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6247667
本书是吴晗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本书终成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著作。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国。他也成为中国史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帝王”。 朱元璋的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中国”这一文化土壤。本书将朱元璋放入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做了细致的剖析,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的朱元璋。
第一章 小流氓
一、小沙弥……………………………………………………………2
二、游方僧……………………………………………………………10
三、逼上梁山…………………………………………………………19
第二章 红军大帅
一、小亲兵……………………………………………………………32
二、小军官……………………………………………………………36
三、大元帅、大丞相…………………………………………………47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一、鄱阳湖决战………………………………………………………60
二、取东吴……………………………………………………………70
三、南征北伐…………………………………………………………80
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
一、大明帝囯和明教…………………………………………………94
二、农民被出卖了!…………………………………………………100
三、新官僚养成所……………………………………………………108
四、皇权的轮子——军队……………………………………………118
五、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124
六、建都和国防………………………………………………………131
七、大统一和分化政策………………………………………………137
第五章 恐怖政治
一、大屠杀……………………………………………………………146
二、文字狱……………………………………………………………160
三、特务网……………………………………………………………169
四、皇权的极峰………………………………………………………176
第六章 家庭生活
一、马皇后……………………………………………………………190
二、皇子皇孙…………………………………………………………195
三、教养和性格………………………………………………………202
四、晚年的悲哀………………………………………………………211
附录 朱元璋年表……………………………………………………217
吴晗是位勤奋、正直、诚实的历史学家,他一贯爱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于世。吴晗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他在多年的时间里利用余暇改写《朱元璋传》,改写宗旨在充实内容,力求成为一本翔实的科学著作,对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很用了一番功夫。
——历史学家 黎 澍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现在要找能够与那个时代的明史学者如吴晗、郑天挺、孟森并驾齐驱的人很难。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樊树志
元至正四年(1344年,元顺帝妥懽帖木儿在位的第十二年),淮河流域的人民遭受了苦难。旱灾,蝗灾,加上瘟疫。
好几个月没有见过雨了,栽下的苗晒得干瘪枯黄,大地裂成了一条条的龟缝。到处在求雨祈神,老年人恭恭敬敬向龙王爷磕头,孩子们戴着柳枝圈圈蹿出蹿进。正在焦急没收成时,又来了弥天漫地的蝗虫,把穗上稀稀的几颗粟粒吃得一干二净。地方上有年纪的人都在唉声叹气,哭丧着脸,说几十年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年成,这日子着实过不得了。
不料祸不单行,疫疠大起,钟离太平乡的人,接二连三地病倒。已经吃了多少时候的草根树皮了[1],病一起就挺不住,开头只觉得浑身无力气,接着是上吐下泻,不到一昼夜便断了气。起初大家还不理会,到了一个村子里一天死去了几十个人,家家死人,天天死人的时候,明白这是上天在降罚,散布瘟疫来收人,才着了慌,不管“在数的难逃”的老话,还是逃命要紧,各村庄的人携儿带女,只要有亲戚朋友家可投奔的,连家里的病人都顾不得了。不过几天功夫,太平乡数得出的十几个村子,便闹得人烟寥落,鸡犬声稀,显出一片凄凉黯淡的景色。
孤庄村[2]朱家,朱五四官名叫世珍的,一大家人,不过半个月,死了三口。五四六十四岁了,四月初故去,三天后,大儿子重四学名叫兴隆的也死了,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陈二娘又死了。五四的二儿子重六(兴盛)和小儿子元璋(原名兴宗,小名重八),眼看着大人一个个倒下,请不得郎中,抓不到药,只急得相对痛哭。[1]尤其为难的是:家里没有一贯钞,一钱银子,买不了棺木,更谈不上坟地。田主呢?几年的主客,想来总该施舍佃户一块埋骨之地,谁知不但不理会,反而“呼叱昂昂”[2]。邻舍们都觉得难受,伤心。正没计较处,同村人刘继祖[3]不忍心,慨然舍了一块地[4],两兄弟磕头谢了,真是一头有了着落。但是,衣衾呢?棺椁呢?还是没办法。只好将就把几件破衣裳包裹了,抬到坟地草葬。两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了,还未动手挖坑,突然间风雨交加,雷轰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约够一顿饭时,天霁雨晴,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脚下土松,一阵大水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薄薄的一个土馒头,俗语叫做“天葬”[5]。三十五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还觉得伤心:“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浆!”[6]
父母的大事虽了,过日子呢?没留下一寸土,一颗米,元璋饿了些日子,到处找零活作。谁知大户人家都已逃荒逃瘟去了,贫民小户自己都在挨饿,怎么雇得起人?到处碰壁,懒洋洋地不愿回家,一径到村外给他父母上坟。蹲在新长着青草的坟边,沉思如何来打发日子,对付肚子。
他长得躯干魁伟,黑黑的脸,下巴比上颚长出一寸多,高高的颧骨,却又大鼻子,大耳朵,就整个脸盘看,恰像一个横摆着立体形的山字,脑盖上一块奇骨隆起,像一个小山丘。粗眉毛,大眼睛,样子虽看着叫人不喜欢,却怪匀称,怪威严而沉着。
小时候替人看牛放羊,最会出主意闹着玩,别的同年纪的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习惯地听他指挥。最常玩的一个游戏是作皇帝,你看,虽然光着脚,一身蓝布短衣裤全是窟窿补丁,他却会把棕树叶子撕成丝丝,扎在嘴上作胡须,找一块车辐板顶在头上当平天冠,弄一条黄布包袱披在身上,土堆上一坐,自己作起皇帝来了。捡一些破木板,让孩子们毕恭毕敬地双手拿着,当作朝笏,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齐齐地三跪九叩头,同声喊万岁。
又最会作坏事。有一天,忽然饿了,时候早又不敢回家,怕田主骂。同看牛的周德兴、汤和、徐达许多孩子也都嘴馋起来了。大家越说饿,真的肚子咕噜得越凶。这个说有一碗白米饭吃才好呢。那个又提真想吃一顿肉,一个又说肉是财主们吃的,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个个的嘴都说得流涎。猛然间元璋一喊有了,大家齐声说什么?元璋笑着说,现放着肉不吃,真是呆鸟!大家还不明白。元璋也不再说话,牵过一条花白小牛娃,放牛绳捆住前后腿。周德兴看了,赶紧抄着斫柴斧子,当头就是一斧。汤和、徐达也来帮忙剥皮割肉。别的孩子们捡烂柴树叶子,就地生起火来。一面烤,一面吃,个个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不一会儿,一条小牛娃只剩一张皮一堆骨头一根尾巴了。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山脚下村子里,炊烟袅袅在半天空,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蓦地一个孩子省悟了,小牛吃了如何回主人的话。大家都面面相觑,想不出主意,担不起罪过,正在着急,互相埋怨,乱成一团的时候,小一点的孩子竟哇声哭了出来。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出的,责任该担起来,一拍胸脯算我的事。也真亏他想,把皮骨都埋了,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头空缝里,说是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只留下尾巴,拉了半天不出来。孩子们齐声说好。当晚上,元璋挨了一顿毒打,被赶回家。虽然吃了苦,丢了饭碗,也深深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大家都甘心当他作头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