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849504
炒股能否成功取决于卖出操作。本书内容共有5章,重点讲述卖出操盘的技术思想,也涉及一些反向操盘与套期保值的相关内容。
1.卖出的形态:应该是哪里出错了?为股价下跌损失加保险;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2.卖出的理论:*不能买入绩优股票;卖出专家不会说的事情;一种被称为保险的东西。
3.卖出技术实操:顶部股价特征为剧烈波动;投机专家的建议;补仓否定论。
4.卖出的世界:庄家的持仓价;信用的创造;寻找金蛋30年。
5.卖出的总结:卖出的量能;降低成本的反向操作;反向操作卖空换仓;试仓与本仓;做那些人们认为傻的事情;成功的基石。
前言
炒股能否成功取决于投资者的卖出操作。
这应该说是股票投资者的共识了,那么“卖出”这个课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一探讨。
市面上关于炒股的所有书籍都几乎只针对“买入”进行说明,而鲜有能把“卖出”讲清楚的,而且,投资资讯则显得更加极端,十年如一日地发着“推荐买入!推荐买入!”的评估,就算业绩不如预期,也只会模棱两可地写两句“业绩必将下调,现在卖出会比较有利吧”之类的废话。
投资座谈会或者研究报告也大抵只介绍近期能涨的股票品种以及给出买入有利的推荐,而没有关于卖出有利的哪怕是只言片语。
就拿马拉松来说,如果买入是起点的话,那么卖出就是终点。然而,明明终点才能决定名次(投资收益),而那些丝毫没有提及终点的所谓的传授“炒股”技术的书籍,真的是为炒股而写的吗?并且,不管是做生意还是经营事业,都有着共通的两大要素:“商品”和“销售方式”。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炒股书籍却都只探讨买入技巧,这难道不让人匪夷所思吗?
长久以来,证券从业者都把卖出作为行业禁忌。
从股票交易中抽取手续费是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券商经纪人就有可能倾向于在客户持有股票期间敦促客户提升换仓率,也就是说,和平时投资者自己操作相比,换仓更加频繁才会对券商有利。如此来说,“卖出”不应该被视为业界禁忌才对。但如果我经常把这个“正确的观点”挂在嘴边的话,恐怕券商们就不会再请我给他们讲课了。当然,人品好的券商还是会支持我的吧?但这却不是证券公司想听到的声音。
我们来举个例子。
1989年12月和1990年1月期间,我通过日本短波放送公司的子公司——N通信社渠道出版发售了我主讲的名为《卖出的技巧》的两种影像产品(正编和实践编)。
录影带的时长虽然还不到1小时且定价高达15000日元,但却空前畅销,半年就卖出了2000套,N通信社也感到十分惊喜。但不久之后,我就自作主张终止了正编的授权,这样正编就成了绝版。
由此,实践编商品介绍也被从N通信社的宣传彩页上拿了下来。不久各大报纸广告(日本经济新闻、日本证券新闻)中刊登的N通信社发行的影像产品列表和邮寄产品广告册的影像产品列表中也已不再登载实践编的产品介绍了。
怎么会这样,那么畅销的影像产品的广告怎么停了?
是不是受到了哪里来的压力了啊!
