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013045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
中国艺术市场专家季涛
国际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邵良
联袂推荐!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罗伯健 亲笔作序!
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之外做收藏,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提升他们自身文化素养非常好的方式和途径。
——陈丽华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自古以来,收藏一直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们的神秘爱好,历史与艺术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赏玩而得以传承下来。作者试图用其深入浅出的文字去揭开这些谜团,让少数人过去的雅好能被今天的多数人所钟爱,使得人们的生命与生活不再乏味与单调。
——季涛 中国艺术市场专家
艺术商品是随市场波动而波动的,艺术珍品则是常青的。释出艺术品要有前瞻性、地域性;购藏过程中逐步升级换代,提高自己收藏品位。
——朱邵良 国际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
企业家涉入艺术品收藏正在成为一种市场发展趋势。随着艺术品市场向高价位阶段发展,企业家将成为艺术品收藏主力。
为人类创造价值的收藏哲学
企业家通过收藏改变未来的六堂课
《互联网收藏变局》是一部关于互联网 收藏投资的通俗读物。作者分别从国家、企业、个人等维度,全方位探讨收藏的起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收藏的真相和格局呈现出来,对关注收藏的企业家和个人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全书分十三章,所述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和文化意识觉醒,以及对收藏者投资,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录
部分 古今收藏
| 章| 收藏的过去与今天
收藏雅趣/003
收藏的意义/008
商贾名人的收藏爱好/013
|第二章| 收藏的现在与未来
中华文物的流失/016
传承与创新/026
第二部分 收藏鉴别
|第三章| 收藏的分类
大众收藏主流/031
人民币收藏/032
红色收藏/035
书画收藏/039
瓷器收藏/043
|第四章| 收藏界的骗局和防骗之道
物以稀为贵/047
收藏界骗局多/049
互联网收藏新骗局/052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055
防骗之道/058
层出不穷的藏品伪造技术/061
收藏品鉴赏进阶三步走/069
第三部分 企业家收藏的黄金时代
|第五章| 企业家应具备收藏意识
企业家收藏生态链/075
文化产业是企业的软实力/080
企业将成为重要购买力/088
收藏行为为企业知名度背书/091
|第六章 | 高端玩家
一夜暴富不是梦/094
名人收藏/096
第四部分 收藏的悖论和变革
|第七章| 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和知识素养
将收藏泛娱乐化/103
收藏知识的重要性/106
收藏三大要点/108
网络学习的利与弊/112
迎合自媒体时代/114
收藏类APP/117
|第八章| 收藏者的四大生存法则
利益法则是生存法则的动力/119
文化法则是收藏法则的核心/121
诚信法则是收藏法则的根基/123
法律法则是收藏法则的底线/127
第五部分 信息时代下的收藏业
|第九章 | 收藏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 ”时代,引爆收藏产业/130
互联网平台的悄然兴起/133
收藏业发展趋势/138
收藏领域遇到的问题/141
收藏业的新思路/144
|第十章 | 打造收藏生态圈
收藏品鉴定技术与平台/147
海外淘宝渐流行/151
收藏品消费陷阱/156
收藏品承运风险/160
打造收藏生态圈/163
|第十一章| IP时代的缩影
艺术品IP运营/167
收藏与文化相得益彰/171
第六部分 收藏之跨界与融合
|第十二章 | 跨界的收藏业
收藏 主题公园/177
收藏 虚拟数字化博物馆/180
收藏 旅游/188
收藏 私人定制/192
收藏 衍生品/200
|第十三章| 企业收藏发展趋势
收藏时代的“丝绸之路”/203
商业生态圈/210
推荐序:
收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键
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收藏热,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康乾盛世和同治、光绪至民国年间。这三大时期收藏热的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市场活跃,收藏率高,研究成果频频问世,许多收藏鉴赏类书籍至今仍有借鉴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可谓是中国第四个收藏盛世。纵观市场,人们收藏的范围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文物,凡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藏品。很多家庭都留有几件比较有收藏价值的心爱之物,可谓人人在收藏,家家户户在收藏。
从一般的平民百姓,到较为专业的收藏爱好者,再到参与收藏的企业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收藏界,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潮,大家都在谈收藏、搞收藏。那么收藏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收藏”简单的两个字,却含有多层次的内容。“收”就是“拥有”“占有”;而“藏” 则是专业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藏品的保管能力;二是对藏品的研究能力。除了这两大方面,收藏还应该有着更深的意义。
在我接触藏品的几十年人生里,收藏对我来说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字面意义。它是人类有目的的系统性收集、整理、研究、鉴赏,弘扬人类社会创造的和自然界存在的、带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品的自觉行为;是一种积淀人类文明、启迪人们智慧、增长人们知识、陶冶人们情操的高雅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鉴赏研究活动;也是一种聚集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手段。一项收藏就是某个时期或某一门类历史的缩影。
