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8007丛书名: 无
1. 给懒人的零基础基金投资入门书籍。
2. 为什么买、如何买、买什么、什么时候买、规避哪些坑……步步指导,实现投资稳赚。
3. 专业基金公司告诉你的基金投资“内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 市场上基金公司众多、基金产品琳琅满目,怎么选?作者兴全基金理财实验室从专业角度讲解基金公司运作,手把手告诉你投资基金的技巧。
5. 语言生动,结合国内外有趣的投资小故事,有血有肉地娓娓道来。
6. 新手学投资,人人都能学会投资基金。
7.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洪磊会长做序推荐。
一本给懒人的零基础基金投资入门书籍。
股市瞬息万变,现金跑不过通胀,P2P网贷风险频发……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银行理财、债券、黄金、信托……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基金,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并逐渐成为更适合投资小白的投资产品。但是,“养基”*步从哪儿开始呢?
长期投资业绩领先的兴全基金,用基金小白也能轻松看懂的语言,告诉你:
•为什么必须投资
•市场上有哪些投资产品
•基金究竟是什么
•如何挑选基金,何时买、何时卖
•到底怎么投资才能赚到钱
•专业投资者是怎么创造价值的
•基金投资有哪些常见误区
•基金公司运作的“内幕”
新手学投资,从这本一看就会的基金投资指南开始。
坚信长期的力量,坚信专业的力量/洪磊
章 开始理财投资,认真对待你的钱
我们“内部”人员究竟是如何投资的
说好了勤劳致富,为什么需要理财投资呢
干货——盘点市场常见理财投资品种
散户为什么更适合买基金
买基金到底赚不赚钱
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复利:从1万美元到2.4亿美元
认识风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坎”
开始投资:现在或者永不
第二章 像选择伴侣一样选择基金
选择哪只基金,是基金投资的步
认识自己:适合的投资能让你安心睡大觉
了解基金:家族那么大,总有一款适合你
建立组合: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5 000多只,为何买的总是那只“假”基金
基金界的“新生儿”,了解一下
神秘的私募基金:突破12万亿规模的市场
第三章 投资实战: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时点
择时困境:你总是成为反向指标吗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频繁交易:收益的“隐形杀手”
打赢投资心理战:好的投资理念是一份减肥食谱150
基金套住了怎么办
基金定投:无招胜有招
第四章 买基金有哪些“坑”
买基金就一夜暴富?——关于基金收益的误解
基金买涨不买跌?——那些投资中你给自己挖的 “坑”
基金经理都神通广大?——关于基金行业的认知,我们辟个谣
基金长得像,傻傻分不清?——关于基金的冷门但必要的小常识
第五章 知“基”知彼,走进基金公司
一只基金的24小时
一位基金经理的360°
如何充分获得基金公司的信息
如何读懂基金公司的报告
序言 / /
坚信长期的力量坚信专业的力量
洪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2018年是中国基金业成立20周年。20年来,基金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始终秉承信托精神,不断改革发展创新,在鲜明的制度优势背景下,开展专业、规范的运作,推动投资者理财观念的转变,提升资产管理行业的制度水准。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人达131家,管理规模达12.7万亿元,为4.2亿个有效个人投资者账户提供理财服务。20年来,公募基金业利润总额达2.32万亿元,为长期信任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创造了可观回报。公募基金业逐步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坚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本源,肩负起推动普惠金融的责任与使命。
随着居民财产收入增加和理财意识增强,公募基金逐渐成为主要的家庭理财金融工具。但是很多基金投资者对投资回报并不满意,这与投资者平均持有期限短、热衷于短期业绩有关,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认知度还不够。从成熟市场历史经验看,养老金、保险金等采取长期投资模式的资金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效果。而居民的理财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长期可投资资产或养老储蓄,适合进行长期投资,比如个人投资者可以依据生命周期进行资产配置,年轻时多配置权益类基金产品,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降低权益类基金产品的占比。典型做法是,投资者在30岁时将权益类基金配置30%,其他配置于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年龄每增长5岁,权益类基金配置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到60岁退休时全部配置为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比例越高,养老产品净值波动越小,资产越安全。权益类基金净值波动大,但它是提高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按照上述原则设计的济安金信-腾讯财经中国企业年金指数使用三星级公募基金的历史真实收益率,模拟5种不同风险偏好下企业年金的业绩表现,结果显示,自2011年5月1日至2018年11月28日,保守、防御、平衡、积极、激进型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35%、6.20%、6.04%、5.82%和5.59%,5个分指数的业绩表现均显著优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短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
