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437435
什么是公益?有人说公益是“雷锋式”的助人为乐、不图回报;有人说公益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种向善的力量;也有人认为公益是有钱人做的事。在王永看来,公益不同于慈善,慈善一般而言指的是强者对弱者的帮扶,而公益关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公益的形式可以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但绝不是攀比和作秀。真正的公益是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涓滴成溪,百川入海,*终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此书记录王永与顺风车 20 年的点滴故事。王永的公益善举就像一颗绿色的种子,慢慢植入社会的土壤之中,为更多的人开出善与爱的花朵。
希望通过此书,更多人能够关注、参与、投入到公益顺风车的建设之中,推动顺风车之爱向下一个 20 年传递……
目 录
章 一个人的公益(1998-2008) …………………………………1
“有去马甸、双安的吗?搭车不要钱” …………………………………………2
打开车门,打开心门 ………………………………………………………………5
顺风车载回的爱情 …………………………………………………………………8
为什么做雷锋越来越难? …………………………………………………………10
第二章 一群人的公益(2008-2012) …………………………………13
推进顺风车制度化,善要靠引导 …………………………………………………14
刘坤明,王总喊你来北京! ………………………………………………………18
第三章 一个社会的公益(2012-2018) ………………………………21
春节回家顺风车:让身边的空座,成为别人回家的希望 ………………………22
雷锋日,顺风车在行动 ……………………………………………………………33
“ 6·6”顺风车日:我们一起绿色出行 …………………………………………36
“三人一辆车,代收高速费”试点促北京《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出台 ………58
顺风车与电影玩“跨界混搭” ……………………………………………………65
从顺风车到微微拼车:用商业力量推动公益 ……………………………………73
微微拼车兴衰记:我曾到过“3000 米” …………………………………………76
拼车,是一场持久战 ………………………………………………………………81
第四章 王永顺风车作品选摘 …………………………………………………84
呼吁了 10 年的顺风车终于在杭州试点了 …………………………………………85
公车改革和减少车辆出行率是缓解交通拥堵的良药 ……………………………91
顺风车与低碳经济 …………………………………………………………………93
汇聚全球智慧,求解堵城之困 ……………………………………………………96
春节回家顺风车,民间运力需引导 ………………………………………………101
有效管理交通需求是治堵的关键 …………………………………………………104
北京是否该单双号限行? …………………………………………………………106
政府多信任民间,公益会更好 ……………………………………………………111
“有偿拼车等于黑车”无稽之谈 …………………………………………………113
要理解政府的底线思维——就《专车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115
第五章 顺风车媒体报道集选摘 ………………………………………………117
免费邀乘频遭误解不改初衷,顺风车十年载千人 ………………………………118
北京“拼客”王永的顺风车 ………………………………………………………120
向践行“顺风车”13 年的王永致敬 ………………………………………………125
王先生的顺风车 ……………………………………………………………………127
爱心善举转起来——那些感动我们的爱心网事 …………………………………131
顺风车的意义 ………………………………………………………………………136
王永:人心荒漠的掘井者 …………………………………………………………144
社区顺风车 世纪城首发 ……………………………………………………………148
“顺风车”发起人王永的使命与梦想 ……………………………………………150
“微微拼车”王永获评北京市劳模 探索用商业推动公益 ………………………155
估值 10 亿的微微拼车到底怎么了?刷屏背后的真相竟然是…… ………………157
第六章 我眼中的顺风车——顺风车相关人士作品选摘 ………………168
顺风车从“没有眼泪的公益”到时尚的出行方式 ……………………………169
顺风车——我的梦想站 ………………………………………………………171
我与顺风车的故事 …………………………………………………………………173
我为顺风狂 …………………………………………………………………………175
顺风飞扬 ……………………………………………………………………………178
缘起顺风车 …………………………………………………………………………180
特别纪念:顺风车战友高锁来和他的公益人生 …………………………………182
第七章 “分享·带来温暖”顺风车微博日记 ……………………………186
