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33417
1. 考证严谨:借助丰富翔实的史料,进行扎实深入的研究,有理有据地完整追溯钱穆先生的生平。
2. 叙述客观:对钱穆先生的学术生涯和著作展开中肯的描述、公允的评析,对其史学、儒学成就与学术地位亦有持平之论,兼具史料性和可读性。
3. 文笔优美:作者文风质朴、思路清晰,语言平实自然、生动流畅,文笔细腻凝练、言简易明,令读者展卷一读,不忍释手。
4. 装帧精美:32开硬精装本,纯质纸印刷,手感上佳;封面、版式古朴典雅,提升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
5.本书既是了解钱穆的经典读本,也是了解其皇皇巨著《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的一把钥匙。
6.读钱穆传记,更能参悟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精髓。
《钱穆传》以丰赡翔实的史料,层层剥去历史的尘垢、文本的遮蔽,以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先生的人生阅历为主线,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国史大纲》等诸多著作的历程及学术成就等融入其中,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不仅总结了先生在中国历史和儒学上的不凡成就,分析其重要著述的特点和写作背景、史学研究的特色,还努力展现出传主*本真、*人情化与生活化的历史面目。
本书作者史学功底深厚,文笔生动,立足于知人论世的人物传记体创作,客观描述了大学问家卓荦不凡的一生,全面再现了钱穆作为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立体化的影像;通过描述与钱穆相关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也让读者得以一窥清末民初直至八九十年代的时代变迁的历史风云。本书既叙事严谨又文采盎然,史学视野与文学表现相互融合,史料性和可读性兼具。
第一章 读书种子
一、七房桥的传说
二、书香未断的家世
三、父亲的士大夫形象
四、保留几颗读书种子
五、新式小学的启蒙
六、常州府中学遇恩师
第二章 乡村小教师
一、初登讲坛
二、十年自学苦读
三、终生受益的静坐
四、探索新式教育
五、初试牛刀的著述
第三章 中学教国文
一、厦门集美学校
二、无锡第三师范
三、苏州中学
四、考订先秦诸子生平
五、初识胡适
六、伯乐与千里马
第四章 北大讲历史
一、燕大印象
二、执教北大
三、“北胡南钱”
四、出版两部力作
五、结交学界名流
六、畅游北平书海
七、游览名山大川
第五章 辗转西南
一、 西南联大
二、 编著《国史大纲》
三、 入蜀讲学
四、 转向文化研究
五、 昆明五华书院
六、 无锡江南大学
七、 1949年的选择
第六章 香港办大学
一、 创办新亚书院
二、 因祸得福结良缘
三、 香港中文大学
四、 拒签《文化宣言》
五、 与港台新儒家的分歧
六、 耶鲁大学名誉博士
七、 毅然引退
第七章 定居台湾
一、 台北素书楼
二、 迟来的“院士”
三、 “当代朱子”
四、 弦歌不辍
五、 八十忆亲友
第八章 隐入历史
一、 现代中国的士
二、 告别杏坛
三、 最后的澈悟
四、 落寞中离世
五、 归葬故里
六、 不朽的生命
当时在历史系就读的何兹全,后来回忆钱穆讲中国上古史时说:“钱先生讲课,很有声势,也很有特点。虽然一口无锡方言,不怎么好懂,但吸引人。我听过他的先秦史、秦汉史。他讲先秦史,倒着讲,先讲战国,再往上讲春秋、西周。我听他一年课,战国讲完,也就到学年结束了。他讲课讲到得意处,像和人争论问题一样,高声辩论,面红耳赤,在讲台上龙行虎步,走来走去,这头走到那头,那头走到这头。”(《何兹全学述》,第1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针对当时的疑古潮流,钱穆在课上告诉学生:“古代确实有不少可疑之事,但也有很多确信无疑的。例如,我姓钱,此钱姓即属古,不用怀疑。我确信有父亲有祖父,乃至以上三十几代前,是五代吴越王钱镠。以上仍有钱姓。现在有人不姓钱,改姓疑古,这是什么道理?”将批评的矛头指向疑古派的急先锋钱玄同。
课后有同事说:“你上课怎么如此大胆?”钱穆问何事。他说:“你知道班上有钱玄同的儿子吗?”钱穆答:“知道。”那人说:“您还是谨慎一点,不要多惹是非。”钱穆说,“我讲上古史课,如果也疑古,那就没什么好讲的了。”
过了不久,钱穆应邀参加朋友的宴会,来宾都是各个大学的史学教授。其中清华大学西洋史教授孔某,和北大史学系教授孟森,两人皆年老,主人推两人坐首座,说“孔孟应居上,不要推辞”。又指着钱穆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玄同说,“你们两人同宗,并排坐吧。”
坐定后,钱玄同问钱穆:“你知道我的儿子在你班上吗?”钱穆答:“知道。”钱玄同接着说:“你课上讲的每句话、每个字他都仔细地记了下来。”钱穆答:“哦,这样勤奋倒是少见。”钱玄同又说:“他的笔记我也看了,一个字都不漏。”钱穆听完,一下子紧张起来,因为全北平都知道钱玄同是走到哪里骂到哪里的火药桶,以“十分话说到十二分”著称,有些观点如“废除汉字”,“人过四十皆可枪毙”,都是耸人听闻之论。钱穆担心饭局变成骂场,仓促间不知怎么回答。好在钱玄同接着说:“他相信你的话,不信我的话。”钱穆仅仅答应一声,不敢接话。后来钱玄同改说其他,钱穆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