而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只有长期资金不断进入市场,专业的管理人才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做资产配置的策略性安排,实现长期资金与长期资产的匹配。投资并不容易,涉及多领域、多学科,是极具专业度和复杂度的工作。对于普通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其实是高门槛且花精力、耗时间的事情,就像看病找医生、打官司请律师,投资也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相比中小投资者,公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在研究能力、投资判断、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公募基金管理人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利用专业投资者的能力与视角,投资真正有价值的优秀企业,努力提供良好的长期投资业绩,让客户获得与我国经济底色、经济发展潜力相一致的长期回报。
20年峥嵘岁月,中国基金业砥砺奋进,风雨兼程,在不断建立健全制度中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坚信长期的力量、坚信专业的力量,方成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局。值此契机,兴全基金推出了这本投资理财工具书,书中从为什么要理财、基金究竟是什么、如何挑选基金、常见的基金投资误区有哪些、基金公司如何运作等维度给投资者全面详尽地普及了基金投资的知识,同时该书还突出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告诉广大投资者应该如何更好地实践长期价值投资。总体来看,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知识系统化的基金投资工具书,在结合国内外有趣的投资小故事的基础上,让原本略显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值得投资者一读。
前言
2008年11月北京金融博览会上,笔者曾遇到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基金持有人——我们称她为胡阿姨,她是位退休教师,在金融博览会现场找到我们公司的展台,很开心地拿出厚厚的剪报本,里面竟然是公司之前发布的投资者教育专栏文章和重要报道!她尊称每一位现场的专栏作者为“老师”,还和我们一一合影留念。
用胡阿姨的话说,作为一个从2007年6月开始投资的“新基民”,她对于理财投资懂的不多,而兴全基金每周一篇的投资者教育专栏文章,正好成了她的学习素材,让她“受益匪浅”。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当年受国内外经济局势影响,A股市场历经了为期1年的惨烈下跌,沪指从2007年10月的6 124点之巅,一度跌至1 662点,股票乃至偏股票型基金的收益都受到剧烈冲击,被“腰斩”者不在少数,但胡阿姨的心态却很好。一方面,作为学习型基民,胡阿姨比较理性,知道“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没有在市场下跌时陷入盲目恐慌;另一方面,她精心选择的基金业绩确实相对稳健,跌得要少一些。
胡阿姨的出现让我们的专栏作者们深受鼓励,她从投资者的角度生动地告诉我们,我们和“他(她)们”的交流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兴全基金自2007年年初开始在《中国证券报》《新闻晨报》等十余家媒体陆续发布投资者教育专栏文章,公司高管、基金经理及各个部门的同事都积极参与专栏写作,正是希望通过与投资者专业、真实、用心的交流,让投资者了解基金产品,了解资本市场,做到“明明白白做基民”,进而能够真正在基金投资中获益。
如今是2018年,我们的投资者教育专栏已经坚持了近12年,始终保持着每周至少一篇文章的发布,在微信、微博时代,我们与基金持有人沟通的路径更多、频率更高、方式更多元,从文章、漫画,到音频、短视频……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我们的核心始终没有改变:为基金投资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2018年是兴全基金成立15周年,15年理想路上,我们的管理规模稳步增长,为千百万客户管理资产,更见证了行业的飞速成长,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1.5万亿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基金理财方式,但在“养基”的过程中也有着诸多困惑。因此,经与出版社沟通,我们决定将过去12年的专栏文章汇总改编成一本“工具书”,致力于让大家理性投资,简单投资。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为什么应该投资
很多人认为现金是安全的资产,然而换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危险”的资产,因为它的购买力会在通货膨胀(简称通胀)的作用下持续降低。而适当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抗击通胀,也可以为更好的生活积累保障和财富。对比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品种,公募基金是为一般投资者提供的好的专业理财工具之一。在复利的作用下,长期投资有可能滚出一个收益的“大雪球”。当然,投资的课永远都是风险,了解自己,正视风险,才能做到科学投资,夜夜安枕。
怎么挑基金
