教至上神元始天尊的信仰。在他的心目中,元始天尊就是生命圆满的最高象征,是与世人生命现实相对照的理想人格,同时元始天尊又是具有最大慈悲胸怀的圣人,他关心世人的苦厄,期望所有的众生能摆脱生死的变迁流转,达到不生不死、精神安逸的神仙境界。成玄英对《度人经》的疏解虽然在思想上创造性不强,但却标志着成玄英思想的起点,是他以后思想的发源处,他内在的问题意识和情感,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中年的成玄英,走出了隋末的混乱社会,迈进了唐初的稳定繁荣。一乱一治的社会变迁,使成玄英认识到,与暴虐荒淫的隋炀帝相比,唐太宗无疑是一代明君,故而一得到唐太宗的诏命,成玄英就义不容辞地来到京师,参与国家宗教事务。唐太宗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隋朝急剧走向灭亡的教训,确立李唐王室的皇权地位和长治久安的施政观念。鉴于初唐开国的政治形势,唐太宗继承高祖的做法,推崇道教,尊重老子。成玄英对唐太宗的政治意图也心领神会,他把思想的重心也转向老学,一方面从宗教神话的立场出发,神化老子,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老子》的解释,来为唐王朝确立“清静无为”的政治指导思想和与之相适应的人生哲学。这一时期,成玄英通过对宗教神话和历史考证的结合,确立了老子和《道德经》在所有文化体系中的最高神圣地位,并立足于斯,从心性论的角度阐发了《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国理身”之道。在成玄英看来,“理身”和“理国”两者是一致的,其出现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逐名竞利的虚妄之心,其要达到理想境界的理论依据都在于玄妙之道,其根本方法都在于修行至道,其基本的法则都在于无心无为,其理想的人格都是生命圆满、慈悲为怀并能逗机设教的圣人。透过成玄英对《道德经》思想的阐发,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最终还是指向人的生命,所谓的“理国理身”之道本来就为一而不可分。
永徽流放是成玄英生命的又一次转折点。这次人生的巨大转变使成玄英再次把思想的重心转移到对自我生命的关照上来,但与此前不同的是,生命的问题更加突出,并且主要体现于精神的苦闷。同时,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也没有因为生命的历程的转变而中断,而是继续走向成熟和完善。因此,如果说贞观年间成玄英所探求的思想主题是以“理国”统摄“理身”的话,这一时期的主题则是以“理心”统摄“理身”和“理国”。为了解决自我精神的苦闷和思想的追问,成玄英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庄子》,借助对《庄子》思想疏解,阐发自己对生命、政治等现实问题的观点。在这一时期,成玄英的思想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中年时期的老学思想,但在对心性论、宇宙论、本体论、境界论、圣人论等各个思想主题的论述上,都比以前更加充分、深刻和圆熟,特别是在圣人和境界问题上,成玄英完全洗刷了前期思想中的道教色彩,他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不再是肉体飞升、长生不老的神仙,而是心灵逍遥、道德圆满的圣人。这一巨大的转变,表明成玄英已经从传统道教的思想束缚中走出来,开始从道家思想的角度上反思现实问题。在当时的道教文化甚为浓厚的背景下,成玄英的这一思想转变难能可贵,而其思想成就也是不可比拟的。这一切,要归功于成玄英关注现实、不断探索的学术精神。
成玄英的思想历程,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从道教走向道家的发展历程,但其实质却是一个从信仰走向理性、从宗教走向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不变的支撑点有两个:一个是以生命为终极关怀的基本问题,一个是以经典为思想依托的文化本位。对现实生命的普世关怀,对经典文本的执着信赖,构成了成玄英思想不断走向深化的两条延伸线,而成玄英的思想,也就在这两条线不断延伸的区域走向成熟。他的文化视野也随之而不断扩充,由灵宝类的经典扩充到包括楼观派、上清派在内的道教经典,由道教经典扩充到包括道教、道家、儒家和佛学、玄学、易学、史学等传世经典。融传统学术于一炉,汇百家思想于一体,成玄英最终铸就了具有道家特色、大唐气派的思想体系。我们可以毫不夸言,成玄英的思想体系是隋唐庄学思想创获的时代典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