虽然我无法明确“卖出”这个标题是否是被禁止,但是想象一下就不难理解了,仅凭直觉我想恐怕“卖出”这样的词语本身就是被禁止的。
但是,就算没有广告,这套产品一年也能卖出200套。
因为我一直在这些著作中指责证券公司、商品公司的“宰客行为”。我想,非法经纪不是日本才有的,全世界都有(英文原文bucket shop,又称投机商号、对赌公司,直译为“水桶公司”,定义1:密集打电话推销,卖给你可能分文不值的垃圾股票。定义2:经纪公司给 你下单,保证给特定价格成交。实际上等到有价差他们赚到利润后才下单。把价差据为己有)。 但是宰客经纪却是日本独有的。
1995年,大和银行被勒令从美国市场退出,到目前为止被勒令停业的仅有两家,另一家是为毒品交易洗钱的希腊籍银行。
针对这件事(日本银行在日本本土之外被勒令退出),日本政府和财务省(相当于财政部)竟然没有做“侵犯主权”(虽然各国法律不同)的抗议,甚至连个屁都没放。
不是他们不想抗议,是不能抗议。我在《行情分析师》一书中写道:在北美“现货的卖出”是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日本却不是;在日本现货不能卖出是常识且在每个投资者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我在加拿大的从业经历使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而现在,这个终生难忘的经历使我萌生了想再写一本关于日美炒股文化差异的小册子的想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季度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最为便利的投资决策参考资料。
当时,我给各家上市公司发送了调查问卷,让他们填写公司的经营现状、下一财年以及下下财年的预测(包括营业额、营业利润等)等,然后写了总结报告。而当我为一个美国投资者讲解的时候,他竟然瞬间目瞪口呆,很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
在日本股民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在其他国家股民看来有可能就是不合乎情理的事情。前面所讲的大和银行的现货股票竟然没有人执行卖出操作的事情以及“公司信息披露”的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其他国家股民看来,都是前所未闻的。
公司业绩的分析和预测报告,应该是秉持公平公正立场的第三方机构的行业分析师才能写的。而让这家企业的总经理秘书或者对外披露部门制作,并一字不改地发表出来,作为投资炒股参考资料的事情,在外国投资者眼中就是超乎常识的事情了。在除日本之外的全球市场中,公司业绩分析预测报告如果让上市公司自己制作的话,这些公司肯定不会写对自己公司不利的内容,而业绩预测中,也会理所当然地包含宣传的成分以及公司方面希望的数字。而在年度决算之前进行业绩预期下行修正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有公司业绩可能不如预期而进行下行修正,也会向市场提交一些不那么难看的数字,即便如此,这样的公司也会被认为是怪物。
之前,在编辑各季度报告的时候,东洋经济新闻社的编辑部在收到业绩非常差的财务报告之后,会主动和公司交涉,问一下公司方面是不是要改一下数据或者换一下内容什么的,但这样做造成了相当的混乱。
现在的话,不管是披露“公司财报”还是填写问卷,都不会有任何不同或者粉饰。
日本交易制度走上了歧路,因此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落后。
开个玩笑,这就好比现代社会和生活在亚马逊深山老林的原始部落一样。
在日本,大型证券公司和大型企业串通一气,把一般投资者当成“韭菜”,这就是现实。
其实,投资者知道他们在背地里是沆瀣一气的,但是提升炒股的技术并不能使他们在这种暗箱操作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如开头所述,只有学习并熟练掌握“卖出技术”,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正道。
因此,在这本书中,我重点论述“卖出技术”的课题。另外,我虽然在已经出版的著作中多有涉及“卖出”,但都是断断续续的片段,为了能够对这些片段进行归纳整理,我在这本书中也会大量援引之前出版的书籍中的相应内容,因此会有不少重复之处,敬请谅解。
【注1】和板垣浩男先生合作写完了《股票交易实践与提高》之后,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我说接下来会再写一些“投资者身边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事情,紧接着就收到了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无数信件和电话,请我写一本关于“卖出”的书。因此,我就写了这本书。
【注2】在FAI俱乐部(作者所在的投资俱乐部)的教科书中写道,在我担任商品交易会社社长期间,一个从公司跳槽到证券公司的男性员工,他在1988年年末东北六县分店进行年末股票账簿统计方法指导的时候顺便调查了这家分店的账簿,发现没有一位客户账面是盈利的。1988年日本股市明明处于股价因泡沫不断放大而暴涨的时期,但却没有一位客户的账面是盈利的,我感到很困惑,还问他这不会是真的吧?!这也许就是日本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宿命吧!
后来,有个俱乐部的会员告诉我,一个叫野野村哲成绩斐然的前野村证券股票经纪人写了一本《大型证券公司黑幕》(风雅书房)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我加入野村证券数十年期间,真没见过哪家店的顾客最终是盈利的”。
【注3】本书在编辑上分为五章,整体上主要论述卖出操作的重要性。但在第三章卖出的实际操作方法中也会分散介绍卖出和反向操作(套期保值)的方法,敬请留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