选择购买哪只基金产品,是基金投资的步。很多人买件日常消费品会货比三家,选一种投资产品却人云亦云、糊涂行事,这未免草率。购买基金,就等于购买了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服务,换言之,购买的是一种“售后服务”,基民需要在基金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与之长期相伴。因而,我们从多个维度介绍了选择基金必须观察的重要指标,建议大家擦亮双眼,像选择“伴侣”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何时买,何时卖
表面上看,成功的投资就是低买高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一不小心就会“追涨杀跌”,结果不赚反亏,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专栏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告诉投资者,纵使是专业投资者也很难完美预测短期市场的涨跌,投资真正重要的是把握大概率的正确,因而要选择“入场的时机”,而不是市场“的底部”;定期给自己的基金做“体检”,观察当初买入的理由是否发生了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定投、长期投资等投资方式,有助于投资者获得中长期的良好收益,消除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买基金的常见误区
在基金投资中,一些常见的误区,只需多加学习就可以小心规避。比如有些投资者会误以为基金分红是基金公司发给持有人的“大红包”,是一种额外收益;有的投资者以为基金净值越低就是越便宜,因而远离高净值基金;还有的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上“喜新厌旧”,认为新基金一定优于老基金等。投资者弄清楚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才是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沟通与思考
为了更好地提供投资管理服务,我们会致力于增加与投资者的沟通,公募基金作为规范、透明的投资产品之一,我们会定期公布有关它的干货报告,投资者如何有效获取和分析这些信息?基金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管理的?作为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我们会不时地和投资者分享一些对市场的看法、对行业板块的分析理解、对海外基金业的学习心得以及对资本市场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坚持撰写投资者教育专栏文章约12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栏作者们时常产生选题焦虑。坚持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自己的投资是很重要的,不能投资那些自己不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公募基金诞生20年来,以醒目的成绩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超额收益,我们坚信这个年轻的行业未来还会有更多辉煌。
感谢过去约12年为兴全基金投资者教育专栏贡献才智的专栏作者们:杨东、程亮亮、黄鼎钧、黄可鸿、蒋寒尽、李婧、李小天、林国怀、陆申旸、裴文斐、钱敏伟、田雨松、余喜洋、钟宁瑶、朱周良等。专栏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谨以本书致敬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
买基金有哪些“坑”
基金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时常会面临困惑,本章主要针对投资者的一些常见误区做解答。
买基金如何稳赚不亏——关于基金投资的基本误解
买基金能一夜暴富吗
随着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高,基金作为一种灵活的理财工具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但同时,也有一些投资者对基金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把购买基金看作一种“发财方式”而非“投资手段”,希望通过投资基金实现一夜暴富、财务自由。比如有些职场新人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消费力,把为数不多的工资全部押在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上,这种赌博式的心态不仅不利于财富的积累,还很有可能因为亏损影响到正常生活。
大家之所以会有基金可以实现一夜暴富的想法,主要是因为2007年、2015年等大牛市的影响,毕竟当时很多基金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因此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性。2006年全市场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年均收益率达到113%,业绩好的基金收益率有183%,差的也有28%。2007年的数据就更加惊人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年均收益率为119%,业绩好的达到226%,差的也有42%。也就是说,这两年投资者闭着眼睛买基金都可以赚很多,还有很高的概率能资产翻倍。这段疯狂的行情,使得本来对基金比较谨慎的投资者开始对基金青睐和追捧。
但问题是,这种让人心惊肉跳的快牛行情你能遇到几次?即使真的遇上,你能在点的时候意识到那已经是山峰,但你能保证自己在后续的暴跌前全身而退吗?上述那些涨幅惊人的基金,在接下来的2008年平均跌了50%。
“投资”和“发财”是有明显区别的,投资有明确的目标,比如为孩子攒教育经费、为家人攒买房钱、为自己储备养老金等,而发财实际上是投机取巧,甚至拿自己的全部资产去博取高收益;投资有特定的收益需求和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对于想发财的人来说,收益多多益善,风险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投资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是凭借细水长流的积累来逐渐靠近目标,而发财或者“一夜暴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巨大的财富,颇有拔苗助长的意味。