附录一 2013—2018 春节回家顺风车系列活动集锦 …………………241
附录二 2013—2017 顺风车日系列活动集锦 ……………………………297
附录三 王永博士论文——《不确定情境下的助人行为研究:以顺风车为例》
………………………………………………………………………………328
章 引言 …………………………………………………………………………33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41
第三章 研究模型及假设 ……………………………………………………………355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65
第五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 ……………………………………………………………369
第六章 讨论 …………………………………………………………………………379
附录 …………………………………………………………………………………384
参考文献 ……………………………………………………………………………389
后记 …………………………………………………………………………………400
前言
【人物档案】王永,湖南邵阳人,1974 年出生,中共党员,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北大国际 EMBA,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湖畔大学首期学员。现任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品牌联盟商学院院长,顺风车(拼车)发起人,微微拼车创始人兼董事长,第九、十、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第九、十届湖南省青联副主席,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市青联委员,全国政协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2017 年“雨水”这天,恰逢周六。被春寒裹挟多日的北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温暖春光。笔者在三环附近的一个咖啡厅里见到了王永。一件深蓝色哑光皮质羽绒服,为他平添几分
时尚气质。这与他平日工作场合里的形象并无太多差别,笑容满面、亲切温和的他总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如沐春风的感觉。尽管一小时前,他还在陪发烧的儿子去医院。
靠窗而坐,午后的阳光透过茶色玻璃落在白色的桌台上。王永向笔者推荐道:“这里有一款可以‘冒烟’的下午茶很好吃。”他说的是加了干冰的杨枝甘露。一端上来,他就拿起手机拍照,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已经成为他多年来的习惯。王永是一个非常讲求生活情调的人。设计师出身的他,天生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永远热爱生活,懂得制造浪漫。今年元旦,他带着妻子去塞班岛拍摄了一套唯美的婚纱照,来纪念他们相伴的 20 年。
王永是典型的湖南人,“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敢想敢干,越挫越勇,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斗志昂扬,用他的话说,他属于自带“发动机”的人。
在别人眼中,他拥有创业天赋。从 1996 年到京创业成立“王永工作室”开始,陆续创建多家企业,涉及美术设计、品牌咨询、移动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他肩扛社会责任,出资帮助贫困儿童就学、参与希望小学的捐建、在高校设立奖学金,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开“顺风车”,免费搭载乘客上万名,参与的公益项目不胜枚举;他勤于笔耕,出版了《中国总经理》《品牌革命》《尊敬的力量》等多部专著,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坚持品牌就是力量,帮助国内数百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建设的推动者;他颇具社会影响,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坚持在博客、微博、微信上与世界坦诚交流,并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
成功的前提是不断坚持与突破,而其根基则是永含赤子之心。在王永看来,从 1996 年来到北京,他只坚持做了三件事。
件事情是成立“楚星设计”。从 1996 年开始,作为创始人、董事长和设计总监的他,完成了从平面设计师向优秀的设计管理者的全面蜕变,并把楚星集团发展成总资产超过 1 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达 5 亿元的国内知名品牌设计策划机构,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私营企业,2005 年楚星设计并入品牌中国(现为品牌联盟)。21 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一直在坚持,从未停止。
