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215039
卡伦霍妮是20世纪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
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对基本焦虑研究贡献良多,并提出理想化自我的心理学概念。
道德进化
章 渴求荣誉的天性 /5
第二章 神经症患者的内在需求 /26
第三章 强势的“应该” /48
第四章 神经症患者的自负 /67
第五章 神经症患者自恨与自卑 /87
第六章 脱离自我的真相 /126
第七章 缓解紧张的途径 /145
第八章 夸张型解决方法:拥有的掌控 /154
第九章 自谦型的解决方法:渴求被爱 /177
第十章 多重因素造成的病态依赖 /197
第十一章 逃离内心的战场:追求自由 /214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中的神经症困扰 /241
第十三章 神经症障碍对工作的影响 /256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治疗的策略 /276
第十五章 对神经症的理论思考 /303
章 渴求荣誉的天性
对于儿童来讲,只要没有智商缺陷,那么无论成长在何种环境下,都会自然而然地学会社交礼仪,并且掌握某些独特的技能。但并非所有技能都可以迫使孩子通过学习来掌握。种子播下后,它的生长潜力会适时表现出来,人类无力也无须强迫每粒种子都长得枝繁叶茂。同样,对于人类来讲,每个个体都会适时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并且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技能——发展自身爱好,丰富情感世界,头脑越发清晰,渴望实现目标。开发自身资源与培养加强意志力同步进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这样,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天赋和潜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为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做出定位。简而言之,所有这些都坚定了人们“实现自我”的目标。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此。关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但对于人类成长来讲,个体的“真我”才是其基础(后面提到的人格发展,都是具有以下意义的成长:符合个人天性和天赋潜能的,自由、健康的发展。)。通过本书,你可以明白,一个人关键的内涵力量就是“真我”。
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开发潜能是不可能的,只有人类自身才能做到这一点。人类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犹如种子播下后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人们要想充分地展现自己,那么友好温馨的氛围便是必要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才会消除恐惧感,摆脱枷锁,感受到自由。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友好和关爱是不可或缺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还需要在引导和鼓励下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我们也要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而艰难困苦可以令人们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充满了矛盾和障碍。如果能和真正的自我一起成长,那么就能够在关爱与矛盾中给予包容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对儿童的成长不利,使其不能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一个因素表现得明显,即家长对孩子的全面掌控。家长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由个人的情绪决定,他们根本不去理会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甚至在他们眼里,孩子的纯真表现是不正常的。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虚伪,有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采取放任的态度,还有些家长则对孩子过于苛责,甚至采取恫吓的手段,更严重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野蛮粗暴,或是溺爱,乃至放纵,在子女多的家庭,则对某个孩子过于偏爱,表现形式不一而足。
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还有很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有这些因素都形成了一道道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重的负面干扰。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孩子团队意识差,缺少归属感,甚至缺少安全感,产生恐惧心理。我们称这种心理为“基本焦虑”——当人们自认为身处敌对环境中时,就会感到非常的无助,而如果一个孩子感受到这样的压力,就无法自然地以真情实感与人沟通,甚至会建立心理假想敌,并且与之抗争。他们会下意识地寻找可行的办法来应对这个假想敌,他们内心的基本焦虑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缓解和释放,而不是被激活或加剧。在不同情境、不同性格的前提下,孩子会以不同的态度来体现这种下意识行为,例如,以争吵来体现抗拒,依赖身边权势的人,自我封闭,断绝与外界的交流,甚至在冲动中与他人疏远。从原理上讲,这些行为意味着他会选择性地接纳、疏远或是拒绝他人。
而正常的人际关系不仅包括接纳、疏远和拒绝,还包括了其他一些能力,例如,对自己意见的坚持、情感方面的需求和付出、对他人意见的遵从等等。然而,当孩子处于基本焦虑中时,他只会感到处境危险,这些现象在他身上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甚至。例如,当一个孩子处于焦虑恐慌中时,假如他的行为为人们所称赞,从此,他就会对这种行为产生依赖,并且将其合理化,甚至变得放纵。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境下,孩子也会形成叛逆、冷漠的性格,对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不恰当的态度会毫不在意。可以说,孩子的基本焦虑越是强烈,其态度就越是倔强和盲目。
当孩子处于以上情境中时,他们会将上述态度全部表现出来,而不只是表现出个别态度。在与他人的冲突中,他们将接纳、疏远和拒绝合而为一,形成一种基本冲突。他们为了化解冲突,会适时做出调整,还会选择一种自认为有效的应对手段,但也不外屈服、攻击或是漠视。
要想解决“神经性冲突”,就绝不能把肤浅的表象视为目标。因为,神经性冲突不仅关系到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对整个人格造成影响,它决定了神经症未来的发展进程。儿童自身会有一些正常需求,对外界事物会表现出一定的敏感和自我克制,而且还会形成道德价值观。例如,一个性格温顺的孩子会在群体中表现出对他人的依赖和顺从,还会竭尽所能地多做好事、为他人着想。与此相反的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孩子则会更重视自己是否强壮、是否有能力对抗他人。
然而,从总体功效上来讲,与种解决方案相比,我们即将探讨的神经症的解决方案则更为稳妥,且更为完整。例如,一个女孩性格非常温顺,对所谓的成功人士表现出盲目的崇拜,并且会表达自己的满足感,但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帮助他人的意愿。例如,8岁时,有一次她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悄悄地放到街上,希望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拿去玩;11岁时,她天真地祈求得到某种救赎,幻想着自己被喜爱的老师惩罚;但到了18岁,当同学们策划对老师实施报复时,她竟然也参与进来。在学校里,她总是表现得默默无闻,但时而又会率先违反校规。当她对牧师的一些行为感到不满时,就会对宗教失去兴趣,甚至转而对其进行嘲讽。
造成“人格统合作用”涣散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个人的人格不成熟;其二是因为早期的解决方法是将个人与他人相统一。因此,对人格的统合还有待加强。
至此,我们所描述的人格发展并非单一的形式,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进程与结果,因为不同的不适宜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个人的内在力量和“凝聚性”会遭到破坏,同时,人们又渴望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弥补。虽然这些需求相当混乱,但我们依然可以对其进行区分。
当一个人与他人发生矛盾后,无论他多么及时、积极地去解决,他的人格仍然是割裂的、不完整的,因此有必要进行精准且稳固的“人格统合”。
他的大部分人格不能起到建设性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再发展真正的自信;由于过于谨慎、分裂和早期导致“偏向发展”的解决方案,他的内在力量已经消耗殆尽。他急需重新建立自信,哪怕是自信的替代品。
当独处的时候,他不会觉得自己是懦弱的,只是感到与他人相比,自己的生活郁郁寡欢、不切实际且毫无意义。能帮助他的只有“归属感”,只要有了“归属感”,他就会感到虽然自己有不如他人的地方,但这并不会给他造成严重障碍。然而,由于竞争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因此,他依然会从根本上产生孤独感,与他人形成对立关系,对他来说,只有发展一种急切的需求,才能提升自己以便超过他人。
非但如此,他甚至开始脱离自我。这样一来,不仅使其真我的发展会受到阻碍,而且,由于需要有策略地应对他人,因此,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心愿和情感一笔勾销。一旦“安全”成为主要目的,他就会觉得安全感是重要的,而思想、感情等其他因素都不重要了,事实上,他的思想和情感已经被压抑得一塌糊涂。他的情感和心愿也已经不再起作用,他无法再支配什么,而沦为被支配者。总而言之,在这种自我分割下,他变得懦弱,内心充满了恐惧,精神越发混乱。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身在何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