所以回归到投资的本质,我们买基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真的是一夜暴富吗?那也许该去买彩票。基金是一种理财投资工具、一种资产配置方式,而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预期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曾多次提到,基金适合长期投资,不能过分在意短期的涨跌,不要指望着今天买入,明天就开始赚钱或者1个月内翻番,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能极大影响你的投资结果。
我们在第二章中阐述过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在健康的金融市场上,你能获得的预期收益与你所承担的风险是正相关的。想要“一夜暴富”,意味着你必须先承担巨大的风险,如果运气好,你真的能成为富翁;可是如果不够幸运,那你将被打击得遍体鳞伤,连仅有的一点儿本金也片甲不留。《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的作者杰西·利弗莫尔杰西·利弗莫尔(1877—1940):美国华尔街著名的股票交易手,对数字非常敏感,擅长短线交易。(Jesse Livermore),几乎是历有名的股票投资者,他喜欢冒险,会在交易中投入所有身家,还另加杠杆,结果他的一生多次在“亿万富翁”和“穷光蛋”之间切换。即使这样一个优秀的交易选手,依旧无法获得确定性的暴富机会,常常被市场打回原形。
芒格曾分析过“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投资拼的可不是一时爽快和意气用事,而是需要遵循严格的纪律。芒格在投资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疏漏,甚至准备了一份投资原则检查清单,其中详细列了包括风险、独立、准备、配置、严格分析、谦虚等诸多投资原则,每个原则就像马赛克图案中的每个单独的小块。多年以前,芒格来华期间就曾经对股市中的赌博行为深恶痛绝,“有的人沉溺于赌博,沉溺于急功近利赚快钱,把股票看成赌场的筹码,这非常糟糕。股票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企业,不是赌场的筹码。我们应该做投资,投资企业,股票只是一个载体,不应投机”。毫无疑问,这个有个性的老先生一直都在寻找的是定错价格的赌注,而绝非一次掷硬币的“投机取巧”的机会。
不管是股票投资还是基金投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目标收益和风险中平衡,如何在长期积累中获得细水长流的收益。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甚至赌博心态去买基金,“一夜暴富”是不切实际的,还可能让我们的基金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
投资债券型基金,能稳赚不赔吗
早的时候,大家投资债券的方式是到银行柜台买国债,然后持有到期,每半年能拿到一次固定利息,到期后拿回本金。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债券就等于确定收益型金融产品,在不出现违约的前提下跟银行存款一样,到期拿回利息本金,不过利息更高而已。债券型基金既然是投资于债券,肯定是获得确定的回报吧?
债券型基金稳赚不赔,这可能是很多投资者都有的一个认知误区。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债券的投资方式说起。买入债券后,投资者可以持有到期,获得一定的本金、利息;同时,由于债券是可交易的有价证券,所以在债券到期前的任何时点,只要有交易对手,投资者都可以把持有的债券出售,这就是所谓的二级交易。如果是持有到期,则除非债券违约,一般是获得固定收益;如果是做债券交易,债券价格与股票价格一样,每天都在波动,有涨有跌,所以交易结果自然是有赚有赔。当然,债券的波动幅度要远小于股票,所以风险相对较小。
所以,债券型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利息,这部分收益在不考虑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为正;二是来自利率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利率风险导致债券价格上下波动,所以价差收入可能为负。因此,债券型基金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但是,如果拉长时间看,债券型基金确实具备中长期持有的投资价值,2005—2017年的13年间,债券型基金年化增长率达到7.4%,整体收益较为稳健。
另外,债券型基金会运用固定收益策略、收益价差策略、套利策略、久期策略、凸度策略、杠杆交易等多种类型的交易策略。部分交易策略能够降低基金的波动风险,比如固定收益策略、套利策略,但同时也降低了预期收益;另外一些相对激进的交易策略则同时增加了基金的风险和潜在收益,比如收益价差策略、杠杆交易等。不同债券型基金之间的风险、收益特征存在较大的区别。
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类型。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风格比较稳健的品种,比如纯债基金,其中短期债券型基金的波动率比长期债券型基金小,更适合希望获得稳健收益的投资者。二级债基在主要投向债券市场的同时,还部分参与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对于稳健但又想积极追求收益的投资者来讲,二级债基的优势较为突出。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短期债券型理财基金或定开式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的波动性在债基家族中,但仍然小于权益型基金,且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征,适合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
什么是可转债基金?