我们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而这些文化遗产正是我们收藏的源泉。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种类丰富、色彩斑斓、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收藏品。民间收藏活动也由来已久,各个朝代都有着众多的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开展多样的收藏活动。
在新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破四旧”和“十年空白”,一大批艺术精品受到破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时代发展、文化进步这两个硬性条件齐备,人们对艺术品的喜爱程度与日递增,一些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更是不惜一切代价搜寻艺术精品。在这个过程中,拍卖公司得以成长,精品价格不断高涨,反过来又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而今,收藏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未来的投资热点也会集中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领域。以互联网模式推动收藏业发展的趋势意义重大,其实现了传统收藏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打造了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收藏平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挖掘了新的经济增点。
2018 年3 月
互联网收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小时候,我并不懂得“收藏”二字的真正含义,只是养成了一种积攒的习惯,喜欢把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收集起来,甚至上学时候用过的书本也未曾舍得卖掉,至今留在老家。后来我还收集过邮票,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单纯喜欢这些物件,希望把他们都珍藏起来,当作宝贝一样珍惜和爱护。
收藏活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文艺创作的繁荣带动着收藏行业的同步繁盛。自古盛世出名家,因藏品具有一定的经济成本,所以当时的收藏家主要是皇宫贵族、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他们收藏的目的并非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单纯地喜爱艺术作品。例如,宋徽宗对书画作品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编订了《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乾隆皇帝更是极尽收藏之能事,藏品数目达到历代皇帝藏品的,故宫、北海公园、圆明园内都有很多他的藏品。对于这两类人来说,收藏是一种对知识和艺术的顶礼膜拜,通过收藏,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收藏作为一种爱好,能够令收藏家提高收藏、鉴别的知识和技能,在搜集、鉴别、赏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的满足感。
在滚滚前行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经历过多次动荡,列强的侵略更是令很多宝贵的文物遗失。正是因为收藏活动的存在,很多珍贵文物才得以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藏家手中保存下来,有的藏家甚至将其当作传家宝一样珍视,从而成为家族式传承。例如,唐朝张彦远家族,从唐高祖时期就开始从事收藏活动,到张彦远手上时藏品数目令人惊叹,难怪他能够写出《历代名画记》。收藏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活动,使得很多历史文物在变迁和动荡中得以保存下来,形成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同时为史学研究提供帮助。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收藏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将人们对书画作品、工艺品、古董的珍爱,提升到对艺术的鉴赏上来。通过这些作品,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知识的熏陶,令文艺知识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也正是一代代收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形成了收藏的系统化体系,使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伟大魅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如今,收藏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文人墨客和贵族阶层,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走上收藏之路。例如,2004 年南京天地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林以6930 万元拍下《杜甫诗意百开册页》;北京瑞宝赛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邢继柱收购的古董家具,堆满了三千平方米的两个四合院;马未都收藏的古董家具达到了上千件……
企业家收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他们有的把投资艺术品当作生财之道,通过独到的眼光买进还未出名的一些作品,等创作者名噪一时再转手卖出,收益颇丰;有的把收藏当作兴趣爱好,作为生活的调剂,例如,北京华油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张晓光就把空闲时间都用来研究古陶瓷,还自费买回了近2000 件从夏商时期到清朝的陶瓷品进行赏鉴;有的企业家则把收藏和文化联系起来,通过拥有收藏这一爱好,建立起相关的文化产业,他们以“藏” 会友,召集了一大批鉴赏专家和收藏爱好者,举办画廊,成立研究院、拍卖公司和图书出版机构,汇聚了收藏鉴赏、拍卖、出版等上下游公司,形成了一体化的文化产业链条。
当你把收藏看作挣钱的工具,那么它就是一门生意;当你把收藏看作一种事业,那么它就是你的未来。将收藏与企业相结合,必将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鉴于我对收藏行业的了解,近年来我成立了企业家收藏网、企业家收藏俱乐部、中华企业家收藏协会、珍稀奇文化等多个文化平台,希望通过互联网模式,将收藏领域推向更广阔的平台,并邀请收藏专家、名家参与交流和互动,聚合更多的企业家,真正形成收藏文化产业。
后,衷心感谢在收藏领域中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和老师。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
2018 年3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