第二件事情是2005年成立“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他同样是创始人,并担任联盟秘书长。10多年的时间,致力于对世界品牌的影响研究,并对中国的品牌力量和现状做出反思与呼吁,旨在为品牌产业服务,让中国更受世界人民的尊敬。联盟一直坚持围绕“一个理念”,学习“两个榜样”,固化“三大活动”,开展“四项业务”,整合“五大资源”,打造中国品牌活动与传播平台。12 年时间,即使遇上各种困难和误解,他也不曾放弃。
第三件事情是顺风车公益活动。王永开顺风车从 1998 年开始到现在有将近 20 年的时间,他让数十万车主身边的空座成为他人回家的希望,用实际行动推动顺风车制度的建立。
在王永坚持不懈的呼吁和参与下,北京市交通委于 2014 年元旦出台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为顺风车和拼车正名。
一项是企业,一项是平台,一项是公益,这三件事看似毫无关联,但其实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品牌联盟作为“力量”帮助中国企业解决难题;楚星设计并入品牌联盟,发展成为公益事业提供资金的坚强后盾;公益事业的社会效益正是品牌的力量作用……三者互相关联,互相推动,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果说前两件事是带有商业价值事业的话,顺风车则完全是王永对社会的回馈。一个人做公益能坚持多久?王永给出的答案是“20 年 ”。从一个人开顺风车免费搭人,到一群人联合起来做“春节回家顺风车”等各种公益活动,全国顺风车组织的兴起和壮大,再到数次提案促进《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的出台,拼车成为合法行为,王永的公益善举就像一颗绿色的种子,慢慢植入社会的土壤之中,为更多的人开出善与爱的花朵。
什么是公益?有人说公益是“雷锋式”的助人为乐、不图回报;有人说公益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种向善的力量;也有人认为公益是有钱人做的事。在王永看来,公益不同于慈善,慈善一般而言指的是强者对弱者的帮扶,而公益关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公益的形式可以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但绝不是攀比和作秀。真正的公益是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涓滴成溪,百川入海,终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当笔者问到,这 20 年的顺风车公益之举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期间有没有过很痛苦甚至想放弃的时候?王永笑称:“我不仅没有过痛苦,反而很享受,可以说,我享受了 20 年的公益。”王永是一个自我修复能力很强的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消化掉负面情绪,积极投入到下一件事情中。所以不管是质疑还是挫折,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面对生活,我们需要一颗勇敢的心”王永如是说。
不得不承认,王永的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行为和追求,都在他的永不放弃下,一步步实现。他的理想与人生价值,也在永不放弃中,一点点得到升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林毅夫教授曾对王永说,人一辈子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就是把你的事业跟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还会因为你做的事情记住你。
本书名为《永不放弃》。“永”既是王永的永,也是永远的永。谨以此书,记录王永与顺风车 20 年的点滴故事,一个人通过永不放弃的公益之心,唤起整个社会对公益的关注和践行。希望通过此书,更多人能够关注、参与、投入到公益顺风车的建设之中,推动顺风车之爱向下一个 20 年传递……
后,向所有为顺风车公益之路做出贡献与努力的朋友们,向所有热衷于社会公益的朋友们致敬!
郭佳蕾
2017 年 3 月
从 1998 年到 2010 年的十多年间,每天早晨八点,家住北京回龙观的王永都会洗漱完毕,穿着整洁的衬衫,发动自己的座驾出门。他没有直接去自己的公司,而是在 344 路车
站前停了下来。
与此同时,大量北京回龙观社区的居民开始走上“战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加入挤车的肉搏战,其中战场之一就是 344 路公交车站。
一辆 344 路到站,马上人挨人,人挤人,只要车上有一点空间就会迅速被填满,后一个上车的人往往是被车门关闭的弹力塞进车的。
每次“搏斗”后,总会有人叹息着留在车外,此时王永就缓缓地开着自己的车,停在队伍长龙面前,摇开两个车窗,伸出光头大声喊着:“有去马甸、双安的吗?我免费搭你们,不要钱。”
一个光头男人,开着大奔,免费捎同路人去上班,如果是你,你敢上车吗 ?