可转债基金是以可转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类型。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可以在约定的转换期内将债券转换为股票,或者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可转债交易,也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可转债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基本要素包括基准股票、债券利率、债券期限、转换期限、转换价格、赎回和回售条款等。
由于兼具债性和股性,所以通常来说,可转债的投资风险会略高于其他类型债券,因此可转债基金的投资风险也高于其他类型的债基。
总体来说,债券型基金净值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持有或做资产配置。
人人都夸的基金定投一定能赚钱吗
近年来,定投的投资方式正变得越来越火爆。对于不擅长也没有精力研究市场的投资者,定投不失为一种简便而又高效的“懒人投资模式”,因为它可以督促我们定期攒钱,而我们分期买入又能平滑投资成本,降低一次性投资买在高位的风险,享受后期市场上涨带来的更多收益。这些优势让很多人误以为定投就可以稳赚不赔,这种想法其实存在偏差。
定投本质上是一种投资策略,投向的仍然是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基金产品,而这些产品本身固有的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所以定投仍然需要投资者承担这些产品的固有风险,并不能保证获得正收益。只要市场存在波动,就不能保证定投稳赚不赔,尤其在单边下跌的市场中,在市场重新拐头向上之前,账面收益情况大概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定投和单笔投资的表现不一样。如果是“先跌后涨”的市场环境,定投的收益率会更高。如果是“震荡向下”市场,定投能有效降低持仓成本,总体收益会好于单笔投资,但是在这种行情下,定投和单笔投资都会持续出现账面浮亏。在“震荡向上”的市场环境,定投和单笔投资都可以获得账面盈利,不过由于定投的平均成本被不断抬升,收益会低于初期一次性投资。
虽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会影响定投的效果,且中短期内可能出现账面浮亏,但定投本身的优势在于平摊买入成本、降低择时风险,是长期投资的法宝。所以,我们应尽量站在更长期的角度去考虑定投效果,不要因为中短期的浮亏而过于担忧。
当然,大家不要误认为采用了定投就可以一劳永逸。定投虽然是一种“懒人投资”,但投资领域并没有稳赚不赔的好事,投资者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定投组合进行一次“体检”。重要的是选好投资标的并定期查看定投基金的业绩表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和同类基金平均水平,那就要引起关注,重新对定投基金组合做诊断,进一步考虑是继续定投还是赎回。
如何淘到“便宜”、“年轻”又“抢手”的基金
——那些投资中你给自己挖的“坑”基金净值越低,越值得买吗
日常购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区分一件商品是贵还是便宜,只需看价格高低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人在面对金融产品的时候,也习惯性地采用这种衡量方法。比如遇到净值高的基金,认为它“太贵了”,舍不得买,每份要5元钱,手里的资金只能买20份,而另一只便宜的基金可以买到100份。但是你真正买到的资产与基金份数没有直接关系,基金是个大池子,5元钱买到的是5元钱的资产,1元钱买到的是1元钱的资产,关键在于判断池子中的资产未来有多大的升值空间。
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投资者教育,但基金净值“恐高症”仍普遍存在。有净值恐高症的投资者常常认为:高净值基金不划算,成本高;低净值的基金下跌空间小;高净值的基金经理特别“抠门”,不分红等。其实,这些都是对于高净值基金的误解。
首先,在相同的收益率下,高净值和低净值基金带来的收益是一样的。假设15 000元申购净值为1元的A基金和3元的B基金,则分别获得15 000份和5 000份。同时上涨1%,则A基金净值为1.1元,B基金为3.3元,收益均为1500元。他们认为净值高的基金不划算,是把购买其他商品的价格概念错误地移植到购买基金上面。
其次,基金上涨下跌的空间与其目前的净值高低并没有直接相关性,而是与基金的持仓组合的表现相关,只要基金背后的管理团队操作得当,那些高净值的基金反倒可能表现得更好,因为其历史业绩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否则也无法获得这么高的累计净值。
后,他们认为基金不分红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是把基金分红同股票分红的概念混为一谈。基金分红实质上是把投资收益的一部分提前以现金的形式派发给持有人,但相应的净值也会调整。
我们不应该对高净值基金带有偏见,同时也不能过度偏爱低净值基金。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低净值基金:其一,基金此前进行了拆分或大比例分红等,净值被人为地“迫降”了;其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行情中,泥沙俱下,其中成立不久的新基金或次新基金更容易跌破面值,这时,投资者需要注意该基金的业绩表现,是否跑赢了指数和业绩基准;其三,如果说在前两种类型的基金中还存在“淘金”机会的话,那么第三种情况就需要引起投资者警惕了,即基金本身的投资实力差,遇到急速下跌的市场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对于这类基金,我们千万不能抱着“捡便宜货”的心态。
所以说到后,选择一只基金,重要的是对其基金经理以及投研团队的选择,同时参考其长期收益表现。至于净值高低,在这面前都是“浮云”。
小心投资中的“数字游戏”
想象一下,如果你经常经过一个商店的橱窗,看到里面有一件衣服标价1 000元,突然有一天,你看到这家商店挂出了打折的标签,所有商品一律五折,这意味着原来标价1 000元的衣服,现在只需500元就可以买到,你会不会觉得消费意愿大增?
