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117949
《欲辩忘言——蔡照波印象》是众多文化界、艺术界名流、学者等对当代广东书画名家蔡照波其人其艺的艺术赏析,以及媒体对他的采写访谈等,展现了蔡氏的艺术人生、才学气度,也折射出当代岭南文艺的某个侧面。
蔡照波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任广东南方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台长,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同时是岭南书画与篆刻的跨界名家,身兼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且曾受聘为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在传媒、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享有成就和声誉。
《欲辩忘言——蔡照波印象》是美术类图书资深出版人谢耿选编的文集,其中包括40多位文化名人、各界精英人士对蔡照波的印象摹写,还精选了各大媒体对其访谈的实录。
蔡照波,广东潮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曾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南方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台长,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2014年“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会会长;第24届、26届、27届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金鹰奖”评委。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南方印社社长、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兼书画篆刻专委会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主任;曾受聘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2017年十大书香之家。
序
在书的后边得有一个人
艾 云
很多年前就见过蔡照波。他到我们省作协,大家匆匆而过,未能详聊。印象中他精干而温和,一副俊彦才子模样。他神情诚恳,但脚步快疾,好像后边总有什么事情催着。
熟悉了,对蔡照波的印象也就更加清晰和立体了。他始终是文人模样的,并且有些古意,清癯儒雅;可他又有着现代人的气质,洒脱明亮,杯酒不醉,酬酢自如。这正如同他南秀北雄的相貌。端的是灵动如豹子、机警如羚羊,端的是古与今的通融相遇,躬礼与佩剑之间,便是丰姿美仪了。
说到姿仪,便一定要讲讲一个人的生命气场和艺术气质了。
先说说气场。蔡照波身上有气场。这气场不是强烈的席卷,而是和煦轻风的拂面。朋友们愿意和他交往,交往时感觉愉快而自在。气场是一种感染力、影响力。我们说一个人有气场,不是他如何霸气和专横。绝对的公平正义就在天有正道,所有人的小道理都被大道理管控着。若说这个人有气场,那一定是他自己在不停修养完善中,自珍自爱;并且体恤他人,勤于做事,给社会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感召力。气场弥散中的强烈与温煦,当然和人的秉性相关。
不管有何区别,总之,有气场的人,都有卓尔不凡的品质。
蔡照波自然是属于拥有温煦气场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对人的评论。他在评说刘半农时,拿刘半农和陈独秀做比较。鲁迅说陈独秀是外面树一面大旗,上书“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那门却是敞开的,里面几枪几刀一目了然。而刘半农则是不觉其有武库的人,那如清溪般的澄澈见底,纵是多少沉滓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鲁迅知人论事的本领是我们学不来的,他常用恰当性比喻,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人物便跃然纸上。
而我之所以想起鲁迅这段话,是和眼下我正写的文字有关,我该如何准确言说蔡照波?我发现,延着评价刘半农的思路去言说蔡照波,也是非常妙的角度。不是吗?