在当今共享经济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都会犹豫要不要上车,更不用说十几年前,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封闭保守,王永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经常会引来不少的
怀疑和白眼。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人相信他的“免费车”。听到招呼 , 挤车人的脸上顿时浮现各种神情 , 唯独没有信任。很多人甚至直往后缩 , 还有人条件反射似的把手中的早点扔到车里。
后来,好不容易有人敢上前来询问,有些乘客再三确认是免费才会上车;有的人听说不要钱又从车上下去了,不敢坐;有人上车后抱紧包,几乎一言不发,全程无交流;还有丈夫上了车被妻子骂下来的,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占小便宜……每天,王永都会遇到各种啼笑皆非、令人无奈的事情。有一次他曾问一个女孩坐不坐车,被她男友误会,上来就泼了一杯豆浆。
“顺风车的阻力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王永回忆说。
1996 年,22 岁的王永从湖南小城邵阳来到北京,开始融入这座巨大的城市。来时身上只有 300 元钱,开始创业时只能住地下三层的地下室……创业初期,艰辛不一而足。然而他还是快乐的,因为他终于可以离理想那么近。
与希望同在的,是他做好事的心。
“北京虽大,人与人之间却缺少温情。”这让性格热情活泼的王永觉得内心里缺少点什么。在他的农村老家 , 人们要出门就站在村口的路边等着搭乘过路车。久而久之,搭车
成为当地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上学的时候 , 同学们的自行车后座都载着人 , 如果老是后面没有人的话 , 就说明他人缘不好。“你想想 , 如果大家都赶着马车赶集 , 别人车上坐着五六个老乡有说有笑 , 你的车上就自己一个空空荡荡 , 心里得多难受 !”他开始在路上拉人 ,尽量让人搭便车。
乡里乡亲之间互相帮忙很正常,然而,城市节奏快,人们互不相识,忽然有陌生人帮你,就会变得很奇怪。
明明是做好事,反过来却被人误解,这让王永既难过又孤独。
1998 年的一个晚上,刚刚买车不久的王永,正在一条颠簸的路上行驶。突然下起一场暴雨,人们来不及躲雨。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走着,前面的一辆车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开地特别快。“唰”地溅了老太太一身泥水。王永看到了觉得过意不去,就把车停下来说要送她回家。顿时老太太就像祥林嫂般“呆滞的目光中放出一道光芒”,那种无助之人被点燃希望的瞬间,一下打动了王永。对自己来说,停车只是举手之劳,对别人来说,却是一根“救命稻草”。送到以后,王永又把老太太送到楼上,此时老人的儿子和儿媳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外面下这么大雨,老人却没有带伞,也联系不上。一家人像对待救命恩人一样感谢王永……
开车回家的路上,王永下定决心要把有一搭无一搭的顺风车变成常态。“对我来讲没有增加成本和时间,没有增加很大的难度,但是对别人来讲会特别的温暖。这种事情其实我们人人都可以做的。”
从那开始,王永坚持提供免费搭车服务。那时候搭车不像现在,为了节能,为了环保,为了减缓交通压力。王永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建立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少一点隔阂,多一点沟通。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温暖。
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王永真可谓煞费苦心。后来他想到了“双规”的办法——每天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找人搭车。人们次看到你可能不相信,甚至会觉得奇怪,但如
果你天天来,别人就会慢慢地相信你。后来,王永还想到了请公交站的协管员帮助,有了“权威人士”的推荐,敢上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只要王永的车一到,马上就能坐满,
没上去的人也只能望车兴叹。
除此之外,王永还总结了很多搭车经验和说服技巧。比如,搭车前要搞清楚路线;对人要坦诚,如果别人怀疑,可以给对方看证件;搭车时不要先问别人去哪儿,要首先告诉别人自己去哪儿,如果顺路的话可以免费搭;跟人说话要亲切,口语化,如果文绉绉的别人觉得太假了就不会上来;别人不理你,或者是往前走的时候,你不要开车跟着人走,等等。对待男女乘客,技巧也不一样。对女士要把自己先袒露出来,说明自己去哪儿,是干什么的;对男士就会说“哥们儿,上来吧,我们可以一起走。”
王永的坚持与用心很快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与感谢。有一次,一位大姐已经等了 20 分钟的出租,当王永路过停车时,她兴奋地主动上了车。她说:“我之前搭过你的车,还记得车号。正想着你是否会出现时,车就来了……”王永觉得,在茫茫人海中,当一个人的出现被人期待,是一种幸福,这也是顺风车的魅力所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