从诸多商家对这招百试不厌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想必是非常有效的。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经在冲动消费后向我反省:“为什么一件衣服卖1 000元的时候我觉得好贵,但是打折到了500元我就觉得好便宜呢?”原因很简单,人们喜欢通过对比来获得信息。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将热衷对比获得信息的现象称为“对比错误反应倾向”。他说:“因为人类的神经系统并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所以它必须依靠某些更为简单的东西。比如说眼睛,它只能看到在视觉上形成对比的东西。和视觉一样,其他感官也是依靠对比来捕捉信息的。更重要的是,不但感知如此,认知也是如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丹·艾瑞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著有《怪诞行为学》《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等书。(Dan Ariely)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他的《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书中,他将“价格的真相”描述为“相对论”。他认为,人们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的真正价值几何。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和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这种反应倾向很多时候都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在投资中同样屡见不鲜,其中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对于投资产品价格的对比。举例来说,有些基民在购买基金产品的时候,很在意基金的净值高低,而且倾向于购买净值较低的基金。这自然是一个荒谬的做法,因为基金的净值虽有高低之分,但实际上却和投资者可能获取的收益毫无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对比”对于我们的行为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在做出判断时,不仅受制于当时情境中的“参照物”,还受制于自己的印象和决定。举例来说,当我们用某一价格购买了某一产品或服务后,这个价格就会形成一种印记,从此以后,每当我们需要购买这一产品或服务时,总会参照原来的印记来决定。
再如,当一只股票的价格从100元跌至50元,有些人就会有“已经跌了那么多,应该不会再跌了吧”的感觉;或者一只股票的价格从50元涨到100元后,不少人就会有“已经涨了那么多,不可能再涨了”的认识倾向。
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得知,价值决定价格而不是价格决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的理由应该只有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对比”的错误反应,会促使人们倾向于卖出手中会上涨的股票,而留下下跌比较多的,减少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或使投资者遭受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都说买基金像选择伴侣,不要喜“新”厌“旧”
正如消费者总喜欢追逐“新款”“新品类”,我们发现这种偏好似乎延续到了对基金产品的选择上。从市场上新发基金受追捧而老基金遇冷、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与新发基金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等诸多现象中,我们可以推测基民对新基金的“偏爱”。
但我们一直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时不要一味喜“新”厌“旧”,而且,在尝“新”的时候切忌跟随潮流。
在我们看来,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做支撑,投资者选择起来更有针对性;新基金的发行则很大限度上是为了满足基金公司完善产品线的需要,也可能出于对投资者的迎合,以达到规模扩张的效果。从过去看,有些基金公司追逐市场热点发行某一类基金,确实一度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起到了良好的发售效果。但基金往往难发好做,好发难做。因为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发行难度大的时候,通常是在市场低点,此时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低风险固定收益类基金更受欢迎,而低点发行的基金持仓成本更低,获得上涨收益的概率更大,逆市布局将来往往有更大的获益空间;相反,投资者偏好高风险权益类产品的时候,往往是在市场高点,此时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上升,常常买在了高位。追随潮流的结果,吃亏的还是投资者。
这里重点分析指数基金。在牛市中,指数基金是表现为抢眼的品种,因此该阶段许多新发行的指数基金规模扶摇直上。但相关基金评级机构指出,在熊市和牛市承接期间,被动型基金所提供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并非那么有吸引力。相比较而言,指数基金通常承担了更高的系统性风险,当震荡市来临的时候,可能因为过大的风险暴露而遭遇投资损失。