友人们约在一起到他麓景路的工作室喝茶聊天。这条街我曾住过8年,从南向北走,拐左再上一个坡,就是我曾经住过的广州大学的家属楼。如果我没有搬走的话,我和蔡照波是相隔不远的近邻。
他的工作间给我印象很深。一进门,就是偌大的条案,上面放着文房四宝,在这上边可以写字绘画,屋子里弥散着一阵阵淡淡的墨香,有着沁人的芬芳。几堵墙上全是书法和绘画作品,有他自己的,也有朋友的。在另一间房子,有满柜子的书,室内另一侧放了小一些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刻刀和大小不等的石头,这是他搞篆刻的地方。他房间的一切陈设,都有着文人的雅致与隽气。
他在这里写字、绘画、篆刻、阅读。出门向左,不远处就是他供职的广东电视台。蔡照波作为电视人所取得的成功,书中已有不少专家的恰当评论,我这里不再赘言。但我仍想说,人不能因为自己心性高远而只做远离尘世的君子。人需要入世,并且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当一份俗世的责任,这才能成就自我。常言道,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可在人浮于事的具体时空里,还是得强调学会做事,这一点很重要。
蔡照波有繁杂的日常事务要打理。他必须要做事。他供职的单位要创收、赢利,自己养活自己。这和有的单位只有把拨款花出去的工作任务截然不同。当然,花出去,花到正点也没什么,可怕的是乱花,胡乱浪费纳税人的钱。俗话说:花钱容易挣钱难。不要轻看了挣钱这件事。在关乎盈余和利润时,需要判断、抉择,必须理性地从中寻找最佳方案。挣钱和市场与竞争有关,和相互商量双方共赢有关。市场里边不会有命令与服从,多的是共同商量。凡此种种,它要求人的判断必须准确,文人的浪漫主义在这里使不得。它也将逼出诚信,没诚信无人与你合作。再就是,大风大浪的场面里,人的能力与美德将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众人面前。人在这做事、赢利的过程中,将淬炼出个人的毅力,也涵养出好的气质与做派。
做事的人,并且要肩负某种责任,就必须协调好各种难缠的人事关系,需要有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与襟怀,而不是意气用事,把事情搞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在抨击,抨击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们总是愤懑的,觉得谁都不好,谁做的事情都不对。多少年过去了,这样的人仍在愤懑中,便愈加处理不好自己的内心,也处理不好与周遭人的关系,日益成为落伍的、被时代淘汰的人。只会抨击别人,自己却不会做事的人,做人肯定是失败的。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咎由自取。
借着蔡照波我扯远了话题,打住。但我说的这些好像又不完全离题,一个会做事的人,做人才能做得游刃有余,做得潇洒自若。
蔡照波做人做事已炉火纯青,他以精纯之质来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于斡旋中进退得当。这些入世的谋生策略是必要的,而禀赋里的自由精神,更吸引他进入令人着迷的艺术领域。蔡照波于书法、绘画、篆刻以及写作方面的高超造诣,无不托载着他活跃纵阔的天性。他驰骋着却又不时约束着自我。他似乎总在悖论中寻找某种平衡。比如,他在入世与冥思,在丹青与篆刻,在酒与茶之间纵横捭阖。这之间有相对的矛盾,比如入世,需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关系的明辨与处理;冥思,则于清浥中升起虚渺空旷之禅意。比如丹青,无论书法或绘画,都是泼洒毫墨洇溽缠绵;而篆刻则在刀刻雕凿中
砥砺金石之坚。比如酒,有火热炽烈如焰的沸腾;而茶,则是闲逸冷谧时分的浅啜清斟。
这些都是蔡照波的挚爱。这原本的悖论融汇在一起,越冲突就越有张力。张力的空间十分辽阔,在这无边无际的辽阔中,抬眼望去,群山和飞崖中,时光叆叇。此时,还能再说什么?我想再说几句,我想说的是蔡照波的平衡力,他总能于古典气息中蕴藏现代美学意识,有着中式的体悟和西式的缜密。他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着妥协的温融,同时又有坚韧的原则。他的书画篆刻无不有其独蕴的色泽,而他所看中的自己的写作又是如此的流动舒展,非深谙文章之道者而不能为。
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欲辩忘言——蔡照波印象》,马上想起上一句“此中有真意”,接下来才是“欲辩已忘言”。这是陶渊明写的五言诗中的句子,取其做了书名,大有真义,也大有禅意。想要说什么,辩什么都忘掉了;而忘不掉的,有真情怀、真情谊,也有情绪的笼罩。
这本书不是蔡照波的著作,而是批评家写的对他艺术创作的评论,也有文友和师长写下的印象。全书的文字有鞭辟入里的表达,也有知根知底的暖意,这可见他的好人缘,也可隐约见到他多年来在不同艺术领域施展拳脚的独门绝活。
仔细读了全书,我想起了歌德的一句话:“仅有才华还成就不了一位作家,在书的后边得有一个人。”这本书的后边也有一个人,他就是蔡照波。
2017年12月2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