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新基金也可以体现出一定的配置优势。比如在冷淡行情的时候投资,相对于受到仓位限制影响的老基金而言,市场低点发行的新基金可以发挥其“建仓期”的优势,在建仓过程中,如果基金经理对短期内的市场机会把握较好,可以将建仓成本控制在一段时期内的较低位置,等于替投资者做了择时,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这尤其适合打算一次性入场的基民。所以我们认为,在市场情绪低迷、大部分参与者保持观望态度的时候,乐观的投资者不妨提前布局,新基金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一只基金这么多人抢,一定是好产品
“爆款基金”“日光基”等新基金,这两年正在频繁被大家提起,成为很多投资者争相追逐的对象,热捧程度到了需要“抢”的地步。
“爆款”在消费品领域表示的是,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购买者众多、流行度颇高,比如大街上大家背的都是同一款包。我们作为普通人,自然有“从众心理”,出现所谓的“羊群效应”,周围人都在买,那一定是好东西;众人都前往的地方,那一定是正确的方向,这种心理同样蔓延到了投资领域。
分析历史上的爆款基金案例,我们发现,“爆款”并非平白无故出现,背后的原因大致有3种:一是市场行情影响,二是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三是主题性或概念性基金的跟风潮。
首先,当处在交易活跃的牛市中,投资者常常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风险偏好程度变得尤其高,毕竟看着周围的朋友纷纷在股市赚了钱,也渴望赶快参与市场。牛市中基金产品的发行非常容易,再叠加基金经理的名气,很容易产生“爆款产品”。但牛市尤其是牛市中后期发行的产品,通常不得不在高位建仓,大幅增加了基民的持仓成本,而在随后到来的牛转熊中,股市回撤又导致了基金的大幅亏损。
反之,处于低迷熊市的时候,股市缺乏赚钱效应,投资者大多把资金投向避险资产,“万一继续跌怎么办”“谁知道这行情什么时候会起来”都是阻碍投资者布局股市的理由,此时基金发行也随之进入寒冬。但熊市中发行的产品,通常可以在低位建仓,大大降低了基民的持仓成本,使基民在未来的牛市上涨中获得不错的收益。
这就是常说的“好发难做,难发好做”,也提醒了投资者,要对市场有基本的判断,尽量不要在高点认购基金,要学会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敢于在市场低位布局。
其次,“爆款基金”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明星基金公司平台或者基金经理效应。如果某家公司基金整体表现优异,又很少发行新基金,或者某位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非常突出,为基民赚了很多钱,那么基民肯定挤破了脑袋要去“抢购”这来之不易的产品。这种“爆款基金”本身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背后基本是长期业绩优异、值得信赖的基金经理及整个管理团队,而这种基金通常也会有较好的业绩表现。
比如美国的道奇·考克斯基金公司(Dodge & Cox),80多年来只发行了6只基金,但大多数产品的规模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属于“巨无霸”基金。得益于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加上长期投资、风险分散化和研究独立性的投资理念,产品业绩优异,也成为投资者争相购买的对象。所以,大产品也不排除管理得好的情况。
而那些阶段性的热点概念性产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国内基金业有时也会有一些热点基金,比如早些年的QDII,后来的短期理财基金、打新基金、分级基金等,在峰时期,这些热门基金贡献了行业绝大部分的新发规模。然而,从退潮后的结果来看,它们并不尽如人意。这一方面要求基金业创新要更多以为持有人创造价值为导向;另一方面也警示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产品时要理性,弄清楚基金投资的逻辑和方向再出手,做自己懂的投资。
所以,“爆款基金”并没有明确的导向性,不能以偏概全地说它好或者不好,投资者应该去探究“爆款”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明白白做投资,不被概念引导。
什么是短期理财基金?
短期理财基金的全称是“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是一种针对短期理财需求的创新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型基金类似:只能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风险较小,收益稳定,收益每日结转。但其流动性低于货币型基金,买入后定期开放赎回,一般有7天、14天、28天、30天、60天、90天等不同的封闭期限;投资门槛略高于货币型基金,低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1 000元起投。
什么是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的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如果母基金不进行拆分,其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基金。
分级基金通常分为A份额和B份额,这两个份额的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投资,其中持有B份额的人每年向A份额的持有人支付约定利息,支付利息后的总体投资盈亏都由B份额承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